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道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9章 將軍卸甲廢王號,屢敗屢戰心不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9章 將軍卸甲廢王號,屢敗屢戰心不移!

謠言傳到玉京,李玄應當時並不知曉。

因為他此時已經是焦頭爛額。

太子身死,訊息是瞞不住的。沒過幾日,就已經傳遍軍中。太子一死,軍心大亂,而黃禍軍隊也開始打起小規模的偷襲。

李玄應雖然應對自如,但畢竟軍心已失,能夠保持僵持,已是不易。

但這時,玉京接連發來三道聖旨。

第一道,令李玄應稟明太子死因,並速將太子靈柩運回玉京。

第二,立刻拿下巴州,平定黃禍,為太子報仇。

第三道旨意,卻說的很曖昧,命童奇為監軍。

童奇是誰?

此人是個宦官。在這個時候,朝廷竟然派了一個宦官來當監軍,這讓李玄應十分不滿。

而這宦官到了軍中,見了李玄應,卻也十分乖巧,在軍務之上並沒有多做過問,做出了一副配合李玄應的架勢。

李玄應當時還對他有些戒備,但後來戰事吃緊,漸漸也疏忽了此人。

朝廷大軍長途而來,補給線漸漸吃緊,又遲遲拿不下巴州城,漸漸形成了僵持之勢。而玉京那邊也是表面風平浪靜,暗地裡是激流不斷。

這一日,童奇突然來到帥營,詢問李玄應:“王爺,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巴州城,隨時可以攻破,如今朝廷限令時間已近,為何還不破城?”

李玄應皺了皺眉,說道:“你日前也在軍中,難道自己不知道嗎?非是本帥不願破城,而是巴州城一來易守難攻,強行功打,死傷無數,這是妄作犧牲。二來此城中有修行人做法,大起風災,我已稟明朝廷,請派一個法師前來,卻遲遲沒有回應。”

童奇聽了直搖頭,問道:“王爺,我只問一句,若是強攻,是否能夠破城?”

李玄應道:“能。但死傷必定慘重!這些都是朝廷精銳,折損於此,會令朝廷大傷元氣,從此再無力制約天下諸侯。”

童奇聞言,默不作聲,便告辭離去。

李玄應當時也沒有在意,繼續穩紮穩打以待時機。

此時已入冬。雙方補給都已吃緊。而李玄應身後畢竟還有六州之地,能夠運來輜重,打消耗戰,卻是傷亡最小,勝機最大的謀略。

李玄應能等得,但朝中已經等不得了。

李玄應擁兵在外,遲遲不做深入。朝廷一連六道聖旨傳來,命他速戰速決,他都以“強行攻城,必將傷亡慘重,折損精銳”為由拒絕。

朝中對其不滿,越來越深,正商量著是否臨陣換帥之時。童奇的秘奏回朝。

童奇的奏章寫的很有意思,話裡話外,沒有一點指責李玄應的話,但其中深意,卻是暗示李玄應似乎無意與黃禍一戰,大大小小戰事,能避則避。似別有用心!

朝廷如今最怕的是什麼?

就是別有用心!

如今太子身死,死的不明不白,早有謠言傳出來,是李玄應與黃禍有染,害死太子。

現在童奇的奏章傳回,等於是坐實了這個謠言。

朝中眾臣商量之後,若再不制約,等李玄應擁兵回朝之時,只怕無人能制。

眾臣七嘴八舌爭論了許久,宰相張陵說道:“此事是國事也是家事。太子之死,誰人都要交代,但如何做,我們決定不了,終究還是要問過陛下的意思。”

眾臣稱善,宰相當日就去後宮面聖。

當時聖天子已經臥病在床,似已時日不多。

聽了宰相的稟告,只問了一句話:“朕百年之後,老四能否能中興我李家天下?”

張陵小心翼翼的回答道:“此乃陛下的家事。老臣不敢多言。但就國事而言。守成之君,徐徐圖之,可延千秋國運,開國之君,勇猛精進,開疆裂土,可開萬世太平。我觀廬陵王,有太祖之相。”

張陵這個評價,看似把李玄應捧得很高,與開國太祖很相像。但實際上,這卻是把李玄應推向了死地。

如今李家天下,風雨飄搖。各路諸侯已有亂相。朝廷已經再經不起折騰了。

如今朝廷需要的是守成之君,徐徐圖之,慢慢收攏天下之心,而非需要一個強勢的君王,行雷霆之勢,橫掃八方。

因為如今的朝廷,已經如履薄冰,一個不小心,就是萬劫不復。

聽了宰相的話,聖天子閉目良久,嘆道:“朕已有決斷,你去吧。”

第二天,一道聖旨金牌,離開玉京。

李玄應接到聖旨,表情有幾分難以置信,也有幾分落寞。

這聖旨上沒有許多冠冕堂皇的套話,只有兩個字“卸甲!”

