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3章 張松賣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3章 張松賣地

張松說:“張松若不是真心的,遭雷劈!”

一清道士說:“看在你的真誠,我就洩露一下天機。別山峽是指在江的三峽下邊。”

張松又問道:“山主何姓氏?”

一清道士念道:“金字頭戴貿,身腰帶一刀。”

張松馬上問道:“那不就是劉字的嗎?”

張松立刻猜出是劉表。因為那時的劉備還沒有大名氣。

一清道士說:“對。”

張松又問道:“那誰又是我的引薦人呢?”

一清道士說:“孔明。”

張松又問道:“姓孔名明的人又是何許人氏?”

一清道士說:“泰山人氏,今已漂流來到了襄陽一帶。”

那時孔明還是無名之輩,張松根本是不認識他的。張松就是把一清道士的話,銘記在心中,所以才有他曾兩次東來荊州找劉表。他第一次來時,劉表已經死了,而劉表的繼承人劉宗又投降了曹操。於是張松就認為曹操就是“山峽”的主人了,他就想投靠在曹操集團軍裡做一名軍事參謀官。但是,曹操卻嫌他長的太醜,攆走了他。第二次就是他帶著益州的地理圖到許昌去,就是想透過獻地理圖,而得到曹操的重用。然而曹操還是嫌他相貌太醜,冷待他,不用他。他在曹操不用他的情況之下,才逼不得已來荊州投奔劉備。在趕來荊州的路上,張松遇到前來接待他的荊州戰將趙雲。方知如今的荊州新主劉備的軍師就是諸葛孔明。也就是孔明派趙雲來接他去荊州的。見了趙雲,張松猛然想起那個曾給他算過命的道士的話,他才悟出了孔明兩字不是一個人的姓氏,而是劉備軍師諸葛亮的字叫孔明。而孔明的祖籍又是山東那邊的,孔明是生在泰山郡的,是從山東那兒遷居到襄陽來的。這完全符合了道士詩中所暗示精神了。由於張松想到了這一點,後來他才死心踏地的做劉備和孔明的間諜,極力勸說劉備和諸葛亮去奪取益州,並把他新繪的益州各個軍事要地的地理圖獻給了劉備。這後話先說。

張松問知山峽主人是姓劉之後,他又要問一清道士詩中那個元寶是啥的?

一清道士指著身邊的諸葛亮說:“元寶就是在我的徒弟身上,你只要答應他的一件事,你就得那個元寶了。”

張松說:“看在大師的面上,張松怎麼不會幫助這位師傅的呢?請問那件事是什麼的?”

諸葛亮說:“我想雲遊整個益州,為了行走方便,途中不迷路,就想跟張別駕買要一幅益州地理圖。希望張別駕能轉讓我一張。”

張松這時才知道,所謂的元寶就是賣地圖所得的錢,但是賣地圖得錢多了,才成為得到了元寶的呀。於是他說:“這,這,可是觸犯律科(即今天的法律)的呀。”

張松子承父業,主管繪畫地圖已多年了,還沒有碰到過有人上門來求購地圖的。他也不知該要多少價錢才合理。他就先推脫不敢賣,看買方出給多少錢再說。

諸葛亮心想,我已經講要跟你買地圖了,你作為官員沒馬上趕走我,那就證明你還是想跟我做交易的。於是他就說:“在此,只有你和我師徒三人,事後你不講出去,我們師徒又不敢講出去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再說。我會給你厚酬的呀。”

張松說:“厚酬是多少?那可是關係到身家生命的大事呀。”

張松在索要很高的價錢,如果不得到高的價錢,那不是元寶的了。

諸葛亮見張鬆鬆了念頭,就追問他想要多少酬勞的?

張松說:“兩百兩金子,你能給這麼多的,我就冒險送給你一幅地圖。”

諸葛亮馬上答應了,他是背來三百兩黃金的。古代一斤是等於十六兩的。二十斤黃金就有三百兩重了,諸葛亮是背了這麼多的黃金來了還能背得衣服的呢。所以他答應給了這麼多了,他還有路費回去的。如果他帶來的金子不夠用的話,一清道士還有金子給他墊支的。這就是一清道士也揹著已打包的行李上路的原因嘍。

張松聽到孔明答應給了他這麼多的金子,他心裡就像的開了花。他知道眼前的兩個道士是無職無權的人,賣給他們地理圖,又不怕他們帶兵來攻取益州的。即使他們真的帯兵來攻打益州,又又何妨,益州又不是他張家的家產,丟了那是劉璋的事,不關係到他張松的。呃,買一張的圖就得這麼多的金子,要是今後還有人來買的話,他張松就再賣他幾張地理圖的呢。誰叫劉璋他不把益州的資產分給他張松一半的呢。人生在世,誰人不是為了多得錢財而忙碌奔波和冒險的呢。

接下來,諸葛亮就在張松面前數金子給張松看。然後叫張松回去拿地理圖來做交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張松怕他一人拿來了地圖,這兩個道士欺他一人敵不過兩人而搶走地圖,不給他金子。於是他就提出叫諸葛亮一人揹著金子跟他回去換取地圖。

