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倒影——影子傀儡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8章 大樹與池塘(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8章 大樹與池塘(五)

那是連李筱玲也從不曾見過的展示形式,數之不盡的大腦活動資料像石子投入池塘泛起圓形的漣漪一樣在一個二維平面上往四周擴散,不同的漣漪的邊緣碰撞,又會激盪起新的漣漪,由此形成一幅極其龐雜,數之不盡的漣漪圖。

“用這個新模型去展示資料,你可能會明白到為什麼沒有一種儀器能將人類大腦的全部資料匯出。”羅建明說,“只要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人類的聯想力會使資料以無限種形式交集,正如海嬰說的,人類的大腦就像一個四通八達的電網。而這裡所顯示的資料,僅僅是將與恐懼相關的資料篩選出來,倘若要顯示全腦資料,恐怕會讓戰前全國計算機宕機。換言之,如果人類擁有與聯想力相等的注意力,理論上他會發現自己能在一秒鐘內產生無限種想法。但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沒有這麼利害的注意力,否則我們的大腦就算不燒掉,也會因為想法太多而無法正常生活。所以儘管聯想力使資料產生無限種交集,但其中絕大部分,會在人類不為意間流失。人類能注意到的,可能只有其中數十億、甚至數百數千數萬億分之一。”

這時,影片畫面切換到一個模擬太陽系運作的模型,代表太陽的圓點處於畫面中央,其餘代表行星的圓點則圍著太陽公轉。“說到無限的概念,我想引用一下天體物理學的理論。”羅建明繼續說,“我們所生活的宇宙,同樣有著無限的概念。在宇宙中,每分每秒都會發生無限個事件,諸如哪裡有恆星誕生,哪裡有恆星死亡,哪裡有天體碰撞,哪裡有天體離系,數之不盡,就像人類的大腦每分每秒都會產生無限種想法一樣。然而這眾多事件當中,能對人類產生影響的——不管是在物質層面還是在思想層面——都只有極少的部分。這不僅是因為人類有限的注意力無法一一關注的緣故,還因為有大量事件是發生在離我們太遠的地方,屬於事件的光仍未來到地球,我們既觀察不到也察覺不了,所以這類事件不管是否真實發生,對我們都沒有絲毫影響,我們甚至不會去想象這類事件的發生。天體物理學稱這種現象為‘光錐之外’。”

說著,羅建明在畫面上進行一番操作,將太陽系切換成銀河系,並從中標明了地球的位置。

“所謂‘光錐之外’,指的是一切未被事件發生的光所波及的空間。”他接著說,“假設,某個處於銀河系彼端,與地球遙遙相距七萬光年的恆星爆炸了。在它爆炸的那一個時刻,地球上的人類是不可能察覺得到的,因為爆炸所產生的光要經過七萬年才能來到地球。”他一邊說,一邊在畫面上代表銀河系彼端的位置點了一下,然後一個象徵爆炸光線的圓像漣漪一樣在銀河系中散開,直到圓的邊緣觸及到代表地球的位置,他才繼續說,“當光經過七萬年來到地球的時候,人類會驚訝地察覺:‘啊!那兒有顆恆星爆炸了!’然而在這七萬年中,恆星爆炸這一事件對地球上的人類絲毫沒有影響,他們也不會思考自己頭上的太陽終一天會像那顆遙遠的恆星一樣爆炸,因為他們根本就沒見過恆星的爆炸。那麼在這七萬年間,人類就是處於該恆星爆炸的事件的光錐之外。”

看到這裡,李筱玲似乎有點明白羅建明想說什麼。

“人類文明的發展,離不開兩個基礎行為——觀察和聯想。就像如果你沒見過太陽,就不會去想怎樣描述太陽,也就不會有‘太陽’這一詞彙,那麼往後一切與太陽相關的文化、科技,就更不會出現。所以,那些我們處於其光錐之外的事物,就是連我們的思想也無法觸及的事物。然而——”羅建明一面說,一面狂點畫面,使數之不盡的漣漪在其中散播,“正如我剛剛說的,儘管我們的地球無時無刻不被宇宙各種事件的光錐所波及,但我們有限的注意力只能關注到其中極少的部分。然而恰恰是這極少的部分,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廣度。常言道有怎樣的思維,就會有怎樣的命運。換而言之,我們看到的東西,同樣決定了我們命運的範圍。你發現共通點了嗎?”

羅建明將畫面切換回他的池塘模型,“大類的大腦也像這樣,儘管有著無限個資料在產生和交集,人類的注意力也無時無刻被無限個資料的光錐所波及,但我們只能關注到其中極少的部分,而我們一切思想言行,就是建立在這極少的部分之中。那麼假設我在人類啟智之前,就製造一個百分百遮光的巨幕裹住整個地球,使其永遠處於宇宙所有事件的光錐之外,試想人類文明將會變成怎樣。我們首先不會再有日夜的概念,也不會存在研究天體的學科,我們的大腦裡不會再有時間、顏色、陰陽等認知框架,甚至不會理解所謂正邪好壞。如此一來,人類現有的思維格局和觀念,都會因目光被巨幕所遮擋而變得截然不同。我這個‘池塘模型’,就是基於這樣的思想實驗而建立的。我不再將精力投放在改變池塘上,而是用巨幕將池塘分割,製造光錐無法波及的區域,從而透過改變人們的關注點,達到改變其人格的目的。”

