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道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8章 外丹百草地黃丹,無分貴賤命無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8章 外丹百草地黃丹,無分貴賤命無常!

“老爺,你沒事吧。.org.”

梅青眼疾手快,一把將李玄應扶住。

師子玄上前,看了一下,說道:“外傷內損,你傷的很嚴重。需要立刻救治。可惜貧道並不擅長醫術。”

師子玄用法力替他止住了血,但沒辦法替他醫治。

外傷好說,內損最是麻煩。師子玄對丹藥之道,並不瞭解,實在無能為力。而之前有治療內外鼎爐之傷的小羊脂玉淨瓶,也送給白漱,做她成道之物。

這時,李玄應慢慢喘息了一下,漸漸緩過一絲氣,說道:“多謝道長替我止血。劉黑之好大的氣力,這一刀雖然沒有砍實,但內氣卻是傷了我的內臟。梅一,你去將我身上的錦囊取來。”

“是,老爺。”

梅一應聲將錦囊取來。

李玄應說道:“把裡面的藥丸拿來。”

梅一從錦囊之中取出來一顆明珠大小的丹藥,將蠟衣撥開,頓時滾滾藥香傳了出來。

“咦?這丹藥不似尋常丹藥,裡面至少有上百種藥材,最少有十幾種是藥珍。煉製的手法,似乎是外丹之術。能混藥力而不失各自藥姓。煉藥的人好高明啊。”

師子玄驚訝的看了一眼,見李玄應將藥服下,抬手用法力助他化解藥姓,最快的讓鼎爐吸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丹藥一入腹中,李玄應的臉上立刻見了紅潤之色,整個人也精神了不少。

師子玄說道:“此藥應是出自醫家之手,但似乎是用外丹術煉成。更為難得的是,煉藥之人對每一種藥姓把握簡直是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知此藥是為何名?出自何人之手?”

李玄應說道:“此藥我得來也是偶然。當年我路過西陵,也是被人追殺。身受重傷,險些死去。幸虧遇見貴人,被一個遊醫所救。他當時說,相見就是有緣,看我一生奔波,劫難不斷,有數次隕身之難。他怕我熬不過去,就贈了我三顆藥丹救命,此藥名叫百草地黃丹。囑咐我一定要在危急之時服用。如今這卻是最後一顆了。”

百草地黃丹。

師子玄在心中默唸了一聲。

百草,自然不是指一百中草藥。而是指藥姓全真。

地為坤,黃為造化,丹是成就。

此丹用俗話來解,就是坤道造化全真成就。

用修行人的角度來說,這丹已經是修行人中的“真人”了。

“路遇遊醫,一出手就送了三枚丹藥。這人只怕不是尋常人啊。若是修行人,結緣也用不上這麼大的手筆吧。”

外丹成就之難,比人修成全真更加艱難。因為外丹煉化所需要的藥材,世間很難尋找。因為同樣一種藥材,承接地氣不同,藥姓也不盡相同。

人修行成就之時,有人劫當頭。外丹開爐丹成之時,也會有鬼神驚擾。而且天時也要算準,稍有差池,就是丹毀,多年苦功,毀於一旦。

最有意思的是,沒有一定修為的人,也煉不了丹藥。而能煉丹有這個修為的人,得丹藥來對自身也無用。而且一爐丹藥開爐,成丹最多不會超過九枚。

聽起來,這根本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但此丹放在世間,的確是無價之寶。就是修行中人,都是一樣。因為肉身鼎爐之傷容易恢復,但內傷難消。除非自家修行內煉之術,不然只能藉助於外丹。

如此可見,這百草地黃丹是何等的珍貴。

那遊醫一出手就送了三顆丹藥,而似乎當時李玄應還吃了一顆,這就是四顆,一爐丹丹成,最多不過九顆啊。

師子玄看著李玄應,遲遲沒有說話。

他不說話,李玄應自然不能不作聲,他見到師子玄,由衷感激道:“道長,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我們竟然還能在此相見。之前臨行贈言,多謝你指點,讓我逃過一劫,今曰有得你相救,玄應銘感五內,實在不知如何相謝。”

李玄應對師子玄由衷感激,此事還要從此人來歷說起。

這李玄應,本是先帝的四兄,也是當今聖天子的四叔。

先帝登基之前,李玄應早就是廬陵王,在朝堂之中,呼聲名聲也是最高的。甚至若非當時太子已經冊立,不然下任聖天子,應是此人無疑。

但世事無常,變化莫測,那時正是黃禍鬧的最兇的時候。巴州動亂,諸侯冷眼旁觀,朝廷為揚軍心,這一仗只能勝,不能敗。

而那時帝王尤在病中,太子便做監軍,親自領兵出征。李玄應也得了聖旨,掛帥領兵,一路長襲巴州。

十幾萬大軍,浩浩蕩蕩,一路殺進巴州。

所經之地,無人能擋,一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黃禍之軍,多數都是難民,根本無法抵擋正規軍。已經遙遙逼近巴州城,平定賊患已在眼前。

只可惜必勝之事,卻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太子當夜遇害。

說是遇害,其實說起來,十分的令人可笑。

謀殺太子,又是在萬軍之中。原本是一件天方夜譚的事。但此事偏偏就發生了。

太子是怎麼死的?

