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醫術能加經驗值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5章 第三醫院的起死回生,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5章 第三醫院的起死回生,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老大,升職了,該不會就這麼小氣的請咱們吃一頓吧?”馬曉蘭現在與周燦的關係算是比較密切的那種,她也不怕周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偶爾敢在閒暇時間跟周燦開開玩笑。

“最近這兩天有點忙,兒科那邊有一個疑難雜症還沒解決,心胸外科更是天天都有大手術。等我忙過這兩天,哪天下班後不加班,再請大家吃頓大餐慶祝一下。我能升職,離不開你們的支援與辛勤付出。”

周燦對手下的兩位醫生與三位護士都是十分感激。

特別是喬雨,這幾年一直任勞任怨,默默的充當著他的器械護士。

如果要評‘開國元勳’的話,她是第一個。

最開始的時候,周燦回到急診科,算是一窮二白。帶著她與實習醫生羅士紳一起瘋狂做手術,這才慢慢開啟了局面。

這就好比白手起家創業,公司做大了以後,其實不需要怎麼操心了。

最美好的回憶往往就是剛開始創業的那一段時間,各種條件不足,需要格外努力。

第三天的時候,富查春醫生回來上班了。

上的是夜班。

急診手術室三班倒,白班最好也最忙。晚班次之,夜班沒那麼忙,但是作息顛倒,生物鐘打亂,大家心裡面其實特別抗拒。

富查春很聰明,剛出了這麼大個事,鬧得顏面盡失。休息一天後重回急診科上班,先上個夜班觀察一下情況會更為有利。

因為晚上的醫護人員最少。

等到周燦來科室上班時,聽到喬雨她們在議論,說是富查春請所有護士喝奶茶。

這個富查春老頭,沒想到還有點手段。

看來這次挨了社會毒打,已經讓他學會了很多東西。把心中的優越感收了起來,不敢再擺什麼老資格。

任何一個科室,老同志往往是最難搞定的。

因為他們自認為資格很老,很多時候都不怎麼聽調令。特別是一些比他們年輕的領導想要指揮他們,非常困難。

對於富查春請全體護士喝奶茶,修復與她們之間的關係,周燦並不怎麼在意。

他的工作太忙了,每天都有著大把大把做不完的事情,學不完的知識,練不完的手術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他現在練習手術技能除了穩刀法與快刀法,其它的基本上已經不再在家中練習。而是直接在給病人做手術時不斷提升。

目前除了骨外科的幾門醫術,其它的外科醫術全部晉升到了六級,再拿著豬皮去練習縫合,又或者在小白鼠身上練習血管吻合,已經完全沒有必要。

效率低下不說,對技術的提升已經沒有太大幫助。

真正能提升醫術水平的還得是那些疑難病例,以及高難度的大手術。

每一臺大手術都有它的複雜性。

哪怕同樣都是心臟三尖瓣反流修復手術,可能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

大家都知道,引起三尖瓣反流的主要原因是右心室擴大或者三尖瓣本身發生病變。

三尖瓣是位於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間的瓣膜,它更像是一扇可以自動開關的門。正常情況下,血液只能進不能出。如果右心室增大,會導致這扇門關不嚴,於是出現血液反流。

病理機制大概就是這樣子。

可是引起三尖瓣反流的原因卻有很多,比如右心室收縮壓力增高,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會導致右心室的心肌變得肥厚,右心室也就擴大了。

又或者肺動脈壓增高,也會導致右心室增大。

所以,即便是三尖瓣反流手術,每一臺都有可能不同。

如果只是死板的給患者更換三尖瓣,每一個病人的處理方式都是千篇一律,最終的結果就是剛做完手術時效果還可以。過一段時間,三尖瓣又開始發生反流。

周燦每做一臺大手術,都會有新的收穫與進步。

這才是能夠快速提升醫術水平的正確方法。

……

時間過得非常快,眨眼時間就是大半年過去了。

這半年時間發生了很多事情。

周燦順利當上了圖雅醫學院校的助教,以本科學歷當上助教,在目前這種競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他算是一個異類。

