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道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至尊之相唯世情,傳法容易度人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0章 至尊之相唯世情,傳法容易度人難!

師子玄有些驚訝,說道:“尊者,什麼是至尊之相?這不是江湖術士忽悠人的嗎?有位極人間至尊的福報,未必就能得至尊之位,這可沒什麼定數可說。”

諦聽說道:“這是自然。誰說帝王至尊,就要是福報最大?先天福報可以使人增財增益,逢凶化吉,但不一定人人做皇帝。我說至尊之相,是看此人一生經歷,已到了人世極至,就如人修行,是一個道理。”

諦聽的話,師子玄聽明白了。

諦聽口中的至尊,不是指人間共主,人位至極。而是凡人的在世間體悟的極致。有句話說的好,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李玄應半輩子高起高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從高高在上的廬陵王,到如今顛沛流離,四處躲藏無處可去。有所得,也有所失。可謂盡嘗人生歡喜悲歌。

古來人傑,不經磨難波折,能一路順順當當,成就一番偉業者,寥寥可數。唯有經歷滄桑,經歷磨難者,方有大作為。

諦聽說李玄應有至尊之相,師子玄也贊同的點點頭,說道:“尊者說他有至尊之相,我卻說他有至尊的積累。若有機緣,一朝困龍昇天,未必不能成就一番偉業。”

諦聽似有深意的說道:“那可要抱住這個大腿啊。未來至尊,可是不多見。古來能青史留名的修士,大多都記載於帝王生平之中。”

師子玄聞言,不由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抱大腿,也不知諦聽從哪學來的俏皮話。

“我一不求名,二不求利,就算他真是未來至尊,與我又有何干係?”師子玄搖搖頭。

諦聽卻說道:“你不求。不代表未來不會啊。我看你如今修行,也算出師了。可以收徒了。日後於人間立下道脈,想要有千年傳承,一是你這一脈祖師要有德行。二來還要有個外來助力。人間事,求神仙沒用,求人才有用。”

師子玄若有所思道:“所以修行人都要入住廟堂,結交貴人嗎?但是尊者,這樣一來,世人怎麼看修行人?”

諦聽說道:“怎麼說?”

師子玄說道:“世間看修行人,應是求生死超脫,不求功名利祿。若結交貴人,受其供養,等於受其恩,必然要有所回饋。尊者,若你是一介權貴,我受你供奉。來日你有求於我,要我用法力害人。那人無所謂無辜與否,但我拿人手短,不好拒絕,那該如何?”

諦聽想了想,說道:“世間事,當世間解。若受人供養,得其好處。理當有所回饋。但修行界有戒律,人世間也有律法。出離世間當從修行戒律,入紅塵世間當守人間律法。他有所求,若為善事,理當幫助。若所求為惡,當好言相勸,勸他打消這念頭,不可為虎作倀。”

師子玄說道:“尊者如此說,不過老生常談。我所說不是修行人如何,而是世人如何看待。常人眼中,修行人超脫生死,應守道德規,但出入廟堂,受朝廷敕封,未免有些‘俗心過重’,會讓人疑法,懷疑法子。”

諦聽乾笑一聲,說道:“你這問題問的可是太刁鑽了。古來多少仙家佛菩薩化身行走世間,就如你所說,領帝王敕封,受人間供奉,若你這麼說來,他們都俗心過重啊!”

師子玄呵呵笑道:“沒有,沒有。我自然不是這個意思。”

諦聽說道:“你說沒這個意思,但我聽的出來。你也很不理解。哎,說實話,在我看來,俗心是沒有,但私心還是有的。”

修行證道仙佛果位,還會有私心嗎?當然是有,若無私心,何談慈憐,何談慈悲,又何來普渡。

諦聽如此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曾經一個傳法菩薩,立願要傳佛法於世,度百千二十萬人入佛國土。

百千二十萬人,這可不是個小數目,但在諸天世界中眾生算來,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度人出輪迴,就要讓其聞法,聞法之妙,生向道之心,才能潛修善法,做好人,累善積功,增福增德,才可脫離輪轉。

於是這菩薩就化身入世,做一行僧。一世高壽九十九歲,命盡歸天之時,度人幾何?

不過百二十人。

出離輪迴者幾人?

唯四人!

菩薩歸天復位,反閱這一世經歷,幾多無奈,自己也曾反思,自感佛法講聞與世人,並無有誤,為何悟道者如此之少,而聞法向道卻不修德行的,卻佔大多。

菩薩有疑惑未解,就去請教一個清福居士,直接開口問道:“我欲度人出輪轉,一世入世,度人寥寥,難盡其功,你也是自紅塵出離而來,從迷至醒,必有所悟,可否教我一個辦法,能讓更多的人聞法入道?”

