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章. 諸葛珪拼死爭立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章. 諸葛珪拼死爭立功

諸葛亮的爹家教常用的一句口頭禪就是,你們要像我這樣才有前途。

諸葛亮的爹名叫諸葛珪。諸葛珪能當上泰山縣長的這個官,完全是他自己去爭得來的。

諸葛家族傳到諸葛亮爺爺這一代時,家道是衰敗得很厲害的了。在人丁上,只有諸葛亮的爺爺一個人,幾乎人丁快要絕的了,在做人的這方面上,他的爺爺不但不是一個官員,反而還是一個名聲極臭的人,他是方圓幾十裡遠有名的酒鬼賭鬼加色鬼,好生生的把一個殷實的家敗得精光。

名門望族的後代,小時不好好讀書,大了又不好好修養,必定出敗家子的。

因為諸葛亮的爺爺是個敗家子,所以他的爹非常恨他,心中不想認他為兒子,於是沒有把諸葛亮爺爺的名字寫在家譜裡。

諸葛亮的爹之所以能成才,全靠他的奶奶是個很賢德的母親。就在他的爺爺變賣田地拿錢去吃喝嫖賭的時候,他的奶奶卻變賣她的嫁妝,拿錢來送他的爹和他的叔叔去讀書習武。

就在諸葛珪和他的弟弟諸葛玄在外求學的時候,他們的父親在家因與人爭嫖一個**女,而被人下藥毒死了。然而,諸葛珪的母親仍然讓兩個兒子讀書。正是有了這樣的賢德的母親,諸葛珪的兄弟兩才有學問。可是,諸葛珪的學問比諸葛玄略高一點,所以,諸葛珪就能很快的找到官位。

諸葛珪修完學業了,他就開始走上求職之路。

那時讀書的人想去當官,可走的路有兩條,一是靠世襲,二是靠名士推薦。

諸葛珪的父輩不是當官,他就沒有世襲的路可走,只能走推薦之路。推薦只能靠老師,諸葛珪的老師就是很名的人。再說,老師當初招學生時,他曾講包推薦出去當官。

老師是學生最信任的人。諸葛珪就問老師能不能當他找到一份職務。

老師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地說:“能!不過需要用錢去打通關節才行。”

學生總是相信老師有通天的本領,老師是學生最崇敬的人。老師承諾幫推薦了,諸葛珪就高興萬分,信心十足。

諸葛珪就回去跟娘討要一些錢來做求職活動之用。

他娘當時已經是身沒有了一文錢的了。娘為了兒子的前途,她就回孃家去跟親戚們講她的大兒子如何的聰。現在已經讀書畢業出來了,正在找事做,找到了事,那就是當官的了。

親戚們很關心問她,你兒子找做事的情況到底是怎麼樣了?

諸葛珪的娘講,事情眼看十有九成的成功了。因為有老師答應幫忙。老師是教了幾十年的書。桃李滿天下,中國大地上,到處都有他的學生在做官。只有錢給老師拿去活動一下,就能找到事來做的了。

親戚們一聽了都很高興,都以為他們以後就有親戚當上官的了,他們就可有了靠山的了。於是,一聽到這個很有光彩的母親是來借錢,大家就紛紛拿錢來給借了。

然而,諸葛珪拿錢去給了老師後,就一直沒有迴音。幾次去問老師下文時,老師總是說,急不得,還得等人家回覆才行。

諸葛珪就是這樣的等了幾個月,還是沒有結果。求職一直沒有訊息,諸葛珪一家人這時才知道,被老師騙了。他們想去告老師,又沒有證據,告不動人家的。只好自認倒黴,丟了錢。即使有了證據也告不了老師的,因為他在官場裡有很多的熟人。

諸葛珪不服輸,他心裡想,我求老師推薦走不通了,我就自己去活動,直接去求當官的人幫忙。他就拿了自己的名片貼子去到縣長家裡去。縣長看了他的個人簡歷,讚揚他是個人才,並且說縣裡正缺一位師爺,問他想不想當師爺。

師爺就是專門給縣長大人抄寫公文,這個工作,對於諸葛珪來說,是非常勝任的。他在心裡想,先當他幾年師爺,積攢了銀子,再去跑官,買個縣長來當。於是,諸葛珪就說:“縣長能夠安排我當師爺爺,真是我三生有幸的了,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大人的恩德。”

縣長又馬上說:“這個職位早有幾人來競爭了,眼下就看誰出的價前高,就安排誰來當的嘍。”