諸葛亮只服從張松的要求。

張松點數好了諸葛亮帶了的金子,見到足夠二百兩之後,他先把金子拿去收好了,然後他再把一幅地理圖拿來給諸葛亮。

諸葛亮是書院畢業出來的人,他是會看地理圖的。但是他還是裝著不會看地圖,要求張松讀圖給他聽一下。

張松心裡想,這個道士真是胸中無點墨,連地圖也不會看。為了能賣掉地圖,他忍住了笑,將地圖講解給道士聽一下。他講,看地圖是這樣看,人面對的圖。右手邊的就是東,左手邊的就是西;紙上頭是北,紙下頭是南。山形就是山,大山形就是表示高大的山;水形線表示是河流,粗線條的就是官道,細線條的是民間小道。小房子的就是小村莊,大房子的就是大村莊;城牆加個門口的就是表示是城池。

這幅地理圖足有一張可睡得三人的草蓆這麼大,它是用白綢布來畫的,整個益州都畫一目瞭然,真是一幅軍用的好地圖啊!諸葛亮看了又看,足足看了一個時辰。

張松見到諸葛亮總是看著地圖不哼聲,就問他說:“看懂了嗎?”

諸葛亮說:“懂了一點,可惜它沒有標出路的尺寸來。”

張松說:“我的祖上就是這樣畫地圖的嘍。你提的很好,以後我就再收集路程的數字來填上去。不過這樣做,可得花很多年時間才行。”

張松講了這句話,他就動手將地圖折收起來。他對諸葛亮說:“看太久了,很容易被外人撞見的。”

張松收起了地圖,出於禮節,他就端出茶水來請諸葛亮喝。諸葛亮只好陪著他喝茶。

諸葛亮一邊陪張松喝茶,一邊與他聊天。又過了半個時辰,諸葛亮覺得他該走了,於是他就拿起地圖就想走。

張松一把攔住他說:“你不能這樣走!”

諸葛亮說:“我已經給了你足夠的金子了,我怎麼還不能走?”

張松說:“你這樣走出我的臥房,正巧碰到我哥從外面回來,我哥見到你拿的是白綢布,就會懷疑你是來跟我買地圖的了。他就會攔下你來檢視。那樣的話,我和你都沒命的了。”

諸葛亮說:“你們兄弟倆怎麼是這樣的互相提防呢?”

張松說:“我哥老是眼紅嫉妒我官位大,比他有錢,恨不得抓住我的雞腳,讓我被罷官職,他好來頂替我這個別駕的位置。”

諸葛亮聽了笑了笑。天下的兄弟關係,不但張松兄弟倆是這樣的。他諸葛亮的兄弟也有這樣的現象。不,可以將天下的兄弟關係都是這樣的,兄弟還小的時候,是很相親相愛,是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保護的。但是一長大了,就為了皇權為了家產為了官位,統統獨不念血肉親情,反目為仇,互相殘殺。她的父親可能想到這一點的了,才告誡他們諸葛兄弟不要扎堆在一起做官的。諸葛亮父親就是要讓他們幾兄弟相互距離越遠越好,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兄弟之間,遠親近仇”的了。因為兄弟相距遠了,時常互相牽掛,偶爾相聚,熱情備至,親熱非凡;而兄弟住在一起,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你爭我奪,反目成仇,互相殘殺。現在張松兄弟倆還是住在一個大院裡,將來可能出大禍的。但是,諸葛亮又不敢將心話說給張松聽。

諸葛亮就問張松道:“那你認為我是怎樣做了,出去才安全?”

張松就動起手來,把一件舊衣服將那張地圖包裹起來,繞成了一個大糰子。然後再把那糰子塞進孔明的揹包裡去,使得揹包又鼓起來跟原來那麼大。

張松引著諸葛亮走來到了大院的大門口。張松的兄長張肅突然帶著兩家丁,跑來將諸葛亮攔住,盤問道:“道士你進來幹什麼?”

諸葛亮很靜定地說:“你是何人?”

張肅說:“你沒權盤問我。你快回答我的問話!”

諸葛亮轉頭去對張松說:“你代我說吧。”

張松說:“兄長,這是我請來的算命先生。你快放他走!”

張肅說:“算命的為什麼背上揹著這麼大的包袱呢?”

諸葛亮說:“道士以四海為家,走到哪就住在哪,衣服不隨身帶能行的嗎?”

張肅喝令家丁過來檢查諸葛亮背上的包袱。

張松也喝道:“不得對我的客人無禮!”

家丁呆在那兒不敢動手。張肅對家丁說:“你們不要怕!官事的,你們就聽他,家事的,你們就要聽我!家父不在,兄長當主!”

那兩個家丁只得從命過來,用手捏摸一下回話說:“包袱裡是布衣服。”

張肅只好放走諸葛亮。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弄到了益州的地理圖。他就憑著這張地理圖,方得了劉備的極大信任。

後人有詩云;

兄弟本是同娘生,

兄長愛國弟愛銀。

貪財惹得首身異,

愛國贏得史留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