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零八章 新元素工程的最新進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零八章 新元素工程的最新進度

大明安康十五年十月初的時候,一支來自大明新天府的特殊船隊,跨過大明洋趕到了天南大域。

大明的天南大域有外南洋群島、天南諸島、天南大陸三大部分組成。

“外南洋群島”是相對內南洋群島而來,這個概念是在大明行政區劃改革設立大域的時候形成的。

內南洋群島指的是與大明本土大陸隔海相望的南洋島嶼。

包括呂宋也就菲律賓群島、舊港也就蘇門答臘島、婆羅洲也就是加裡曼丹島以及周圍附屬的小島。

外南洋群島主要是爪哇島、帝汶島、蘇拉威西島、香料群島、新幾內亞島及其附屬的小島。

這些島嶼在大域改革之後被分成了三個省份。

爪哇島和帝汶島,以及兩者之間的一串小島,設立爪哇省管轄。

爪哇省三司衙門沒有放在當地最大的城市椰城,而是放在了整個區域中間的巴厘島上。

因為椰城的位置相對整個省份而言實在太偏了。

巴厘島的城市規模雖然不如椰城,但是島嶼本身也是開發較早的相對成熟地區。

蘇拉威西島和香料群島以及附近的小島,設立香島省管轄。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新幾內亞島在大明的體系內沒有正式的官方名稱。

負責勘探和測繪的機構臨時性的取了個東大島的名字。

因為它是南洋群島內最大的島,全世界的第二大島,位置還在整個南洋群島的最東部。

東大島上上基本都是熱帶雨林,人口稀少而且近乎於純野人。

大明民間商人開發橡膠園,都很少有到這個島嶼上來,主要集中在舊港、婆羅洲等地。

東大島上的居民本來就相對稀少,而且還屬於天南土著和南島人的混血,血統上非常接近墨洲人。

在大明的管理體系內,只要有墨人血統的人就是墨人。

所以在遷徙天南土著的過程中,東大島沿海地區能夠管理起來的土著,也被送走了一大批。

至於島嶼內陸地區的野人,那就是真的管不了了。

在設立大域的時候,東大島的名字正式確定,東大島加上周圍的小島,設立一個東島省管轄。

天南諸島的本意,是天南地區的諸多島嶼,泛指南洋群島以外的南大明洋島嶼。

主要包括後世的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島、索羅門群島、新不列顛群島、斐濟、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薩摩亞等等。

這片區域被劃分了兩個皇莊和一個省份。

後世的紐西蘭現在叫白雲群島,也就是白雲皇莊,塔斯馬尼亞島現在叫南天島,也就是南天府皇莊。

除此之外的所有南洋諸島,設立了一個群島省管轄。

天南大陸就是後世的澳大利亞大陸,因其完全在赤道之南而得名。

行政區劃上有三個省份,朔方、琅琊、會稽,全部都是神州本土的古地名。

以順天府紫禁城奉天殿為本初子午線,也就是零度經線。

在天南大陸中部偏西,東經十三度子午線以西,為朔方省。

大約在後世的東經139度到140度之間,略大於後世的土澳的西澳大利亞州的範圍。

東京十三度經線以東,南緯三十度以北,為琅琊省。

包括後世土澳的北領地和昆士蘭兩州,再加上新南威爾士和南澳州的北部一部分。

南緯三十度以南為會稽省。

包括後世的土澳的維多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和南澳州的北部地區。

澳洲內陸的大沙漠基本都分給了琅琊和朔方。

會稽省的轄區基本都是東南部的溼潤地帶和草原地區。

整個天南大域總面積九百多萬平方公裡,總人口卻只有不到兩千萬人。

這兩千萬人還相對比較集中在兩個地方。

一個是爪哇島以及附近的幾個小島,總人口將近八百萬。

這裡是南洋群島中最早開發的區域,爪哇島上還有著厚厚的火山灰覆蓋的肥沃土地。

爪哇島和舊港之間的巽他海峽,也是南洋地區僅次於馬六甲海峽的繁忙水道。

爪哇島上農業發達,工商業也非常發達,人口多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另一個地方是天南大陸東南部的會稽省,總人口有將近四百萬。