呵,那時賣官是搞競標的,誰捨得出錢多誰就能買到那來職位來坐。

諸葛詿回家又跟娘講了競標買師爺職務的一事。娘問他,前頭的人出了多少銀價?諸葛珪講他從縣長口裡獲知曾有人提出願給縣長40兩銀子。娘就講為了爭得師爺這個官職,我們就要豁出去,出價比別人高,就給縣長送去了最高的銀50兩。

這筆銀就是狠心變賣掉祖上傳下來的房子和很多的田地。

就是因為變賣了祖傳下來的家產,才促成我們的諸葛家族從北南遷的原因。這是後話先說的了。

諸葛珪把銀子拿去送給了縣長的第二天,那個縣長又升遷到外地去當更大的官了。縣長升遷去了哪裡,沒人知道縣長的去處。諸葛珪買官一事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買不到官的書生丟了銀子,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事後才得知,那個縣長是透過“空賣師爺”來斂財去買自己更大的官位。

諸葛珪求職連連受挫,弄得傾家蕩產,害得一家人住的是草棚。要靠著幾塊薄田來過日子。

正當諸葛珪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山東一帶有人響應張角的號招。聚眾起來反朝廷。官府便大許徵兵去討賊。

諸葛珪的母親就對他說:“孩兒,我們家裡朝中無人,你讀書沒出路了,你就去從軍吧。你投了軍,就要像先祖的那樣奮力殺敵,爭取多立功,謀得一官半職,我們一家人才有出路的。才有銀子來還債。”

諸葛詿就覺得母親的話很有道理,在家只有捱餓挨窮,不如到軍中去闖一闖,也許能撈到官來當的呢。再說他一走了,親戚才少上門來纏問還債,娘才能過得上比較清靜一些的。他呢,一走了就不看別人卑視的眼光,聽不到別人嘲笑的話語。

諸葛珪去投軍,實質是他要逃離令他感到壓抑的環境。

諸葛詿加入到一個縣長(古時稱縣令)管的地方軍中,幾次打仗,他都是衝鋒在前,可是他不會去巴結軍官,所以帶隊的軍官討厭他,沒有給他記功。而那些會溜鬚拍馬屁的人,打仗躲在後頭,卻屢次立功受獎。

縣長就是讓他的親信充數去領要行賞銀兩來私分的。

當官的搞腐敗,士兵打仗就不賣力了。

軍隊圍賊在一個山上,攻打了幾天總是打不下來,惹得省長(古時稱太守)都發怒了,親自到前線來督戰。官兵仍攻不上山頭去。

這時,探兵來報,別處的敵兵正向這兒馳援。

省長著急了,當晚在當場革了縣長的職,並就出懸賞,誰能衝上去斬得賊首,封給當縣長。

很多士兵都認為一大群官兵尚不能攻下賊佔據的山寨,你卻提出來讓一個人去攻克下山寨來。省長簡直是在講昏話。

諸葛珪卻認為老天爺賜他一個極好的翻身機會。

他是本地人,對敵佔據的山頭的地形地勢非常的熟悉,他打算夜襲賊營。

諸葛珪獨自去見省長,講他今夜就摸敵營。

省長問他需要帶多少人去當助手?

諸葛珪知道他若是帶很多的人去摸營,功勞就要分給很多的人,說不定還有太守的親信在裡頭,那樣的話,頭功也許記在太守親信的身上的呢,為了確保自己立大功,他必須拼死去一博,於是他說:“人多目標大,我只一個人去燒賊營。夜裡大人只見山上起了火,大人便帶兵衝上山去殺敵。”

省長答應了這個兵卒的要求,並且再次許諾,只要攻克了賊營,這個縣的縣長就讓你來當。

諸葛詿憑著熟悉這山的地勢,乘著夜色,繞到山後,從懸崖絕壁爬上山頂去。他摸到了賊首睡的大草房,先捅死了哨兵,有摸進裡面去,將正在酣睡的賊首一刀殺死,割下了首級。他復摸出來之後,便點了一把火。

頓時,山頂上大火沖天……

大隊的官兵殺上山頂去……

次日早晨,諸葛詿提著賊首的頭顱,在眾人的簇擁之下騎著高大的馬,走下山來,向縣衙門走去……

諸葛珪以他的親身經歷,給後代人的遺訓是,人不大膽,難出頭;大膽有官當,大膽有錢撈。

後人有詩云;

人不大膽難出名,

英雄歷練火中生。

父輩先做大典範,

後代才能出偉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