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章. 父教子如何謀官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章. 父教子如何謀官位

禮教規定晚輩在吃飯之前,先來飯廳入席坐好,恭候長輩到來一起吃飯。

禮教規定晚輩吃飽了,也不得先離席,要坐在那裡,等晚輩也吃飽了,長輩先走了,晚輩才得走。

禮教規定晚輩在吃飯時,不得大聲件話。

禮教規定晚輩在吃飯時,不得亂走動,就是你內急了,也不能隨意跑去廁所,先去向身份最高的長輩報告,長輩同意讓你走,你才能走去方便。

禮教規定同桌教子。長輩在吃飯時,一定要對晚輩訓一番話。

禮教害得晚輩在吃飯的時候,小心翼翼,有屁不敢放,尿急了要忍。

這晚的晚飯,諸葛家的幾個小字的幾個兒女吃得極為的小心,極為的謹慎,極為的緊張,因為這頓晚餐是剛成為他們兄弟姐妹的後孃第一次同我們吃飯。也因為今天他們得罪了父親,冒犯了父親的尊嚴。如果他們不小心的話,惹得了父親生氣的話,捱揍是免不了的。

他們這桌晚輩坐的人都吃飽了,站在旁邊為他們盛飯的丫環姐姐,三次問他們還吃不吃,他們都說飽了,不吃了。她就開始動手收拾桌上的餐具。

丫環姐姐端著碗碟筷子去了廚房不久,最小的諸葛均就坐在椅子上打起頓來。諸葛瑾怕他跌下地來,就將他抱如懷裡來。本來抱小弟的工是丫環姐姐做的,但是,她不在了,大公子只好抱一抱小弟。

突然間,當爹的諸葛珪一聲大喊:“子瑜,你搞什麼小動作?”

諸葛瑾抱著小弟站起來說:“回爹大人,子瑜是抱阿均……”

諸葛瑾的話還沒有講完,當爹的就大聲的罵了起來說:“阿阿什麼?你要說小弟的字,用阿字放在名前面的,是那些沒有教養人才這麼的說法。在我諸葛家裡,不準你這麼講的。”

諸葛亮回答說:“回爹大人,小弟諸葛均是還沒有字的呢。”

諸葛珪不得轉頭去問諸葛玄說:“老么這孩子真的還沒有取給字的嗎?”

諸葛玄說:“我還沒有聽到你給老么取過字的呢。”

原來古代的男兒一出生,為爹的就馬上給他取名,之後又要給他取字,這樣一個男人的名和字才齊全。諸葛亮剛會講話的時候,諸葛珪就馬上給他取字為孔明。如今,小兒子已經歲多的了,不知當爹的為什麼忘了給他取字的呢?這大概是諸葛珪只顧得去跟**女相會,忘了給小兒子取字的吧。

當爹的是有錯不認錯的人,他沒有給小弟取字,是他的責任,但是,他卻一轉口又說:“子瑜,你懂得你是我的什麼人嗎?”

諸葛瑾說:“回父親大人,子瑜是爹的長子。”

諸葛珪指著大兒子說:“你講,長子在家中的責任是什麼?”

諸葛瑾說:“長子是家中的半個家長。”

諸葛珪說:“你半個家長是怎麼當的?你明知小弟有了名還沒有字,為什麼不替我給小弟取字的呢?”

諸葛瑾低頭不敢做聲。

當爹的又說:“子瑜,你在孔府學院讀了6年書,你的學業怎麼樣啦?人家聰明的孩子走幾步就能吟出一首詩來,我給你走5步,馬上給我想出兩個字來給你的小弟做名的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諸葛瑾脫口說出了“問君”兩字來。

問君,就是問你的意思。諸葛瑾話的意思就是,我就是要問你當父親的了。誰知當爹的誤解是以為大兒子真的給小兒子的名取字了。於是,當爹的就追問大兒子說:“子瑜,你為何用問君兩個字?意思是什麼?”

父親的問話,兒子不能不答。

諸葛瑾解釋說:“問君就是向君主提出疑問。我給小弟取這樣的字,就是希望他將來長大了,不單有了非常的學問,還有了非常的膽量,向皇上或君主提出他自己的疑問,從而得到的重用。”

當爹的有點高興的說:“不錯,諸葛均就用這個字嘍。”

就是因為當爹的和大兒子的鬥嘴皮,才害得諸葛均長大後用的名字變來變去,沒有一定的固定。他給諸葛亮寫的信。籤的字是寫著問君。後來諸葛亮當上蜀漢宰相後,拉他到天水郡那兒去當校尉,這樣諸葛均給下級簽字的就是簽寫文君兩字,他給上級寫的公文,末尾籤的就是聞君。他怕在公文上簽上了問君,而得欺君妄上的罪名。

由於諸葛均用的字,總是變來變去不定,所以,後來史官造冊登記寫官員名字的時候,也弄不清他到底用的名之字是那兩個字為準,於是,史官乾脆只寫他的名:諸葛均,沒有寫上他的字的兩個字。

原來是諸葛珪當父親的不夠負責任,才害的諸葛均在史書上只有名沒有字。

諸葛珪又問道:“子瑜,你明知吃飯的規矩,你為什麼還亂抱問君?”

