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清皇家棄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六,八十七章 七爺真走了(二合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六,八十七章 七爺真走了(二合一)

而有的時候,命運的事情還真心是說不好的。

這個時候,弘曆的長女出生了,然後當天下午,弘晝派人從西北送了據說是西藏的秘製藏藥,據說是那邊的聖藥。

寧華和弘曆拿到後,弘曆便去找雍正了。

寧華的意思是,反正也這樣了,最多,吃了那藥,立馬掛掉,反正雍正不來看皇后,這麼死死吊著,還不如試試呢,說句大不敬的,萬一活了下來,到時候咱活得比雍正長,就在雍正面前,活得比他開心,活得比他瀟灑,氣死雍正,哼哼。

寧華心裡是這麼想,嘴上可不敢說,只是說弘晝這藥送來,得讓皇上來定斷,省得萬一出了事,弘晝被吃掛落,落個謀害皇后的罪名。

反正人家西藏進貢的時候,是有幾位將軍看著的,每個人都上了道鎖,然後把鎖密封,分開兩路人馬,護送進京的。

因此,安全問題上,皇帝完全可以放得下心。

雍正聽了,沉思了很長時間,而弘曆也就這麼跪著。

在雍正想來,靈藥就這麼一顆,倘若自己有個啥,那有這個靈藥,說不定也能用,可倘若不給皇后服用吧……

弘曆哪兒是首先交待不過去,二來,寧華那一鬧,雖然是沒有鬧大,不過,紫禁城裡哪有秘密可言的。

雖然寧華也有罵聲,不過,這貨也不知道是什麼狗屎運,只要碰上這種事了,每次輿論那都是一邊往她倒的,人家雖然沒有明說,不過,雍正透過一些人的眼中,或者粘稈處的一些人也知道,寧華在朝野一點罵聲也沒。

那些所謂的鐵桿御史據說還紛紛對寧華的行為點頭稱是,說人家巾幗不讓須眉,說她是皇族中唯一有血性的人。

特麼滴他們也不想想,某貨把君王排第幾了??

真不明白這年頭,御史的腦袋是被驢踢了還是被門給夾壞了,沒一個正常的!!

雍正就這麼想了半晌,弘曆是越跪越心寒,那個是自己的親額娘!!

換了是一般人,早就讓人救自己的額娘了,說句不好聽的,那到底是救命的良藥還是要人命的毒藥還不知道呢,你說你何必這麼想半天呢?

早知道,早知道皇阿瑪會如此,自己擔著一世的罵名,也第一時間給額娘喂下去了。

雖然雍正後來還是點頭答應把那藥給皇后用,不過,父子之間還真的是有了隔閡。

皇后用藥後,倒還算正常,到了第二天,便發起了高燒,由於皇后陷入了昏迷,藥也喂不進去,御醫搖著頭說,要麼就是熬過去,要不就是這樣去了,讓大家做好心理準備。

弘曆聽了瞬時摔倒在地,長春宮侍候的宮人立即和富察氏架著弘曆出去。

皇后倒了,寶郡王可不能再倒下了。

而寧華則焦急的拉著皇后的手道,“嫂子,倘若你聽得到我的話,快點醒醒,快點振作啊,人家說為母則強,弘曆已經沒有兄長做助力了,倘若內宮沒有你,到時候,說不定,也會落到弘暉這樣的下場,難道你舍心看著自己用命換來的兩個兒子都這樣?為了兒子,咱也得堅持下去啊,這男人靠得住母豬也會上樹,靠人不如求已啊,嫂子,你為了弘曆,為了你剛出生的孫女要堅持啊,你想啊,弘曆還只有這麼一個孫女兒,你這麼一早,孫女肯定會被某些心懷叵測的人潑上罪名,你就忍心唯一的孫女兒過這樣的日子……”

長春宮還有一兩個皇后的親信隨侍在側,聽見寧華和皇后說的話,紛紛驚嚇得捂緊了嘴巴。

寧華說得話倘若傳了出去,別說她們,就連寧華自己都要吃掛落,落不到好。

雖然她們也知道,這話裡有大部分是寧華為了鼓勵皇后有那求生意志說的,可是你說你怎麼說些大逆不道的話也不能說不是?

