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無限之應聘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二卷 第七十九章 趙煦親政 大刀闊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二卷 第七十九章 趙煦親政 大刀闊斧

“皇祖母可還有什麼教誨?”趙煦雙手負在背後,也不看高太后,側身而立。

高鵬苦笑一聲,道:“官家,太皇太后已經去了。”

趙煦聞言霍然轉身,看到高太后的模樣,沉沉的嘆了口氣,上前將高太后放下,讓她躺好,這才高聲叫道:“來人,傳御醫。”

御醫很快到來,伸手為高太后一搭脈息,立刻跪伏在趙煦面前,道:“啟奏陛下,太皇太后龍馭賓天了。”

“傳令下去,為太皇太后……行國喪。”

高鵬最後看了一眼高太后,嘆息著搖了搖頭,隨即與趙煦一起出殿而去。

這高太后雖反對王安石變法,卻也不能否定她的執政才能,她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因此這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也十分繁榮。

因而,元祐年間是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這與高太后的賢德是分不開的。

然而她對趙煦,卻終究是狠了點,且過於保守,沒什麼進取之心,若她是武則天那種性格的女人,高鵬說不定不會站在趙煦那邊,轉而與她合作。

其實高鵬要為她延壽並非什麼難事,天地靈氣有令人脫胎換骨的功效,再讓她活上幾十年,又有什麼困難?

但她的政治主張,卻是太過消極,與高鵬性格不符,所以他也只能站在與自己能尿到一個壺裡去的趙煦這邊了。

大宋行國喪,要持續三十六日,高鵬不便在此久留,況且等到國喪過去後,趙煦便要立後,他也要代表大理正式出使大宋,完成大理大宋結盟之事。

到時候,正好將阿紫送過來與他完婚,如此,大宋與大理既為盟友,又有聯姻之誼,關係便會更加緊密。

……

趙煦終得親政,第一件事便是分別召見了禁軍都指揮使及王進等一眾禁軍槍棒教頭,全力籠絡,可謂皇恩浩蕩。

偶爾還親赴禁軍大營,與將士們拉進關係的同時,也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在丐幫混了這麼久,早已知道該怎麼跟手下人打交道,才能得到手下的愛戴。

當禁軍將士們發現,他們的皇帝陛下竟是一個有著萬夫不當之勇的猛人時,幾乎每一個人都瞬間成了他的狂熱粉絲。

而在軍中,趙煦對一個十分年輕的槍棒教頭起了興趣,此人使一杆丈八蛇矛,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身長八尺,威風凜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重要的是,他年紀輕輕,不過雙十年華,武藝在禁軍之中卻僅在總教頭王進之下,被譽為“小張飛”,同僚們則親切的喚他“豹子頭”,而他的名字,叫做林沖。

見識了林沖的武藝,趙煦愛惜人才,當場提拔他為副總教頭。

如今趙佶還在當他的端王爺,目測此生都沒有當皇帝的機會了,這個世界再不會出現宋徽宗,自然,高俅也不可能再成為高太尉,林沖的命運,也被高鵬這只蝴蝶翅膀,給徹底改變。

……

在徹底掌控住東京八十萬禁軍後,趙煦也開始大刀闊斧的對朝政下手,首先便拿禮部尚書蘇軾開刀,將他貶去了定州做知府。

東坡居士蘇軾文名滿天下,負當時重望,他是王安石的死對頭,向來反對新法。

元祐年間高太后垂簾聽政,重用司馬光和蘇軾、蘇轍兄弟,司馬光已經作古,惟餘蘇家兄弟,現下高太后一死,趙煦便貶逐蘇軾,自然是下定決心要再啟神宗時期,王安石變法之事了。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大宋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

變法可以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朝廷財政,提高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與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

然而也因此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可封建社會一定程度上,大地主階級卻是國家重要的中間支柱。

若這一部分人生亂,那麼朝廷必然出大亂子,甚至國家都會產生動盪,有傾覆之危,而這也是高鵬會建議趙煦設法掌控兵權的原因。

變法這種東西,本身就像是給社會動一場大手術,肯定會有陣痛,甚至是生死大劫,手術成功,便重獲新生,手術失敗,自然是只能聽到醫生的一句“我們已經盡力了”。

或許王安石臨死之時,腦子裡也是這麼一句吧!“臣已經盡力了”。

而趙煦如今明白了槍桿子裡出政權的道理,所以他親政後的重中之重,就是掌握軍隊,只要有兵權在手,哪怕國家被造得稀巴爛,他也能從容的重新建立一個新秩序。

當然,對禁軍的洗腦也是必不可少的,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軍中走一遭,拉進與將士們關係的同時,也會給他們“上課”,細說新法的好處。

本來如今禁軍將士對趙煦,就處於狂熱崇拜的狀態,而將士們也大多來自於社會底層的貧民,趙煦的洗腦自然也事半功倍,所有禁軍將士,都成了新法最堅定的擁護者。

相信任何人膽敢阻撓,趙煦手指所指之處,便是禁軍將士們攻殺的方向。

除了內掌兵權,整肅朝綱這些準備,趙煦也沒放鬆對地方軍隊的控制,特別是邊軍,而邊軍之中,又猶以雁門關為重中之重,畢竟,這裡可是面對契丹遼國的第一道防線。

他以丐幫弟子為耳目,結合東京細作,將所有邊軍將領的個人情況盡數掌握,這個作為的作用,可是十分不小。

便如天下第一世界,鐵膽神侯朱無視掌握了十大將軍的所有情況與把柄,便足以逼迫十大將軍隨他起兵造反。

更不要提這些情況由皇帝親自掌握,那他們還不是只有俯首聽命的份?只消趙煦稍稍敲打,那些領兵將領立馬態度大變,邊軍的風貌也大為改變。

最最基本的,趙煦至少不用擔心他們再謊報軍情,亂認戰功,畢竟,皇帝可親自時刻盯著他們吶!

如原劇中,明明是蕭峰以一死,退了耶律洪基與遼國軍隊,守關宋兵不僅不開城門,害死大量中原武林豪傑,反而還將功勞攬在了自己身上。

最後戰報變成了:末將親率部下將士,血戰數日,力敵遼軍十餘萬,幸陛下洪福齊天,朝中大臣指示機宜,眾將士用命,格斃遼國大將南院大王蕭峰,殺傷遼軍數千,遼主耶律洪基不逞而退。

這些邊軍將領可謂無恥之猶,但又有什麼辦法呢?趙煦坐在皇宮之中,跟瞎子沒什麼兩樣,還不是只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