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農門俏媳種田忙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章 挺關心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8章 挺關心他

林大華走了之後,張小丫又將浸泡的兩批橡子都換了一次水。

“小丫,中飯想吃麼事?”因為有砌匠和木匠做活兒,要包中飯的,不能像平素娘仨那般隨便,霍氏還沒到做飯的時間就愁了起來。

這也是昨日沒等張小丫鎮上買磚回來,她就那麼急將馮家說親的肉給炒了的原因,兩個大勞力呢,總要有兩個菜端得出手吧?

昨日中午她就大蔥炒了個肉,另炒了個野菜,野菜還是臨時去田埂上找的。

張小丫自然也曉得這些,想了想,問霍氏:“馮家的那五斤肉還有剩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還有一半的樣子吧。”

“那我們包包子吃吧,上次我買的兩斤麵粉不是還沒吃嗎?林嬸給的好像也還剩一點點,那東西也要早點吃的,以免生蟲。另外,再煮點番薯粥,肉包子配粥,不要太好,又好吃又好看,最重要的,免得搞別的菜了。”

霍氏點點頭,覺得此提議不錯,在農家,肉包子可是稀罕物呢,在吳砌匠和薛木匠面前那多體面。

“我去林嬸家問問有沒有粑酵子。”

張小丫反應了一下,才明白過來霍氏說的粑酵子是何物,是用來發酵麵粉的,類似現代的酵母粉和自發粉。

“嗯。”她點點頭,她都差點忘了做包子要用這個了,那看樣子,包子還不一定包得成。

霍氏帶著毛蛋出了門,張小丫去看了會兒吳砌匠搭灶臺。

經過昨日一天,今日半上晝,灶臺已經搭得差不多了,吳砌匠正在用刮鏟弄黃泥補磚縫。

“吳大伯,是不是下晝就可以安鍋了?”

“嗯。”

“灶好了一般晾幾日能用?”

“這種季節晾個一兩日就可以了,不過,你家的灶房還沒蓋起來呢,按理原本應該先砌煙囪的,現在只能等你灶房蓋起來,瓦弄好了,我再砌煙囪,所以,等你灶房蓋好了,灶臺肯定能用了。”

“哦哦。”

那明兒個去賣橡子涼粉,順便就將瓦買回來。

“你家也是行時啊,這兩日天兒不錯,灶房沒蓋我也可以灶臺先搭,要是落雨,我就搭不成了。”

“是啊。”張小丫笑。

她家行時嗎?

沒多久霍氏回來了,還真弄到了粑酵子。說是林家沒有,遇到了劉鐵匠娘子,她隨口問了句,沒想到人家還正好有,她就去弄了點。

孃兒倆個便動手做飯,。

霍氏將上次林嬸給的還剩下一點的那些麵粉全部倒進盆裡,又將張小丫買回來的麵粉一點點往里加。

見霍氏一副捨不得,生怕弄多了的模樣,張小丫笑:“總共才兩斤粉呢,怎麼地也得倒一半進去吧。”

霍氏嘆氣:“人多真是不經吃。”

麵粉倒好,加水,她開始和麵。

張小丫就準備肉餡兒。

目測馮家送的肉還有兩三斤肉的樣子,張小丫留了一半。

將肉洗淨,肥瘦分開,先切瘦的,片成薄薄的片兒,再將片切成細細的條兒,再將條兒切成丁。

肥肉亦是如此。

然後就肥瘦混合一起剁。

剁爛以後再加入洗好切好的蔥花一起剁,加入鹽,調勻,手指捻起一點點,伸出舌尖舔舔試了試鹹淡。

包子餡準備好了就放在一旁醃著,等麵粉發酵的時間,先煮番薯粥。

又是娘倆分工,一人把火,一人洗米切番薯。

番薯粥煮好,麵粉也發酵得差不多了,用手指摁摁,能回彈回來。

娘倆便一起包包子。

從未見過包包子,毛蛋也跑過來湊熱鬧,攆也攆不走。

“去去去,先洗手。”手佔著了,張小丫用屁股拱拱小家夥。

毛蛋跑到水桶邊,將手伸到裡面擺了兩擺就回來了,霍氏怕被他搞作了浪費,扯了一個小麵糰給他,不讓他碰別的:“這麵糰你隨便做麼事,捏貓兒捏狗兒都行,捏好了蒸給你中午吃。”

有東西玩,小家夥終於不再搗亂了。

一斤多麵粉總共包了二十五個包子,沒有蒸籠,只有那種鏤空的篾格子,鍋裡加上水,篾格子放在上面,再墊上一層洗乾淨的抹布,包子放在上面蒸。

還沒上大氣,肉包子的香味就出來了,是那種獨一無二的麥粉香夾雜著肉香,又夾雜著蔥香的香氣,饞得張小丫都直吞口水,毛蛋更是惦著小腳尖、撅著小屁股,扒在灶臺上直勾勾盯著鍋蓋,等著包子出鍋。

“毛蛋,離遠點,小心被熱氣燙著。”

小家夥哪裡肯遠點,就扒在那裡不動。

沒辦法,霍氏只得強行將他抱開。

中飯每人都吃了一碗番薯粥,兩個肉包,吳砌匠跟薛木匠也吃得特別開心。

毛蛋嚷嚷著還要吃,張小丫沒讓,畢竟才兩歲半的娃兒,怕他暴食傷了腸胃。

小家夥哪裡肯依,哄了半天,說半下晝可以再吃,夜飯也是吃這個才哄好。

吃完飯,張小丫收拾碗筷,霍氏送了兩個包子給林家。

回來後娘倆就準備去北山的土地廟前磨橡子粉。

出門前,張小丫驀地想起什麼,放下扁擔挑子:“娘,還有好多包子呢,我帶兩個給封墨竹吧。”

霍氏自然不會不答應,只是她隱隱有些擔心。

想了想,還是忍不住問出了口。

“小丫,你好像挺關心他的。”

張小丫愣了愣,有嗎?

並沒有。

“我是想起上次我給他扯的布他沒收,然後他跟他娘兩個人,我當時卻只有一個包子,覺得挺不好意思的,所以,見這次包子多,就想著給他和他娘一人送一個。”

張小丫覺得,與其說是關心,不如說是同情。

在她看來,封家怕是永和村最窮的人家了,力所能及,接濟一二也是應該,畢竟昨日她心情不好,人家還開導過她呢。

“嗯,”霍氏點點頭,“你有分寸就好,我是怕你們一直來往,村裡的人說閒話。”

張小丫不是很喜歡聽這樣的話,卻也沒法跟霍氏說不要活在別人的眼中,畢竟這些觀念在霍氏這些人的身上是根深蒂固的。

“村裡人說我的閒話還少嗎?身正不怕影子斜。娘放心啦,我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