而寧華說著說著,便看見皇后的手突然抓緊了她身上的錦被,便道,“快快快,叫太醫過來,看,皇后的手啊,多有力,快讓太醫來看看,萬一需要施針什麼的?或者別的?你們傻愣著幹嘛,叫人去啊……”

這長春宮的宮人,一點眼力勁兒也沒有,等皇后醒了,可得和她說說……

太醫本來就是偏殿給弘曆扎針,一聽說皇后這兒不好了,便立即趕了過來,弘曆已經被太醫有些扎醒了,也在富察氏的攙扶下,趕了過來。

“七嬸……”弘曆哽咽了。

“沒事沒事,剛才我看你額娘的手可用勁兒了,估計是那聖藥發揮作用了,你過去給皇后打打氣啊……哎,富察氏,你也過去,別怕別怕,這個時候,皇后最需要的就是你們了……”

寧華這邊指揮著,另一邊又叫了一個宮人道,“你,快去養心殿通知皇上……”

“你,再去御藥局再請幾個人過來……”

“你,多準備些茶水熱水的……”

雍正過來的時候,便是看見弘曆和富察氏二人守在皇后的炕邊。

那個皇后的“金蘭”姐妹兼妯娌則在窗邊,喃喃自語的和天空說什麼話。

不知道是聖藥的作用,抑或是寧華的話,或者是別的原因,總之三天後皇后的燒退了下來,五天後病情穩定了下來,還睜開了眼睛,雖然很虛弱,不過也能在弘曆的餵食下喝了小半碗流質的米湯,長春宮可謂是一片的歡騰。

相比較長春宮的氣氛不同,延禧宮的氣氛就不太好了。

李氏可謂是心心念念的盼著皇后歸天,你說那個穿越同仁也是的,據她所知的歷史知道,皇后和十三爺那可是早就沒了的,也不知道她使了什麼妖術,偏偏使二人活得這麼長。

十三爺倒也算了,你說皇后活這麼長幹嘛?

這不是阻攔自己的後位,還有兒子上位的路嘛。

哪怕皇上不喜皇后了,可皇后那是康熙爺親指的,孝懿皇后看中的,就憑這兩樣,皇帝也不可能廢了她。

你說皇后在,皇帝會把後宮的內務交別人手裡?

上次玉妃不是上手過嘛,人家一病好,好了,又回人家手裡了。

你說那個穿越同仁簡直就是自己的剋星!!

倘若沒有她,哪來的弘曆,弘暉倒了皇后估計也就這麼歸天了。

倘若沒有她,另外兩位穿越同仁的生活怎麼著也要過得更加順利些。

倘若沒有她,自己當初在王府後院的時候,日子哪會過得這麼壓抑。

倘若沒有她,皇后死了,以後就是自己的兒子挑大樑了,雍正可是活不了多長時間的了,自己可就是名正言順的母后皇太后,成為天下最尊貴的女人了!!

簡直是太可恨了!!

你說這種人偏偏皇上還挺信任的,上次弘盼對她下手,沒成功,然後還被皇上給警戒了,說以後寧華的安危就全權交到弘盼三兄弟手裡。

倘若寧華有個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全部算三兄弟頭上。

倘若不是如此,寧華還會不會活得如此嗨皮,那還是個問題呢。

想到這兒,李氏更加氣得牙癢癢。

明明為雍正生下三兒一女的是自己,和他一起走過甘苦的是自己,憑什麼到現在吃苦的還是自己,享福的是寧華啊?

憑什麼憑什麼??

你說自己讓人把寧華罵雍正的話給傳了出去,應該說,一切進行得很順利,自己怕寧華不死,還特地鼓動了幾個御史把寧華歌功頌德,更加美化了一番。

而且還特地安排了小太監宮女們把人家私下說的話,說給雍正聽,雍正聽了,居然沒反應?

你說怎麼著,你再也不讓寧華進宮,或者貶了弘晝也是必須的啊,居然那貨第二天又活蹦亂跳的進了宮,扯高氣揚的進了長春宮!!

特麼滴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李氏恨恨的摔碎了延禧宮裡最後一個花瓶。

倘若延禧宮是烏雲密佈,那養心殿便是雷電交加了。

別以為粘稈處的人只會竊聽一些大臣貴族,三宮六院也有,只是在於多少擺了。

寧華的那番話,自然是傳到了雍正的耳朵裡。

要不然,他也不會氣成這樣!!

自己哪是這麼寡情薄倖的人!!

不是!!

自己不去,還能給皇后一線希望,說不定人家不會這麼苦苦撐著不是?

你看,倘若不是自己,皇后也等不到西藏的聖藥來救命了。

難道自己和皇后四十幾年的夫妻情是假的嗎?

有的時候,真不明白這些女人心裡想的是什麼?

你有臉面說自己,怎麼不說說你自己呢?

你男人倘若不是因為你,會這麼躺在炕上?

倘若不是自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的小日子透過得這麼嗨皮?

雍正覺得,老七這麼躺在炕上也不是回事,你淳王福晉日子過得不是很順心嘛,行,咱就把那個會讓你過得不順心的人治好嘍,朕治不了你,難道七弟也治不了你?