很多年輕的研碩想要當助教,還在排隊呢。

另外,考研的複試和面試都很成功。

現在他已經開始讀研,進修的骨科領域。

剛開始,他還覺得進修骨科領域有點偏離發展主方向。真的跟著導師學習了一陣後,就兩個字,真香。

深入學習骨科知識,特別是骨創傷、骨關節方面的研究,讓他獲益極大。

沒學習以前,他覺得骨科也就那麼回事。

甚至認為骨外科治療就是個體力活,技術含量有是有,但是遠沒有其它外科那麼高。

無非就是打打石膏,在骨頭上鑽一排的孔,上一塊鋼板啥的。

或者在骨頭的某個部位釘兩顆鉚釘,把斷裂的骨頭固定好。

跟著導師學習後,他才發現骨科知識比想像的要高深得多。

比如,人體的血液之源,並不是心臟,而是來自骨髓。

還有就是人體的全能細胞,同樣來自骨髓。

骨骼不僅僅只是給人體起到支撐作用,還有著它的多重意義。人類的身體經過幾百年的進化,每一塊骨頭都有著它的特定作用。

這次讀研也讓他終於明白為什麼各家大醫院都很重視學歷,招聘時幾乎唯學歷論。

本科與研究生的知識水平,確實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他現在有了助教身份、急診手術室副組長身份、在職研究生學歷,與以前相比,明顯高階多了。

份量、地位都不可同日而語。

白副院長與鄴副院長答應幫他進入質控處,也已經有了眉目。

如果不出意外,他應該很快就能如願。

不知不覺間,他也漸漸像那些名醫一樣,各種頭銜與職務一大堆。

當然,他還只是剛剛起步,提升空間還很大。

肯定需要加倍努力才行。

與真正的名醫,差距非常大。

目前他也並不是真正的名醫,以前只是進入了名醫後備人才隊伍。

現在正在進入準名醫序列。

還有一件事情值得一提,第三醫院的張啟連。經過兩次手術後,命是成功保住了。但是留下的嚴重後遺症,讓他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工作與生活。

國內的醫學水平有限,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這些後遺症。

唯一的辦法就是心臟移植。

不過他的全身動脈血管病變太過嚴重,僅僅只是一次心臟手術就已經困難重重,歷險多次。做心臟移植,死在手術臺上的機率非常高。

也沒哪家醫院敢冒這個險。

張啟連出院後沒多久,選擇被迫提前退休。原因是病退。

第三醫院被他搞成了一個爛攤子,瀕臨破產的邊緣。這個時候選擇病退,他倒是輕鬆了,可苦了接棒者。

接替院長一職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在張啟連住院期間,鞍前馬後,天天跑醫院病房探望的張明星。

本身就已經是副院長,一直又是張啟連最信任的左膀右臂,能夠接任張啟連的院長位子,也在情理當中。第字系列的醫院,因為歷史原因,它的管理機制,院領導的任命機制,都要比別的大醫院更加刻板。