將軍卸甲。

其意自然明了。

李玄應長長嘆息一聲,隨後招來部下,將朝廷旨意說明。

當時眾人大驚失色,勸道:“王爺,絕不能回去!現在朝廷的意思,擺明了是要王爺當替罪羊。太子身死,總要有人給天下一個交代。這個人分量不能輕了,如今算來,只有王爺合適。”

其中有一謀士嘆道:“給誰人交代,卻是在其次。以我猜測,是經歷此次過後,對聖天子打擊太大。如今已是要做出選擇,聖位誰屬。從這旨意來看,王爺危矣!”

李玄應如何不知?話說回來,他甘心就這樣卸甲回去嗎?

若再給他一些時日,等巴州城再無補給,他就可以兵不血刃,拿下巴州城,一舉平定黃禍。到時攜凱旋之勢,天下歸心之名,完全可以問鼎至尊。

但就是聖天子一念之間,卻將他從天際打落塵埃,多年苦心,就此葬送,再無翻身之日。

眾人勸說李玄應,如今既然事已至此,不如帶軍另立山頭。

李玄應長長嘆息一聲,說道:“我李家天下,因諸侯而衰。如今我再擁兵自重,成一路諸侯,與那些亂臣賊子,又有什麼區別?此事不必提了。”

半個月後,李玄應卸甲還朝。

一個月後,李玄應被消廬陵王封號,貶為庶民,逐出玉京,終生不得入京。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四個月後,聖天子駕崩,六皇子登基。其人在此之前,於眾皇子之中,籍籍無名,卻登得至尊之位。

但他卻是個短命皇帝,在位不過八年,就得重病離世。

這八年中,李玄應便在世間流浪。他雖然消了王號,但卻沒有消去封土,而且有不少舊部追隨。

李玄應此生也沒有其他想法,唯有一念,平息黃禍,完成之前未盡之事。

但他如今只是廢王,已無當日舉旗立地,天下豪傑雲集的名望。二來,他早年為廬陵王之時,曾得罪過不少人。如今輾轉天下,卻依舊有不少追殺之人。如此顛沛流離十多年,屢次將成一番勢力,就被打滅,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這次的劉黑之,就是昔日一個對頭手下。

而去年李玄應路過府城,有兩個去處,一是向西,去尋劉黑之身後的東陽公求救,暫尋棲身之地。

第二個去處,便是向東,出關去,昔日他曾救過一位外族大酋長。曾言道,若是日後有難,無路可走之時,可以去那裡尋以庇護。

李玄應昔年與東陽公有幾分交情,但曾因為過一些事情,已經鬧翻,反目成仇。但李玄應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去求他。

但他去見東陽公,只怕很難活著走出來。所以當日李玄應在猶豫彷徨的時候尋師子玄解一字,也是求個心安。

師子玄當日說他此去西行,一定不會心想事成,但與他化一個吉祥,此去會平平安安。

李玄應當日聽了師子玄的話,思量片刻,還是決定一走虎穴。見了東陽公,兩人果然是話不投機半句多,談崩了。

東陽公對他也有殺心,但卻不願親自動手,只將他軟禁。

將一頭猛虎困在籠子裡,慢慢等死,卻比一刀殺掉更為痛苦。

李玄應當日自覺已是走投無路,但誰知卻是柳暗花明。

這東陽公府中,恰巧有一位管事,昔日曾受他大恩。見恩人有難,自然捨身相救。

經過巧妙安排,李玄應帶著兩個隨從,連夜逃走。一路逃脫追殺,直至如今被師子玄所救。

如今果然應了師子玄這句話,雖未必心想事成,但可保平平安安。

師子玄說道:“非是因我,而是你命不該絕。對了,我看那位遊擊將軍只怕不會就這麼輕易放過你們,你要怎麼辦?”

李玄應苦笑一聲,說道:“不取我性命,他是不會放棄追殺的。道長,我這便走了。若是玄應有幸命不該絕,來日再來報道長大恩。”

他不願拖累師子玄,便告辭欲走。

“等等。”

師子玄將他喚住。

李玄應道:“道長還有事嗎?”

師子玄問道:“你如今可有去處?”

李玄應眼中一剎那露出茫然,但很快恢復常態,說道:“神州四海之大,何處不是容身之處。”

師子玄道:“那就是沒去處嘍?”

李玄應有些尷尬的點了點頭。

師子玄道:“既然如此,不如與貧道同行吧。你能道破我的行藏,也是因緣,正所謂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貧道就再護你一程。”

“這……”

李玄應有些遲疑起來:“道長,我乃是被貶之人,終生不得入玉京,去不得啊。”

師子玄一擺手,說道:“昔日被貶的乃是廬陵王。如今天下可曾還有廬陵王?貧道只認得一個李玄應啊。”

師子玄隨口一句話,讓李玄應卻如同被雷劈中一樣,將腦中迷霧,全部劈散!

“廬陵王,廬陵王……是啊,廬陵王早已死去,哪裡還有什麼廬陵王?如今只有一個李玄應!既然哪裡跌倒,就在那裡站起來就是!”

李玄應喃喃自語。

這時,諦聽忽然傳念問道:“你認得此人?這人不一般啊,我看他有至尊之相。”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