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從挽救長孫皇后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0186 比穿越者還像穿越者的全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186 比穿越者還像穿越者的全才

編寫華夏文明最麻煩的還是偽造譜系,比如司馬遷說匈奴是華夏別種炎黃後裔,給出的譜系是夏后氏苗裔淳維一系。

遼東那邊也好辦,直接安到箕子頭上就行了,誰也說不出個啥。

西方、南方那邊就不好辦了。

不能你說丹朱遷徙到南方就到南方了,要把人物傳承譜系寫出來才行。

他的哪一系後人去了南方,名字都叫什麼, 定居在何處,後續演變都要寫出來,還要和當地的傳說以及史料記載對照的上。

比如,駱田——駱越——烏滸——俚人,這是史料記載的俚人族群演變史。

如果陳景恪不知道這個發展線,直接寫丹朱的後人演變成了俚人,會被反對派拿出來打臉的。

如果寫成丹朱的一個叫駱的後人遷徙到南方,建立了一個叫駱田的部落。

後來演變成了駱越, 又變成烏滸, 最後演變成俚人,那就相當嚴謹了。

但問題又來了,他要如何查到這些相關知識。

在網際網路時代很簡單,開啟電腦大部分都能查到,少數查不到的也能去圖書館。

古代沒有網際網路,相關史料也是殘缺不全,想把這些關係脈絡梳理出來太難了。

最後只能求助李世民,獲准去朝廷的藏書館去一本一本的翻。

但看著那浩如煙海的書籍,他麻了。

這要翻到什麼時候去啊?

幸好人的鼻子下面有一張嘴,不懂可以問。

他把自己想要查的資料羅列出來,挨個找弘文館的官吏問。

哪一條在哪本書上能看到,那本書在哪個位置,都詳細記錄下來然後再去翻找, 速度果然快了很多。

這期間他認識了一位大老,一位掃地僧級別的大老。

呂才, 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 至少陳景恪從未聽說過這個名字。

開始他還沒在意,接觸了幾次之後才發現異常。

不論他提出任何問題,對方都能給出回答,而且都非常精闢。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問題能難得住對方。

當時他還不服氣,專門收集了一些問題來問難對方。

這些問題涉及到了音樂、天文、地理、數學、醫學、諸子百家、史學等。

對方都給出了回答,有些答桉站在二十一世紀看存在很多問題,但以唐朝的視角來看都是完美級別的。

這下他真的震驚了,這就是只存在於傳說之中的全才啊。

樣樣通,樣樣精。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跟著孫思邈學習道家知識,就已經覺得精力不夠用了,這個呂才是怎麼做到門門精通的?

興奮之下,他又拿出了一些超前的知識和呂才討論,結果再次震驚了。

這位呂才竟然連自然科學、邏輯學方面的問題都能回答。而且他還是個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還很認同以民為本的思想。

這個民不是良民之類的,指的就是廣大勞苦群眾。

如果不是確定對方就是土生土長的土著,他都以為這是穿越者了。

然後他又疑惑了,這樣的大老為何在歷史上名不見經傳呢?

事實上呂才並不是名不見經傳, 歷史上還是留有名字的, 只是名聲不顯罷了。

他最著名的事蹟是,一人單挑諸多高僧進行辯法。事情鬧的太大李治不得不出面調停, 讓他去慈恩寺和玄奘當面辯法。

只是李治拉了偏架,判他輸了一籌。呂才不服,可也不敢違背皇帝的意思。

他參與過許多官方編輯、修訂書籍的任務,作出了不菲的貢獻。

也有許多自己的著作,只可惜因為其思想不合群屬於異端,作品大都難容於世,大部散失,流傳下來的只有八篇。

不得不說這是文化上的一大損失和遺憾。

陳景恪並不知道這些,但不妨礙他知道對方是個大老,這樣的大老必須要深交。

不過他沒有急著行動,而是先讓人去調查了呂才的詳細情況。

寒門庶族出身,沒有名師教導一身學問全是自學得來。

三十歲也就是去年,終於以博學多才獲得溫彥博和魏徵賞識,被舉薦給李世民進入弘文館任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為人倒也還算謙和,只是思想不合群,讓他顯得有些特立獨行。