當李筱玲看完這些,她幾乎忍不住要拍案叫絕。這實在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理論,而且肯定是可行的,否則影片中被縛在金屬椅子上的尤鳳儀不會活到今天。

“好了。”影片中,羅建明將畫面切回分屏,一屏顯示著尤鳳儀,一屏顯示著她的大腦池塘,“說了那麼多,該是時候動真格了。經過分析,這個女人是一個感情豐富、秉性純良,並有點怯懦的人。這與筱玲頗為相似。現在,我將要令她變成一個完全相反的人。”他一面說一面操作起系統,“所謂的‘幕’,其實有點取巧,你可以想象是在串聯的電路中設定電閘,讓電流無法透過,或者是另外增加一條電路,將電流引走。比方說當一個人感到飢餓,交感神經會將飢餓的訊號傳到大腦,再經大腦特定的區劃去分析,並最終指導這個人去進食。而‘幕’就是運用大腦刷寫裝置,在負責處理飢餓訊號的大腦區域周圍寫入串聯資料,將飢餓的資訊引導到其他區域,那麼當這個人交感神經傳回飢餓的訊號時,他理論上會想到除進食以外的一切行為,並最終餓死。那麼接下來,我就驗證一下這理論是否成功。”

看著畫面的引數顯示,李筱玲知道羅建明要令尤鳳儀進入沉睡狀態。“我給她安排了一個快樂的夢:她抱著兒子去購物,但在結賬時,她發現自己忘了帶錢,而商店老闆會在此時向她提出用她兒子交換貨物的建議。我們先看看她的大腦是如何處理這些資料的。”羅建明說著,便將一組情景模擬的資料傳了過去。

這種事情李筱玲做過不下千次萬次,因此一眼就看出羅建明要做什麼。只是這影片錄製時,並未有將大腦資料成像化的技術,所以旁人無法直觀地看到她做夢的畫面。但資料已能十分精準地反饋尤鳳儀的所思所想。

“看,”羅建明指著螢幕中開始頻繁出現的節奏輕快的漣漪,“她大腦多處出現輕快的資料,並接二連三地引起其他區域出現共鳴,從參數值看,她目前正處於愉悅的狀態中。”然後,隨著夢境的進行,尤鳳儀的大腦資料逐漸變緩,“現在她在思考了,從引數可見,她思考的內容邏輯佔比較重,相信是在選擇商品。”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螢幕上的漣漪所擴散的範圍越來越大,並且相互交集時觸發的新漣漪越來越多,“現在,她思考得深度和廣度加大,引數顯示她在試圖用自己的聯想能力來解決一些問題,應該是發現自己忘帶錢包了。那麼接下來的就是重……”

羅建明話沒說完,控制檯突然亮起紅燈,系統提示資料太多,而螢幕更像暴雨灑池塘一樣,變得混亂不堪。“怎麼回事!”羅建明連忙停掉夢境,眼巴巴地瞪著螢幕整整兩分多鍾,“池塘”才緩緩恢復平靜。羅建明不再說話,只不停地在敲打著鍵盤。李筱玲知道,他是在匯出歷史數據,並放慢了十倍重播。

在慢鏡下,李筱玲清楚看見有一個資料漣漪以極快的速度散開,並在某一區域觸發出第二個資料漣漪,而這第二個資料漣漪,竟像往炸藥庫投進一把火似的,瞬間使滿屏漣漪爆發!

“找到了!”羅建明指著第二個資料漣漪泛起的中心說,“這就是她用來對‘以兒子交換貨物’一事提供倫理認知的地方,之後爆發的資料都是這倫理認知所引起的反應。那接下來,我就在這個提供倫理認知的地方圍起一個‘幕’。”他一面說一面分析出尤鳳儀在面對尋常事情時的認同反應的資料,然後依葫蘆畫瓢地刷寫在第二個資料漣漪的中心周圍。

“如果我的理論沒錯,‘以兒子交換貨物’一事在觸發她的倫理認知之前,會被我設下的‘幕’解讀成一件十分稀鬆平常的事。”羅建明一面說,一面重置了夢境,讓尤鳳儀從頭再來一遍。

在夢境初期,尤鳳儀的大腦資料和之前並無太大區別。而就在她接收到“以兒子交換貨物”的資訊時,那個原本提供倫理認知的區域,竟然就毫無反應,那麼本來應該爆發的大量資料也就不再出現。

羅建明馬上停止了夢境,然後匯出數據分析。最後他發現,他的理論成功了。他用‘幕’將尤鳳儀大腦中提供倫理認知的區域排除在大腦所有事件的“光錐之外”,而她卻沒有像其他實驗者一樣出現問題,資料顯示她的心跳、血壓、腦電波及腎上腺素等,均處於正常水平。

“人格改造第四百六十二次實驗結束。實驗結果:成功。”羅建明的聲音短促而顫抖,可以想象他的內心有多麼激動,“這個女人已經變成一個毫無倫理認知的人,她的一切由倫理認知所產生的觀念和反應,亦將不復存在。她會比任何冷酷無情的人,顯得更冷酷無情。”

說著,羅建明笑了起來,只是喜悅的笑聲中夾雜著悽愴的哭聲,讓李筱玲心頭像被鈍器狠狠砸了一下般痛。她知道他的心結在這哭笑中解開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筱玲有救了……筱玲有救了……”他如囈語般反覆唸叨著同一句話,直到影片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