因此,雍正立即下旨,為了表彰寧華和弘晝對皇后做出的卓越貢獻,雍正一次性放了五個太醫去淳王府駐守。

在淳郡王沒有完全好起的時候,五個太醫就常期駐守在淳郡王府吧!!

寧華接到雍正聖旨的時候,心裡罵了雍正五百遍,特麼滴,小人啊小人,太特麼滴陰險了!!

你說現在有太醫每天駐守了,自己還能自由活動?

這要傳了出去,自己的名聲可就完了,太特麼滴無恥了!!

可聖旨也下了,自己能怎麼辦?只能接旨唄,乖乖關在府裡禁足。

皇后的病康復很快,連太醫也佩服那靈丹妙藥,可惜,只有一粒,倘若有兩三粒,他們巴不得拿來做下研究。

因此,雍正便下了密旨,讓弘晝和寧遠去探尋這密藥,是人都怕死,雍正也是如此。

弘曆和皇后自然是知道寧華被禁足的原因,皇后雖然是半昏迷狀況,可是,還是能隱隱約約聽見寧華在講話,事後自然會問自己的貼身宮女親信了。

那些親信也不敢隱瞞,自然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皇后,皇后聽了沉默半晌。

和皇后身體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七爺在那些太醫駐守後,病情突然惡化了,太醫們自然是下了病危通知書,寧華見狀,只能給那些庶子們送信,讓他們趕回來噹噹孝子賢孫。

淳王府的庶子基本都成了親,由於人口過於龐大,因此便在弘曙搬出去之後,只要人家媳婦家家境不錯,有陪嫁莊子,陪嫁別院的,只要庶子們來提出要搬出去住,寧華基本也都答應了。

人家庶子自然樂得搬出去,能當家作主,誰樂意寄人籬下啊,這也是寧華家的庶子搶手的原因。

為人額娘的,自然疼女兒了,雖然人家庶子名聲不顯,不過,怎麼著也是郡王府出來的,而且寧華也是會幫人家去求旨請賜婚懿旨的。

再加上人家答應讓自己的女兒搬出來,你想啊,一不用在嫡婆婆面前立規矩,二不用侍候親的庶婆婆,人家的庶子哪還會不成為搶手貨的?

雖然一些人的媳婦孃家名聲不顯,可架不住嫁妝豐厚,因此,人家庶子也可謂是過得逍遙自在。

再加上寧華和宮裡的關係良好,和十三,十六十七關係也不錯,因此,十來個庶子不是被塞進宮做侍衛了,便是去了宗人府或者去了別的戶部啦,兵部衙門什麼的。

再加上沒有雙重婆婆壓著,人家媳婦和男人那也叫過得那叫一個柔情蜜意。

寧華又不送通房送妾氏,人家的親額娘自然不會送了,哪怕送了,寧華也會開口,讓人家三思三思再三思。

這種情況下,人家親家母自然是領寧華的情,媳婦們也十分尊重寧華,婆媳關系那叫一個融洽。

就像這次人家回來,寧華也給人家排了值班表,反正每對夫妻各侍候三天,白天由媳婦帶著丫頭婆子們侍候在邊,晚上,就由當兒子的值夜,淳王府庶子多,每家一個月也就輪到一次,人家媳婦聽了自然願意了。

反正侍候人的事有丫頭婆子呢,自己還能擔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而弘曙便提議,媳婦和弟妹不到是沒事,不過,他由於是長兄,所以,會每天都到的,萬一有個啥事不是?

弘曙這麼一提,那些庶弟弟們表面上自然紛紛說,他們也會每天前來報道諸如此類的,可心裡一個個都罵他罵得要死。

說句不好聽的,那些庶子不管是年紀大些的,還是年幼些的,和七爺有個毛感情,年紀大些的,他們出生有弘曙兄妹在,七爺滿腔的愛子愛女之心都給了人家三兄妹,他們一丁點兒也分不到。

分不到還算是小事,由於七爺的不上心,侍候他們的奴才哪會上心?

年紀大些的幾個,不是有過被奴才欺負的經歷就是被別的堂兄弟欺負。

因此,能不恨七爺,人家已經算不錯了,誰家家裡都有事好不好!!

