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1805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零九章 “茶葉蛋上鍋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零九章 “茶葉蛋上鍋了”

在南安州的碼頭上,金吾右衛的指揮使和督軍,與羽林右衛的指揮使和督軍,新元素工程衛戍和實驗部隊的總督軍朱昭燮,一起簡單的碰了個面。

在朱昭燮的見證下,羽林右衛向金吾左衛說明了此次任務的目的,通報了攜帶的主要物品。

最重要的就是總計六枚原子裂變能量炸彈,簡稱為“原子彈”,代號為“茶葉蛋”。

按照朱靖垣前世的分類法,這六枚原子彈都是內爆式的原子彈。

類似“胖子”和“邱小姐”,整體外觀上就是圓滾滾的,所以代號就成了茶葉蛋。

由於大明有朱靖垣的指路,在槍式彈和內爆彈兩種原子彈基本設計選項之中,大明直接選擇了更加複雜但是效率更高的內爆彈。

不去探究深層的原子裂變邏輯,單純的從基本的裂變原理上解釋。

核燃料有一個臨界質量。

聚在一起的核燃料質量,超過自然狀態下臨界質量,內部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原子裂變。

進而放出異常巨大的能量,也就是所謂的核爆炸。

不過這個臨界質量並不唯一,有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還有特殊環境下的臨界質量。

槍式彈的設計思路,就是利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將超過臨界質量的核燃料分成兩部分,放在類似封閉槍管的筒子兩端。

一端的核燃料做成中間有個圓孔的球體,另一端的核燃料做成契合球體圓孔尺寸的圓柱。

在圓柱型核燃料的後方裝上化學炸藥,發射的時候引爆這些化學炸藥。

當時的實際效果類似於火炮發射炮彈。

化學炸藥作為發射藥,燃燒瞬間產生巨大的燃氣壓力,推動著核燃料圓柱向前飛出。

狠狠地撞進對面的核燃料球中間的洞裡。

這樣兩塊核燃料就契合在了一起,總質量超過了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於是最簡單的原子裂變核爆炸也就發生了。

原理簡單粗暴,非常容易實現。

只需要控制一部分化學燃料的爆炸,和傳統槍炮發射彈藥過程高度高度類似。

又像是在用錘子打鉚釘。

原本歷史上美利堅的第一枚槍式彈是“小男孩”,它的外形就像個完全封閉的短粗圓筒。

由於當時的情況格外緊急,美利堅要努力避免紅色露西亞直接參與日本戰場。

所以原理簡單的“小男孩”沒有做爆炸實驗,直接用在了實戰上。

槍式原子彈的缺點也很明顯。

核燃料總共就分成了兩份,或者可以說是兩大坨。

發射藥的作用僅僅是將兩坨燃料推到一起,爆炸近乎完全依賴於自然臨界狀態引發的核裂變。

所以製造一枚槍式原子彈,使用的核燃料的總質量必須超過其自然臨界質量。

燃料內部的裂變一旦發生,燃料球體就會被炸的四分五裂。

質量下降,核裂變也就無法繼續維持了。

所以槍式原子彈的絕大部分核燃料都會被浪費掉。

鈾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是四十八公斤,美利堅的“小男孩”裝了五十一公斤的鈾二三五。