諸葛瑾說:“回爹大人,子瑜見問君困睡打磕睡,怕他摔下椅子來,才抱他的。”

當爹的說:“你耍滑頭!你就是利用小弟小妹的年小來跟我做針對。”

忠厚老實的諸葛瑾說:“子瑜不敢……”

當爹的大聲的喝斥道:“住口!你想狡辯?你還嫩得很。今天中午,你剛教弟妹怎樣做的時候,就有人去密告我了。”

接著,當爹的又講,虧得你是跟我逗著玩,要是你真的跟君主這樣玩的話,你就沒命的了。我告訴你,凡事要做的都要做到密不漏氣不漏水才行的呀。用計保密得好了,事情才能成功的。不然,就遭滿門抄斬的了。

諸葛亮馬上把爹這句話烙印在心中,時不時重溫爹的話。他後來凡做的事都是秘而不宣,待到事情成功之後,他才告訴別人我是怎樣設計的。

當爹的又說:“子瑜,你明天就馬上離開這個家!”

諸葛瑾慌問說:“爹要趕子瑜去哪?”

當爹的立即講:“我要趕你去京城。”

“爹想叫子瑜去做生意?”

“不是。我是叫你到京城去拜蔡邕為師。”

“爹,子瑜已在孔府書院讀了6年書,所有的文理道德,治國安邦的書,子瑜都學過了,再去京城拜師讀書,是浪費銀子,子瑜不想去了。”

“你一定要去。我告訴你,你在山東讀了書,只拿回來一張文憑,還沒有文人名士給你做學術鑑定評語。你拿學業文憑去求職,那些有勢力的君主會嫌你沒有名氣,不想見你的。即使那些君主收留下你了,也因你沒有名氣,不敢重用你,只安排給你一個小小的職位。這樣的話,你不知到那個猴年馬月才有出頭之日的呀。如果你得到了朝中的一大臣的欣賞,你的名氣就大起來了。到時候,那些搞軍事割據的君主就認為你是個大能人,紛紛出高薪來爭聘請你去當他的謀士大臣的了。那樣的話,你就能在很短的時間裡升當很大的官了。甚至還封你當他的第二把手的呢。那你不就是居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的嗎?”

當爹的稍停了一下,他又說:“我本來是有很大的本事的,只因為朝中無人,沒有人推薦我上去當更大的官,所以我在這個小縣城混了這麼多年,還是當一個縣長的小官員。為了你不再像我吃虧這麼大,我要豁出去,出了大把的銀子託人去幫求蔡邕收你為徒,讓他作為你的導師,專門輔導你學文章,幫你修改文稿,點評你的文章,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京城裡的名人大臣讀,那樣你就馬上出名了。你一出了名氣,就會有君主來聘請你去當他的謀士了。”

當叔叔的諸葛玄插口說:“這就是名人效應。是做官的最簡捷之路。子瑜,既然蔡邕答應收你為徒了,你要珍惜這個極好的機會嘍。你要知道,你爹為了你的前途,一年就得送給蔡邕二萬兩銀子的呀。”

這時,諸葛玄才知道,大哥還是著重培養自己的兒子,沒有重視他的前途。要是大哥重視培養她的話,那就應該給他找朝中大臣做他的導師,讓他早點兒出名氣,早點兒當上大官。現在大哥卻直送兒子去京城,沒有送他一同去。看來他只能靠自己去爭官位的了。

當爹的說:“做父母親掙來的錢財就是要花在兒女的前程上去的。為了你們幾兄弟的未來,我是捨得花錢的。但是,你也要懂得孝順父母親才行。你要是真的孝順我的話,你去了京都就要用心寫文章,爭取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寫出一篇文章,在蔡邕的修改之後,能在京城產生轟動效應,這就是證明你取得了成功的了,你就可以回家來了。也就是你為家裡節減了好多的銀子了。這就能證明你是一個大孝子的了。”

諸葛瑾說:“爹,子瑜就把以前寫過的作文那去給蔡邕修改,讓他老人家在我的作文裡頭拿出一篇去吹一吹,我一出了名就立馬回來到東吳找魯肅,求他將我推薦給孫權。看看能不能在那兒某到一官半職。”

當爹的說:“只要你拿到了蔡邕對你的文章做出很高很好的評語鑑定,再加上你又會吹捧孫權的話,孫權就重用你的了。你放心去吧,我給蔡邕的銀子是不少的了,相信他會盡力而為來將你推出社會來的。”

諸葛瑾說:“蔡邕當上了這麼大的官,他還是這麼的貪的呀。”

當爹的說:“凡是當官的人都是衝著金銀著想的。位官越大的人心裡就越貪。現在我在你身上花了好多的銀子,將來你就得撈回來才行。”

“爹,你`放心,子瑜一定把爹在兒身上投下的銀子成倍的撈回來。”

當爹的又說:“以前在我們山東是文人名士雲集的地方,但是,今天這地方戰亂頻繁,文人名士怕死,全都跑去南方避難了,很難找到他們,為了你的前途,我只好花重金找在朝中當大官的蔡邕當你的輔導老師了。你去了,就要用功寫文章,爭取在很短的時間裡有文章在京城裡被人傳閱。你一出了名,就可以回來結婚了。”

正在此時,丫鬟來抱走了問君小弟。爹又講:“子瑜,今晚月亮很圓,你就協助叔叔一下,趁著有月光,就教孔明和公休兩個弟弟的武術的基本功夫吧。”

諸葛亮和諸葛誕一聽到大人要教他們功夫了,就很高興叫好起來。

後人有詩云;

若想孩兒能成才,

家教應先早安排。

家教猶如錘鍛鐵,

千錘百煉器耀彩。(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