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7章 孔明改革兵役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7章 孔明改革兵役制

諸葛亮為了樹立威信,他決心做到自己不貪錢。

諸葛亮是自己做到不貪財,但是要求手下一百的士兵也不貪錢,難喲。因為100人是不能集中一塊兒去執行任務,而是要分成小分隊到各個村去宣傳徵兵。讓各個分隊帶錢去招兵,就難免發生短款的。

出現短款,責任歸到諸葛亮身上,他不會管錢!或者是貪汙了。

諸葛亮為了快一點完成任務,他把100人分成0各小組,每組5人各去一個比較大的村子。在一個村裡,連續做5天工作。

每組中必配備有一人會寫字;帶一個小袋鑼鼓到村裡去敲響,熱鬧招引村民來觀聽。村民聚集多了,小組長就宣講徵兵的內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壯丁來報名時,先登記他的名字起來,叫他第五天來領應徵費。而諸葛亮到了第四天晚上,就檢視各個小組送上來的報名參軍的登記人數,然後按照報名人數開錢,讓小組長帶錢去發給參軍人家屬。這樣,短款的事情完全能避免了。

諸葛亮和士兵們每天下鄉村,均自帶午飯去吃,嚴禁用公款來吃喝。因此,劉備撥給6000兩銀子,如數的徵來了000個壯丁。徵兵款一分一毫也沒有少。

劉備非常滿意諸葛亮管錢得很好。所以後來,劉備很放心的安排諸葛亮抓管後勤工作。

新兵000人,對諸葛亮來說,是太少了。他的抱負是當上上萬的軍隊的統帥。這僅僅有000兵的小軍隊由他來訓練,他是很遺憾的。但是,他只能接受這樣的事實。不過,他可以用這支小的軍隊,來試行一下他自己想出來的軍事改革方案。

諸葛亮親自把登記冊拿來,把新兵根據他們的貫籍,按村按屯,編成一伍伍,編成一隊隊。然後再進行操練。新兵訓練,劉備是完全放手給諸葛亮管的,一點也不來過問。因為劉備認為,一個軍師就是他的助手,軍中的大事就完全交給軍師來做,這些新兵。軍師還不能訓練的好的,那軍師就是飯桶的了。

沒有劉備在場,諸葛亮就完全按照他的想法來做的了。

新兵操練了一段時間之後,劉備就親臨操場來看諸葛亮操練新兵的情況。

事先,劉備交代諸葛亮,不準對新兵講主將來看訓練。因為劉備想看新兵訓練的真實情況,而不是因為主將來了,新兵就特別賣力做操練。從以這一點來看,可知道劉備待人待物,心細到何等的程度的呀,也看出他是做事是實事求是的。怪不得他能成皇帝的呀。

諸葛亮等到新兵站好了隊,就親自擊鼓敲鑼。首先他先敲一陣急鼓。那就是教士兵要做好準備。接著又敲了強鼓,士兵聽到了強鼓聲,就邁著大步向前走。等士兵走到操場的邊沿,諸葛亮就敲了一聲大鑼。

士兵聽到了鑼聲,就馬上站住不動。而且隊伍還保持很整齊。

諸葛亮將令旗一揮轉,士兵的隊伍又馬上轉過頭來。諸葛亮又敲起了弱鼓。士兵聽到了弱鼓聲,就邁著小步走。步伐邁得很整齊。

佇列起步走之後,下來就是跑步走。劉備就攔住諸葛亮,不要操練跑步走了。因為場地榨小。他很想看士兵的廝殺演習。

諸葛亮馬上下令,命新兵分兩部分,進行面對面的廝殺演習。

劉備看了一會兒,就叫停。他問諸葛亮,為什麼士兵成團成團的廝殺,而不是按照傳統的那樣,拉開一條線的衝進敵營裡殺敵的呢?

諸葛亮彙報劉備說,現在就是採用新法。新法就是以伍為單位的向敵人衝殺。所以就看得見一伍一伍的士兵在互相掩護的衝殺。

劉備問諸葛亮,這樣的形式有什麼好處的呢?