最終只有大約百分之一點五的質量,也就是七百六十五克發生了裂變。

總共釋放出了相當於一萬五千噸標準炸藥的能量。

其他絕大部分都變成了殘留物。

內爆式原子彈的設計思路,是將核燃料分成很多份,排布在球形外殼的內表面。

每一份核燃料背後,都要裝一塊化學炸藥。

引爆這種原子彈的時候,將所有的化學炸藥同時爆炸,將所有核燃料同時推向球心位置。

這樣能夠利用發射藥提供的推力,為聚集在球心的核燃料增加壓力。

讓核爆炸的能量不會立刻向外擴散,能夠讓裂變反應維持的時間儘可能略微增加一些。

這其實是常規炸彈爆炸的原理。

燃料在封閉的環境中燃燒,燃氣膨脹產生的巨大壓力,將所在彈殼撐的四分五裂。

在彈殼裂開之前,內部的燃燒都將持續。

雖然這個時間在人的感知中仍然很短,但是相比自然開放狀態下燃燒已經增加了“很長”。

更關鍵的效果,是這股壓力還能壓縮原子核和中子之間的距離,進而增加中子擊中原子核的機率。

基於這些原理,內爆彈使用的核燃料的重量,可以低於核燃料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

鈽在自然狀態下的臨界質量是十六公斤,但是美利堅的“胖子”卻只裝了六點二公斤的鈽二三九。

最終大約有百分之二十的質量,也就是一點二四公斤的鈽發生了裂變。

最終釋放出了相當於兩萬噸標準炸藥的能量。

內爆式核彈的優點很明顯,缺點或者說是難點當然也很明顯。

關鍵是讓分散的核燃料,被炸藥推到球體中心的時間,能夠儘可能的接近。

按照美利堅的經驗,炸藥爆炸時間相差不能超過七毫秒。

這一來要求有足夠精確的計算力,知道要怎麼設計和佈置以及控制整個系統。

球殼的尺寸和曲率,核燃料的距離和分塊方案,引信和炸藥的質量和釋放的能量。

二來要求有有足夠的技術水平,要實現和確保所有核燃料能夠在七號秒內聚合。

讓炸藥和引信質量足夠穩定,讓球體的外殼足夠的均勻堅固,讓核燃料的分割和安裝足夠精準。

最基本的要求,傳統化學引信是不行的,最起碼要有電子雷管。

美利堅擔心這種設計能否真正成功,所以先在本土的沙漠裡面試爆了一顆。

內爆式原子彈雖然有困難。

但在二戰以後的技術工藝水平下,對於當時的大國而言也不算是太過困難。

而且這個設計思路還能繼續最佳化。

繼續減少裝藥量,繼續縮小原子彈的體型和重量,從幾千公斤縮小到幾十公斤重,可以一個人直接扛走。

內爆式原子彈可以算是核武器小型化的基礎。

美利堅最早的“胖子”的重量有四千五百多公斤,爆炸當量兩萬噸。

邱小姐只有一千五百公斤,爆炸當量卻有三萬噸。

因為邱小姐從一開始設計,就知道要按照正確的方向去最佳化重量了。

大明也有朱靖垣的經驗,工程管理方式也類似。

大明的新元素工程,從一開始就是直奔內爆式原子彈而去的。

槍式彈相關情況,僅僅在理論研究階段出現,沒有進入實際設計和生產階段。

現在大明新出爐的這批“茶葉蛋”,重量都直接控制在了兩噸以內。

大明現有的輕型艦載攻擊機都能帶得動。

也就是說,它們甫一誕生,就已經具有很強的實戰意義了。

在前世的1953年之前,美利堅服役的MK4型原子彈,只能算是“胖子”的最佳化版。

投擲重量高達四千九百公斤,只能由當時的B29轟炸機攜帶。

MK4型原子彈一共生產了大約 550個,戰略值班B29轟炸機只有三十五架。

在1953年之前,美利堅的原子彈,其實都只有相對有限的實戰能力。

當時它們在事實上也只能用於對付日本這種中小國家。

對於紅色露西亞和賽里斯這種大國,這些原子能武器和載具是有心無力的。

一旦在戰爭中使用,反而會將局勢拖到無法挽回的境地。

所以在高麗半島戰爭上他們其實不敢用。

1952年服役的MK5型原子彈,重量降低到了一千五百公斤以內,實戰能力大幅度增強了。

大明的“茶葉蛋”已經接近了美利堅五十年代的水平。

當然,最為重要的問題,還是要確保它們能夠真正的正常爆炸。

護送“茶葉蛋”的羽林右衛的人員,與負責港口管理的金吾右衛人員完成了通報。

然後將四個盛放“茶葉蛋”的專用貨倉繼續留在船上。

將兩個貨倉小心翼翼的轉移下來,裝上了碼頭內部的專用運送列車。

每一枚“茶葉蛋”的重量只有兩噸,但是都單獨安排了一個專門設計的集裝箱。

羽林右衛留下一部分人員,繼續在碼頭和船上守衛。

另一部分人員隨同朱昭燮登上“茶葉蛋專車”,護送兩枚茶葉蛋前往內陸試驗場“煮蛋”。

列車保持六十公裡每小時的速度,朝著天南大陸的內部內陸前進。

鐵路兩側的景象,從沿海溼潤的林區,慢慢過渡到草木稀疏的荒原,最後進入了荒涼的戈壁大漠。

大明在天南大陸最重要鈾礦礦場,也就在這條鐵路的旁邊。

開採出來的礦石,也是從這條鐵路運輸到港口,然後裝船運往新天府使用的。

列車穿過了礦區之後,又在沙漠內行駛了八多公裡。

最終,抵達了距離南安州港口近千公裡的內陸,非常靠近整個天南大陸最中心的位置。

在這片最為廣闊的大漠裡面,有一片孤零零的建築。