屬於不聊學問只談風花雪月,大家還是好朋友好同事,談起學問恨不得都不認識他的那種。

作為穿越者的陳景恪卻知道,他不是不合群也不是特立獨行,而是孤獨。

沒有人能懂他,也沒有人能和他交流。

確定他人品上沒有問題,陳景恪才開始展開有計劃的行動。

先是拿出《玉韻注》,把拼音字母給他看。

呂才看過之後自然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認為應該推廣天下。

在進一步確定了他的想法之後,陳景恪又拿出了他新編的數學教材。

全新的數字符號、豎式驗算、設方程、二元一次、二元二次、數列、機率、統計、微積分……這次輪到呂才震驚了。

這還不算完,陳景恪又接著拿出了他編寫的格物學教材……

呂才徹底跪了,當場表示要拜他為師。

之前他就覺得這位陳小真人懂的很多,思想也是天馬行空,兩人意外的很聊得來。

現在終於確認,之前的感覺都是真的,這位小真人不是一般人。

陳景恪自然不會收他為徒,他臉皮還沒厚道收這樣的大老為徒的程度。只是表示以後可以一起研究學問,若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直接來問他。

並且還邀請呂才一起參與編寫理工科教材,繼續深研理工科學問。

呂才當即就表示同意。

又交流觀察了幾天之後,陳景恪終於確定他是個值得拉攏的人,於是正式丟擲了橄欖枝。

把華夏文明的來龍去脈以及草稿擺放在他面前,道:“……這是陛下佈置的任務,框架已經寫好,現在需要完善細節。”

“只是我學識閱歷有限,很多史料都查不到,希望呂學士能助我一臂之力。”

華夏文明?呂才驚訝不已。

他早就知道陳景恪在翻閱古籍資料,尤其是蠻夷相關的記載。當時還以為是對這方面好奇,現在才知道竟然是為了此事。

在詳細瞭解過事情的原委,知道陳景恪的計劃之後,他非常敬佩的道:

“聖人高瞻遠矚,陳真人目光長遠。呂某佩服,願附驥尾。”

陳景恪開心的道:“哈哈……有呂學士相助,書成矣。”

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呂才當場就表演了什麼叫博學多識,什麼叫對史學有研究。

讓陳景恪頭大的譜系知識他信手拈來,少數無法確定的,也能準確知道在哪本書上可以找到線索。

原本需要一兩個月時間來完成的細節,他只用了三四天就搞定了。

讓陳景恪汗顏之餘也再次認識到,他和真大老之間的差距。

如此又過了半個月,華夏文明終於定稿。

總共歷時四十一天,比原計劃提前了近兩個月時間。這兩個月時間,可以說全是呂才幫忙節約出來的。

陳景恪鄭重的對其表示了感謝,並決定把他的名字也寫在上面。

呂才說什麼都不願意,道:“書是真人所寫,我只是幫忙翻閱了一些史料,實在不敢居功。若我厚顏留名,以後哪還有臉去見人。”

陳景恪見他如此說,也不好強迫,想了想道:“那這樣,我就寫一篇序言,把呂學士的功勞寫在裡面,希望你不要拒絕。”

呂才見他情真意切,也不好在拒絕,道:“慚愧,就依真人之言吧。”

陳景恪當場寫下一篇序言,大致就是回顧了寫這部書時遇到的困難,幸好得到呂才的幫助才完成云云。

然後又對呂才進行誇獎,說他是樣樣精通的全才之類的。

呂才也非常的感動,這本書是要呈給皇帝的,也就是說自己的名字會出現在皇帝的眼裡。

對於他來說,這堪比終南捷徑了。

書完成之後陳景恪直接就拿著進了皇宮,給了李世民。

李世民放下了所有政務,當場翻閱起來。

華夏簡史沒啥好說了,他隨便翻了幾頁就丟在了一旁。主要看的是華夏文明,可以說是逐字逐句的看。

陳景恪等的無聊,就在左顧右盼起來。看的任封都替他著急,這可是君前啊。

左右掃視了好幾圈,他的目光停留在書房內的書架上。

他倒沒有自己去拿,而是乾咳一聲,待李世民看過來,就道:“陛下,我能看看您的書架嗎?”

李世民頓時就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了,皺眉道:“一點心性修養都沒有,如何能擔當重任。任封,給他拿本周禮過來,好好學學禮儀。”

“喏。”任封連忙去書架上取過一本周禮遞給他。

陳景恪倒也無所謂,有書看就行,幹等著太折磨人了。給任封道謝,接過書就翻看起來。

見他能耐得住性子看這麼枯燥的書,李世民總算是滿意的點了點頭,又接著翻看起手中的書。

一時間房內安靜了下來。

看著各自翻書的兩人,一旁的任封也非常的感慨。這位陳小真人真是得寵呀,一般的皇子都沒有這種待遇。

不知不覺半個時辰過去,李世民率先看完了手中的書,讚許的道:“寫的不錯,立意高遠譜系詳致,比我想象的還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