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華娛之從流量到巨星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觀影(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二章 觀影(二)

全是寫實,全是逼真的表演,在情難自禁的悲痛後接著的畫面,是現在的錢德勒李。

這樣一來很多人甚至覺得,與他悲傷的過去相比,李表現出來的冷漠甚至可以叫做雲淡風輕了,至少是表面上的雲淡風輕。

而說到現實時間線這邊,很多人其實一開始也有設想:過去太慘了,然後終於有一個天使般的侄子來拯救他了,這應該是一個關於苦難與救贖的故事。

就好像很多電影裡面,孩子往往會成為一個中年頹廢大叔的救贖,也正好配合前面錢德勒李失去了三個孩子,現在終於或許有機會彌補。而哥哥的遺囑也正如大家所願,希望李重新回到故鄉撫養未成年的侄子帕特里克,繼承漁船和網站的生意。

讓一切回到正軌,讓空虛的心靈得到安慰,也讓大家舒舒服服地寫上一篇報道。

但...

也有很多人並不能這麼想,因為就這麼簡單能結束麼?

於是接著侄子出場,他並不是一個天使,他只是一個“小混混”,還是個腳踏兩只船的渣男,甚至看了一眼父親的遺體就離開,再到質疑主角每一個決定。

這是什麼天使,簡直就是小惡魔。

有些無奈,不就跟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越是糟糕,事情就越是事與願違一樣麼?

...

接手這麼一個侄子,還要有可能回到那個充滿著悲傷記憶的小鎮。大家都很關心男主如何和這個侄子生活下去,以及能不能乾脆來個相互取暖,相互解救呢?

有點希望。

劇情也好像朝著好起來的方向發展,後半段開始李開始努力的關心和照顧著侄子,並繼續處理哥哥的後事。因為要舉辦葬禮,所以引出了與前妻的通話、碰面。

老實講葉長歌知道這是個故事很重要的一個點,老情人見面都能感慨萬千,何況是經歷過這場災難的兩個主體。沒有誰比他們更能感受其中傷痛。她也是一樣,始終無法釋懷嗎?還是也是一樣,始終沉浸在過去裡,難以走出?

只不過事實往往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

兩人見面的對話甚至都沒有一句是全的。蘭迪已經走出來了,李無法走出。她想要道歉,但李依舊無法釋懷,一個主動想要交流,另一個被動只想趕快抽身。

是的,李顯然無法承受,只想迴避。

...

電影到這裡,走到了尾聲。

後面最終李選擇了放棄,他把侄子的監護權交給了朋友喬治,然後自己準備繼續回到波士頓一個人工作、生活,過著和以前一樣的日子。

也就是影片開頭的日子。

影院裡的空氣已經壓抑到窒息,因為隨著畫面漸漸遠去,已經註定了這是一個從頭喪到尾的故事。要不是還記得自己開場的時候是如何千辛萬苦擠進來的,很多記者都已經想著離場了,因為他們哪裡經歷過這種程度的感情衝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誰沒有喪的一面?尤其是記者這種職業

讓人感到難受的就是,男主到最後也沒有撫養侄子、沒有走出過去、無法面對前妻、更沒有留在曼徹斯特。

這是一部經歷過人間莫大悲傷的電影,卻被導演拍得那麼的波瀾不驚。錢德勒李的故事讓你感覺就好像是,你偶然聽著別人講述你曾經一個鄰居的故事。

太真實,它就這麼近,就發生在你的身邊。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劇情,也沒有意外連連的轉折。

太慘淡,這就是生活,平淡地活著,悲傷地活著。你所能做的,也只是看著主角越來越頹廢沮喪,在生活的苦難裡無力地掙扎。然而苦難往往戰勝了希望,困難有很多時候比人更強大,所以最後放任自流。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成為了被悔恨和悲傷支配的行屍走肉。

你只能看著,說什麼都多餘。

...

然而對於業內人士,這個淡去的開放性結局讓他們在“i can’t beat it”時感動落淚,卻又讓他們在淡去的畫面裡安穩地放下了心。

如何讓電影不落於俗套?

逃脫從頭到尾的悲傷,也是很重要的。

主角走到這裡,肯定不會有完好的結局,但也沒有鎖死這個結局,也沒讓這部電影完全沉淪於傷感。只要活著,只要男主還能像這一次努力照顧侄子這樣,或許這個破碎的心靈都能得到修復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傷痛活下去。”

這難以言說的惆悵,如此平淡真實,似乎有可能會發生在在場的每一個人身上。有些悲傷,有些人,註定就走不出傷痛只能負重前行。而就像男主的生活,沒有人能保證我們正在經歷的就是最糟糕的,也不能猜到未來還有什麼樣的境遇在等著我們。

但男主或許在告訴我們,哪怕我們已經徹底陷入絕境,那也不代表著再也無法生活下去。

活著就是希望。

...

電影完畢,本身整部電影就很安靜,現在字幕上也安靜地滾動著片尾名單,現場依舊是沒有人說話。

“啪!”

然而並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在場的人沉思,或許心裡面也更是難受。

所以這一聲燈亮的聲音,照的現場每一個人或多或少從影片裡驚醒。不同於在小型放映廳路澤首先主動起身開啟燈,這次亮燈他整個人還在默默流淚,收不住。

很少他會有這麼誇張的情緒,他整個人都是收著的。但是他現在才發現,他自認為自己演《三塊廣告牌》的時候把各種情緒放出去了,但現在才知道《海邊的曼徹斯特》才是自己真正的完全釋放。

不一定情緒激烈才是釋放。

以前都知道,但現在終於親身體會。

完全釋放,不用演,就把自己的內心角色拋出來就是。因為他做什麼都是錢德勒李,這也或許是他正在掌握這個表演方法,反倒迸發出不一樣的色彩。

太誇張了,以至於他反應過來,第一個念頭就是趕快拿紙巾擦一下這也太影響他的形象了,不是說好看不好看,而是他在所有人面前他都是一個成熟穩定...

手急急伸進兜裡,他忽然又慢了下了。

算了,就今天吧,都已經在電影裡赤裸裸地讓大家看到了,何必在意這些東西呢,哪怕,有點失禮。

他慢悠悠地掏出紙巾擦臉,後面突然很多人齊刷刷地起立,然後現場“譁譁譁!”掌聲如雷,似乎要驅散剛才的陰霾,也是對好作品的致敬。但也有很多普通的媒體記者,衝著路澤來的,強行被壓著看了這部電影,很難受,此刻什麼都不想做。

於是第一次,現場出現了奇怪的場景:

站著的人瘋狂鼓掌到雙手通紅;坐著的人就這麼靜靜地看著這群人,好像一切都是與他個人的世界無關。這叫看電影之後,會把自己帶入進去一些。

也或許,會帶進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