而年紀小的,人家會記得寧華的慈愛,但阿瑪,那更加沒這概念了。

連弘晝這個嫡子都沒感受到七爺的關愛,更何況是這些庶出之子了,再加上那些年幼的庶子長大後便一直被奶孃還有自家的額娘說你們要孝順福晉,只有討好福晉了,到時候你們搬出去,等七爺一走,額娘也能跟著你們去享福,做做當家老太太。

要知道,這可是寧華親口答應過的。

再者說了,那時候七爺在世的時候,有定下過,庶子成親,走公中是五千兩,反正是宗室子弟嘛,很多事兒都有內務府去安排了,所以,他給安排的真心不多。

前面幾個庶子都是如此的。

而七爺倒下後,有庶子成親後,寧華倒也是走公中五千兩,不過,都會把人家娘倆叫來,私下補貼三千兩或者一千兩不等,完全看人家額娘在後院的表現。

有沒有給自己添麻煩啦,有沒有做一些讓自己討厭的事了。

這年頭,那都是有奶便是娘,人家收了寧華的銀子,自然和寧華有感情了,至於七爺,哪邊涼快待哪邊去吧!

倘若不是為了孝順的那層皮,誰願意來侍候七爺啊!!

寧華本來是覺得,自己排得好好的,畢竟那些庶了也是要當差的,這身體累壞了,辦起白事來的時候,哪吃得消,可偏偏弘曙來這麼一遭。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年頭,講究的是長兄為父,自己也不能攔著庶了們不要來七爺這兒盡孝不是?

因此寧華便答應了下來。

寧華在七爺病情惡化之後,便立即寫了摺子遞進了宮,大意便是,弘晝怎麼著也得回來不是?

畢竟是嫡子,有些事兒,他必須做,雖然寧華是不怕雍正會因為自己的事遷怒弘晝,不過,表面文章總得做。

而據十七來遞訊息的意思是,雍正駁回了寧華的要求,而且據十七估計,到時候弘晝估計會被奪情,不會丁憂。

寧華專門為此事還和熊正良商量過,主要是怕會影響到弘晝以後的仕途。

不過,熊正良卻是笑著安慰道,先有國再有家,自然是國事重要,沒哪個御史會以此事來攻擊弘晝的,請寧華放心。

十七和寧華說完了正事,便又回到了私事上來。

“七嫂,你說我媳婦肚子那麼大會不會有事兒啊?這才五個月的,都有別人**個月大了,這太醫也說不上來是什麼問題。”

說到自家媳婦的肚子,十七那是一臉的憂心沖沖。

自從江南回來後,人家也表示放棄了,雖然十七家的讓十七找通房妾錯,不過,十七不願意。

以前他在宮裡看著自家額娘受苦受難,可心疼了,因此,不願意夫妻之間有別的女人。

更何況,有了弘曆,弘晝兩府後院的對比,十七是更加的放棄要有妾氏的想法了。

不過說來也奇怪,回來一年後,十七家的倒是意外懷上了,雖然在九個月後只生了一個女兒,不過,這對十七來說那絕對是件好消息,大訊息。

而現在,隔了兩年,人家媳婦又懷上了,十七頓時化身為二十四孝丈夫,雖然問過太醫,太醫說沒啥問題,說估計是懷的是雙生子,不過,十七還是不放心,因此便來問問寧華。

“我感覺吧,太醫說得在理,說不定還真是雙生,你侄媳婦不也去看過了嘛,你放寬心,上次你說要那種接生高手,我也安排好了,你挑幾個你府裡信得過的,讓那些人多教教人家,在去莊子裡找些快要生產的婦人,讓人家去多接生幾次。”

雖然自己這邊的人是可以直接借給十七,不過,現在十七家的可是十七的心肝寶貝,這些年來,十七和十六因為幫著雍正做事,也得罪了某些人,你說萬一有些人打算用此事來打擊十七,那可也是說不好的。

十七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寧華的意思了,便笑道,“那謝謝嫂子了,不過,還是想請那些接生高手在府裡待命,畢竟我府裡的那些人是生手,怎麼指導指導總行吧。”

“這自然可以了,呵呵,我都在莊子上開辦了專門給人產前輔導,接生,照顧婦人做月子的課堂,別人家的都可以來學習,更何況是自家弟弟弟妹的事兒了。”

寧華笑道,這門生意還別說,還挺有利潤的,人家會接生,照顧婦人做月子,不過,產前輔導可不會,現在咱提供一條龍服務,在生產訊息互通有無的情況下,開辦這個學校四五年來,還別說,那些被主人家特地送來學習的人,在主人家面前可風光了。

哪個大家族的孩子不是一個接一個生的。

有些婆婆媳婦一起做月子的都大有人在,可以說年年都有孩子出生。

因此,別看穩婆是個卑賤的活計,可辦得好了,照樣有銀子賺,照樣可以幫助大清增長人口。

七爺在炕上又挺了一個多月近兩個月,便就去了。

雍正下旨,晉封為和碩淳度親王,由弘晝襲爵,而又為了表彰七爺曾經為大清做的貢獻,弘晝的辦事能力,因此,不降爵,承襲和碩淳親王,並被加封為西北大將軍。

而寧華也由淳郡王福晉變身成淳親王太福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