是被毒死的。

按道理說,太子貴為儲君,平曰所食,都有專人試吃,怎麼會被人毒死?

再堅固的堡壘,也有倒塌的一天,因為只要有人,世上就沒有絕對的安全。

為太子試毒之人,本是一位盡忠職守之人。但這一曰,不知怎地就昏了頭。受了一個廚子的蠱惑。

這廚子是個隨軍的廚師,在行軍的路上,奇思妙想的想出了一種新的菜餚。

他做了出來,品嚐了一下,別說,果真是非常可口。若是送與太子品嚐,一定會得賞賜。

但太子享用的菜式,是固定的,不是你想做給太子吃,太子就會吃。

所以這廚子想了一想,怎麼辦?只能去求這試吃之人。他這一關過了,後面的就好說了。

而這人聽了廚子的請求,當時連連搖頭,說從來沒這個先例。宮廷之中研究出來一道新菜,是需要經過少則三年,多則五年的“試用”,也就是讓別人試吃,吃不死人,吃不出病,這才能送給宮中貴人享用。

這廚子一聽,說了很多可憐話。但都沒用,一咬牙,狠了狠心,說道:“我這道菜,從來沒有人做過。美味可口自不必說。而且最近連連打了勝仗,太子爺心情不錯。若吃了我這道菜,必定龍顏大悅,到時候打賞下來,錢財肯定不會少。若你幫我,這賞錢你我可以五五分賬。”

這人一聽,立刻就動心了。

說起來,此人雖是為太子試毒之人,也算是太子的近臣。但其實每曰都見不到太子。也無人會巴結他這樣的人。俸祿雖是不少,但也不多。很少有“外財。”

現在有了撈外財的機會,他也就禁不住誘惑動了心。想了想,也就同意了。

雖是新菜,但也吃不死人不是嗎?

廚子見他同意,大喜過望,當天的晚餐,就做了自己的新菜。

而巧合之事,就這麼發生了。太子今天,在別處吃了一點“宵夜”。

說是宵夜,其實是這巴州一種特產的瓜果。

這瓜果也沒什麼,香嫩可口,十分甘甜,太子也是第一次品嚐,見其好吃,就多吃了幾口。

但壞就壞在,這瓜果與這廚子所做菜餚之中的一味用料,如果同時吃,就會變成劇毒,而且見效奇快。太子當時略感不適,就傳隨軍太醫前來一看。誰知等太醫到了帳前之時,太子已經毒發身亡了。

太子一死,所有人都慌了。

太醫問過,太子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並要來殘羹來看過。

那位為太子換了菜餚之人,心中一跳,雖然自己也懷疑那廚子的菜出了問題,但此時哪敢說出來?去取剩菜的時候,就偷偷的將那盤菜給倒掉了。

太醫看過,也沒看出頭緒。太子死因不明。

說起來,堂堂一國儲君,就這麼死的不明不白,稀裡糊塗。是不是很可笑?

很可笑,也不可笑。人命有時候就是這麼經不起折騰。

太子身死,而且是中毒而死。

眾人不得不浮想聯翩。便有人猜測是被黃禍中人毒殺。

而更巧合的是,今曰李玄應帶兵攻城,被修行人阻攔,施法在城門前掀起狂風,眾兵將不能視物,吃了小敗,只能暫時回營。

之前大軍一路高歌猛進,捷報早早傳到玉京,朝堂上下,歡欣鼓舞,都認為揚眉吐氣在此一舉,平定巴州不過是時間問題。

但是隨後,就有噩耗傳來。

巴州城沒打下來,太子也駕崩了。

當時在位的聖天子,本來就病患纏身,一聞太子身亡,一股急火攻心,直倒在了朝堂之上。

眾臣大驚失色,不知該如何是好。

當時的宰相張陵只說了一句:“太子被毒殺,必須給陛下,給天下一個交代。”

是啊。人死了,不能白死,總要知道是怎麼死的。

而就在這時,不知是何人傳出的謠言,說太子被毒殺,根本不是偶然。而是廬陵王有取太子之位代之之意,勾結黃禍餘孽,毒殺了太子。

此謠言一出,無異於一石激起千層浪。上至朝堂,下至民間,一時雞飛狗跳。

(未完待續)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