這裡不是羽林左衛的正式駐地,而是一個最前沿的試驗指揮中心。

列車抵達之前,羽林左衛已經收到提前的告知,相關人員已經做好了試爆前的準備。

列車抵達的時候,試驗指揮中心已經是一片肅殺之氣了。

全副服裝的士兵值守在各個關鍵位置,負責測試的相關工匠也在自己的崗位上等待。

在朱昭燮的見證下,護送“茶葉蛋”過來的羽林右衛,與駐守在指揮中心的羽林左衛完成了交接。

工匠們開啟運送“茶葉蛋”的集裝箱,對貨物本身進行了非常仔細的檢查。

確認所有情況全部正常後,基地繼續保持警戒狀態。

羽林左衛將一枚茶葉蛋停放在實驗中心,另一枚裝上了專用的越野卡車。

一隊衛兵護送一批工匠,乘坐其他的客車跟隨卡車,前往指揮中心西北方向兩百公裡外的地面試驗場。

朱昭燮也跟隨試驗隊伍一起前往,他要親自參加所有的試驗任務,好給朱靖垣報告。

第一枚原子彈將在專門的試驗臺上引爆。

試驗檯一個專門建造的鐵塔,高度是一百零八米,是煮“茶葉蛋”的“爐架”。

車隊抵達試驗場之後休息了一天,同時確認現場前幾天的風向和氣候資訊,以及對未來幾天的評估。

再次檢查茶葉蛋和現場的人員和裝置,然後將“茶葉蛋”吊裝到“爐架上”。

茶葉蛋吊裝完成,接通所有的控制線路,除錯好觀測和記錄裝置,已經是大半天過去了。

朱昭燮做完所有的工作後,在當天下午親自拍電報,向大明皇帝說明情況。

大明皇帝朱靖垣收到訊息之後,簡單的回覆了一句話:

“既然爐灶都準備好了,那明天一早就下鍋吧,記得文火慢燉,不要著急。”

第二天早朝之後,朱靖垣直接去了爺爺朱仲梁的住處。

朱仲梁今年已經八十歲了,放在後世也算是真正的老人了,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壽星了。

朱仲梁作為曾經的大明皇帝,從小都有妥當的鍛鍊和保養。

身體比一般人好很多,比喬治三世也好很多,而且精神狀態一直很不錯,生存的慾望很強。

在晚上醫療手段的不斷進步,過去很難治療的病症現在都能解決了。

朱仲梁現在的身子骨還算硬朗,雖然已經不能像是六七十歲的時候那樣到處跑了。

但是自己在院子內外活動,或者是乘車短途旅行,都還是完全沒問題了。

朱靖垣見到朱仲梁的時候,老爺子正在院子裡面散步。

朱靖垣下意識的想要去攙扶,老爺子下意識的想要甩開,想要表示自己能自己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這個念頭一閃而逝,就讓朱靖垣扶著了自己的胳膊:

“這麼早特地來找爺爺,是有什麼好消息嗎?”

朱靖垣笑著說:

“茶葉蛋上鍋了。”

朱仲梁頓時就瞪大了眼珠子:

“真的!”

朱靖垣輕輕點頭:

“我已經讓他們點火了,無論成功與否,今天都會有訊息。”

朱仲梁長長的吐了口氣,搖頭晃腦的唸叨著說: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啊,告訴你爹了嗎?”

朱靖垣說:

“我這得先來跟您說,然後再去找爹啊……”

朱仲梁下意識的想要讓朱靖垣過去,不過話到嘴邊又改了口:

“我給他打電話,讓他直接過來我這裡,咱們爺仨在這裡一起等訊息……”

與此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天南大陸的試驗場上。

朱昭燮收到了朱靖垣的回覆之後,在第二天清晨就開始執行實驗任務。

再次確認“茶葉蛋”的狀態,再次確認連線線路的狀態,再次確認觀測裝置的狀態。

以及用於承受爆炸的實驗物件的狀態。

在試驗檯的周圍,在不同的距離和方向上,被專門建設了各種結構的房屋。

擺放了各種類型的車輛,各種軍用和民用的機器設備,以及各種類型的大小動物。

與他們共同佈置的還有各種記錄和觀測裝置,以及持續工作或者遙控使用的攝像和拍照裝置。

大明已經有了早期的電視直播技術,可以將現場拍攝的錄影透過線路傳到後方。

上午九點鐘,最終的部署和檢查完成,開始進入清場環節。

現場的所有人員收到了撤退命令。

在試驗場外十六公里的前沿掩體內內,工匠們盯緊了這種觀測和記錄裝置。

還有一批專門的軍用攝影師,將準備拍攝下這次實驗現場的情況,包括照片和錄影都要存檔。

上午十一點,直升飛機巡視實驗現場,確認十公里範圍內沒有殘留的人員。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最後的起爆命令。

這個命令也要大明皇帝來下,其他任何人都無權擔當責任。

中午十二點,朱昭燮與羽林左衛指揮使和督軍一起連忙,再次向京師傳送最後請示電報。

朱靖垣正陪著爺爺和父親一起吃午飯,收到訊息之後直接回應可以點火。

朱靖垣回覆的命令,再次經過了總督軍朱昭燮,現場的羽林左衛指揮官以及督軍的共同確認。

下午一點鐘,在格外緊張的氣氛之中,指令員按下了起爆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