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0章 男兒如何做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40章 男兒如何做人

諸葛蘭回到家了,龐德公就問兒媳,那個天師為什麼要叫孔明去見他的呢?

諸葛蘭就把孔明在還沒有會說話的時候,摔了一跤,把左大腿的骨摔斷了。那時父親請了幾個行醫的高手來看過孔明為什麼老是哭不停。但是,總是差不病因。後來這個師傅來了,才能查出腿骨斷了的原因,才能治得好。孔明後來還去拜認這為師傅做乾爹。

龐德公這時才懂得,孔明腳瘸的原因。他心想,這個孔明就是因為他的腳瘸了,他才給自己取別號叫臥龍。臥龍,臥龍。就是趴在地上的一條龍。這個別號可取得非常符合孔明自身的特點的了。臥龍,臥龍,你幾時才能騰非得起來的呢?你不能騰飛起來,你就乾脆去跟你的乾爹學道教經算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諸葛蘭吩咐孩子跟爺爺在家,她要去二舅家一趟,去告訴孔明舅說,你的乾爹來到這兒了,他叫你去見他一次。

諸葛亮一聽二姐講他的乾爹來這兒了,是在曉山上住。他就馬上跑去見乾爹。

諸葛亮來到曉山腳下的那個山寺時,已是午後的申時了,已經沒有香客人在那兒了。只見到他的乾爹獨坐在打盹。

一清道士和諸葛亮分別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當年諸葛亮還是黃毛的小孩子,現在他已是一個彪形大漢的青年人了。而一清道士也由一個滿頭黑髮的壯漢變成了滿頭銀絲的老人了。雖然他懂得用氣功和藥酒來保養身體,把身體保養得非常的健康,臉上沒有皺紋,臉色還是很紅潤,但是,無情的歲月還是將他的頭髮和眉毛染的銀白色,沒有給他留下一根黑髮,讓他足可顯出他的衰老。

諸葛亮見到了乾爹,不由想到他的親生的父親。他想,我親爹要是還健在的話,我親爹也是這樣的老態龍鍾的了。但是,他的親爹是當官的,老了還有很多的金銀來養老,不憂沒吃的。不會像乾爹這樣的老了還要為找伙食而東跑西跑去找錢的。一想到這樣,諸葛亮就覺得當一個出家人是多麼的艱辛的呀。唔,人生在世,還是當官的好。怪不得我親爹沒有讓我去跟乾爹學道教,要我努力讀書,爭取長大了去做官。

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我讀書到了書院畢業了,現在還是找不到官做。看來讀書的人不一定是出來就能做官的,我還是聽司馬先生講的那樣,先去投奔劉備,然後再幫劉備去謀到一片江山,讓劉備有個地盤當王了,我才能憑藉他的勢力當上大官。現在乾爹來了,我可跟他商量一下,怎樣才能引得劉備跑到司馬先的家裡來,讓司馬先生把我吹噓一下,讓劉備讓我當他的大謀士,掌大權的呢?

諸葛亮輕手輕腳的走到乾爹的面前,他有輕輕的跪在乾爹的面前,又輕輕的喚了一聲:“師父。孔明來到了。”

一清道士慢慢的睜開了眼。他一見到了孔明,就很高興的小了`起來,說:“哎喲,我終於見到了你的了。”

原來一清道士在山東那邊,由於連年戰亂不斷,他在那邊是找不到很多的錢財了,加上在那兒又很不安全,他當道士也和老百姓一樣,活著也不懂得幾時被當兵殺死的。於是,他就想起了乾兒來,就跑到豫章去找諸葛亮,想跟乾兒住在一起,幫幹兒看小孩子,聊度過晚年。誰知他跑到了豫章卻找不見諸葛玄和諸葛亮的姐弟幾人。他又想起了諸葛玄曾經講過,劉表是諸葛玄的非常好的朋友,於是,他就猜測諸葛玄被朱皓打敗趕跑了,諸葛玄又可能跑去投奔劉表的了。於是,他又跑來了荊州城。但是,他到了荊州地區,有聽到諸葛玄已死了,那些孩子有不知道在哪兒住的。他就找到這座破舊的山寺來住,為人們算命和治病,打發無聊的日子。

一清道士本以為諸葛亮的姐弟幾人又可能跑回原籍故鄉了。他今生今世也許再不能見到孔明的了。想不到諸葛蘭這二姑娘卻帶孩子來給他看病,又讓他又有了機會跟孔明見到面了。

一清道士拉起諸葛亮來坐在自己的旁邊。他將諸葛亮仔仔細細的看一遍,咦,十多年不見面了,如今的乾兒子已經是蓄了鬍子的漢子了。(古代由於沒鋒利的薄刀來刮鬍子,所以男子一到了長胡子的時候,個個都是把鬍子蓄起來。如果有人嫌鬍子太長了的話,就用利劍或利刀來割一點,也有人讓鬍子自然自在的長下去。例如關雲長就是讓鬍子長到腹部,才獲得美髯公的稱號。)