院長正常退休的情況下,對下一任的接位者有著舉薦權。

而且上級一般都會慎重考慮上一任院長推薦的接班人。

因為每家醫院最熟悉情況的,肯定是院長。

病退同樣屬於正常退休。

貪汙受賄被查,這個就不在正常退休範圍內了。遇到這種情況,上一任院長也就失去了舉薦權。

這時候要麼院內選舉,要麼空降。

張明星接手第三醫院後,竟然直接與第一醫院合而為一,甘願成為第一醫院的一個院區。

訊息剛傳出來時,大家都不敢相信。

後來正式公告出來了,大家這才相信是真的。

周燦倒是挺佩服張明星的魄力與謀略。

第三醫院本來就已經到了隨時可能倒閉的邊緣。張明星接手後,再怎麼勵精圖治也很難起死回生。而且根本不會給他太多的時間。

這種情況下,選擇被第一醫院‘吃掉’,是一個非常高明的做法。

有了第一醫院的資金支援,新建的外科綜合大樓可以繼續。第三醫院拖欠的員工工資,也能得到發放。

張明星剛上任不久,醫院員工們便拿到了拖欠已久的工資,心中自然高興。對張明星的支援度一下就升上去了。

沒一個不誇他英明的。

讓第三醫院以這種獨特的方式起死回生後,張明星繼續深化‘進口’這一發展方針。

做的第一件事情,不但沒有給那位日本心外專家送飛機票,反而給他加薪。

別以為張明星不知道這位日本心外專家是個半吊子水平。

他心裡就跟明鏡似的。

仍然選擇這麼做,目的就是為了強化‘進口’方針。想要引進真正的國外高層次人才,還得拿這個日本心外專家做宣傳。

日本的其他醫學專家一看,哇噻,連那個半吊子水平的假專家都能拿到那麼高的薪水,待遇這麼好,那他們這些有真本領的人去了,待遇豈不是更好?

這正是張明星的高明之處。

比起手段和格局,他明顯比上一任的張啟連高明了一倍都不止。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往往一些看似只會熘須拍馬的人,特別是一些能夠靠著這一本事身居高位的人,往往不是他們沒有真本事,而是聰明的選擇了隱藏自己的本事。

只有這樣,才能襯托領導的高大上。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和坤,在公眾的心目中,這人沒啥本事,只會熘須拍馬。

實際上,人家的本事比那些清官大得多。

為清朝做了很多事。

第三醫院繼續在引入國外專家與進口先進醫療裝置這條道路上發展,倒也不可小覷。具體能發展成什麼樣,現在還不好說。

等個一兩年,就能看出點眉目了。

就像當年的馨香婦幼醫院,也是破而後立。現在發展勢頭強勁,正在追趕圖雅、省人民醫院這些省內頂級大院的步伐。

再來說說周燦所在的急診科。

它的擴張仍在快速進行。

周燦在急診科也正式從普通小兵成為了半個領導。一些重要的科室領導會議,現在都會邀請他共同參加。

急診手術室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兩個領導,分別是許醫生與周燦。

師徒倆幾乎掌管著急診手術室的一切大小事務。

周燦有了副組長的職位後,已經有權力管到手術室的其他人。包括主治醫師富查春、崔醫生、唐旺年等人。手術室護士同樣管得到。

不過他繼承了許醫生的管理風格。

一般情況下,他不怎麼管事。只有其他醫生遇到手術難度高的病人,或者存在安全隱患,工作玩忽職守等等,他才會管。

主要還是帶領科室的手術醫生與護士不斷提升專業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最近,周燦在查房中偶然聽到患者與家屬抱怨,說是早知道圖雅的治療水平並沒有傳說的那麼好,還不如在當地醫院做手術治療呢。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次偶然聽到的抱怨立刻引起了周燦的高度警惕。

急診科手術室的質量,或許確實應該抓一抓了。

因為周燦的個人發展需要,漸漸不再做普通的一二級手術,而是分給了其他人,這也就導致了一個問題。急診科手術隊伍良莠不齊,水平有高有低,工作態度也是各不相同。這些人做出來的手術質量,有的高有的差。

剛開始還沒覺得有什麼變化。

八九個月過去,問題漸漸顯現。

急診科的手術量並沒有下降,因為它掌握著圖雅醫院最大的流量。

與任何一個科室的門診相比,急診的病人數量永遠是最多的。

而且掛急診的病人,往往存在急症狀。

這樣的病人需要做手術的機率更高。

急診的坐診醫生肯定會想辦法截留一部分病人,給自己科室來消化。

這關乎整個科室的創收,更關係著急診每一位醫生與護士的收入,根本不需要科室領導教,大家就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不能光看表面的手術數量,而是要看看‘回頭客’是否嚴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