諸葛亮仔細的解釋講,以伍為單位向敵人衝殺,伍長處於前鋒,帶頭衝鋒,他的左右各有兩名士兵,在掩護伍長,後邊的兩名士兵有一名是副伍長。副伍長的職責就是斷後,他不但要防止敵人從後面殺來,還要監視自己的伍裡有沒有人臨陣退縮逃跑。後兩名士兵也是在掩護前邊品字形的那三個士兵。所以,只要伍長的位置一移動,這個士兵衝殺的隊形就隨之移動。那樣立於高處的主將就看到一個個小圓形在滾動。以這樣的形式:衝進敵陣中去廝殺,就像一個有多眼多手觀察敵人的大兵,也是最有效的互相保護,免受敵人乘虛偷砍或偷刺背後的小組。

劉備覺得諸葛亮創造出這個新形式是很好的。傳統的士兵列隊衝進敵陣去廝殺,都是以個人為單位,沒有互相保護。當一個士兵正當全力以赴跟敵手相殺時,他身後就成了另一個敵手偷襲的目標,也很容易的消滅他的。而以伍為單位去跟敵手打,互相保護好了,敵手就很難偷襲得逞了。這樣就能有生力的去殲滅敵人,有效的儲存自已。

劉備心裡說,嘿嘿,這位左腿有點跛的人,原來還沒有出來做官,早就研究制訂新的戰略戰術了。

真是人不貌取,海不斗量。

早先找到諸葛亮來做軍師,他劉備早就輕鬆的多了。他找來諸葛亮做軍師,用人非常正確。

但是,劉備已經從軍多年,以往打仗都是一排一排的士兵衝向前,軍事專家都認為,這樣的隊形,殺敵才有威力。

現在諸葛亮又用新隊形。劉備一下子接受不了,又覺得一團體去殺敵,那麼立功行獎,又如何定論的呢?他就問諸葛亮這一個問題如何處理。

諸葛亮講,如果一個伍在一場仗裡,所殺死敵人都是只有伍長一人所殺的,那麼功勞就記在伍長的身上。因為伍長在一個伍裡的頭頭,功勞當然給他得了。伍長立了功,就將他提拔上當隊長,再讓另一個士兵上來當伍長。如果另有士兵在旁邊或在後邊也能殺的敵人,那更應該給他記功,給他發更多的獎金,並且還提拔他上來當伍長。這樣做了,才能激勵士兵們勇敢地去殺敵。

劉備覺得諸葛亮這樣做,妙極了。一能激發當伍長的激情,二激發普通士兵的積極性,讓每個士兵都懂得,主要自己努力殺敵,必有晉升的機會。

劉備問諸葛亮,以伍為單位去殺敵,除了能互相保護之外,還有別的特點嗎?

諸葛亮講,還有互相監督的作用。

劉備問,怎樣互相監督的呢?

諸葛亮講,在戰場上,五個人身不離影的跟在一起,誰想逃跑也不行,誰撿到敵人丟下財產而不想上交的,也怕夥伴檢舉的。這樣不但提高戰鬥力,也是保證軍中增收的措施。

後人有詩云;

士兵編成伍,

殺敵猛如虎。

伍長帶頭衝,

次長斷後督。

此制延至今,

伍變尖兵組。

劉備心想,他的身邊邊是有幾個謀士的,但是沒有人會想到這一點,更沒有人跟他提出這樣做的。怪不得司馬徽講他的謀士只會尋章摘句吟詩而已。真的是找到了一個真天才的人,就能抵得上一大幫的謀士。他花費好多的聘用金,請得來諸葛亮,不虧。從這一點來看,曹操之所以能坐大,原因就是曹操擁有一大班的謀士。他之所以混了二十幾年,沒有取得成績,主要是他沒有攬到出群拔萃的人才,才導致失敗連連。當然,也是他沒有根據地,才沒有真才實學的人來投奔他的。等他奪得了根據地以後,他一定再去攬更多的賢士來他它服務才行。同時他又懂得了,爭天下,首先要爭人才。

正是諸葛亮講的理論,使得劉備茅塞頓開,所以他才對關張二人講,我劉備得了諸葛亮,就像魚兒得了水。關張二人對這句話很反感,恨不得要趕走諸葛亮的。

後人有詩云;

劉備得水活高興,

劉禪被水困得悶。

君主使用謀士臣,

直似舞劍有雙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