那裡是整個天南大陸上環境最好,最適合人類生活和發展農牧業的區域。

爪哇和會計兩省人口佔了整個大域的三分之二。

在天南大域的七個省份之中,只有爪哇和會稽兩省的下級衙門勉強算是完整的。

省下面有府,府下面有縣,縣下面還有鄉鎮和街道。

當然,府的數量也不多。

因為這倆省雖然是天南大域人口最多的省,但是總共加起來也不過一千兩百萬而已。

放到大明本土也就是三四個府的編制。

其他的五個省直接沒有正常的府縣,省級的布政使司衙門下面全都是直隸州。

這些直隸州的面積還都非常大,而且直隸州下面也不一定有縣,有可能直接就是鄉鎮。

在這些地廣人稀的省份,直隸州的地位類似於後世的“地區”。

直隸州本身直屬於布政使司衙門,同時又直接管轄本地的百姓,相當於將府和縣的衙門合併了。

也就是說其他五省實際上是兩級行政區劃。

從新天府來的這支船隊,靠近了會稽省的海岸線,但是卻沒有在東南部最大的港口澳州府停下來。

而是簡單補給之後就順著海岸線繼續向西南航行了。

繞過天南大陸東南角,駛入了天南大陸南部的天南灣,也就是後世的澳洲的斯潘塞灣。

在這個海灣最深處的南安州港口靠了岸。

南安州人口只有不到十萬,但相比後世類似位置的奧古斯塔港已經多了十倍了。

這是一個圍繞特殊軍事和工業需求專門建設的軍用港口。

港口的護衛士兵打著“金吾右衛”的旗幟,這是直屬於大明皇帝的親軍衛的番號。

從新天府來的船隊上,則打著“羽林右衛”的旗幟,這同樣是大明皇帝的親軍衛番號。

他們不受五軍都督府管轄,由皇帝本人直接安排人員統帥。

他們不吃兵部的預算,由皇帝本人從皇莊和皇室財團的收益中撥付資金。

金吾左衛駐新天府,負責新元素工程的相關人員和工程設施的安全保衛以及保密事務。

金吾右衛駐天南大陸,負責新元素工程所需原料開採的人員和工程設施安全保衛和保密事務。

羽林左衛駐天南大陸,負責新元素工程產成品實驗基地的安全保衛以及保密事務。

羽林右衛在天南大陸與新天府之間往返,負責管理和保護新元素工程的原料和產品的運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們都是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面,圍繞新元素工程設立的衛戍和實驗部隊。

他們已經事實上成了一支完全獨立的特殊部隊,只不過暫時還沒有正式的的獨立軍種名稱。

或者說,他們不能算是一個軍種,因為在層級上是與五軍都督府平級的。

他們在番號上使用了最為榮耀的大明皇帝親軍衛的名稱。

這些部隊的將領中有超過一半是宗室成員,士兵之中也有將近四分之一是宗室成員。

這些將領和士兵有超過一半是新天府出身。

兩支部隊和五軍都督府下屬三軍類似,平時都沒有統管所有人員的總都督,但是有一個總督軍。

現任的總督軍是跟朱靖垣有過一面之緣的朱昭燮。

新元素工程是高度機密的專案,為了避免相關訊息的擴散,影響保密的效果,相關的負責人基本都在這個系統內部調換。

再加上整個工程分成了原理研究、原料開採、原料濃縮、生產製造、能源保障等多個系統,分別在新天府和天南大陸兩個大區域。

所以皇帝設立了多個衛負責相關的安保工作。

朱昭燮最初進入這個體系,是一個鈾礦濃縮工廠衛戍部隊的督軍,掛著工廠掌櫃的職位。

後來在其他幾個部分之間調動升遷,最終成了這個系統武裝力量的總督軍。

朱靖垣剛剛繼位的時候,在安康十五年七月份的時候,就把朱昭燮加入了軍機處的名單。

但是朱昭燮卻沒有著急交接和報道,而是給朱靖垣寫了份報告。

新元素工程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工程的最終的產品,也就是所謂的“元素裂變炸彈”,它的正式成品即將被生產出來。