一清道士見到諸葛亮穿的衣服還是民服,而不是官服,不需用問,他就懂得諸葛亮是還沒有當上官的。他不由心冷了一點。哦,人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是一個人即使讀了五車書的人,最後他沒有本事去做事,去做官,那麼他的書裡還是沒有黃金屋,書裡仍然看不到顏如玉的美女的。人在讀書時是聰明,讀完了書,找不到事來做,找不到官來當,這樣的讀書人是不算是聰明的。一清道士想,我既然來了,就想辦法幫孔明一下。

一清道士又見到孔明是單身只人來見他的,於是,一清道士問諸葛亮說:“孔明,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你今年就是5歲的了。是不是?”

諸葛亮回答說:“是。”

一清道士有問道:“你怎麼不帶媳婦和孩子來看望我的呢?有幾個孩子了?最大的孩子幾最了?”

一清道士是按當時的民俗來問的,在古代,由於社會上的醫藥技術很落後,人一得了病就很容易死去的。因此人的平均壽命是很短。於是,人的觀念就仿效植物,趕緊抓緊時機來開花結果,以便自己了結了生命時,已經有了後代了。於是,人一長到能開花的年齡時就馬上找配偶來生孩子,以防自己是壽命短的話,也留有兒女來傳宗接代了。所以古時代的人,女的在十二歲男的十四歲的年齡懂得房事了就結婚生子。諸葛亮那時已是5歲了,按理來講他應當有幾個孩子,大的孩子也應有八九歲才合時代的呀。

諸葛亮臉很紅的回答說:“師父,孔明還沒有成家的呢。”

一清道士說:“你還沒有娶妻?你難道是軟弱的太監身嗎?”

諸葛亮苦小了說:“師父,孔明不是太監,是剛強的英武身。”

一清道士說:“那,為什麼你這麼大了還沒有娶媳婦,難道你要像我一樣想出家來當道士的嗎?你爹在世時,他是不同意你跟我學道教的呀。”

諸葛亮說:“孔明不是想當出家人的。孔明就是想等到自己出了名了,再成家。”

一清道士又點生氣的說:“孔明呀,你真是不會做人了。”

諸葛亮很詫異的看著師父,他不解為什麼很愛他的師父會講這樣的話的。要是同窗這樣講了他這樣的話,他就會毫不留情的以牙還牙的痛罵他們一頓才行。

但是,師父就像是他的親生父親一樣,他是不能衝撞師父的。他就將他曾有過去求婚失敗的室講給師父聽。然後他說:“孔明原想是等到讀書院畢業出來了,有事做了,又出了名之後,娶妻不難時,再成家。”

一清道士說:“你想得太天真了。你想,要是你一生都不能去做官,那你不就成家嗎?我講你不會做人就是不會做人。”

接著,一清道士問孔名,衡量男人的成功的條件是什麼?

諸葛亮脫口就說是功名。

一清道士說:“你講的是最後的一個條件。”

一清道士慢慢地說:“成功的一個男人的標準條件的順序是;女人,事業,財富,功名。”

諸葛亮說:“師父,人常說,大丈夫唯恐功名不就,不患無妻子。孔明認為,人只要有了功名,就怕沒有妻子的。”

一清道士說:“此言差矣。”

接著,一清道士就講解,他講一個男人一到了成熟的年齡,就馬上娶妻。有了妻子,他才沒有無嗣之憂,才能全心全意的去打拼事業。事業成功了,他就自然的擁有了比人多的財富。有了令人羨慕的財富了,他再去打拼功名。一個男人到了成家的年齡了,他還沒有妻子,周圍的人就認為他是個窩囊沒有本事的男人,別人是看不起他的,也不尊敬他的,更不信用他的。這樣的男人如何去打拼事業的呢?

諸葛亮覺得師父的話很有道理。他就是因為還沒有妻子,常常被同齡人譏笑。但是,他的腳有點跛,女人總是看他不上眼,他又是怎樣去說`親的呢?他想先當上了官,再找妻子,但是,他畢業時的推薦又落空了。他先官後娶妻的計劃也不知到猴年馬月才能實現的了。

就在這時候,一清道士開了口說:“孔明,你的兩個姐姐為你說親不成功,那就別指望她們了。我就來說一門親事嘍。”

諸葛亮口裡雖說好,心裡卻在說,師父呀,你天天坐在山寺或山洞裡,你又如何去幫我做媒說親的呢?諸葛亮還特意的留在山寺裡陪乾爹住了幾天才回家。

後人有詩云;

道士聰慧論做人,

男兒先娶後打拼。

家有賢妻做後盾,

建功立業更易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