清福居士想了想,問菩薩道:“菩薩啊,敢問你是如何傳法的?”

菩薩說道:“以身作則,以一世化身修為行止,為世人表率。”

清福居士聽了,不由笑道:“菩薩啊,原來是這樣。但這樣做不能說沒用,只是效果會很差。菩薩行走世間,以身作則,會被眾生讚歎,會被眾生膜拜,會被眾生敬仰。但未必會去效仿。”

菩薩困惑道:“這是為何?”

清福居士說道:“因為人心多變,一時向道容易,守心不動艱難。靈臺一時清明,但六根未消,難得不退轉,反反覆覆,心有嚮往,身行沉淪,比比皆是。”

清福居士又講了一個人間的小故事,很簡單,世人大多都聽說過,就是葉公好龍。

此人自言喜歡龍種,逢人必提龍,家中壁畫,屏風,桌椅板凳,碗筷盤碟,無不繪上龍相。

此人好龍名聲,傳了出來,被一老龍聽見。見有人如此喜歡自己,此龍也不禁感動,就顯相去看一看這個葉公。

誰知此人一見真龍顯身,第一反應不是見到真龍的歡喜,而是恐懼,大呼小叫,奪命而逃,只留下一個老龍目瞪口呆。

菩薩聽了,說道:“你這故事我也聽過,無非是說人表裡不一,名不副實”。

清福居士點頭道:“是啊。菩薩。就像你普渡的那些人,人人都唸佛,人人都誦經,人人都自言是修行人。但真有修行,真聞法者有幾人?他們是真心向法,真心向佛嗎?菩薩啊,你以身作則是好,為眾生表率也沒錯。但不過是滿足了其他人心中的偶像形象,卻無益他們的修行。”

菩薩聞言,若有所感的點了點頭,說道:“是啊。那該怎麼做?”

清福居士想了想,就出了個主意,說道:“這就跟做買賣一樣,寶貝奇珍,自然寶貴,但能買的起的人太少。不如取一普通物什,薄利多銷,也可得許多利益。”

清福居士說的是人間買賣。

菩薩卻聽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皺眉道:“你所言有些道理。但我有大妙真法,所傳需是有上上根器之人,根器不佳者,聞之雖也得切實利益,但難得悟道。”

清福居士笑道:“菩薩,世間上上根器之人不在少數,但卻分佈人海,你一人入世,一世能尋幾人?何不將此法經傳承下去,再想方設法弘法。法遺人間,口口相傳,若有上上根器者聞法,自會生出向道之心。”

菩薩嘆道:“如你這麼說來,我這真經是賣不了幾個銀子了。”

清福居士呵呵笑道:“不虧,不虧,值不值錢,還要看賣不賣的出去。”

諦聽故事講到這,就不再說下去了。

師子玄聞言,若有所思,說道:“這居士說了這麼多,如此時來看,不過二字,弘法!”

師子玄曾看過久遠年間的記載,佛道兩家,入世之時,在度人點化之時,並未如現在這樣,普傳**,大開方便之門。而是尋緣而來,一一點化,師法傳承。所度之人,皆是賢良道德之人。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無論道家,佛家,都有道藏佛藏,普傳於世,高僧大德,有道高人,廣開法會,普講世間之法。

如此,妙法傳世,眾生聞法,但難知其中妙語殊勝。於是就有了高僧真人,開壇**。世人知其功,朝堂感其名,便修廟宇以供養,敕封名號以彰其德。

虛名浮雲之物,與真修者來說,不過身上塵埃,拂塵了去應是。但卻甘願領受……

世人眼中,帝王相召不應,瀟灑從容而去,固然是清高高雅,得世人讚歎羨慕。但於弘法無益。

諦聽點頭道:“沒錯。弘法與世,廣結善緣。古往今來至此,漫天仙佛也是摸索前行。如今無分佛道兩家,外道諸門,都是如此做。”

師子玄皺眉道:“如此做來,雖弘法世間。但只怕未必如想象的那麼好。世間佛子道子,未必人人是真。廣結善緣下來,必會良莠不齊,到時善法雖傳,但日後難免會敗壞聲名,惹人反感,令眾生生疑生惑,就如如今這水陸法會,也如那觀寺像前的一炷頭香。”

諦聽嘆息道:“有所得,必有所失。世間難有雙全法。”

師子玄點頭道:“也是。而且這其中還有一個問題。法不分家,道途歸一。但世間道統卻有分別。若藉以人間至尊貴人之手,弘法立傳承,只怕會惹人非議。世間動亂之相,莫不由此而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諦聽聞言,眼睛忽然閃爍了一下,說道:“哦?你想的很遠啊。但就有人真這麼做了。曾經化身入世,一世輪轉成為人間至尊,你猜猜,最後搞出了什麼事情?”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