馬上可以進行最終的實彈引爆實驗了。

朱昭燮希望完成實際的爆炸實驗,然後他帶著最終的實驗資料,以及另外幾顆生產炸彈的成品,前往應天府上任的時候,一起呈遞給朱靖垣。

意思很明顯,這個東西快做完了,正好可以等陛下登基大典的時候,作為獻禮來用啊。

當然,這只是朱昭燮的請示,最終決定還是朱靖垣來下。

如果朱靖垣要求朱昭燮馬上進京,那他就會將實際試爆的任務交給繼任者,本人直接上路。

朱靖垣最近這兩年沒有關注新元素工程的進展。

這種最尖端的科研工程進行後期的時候,朱靖垣已經基本插不上嘴了。

朱靖垣作為穿越者的最大作用,是在專案早中期的時候,提供一個正確的方向和思路。

後期的實際細節上的研究,並不是朱靖垣所擅長的。

朱靖垣稍微盤算一下時間,根據前幾年自己瞭解到的訊息,今年也確實應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了。

從安康二年底開始準備,到現在是安康十五年下半年,總共已經用了將近十三年了。

比朱靖垣當初的預計速度稍微快了一點。

但是相比歷史上美國人的曼哈頓工程的速度要慢了好幾倍。

曼哈頓工程從1942年啟動,到1945年專案完成並且做出成品,看上去總共只用了三年時間。

但是,如果從愛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算起的話,那就是總共三十年了。

如果從1929年科克羅夫特利用質子第一次實現原子核變換開始算是十六年。

從1938年奧拓·哈恩用反應堆實現鈾原子裂變開始算是七年。

至於曼哈頓工程,一開始就直接去建設鏈式反應堆了。

也就是說,美國人的曼哈頓工程,是在已經有了相對成熟的理論基礎,有了前人的各種實驗資料。

還有美國二戰時代的工業基礎,在世界大戰的舉國體制下開始的。

這就與後世美國很多的新飛機工程的設計一樣,看上去工程起步到完成的時間似乎都很短。

因為那都是基於成熟原理和工業基礎的整合升級式的設計。

是從六十分向一百分努力。

朱靖垣所在的這個世界,在大明的新元素工程開始之前。

無論是泰西還是大明的民間學者,對於原子裂變的相關的研究,仍然都處於假說和設想階段

大明朝廷的工匠按照皇帝的要求,在秘密進行放射性元素的尋找和性質研究。

但是大明的世祖光武皇帝,只知道原子彈用的是放射性元素,對於原子裂變層面具體資訊一概不知。

同時受限於基礎理論和工業基礎,大明在放射元素上的早期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

大明的新元素工程開始的時候,原子裂變原理都還尚未搞清楚。

大明的工業基礎也僅僅相當於一戰前的英國。

大明的新元素工程,與朱靖垣前世本國的很多新工程一樣,是近似於從無到有的全新研發。

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的。

要一邊摸索和研究相關理論,一邊建設配套的工業產業。

前世的這些早期理論研究,相關的早期探索和實驗設計,是在沒有原子能炸彈設想的前提下,就由多個不同的研究團體各自接力完成了。

到最後曼哈頓工程起步的時候,就是以相對成熟的理論為基礎,以製造武器為目標的工程項目了。

在大明這邊,新元素工程是在大明皇帝的直接要求下,從最初級的理論和工業建設開始的。

但是大明目標從一開始就是原子能炸彈和新的動力源。

總體核算起來,大明是在朱靖垣的指導下,把前世的那些人用三十年的時間斷斷續續完成的研究,壓縮到十三年內全部完成了。

這樣算大明的新元素工程其實是很快的。

這是在有正確方向的情況下,大國朝廷的官方力量推動的加速效果。

新元素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靖垣比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清楚元素裂變炸彈的重要性。

那將是另一個新時代的開端。

朱靖垣本人,並不希望大明的官員和工匠把這種工程的成果當做是獻禮。

朱靖垣希望這個專案能夠安安穩穩的完成。

不希望在這個最後的關頭,因為外在的因素而製造出任何變數。

在最後關頭更換最高負責人就是變數。

相關負責人基本都是軍人,這些軍人都是最為可信的,都會遵從皇帝的旨意。

但是工作交接肯定會影響工程進度,甚至可能影響安全。

本來如果自己不插手這件事情,在自己登基大典之前肯定能完成試爆。

自己如果調整的人手,試爆可能就要往後拖小半年,反而趕不上自己的登基大典了。

自己爺爺等這個東西等了十幾年了。

朱昭燮這些軍人和工匠們也在這個專案上忙碌了十幾年了。

自己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強行調整。

於是朱靖垣同意了朱昭燮的請示,讓他把實驗做完了再去軍機處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