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野心家諸葛亮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章 孔明初次辦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9章 孔明初次辦案

卻說,諸葛玄正在和諸葛亮交談的時候,有一個甲長跑來找諸葛亮,講村裡已有兩對糾紛人正等裡正去判案。諸葛玄很想看年輕的諸葛亮何如斷案,於是他就催諸葛亮快點回村裡處理事情。

諸葛亮甲長來到村中央的那條街,就看見很多的村民,未在觀看熱鬧。甲長把身上帶有的小張草蓆,馬上給諸葛亮鋪到地上,請裡正先坐,再慢慢處理問題。(在三國時期,還沒有凳子椅子,人要坐的,都是席地而坐。)

諸葛亮先請叔叔坐下,他再坐下去。

甲長就喊道:“阿武,阿文,你們快過來!裡正先處理你們的事情。”

阿武阿文過來給在諸葛亮的跟前,齊喊道;裡正大人你要為小人做主呀。

諸葛亮一聽到有人叫他大人,起初一時反應不過來,因為他人雖然個子高大,但是嘴唇還沒有鬍子來呢,他僅有十五歲。十五歲的少年一被劉表任命為裡正,就有比他大的人叫他大人,就有人求他判案。他才知道,一個人一旦得到君主的寵愛,他就擁有人人敬畏的權力。這比用生命去奮博爭取權力,容易得多的了。諸葛亮就是從當裡正一職得到啟發,今後出去做官的,一定先找何如得到君主的信用,憑藉君主封給的官位,青雲直上。這後來才有諸葛亮導演劉備三顧茅廬的一戲上演。

諸葛亮很快就回過神來,他指著跪在他跟前的兩個大漢喝道:“你們鬧什麼?慢慢道來!”

阿武先說,他講他的兒子挨了鄰居阿文你的兒子打了。他才罵那個小孩幾句。

諸葛亮問阿武馬小孩子什麼話?

阿武一時說不出來。阿文你在旁邊開了口,他說:“阿武罵我的小孩講,你這麼沒有家教,都是你爹孃像牛馬一樣,只會交配,不會教孩子。媽的,以後你再敢打我的兒子,我就要揍死你這個野崽子!”

阿武馬上還擊說:“那你也不是罵我夫妻就是一對狗,成天整日,只會屁股勾屁股,沒有心機教孩子,才讓孩子亂來打人。是他的兒子先打人,裡正大人,你耀明察,為小人做主,叫他賠我小孩的治傷費。”

阿文你也鳴冤,也要求阿武陪他兒子的治傷費。兩人就在諸葛亮面前爭吵起來。

諸葛玄坐在一旁,心裡想,孔明年紀還是這麼的年輕,有沒有碰到這樣的事情,不知孔明能不能處理好這樣的糾紛,而且判案又獲得眾人服才行呀。要是讓他諸葛玄來處理這樣的問題,他也一時不知給判給誰贏的。看來諸葛亮只有求叔叔幫出個主意的囉。

諸葛亮的左腿有毛病,不能做的太久,他站起來,活動幾下腿,才說:“你們每人先交來三兩銀子,本里正再給判案!”

三兩銀子對於靠祖田來種的村民,那是相當多的呀,簡直使他們全家一年的收入。阿武阿文都喊道,裡正大人,小人家很窮,沒有那麼多的銀子來敬大人的呀,請大人減免囉。

旁觀的村民覺新來的裡正這樣做了,以後輪到他們找裡正辦案的時候,也得交這樣多的銀子,那可不行。於是他們就七嘴八舌的講,這兩個人的確家裡很窮,裡正大人就照顧他們,免收他們銀子算了。以前老裡正判案,從來都沒有收辦案費的呢。

諸葛亮揮了手說:“形勢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以前跟現在不同。老裡正他不收辦案費,那是以前還沒有公文下來批准收的。現在有公文下來了,該收的就要收。收來的辦案費,不是裡正所有,而是留下以後村裡公用。由一個甲長管賬,本里正管錢,錢積累得多了,就用於修路搭橋,或者在路旁件涼亭供路人乘涼休息。阿武阿文,你們快去拿銀子來!”

在場的眾人都啞了口。過了一會兒,跪在地上一直不起來的阿武阿文,突然開了口。阿武先說:“裡正大人,小人阿武決定撤訴,不告了阿文了。”

諸葛亮問道:“真撤嗎?”

阿武磕頭一下說:“小人真的撤訴!因為即使小人告贏了,也拿不到這麼多的銀子。何必告阿文。”

眾人齊說,對呀,還是撤訴好。以後我們鄰居還是和睦相處為好,和睦就能生財的呀。吵架歸吵架,不要過度,鬧到告狀的地步而丟錢財。

這時,阿文也磕頭說:“小人也撤訴了。”

諸葛亮手一斬說:“那麼,你們兩人就回去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以後不得在發生這樣的事情!本里正也不再追要你們的銀子。走開!另外的兩人上來申訴理由!”

諸葛亮又坐下去。

馬上有兩個中年人上來跪在諸葛亮跟前。這兩個人自報姓名;一人叫譚一,一人叫譚二,原本就是兄弟倆。這兄弟倆的父母親已經去世了。父母親遺留下來的田地和房子,他們各佔不等。譚一佔要了三塊水田,譚二只得一塊水田;而房子卻是譚二佔住了三間大房子,譚一現在居住一間小的房子子。為了家產,他們兄弟倆已經打鬥過幾場,誰也不讓誰,逼不得已,他們只好來裡正告狀,要求裡正幫他們把家產重新分一下。

諸葛亮心裡想,你們兄弟倆怎麼因家產來求我的呢?

坐在旁邊的諸葛玄心裡想,清官難判家常事呀,孔明又何如把這件事判得公道的呢?是不是先叫他們個交上來及十兩銀子的呢?因為這家產數量可相當多的呀。給判案,就要提取一部分的錢財。判案之前,就先叫上訴人叫來判案費,免得處理好事情,上訴人卻賴不交判案費。要是讓他諸葛玄來判案的話,就先叫他們交上來五十兩銀子囉。

諸葛亮又站起來,他說:“本里正看在你們兄弟倆剛剛失去父母親,實在可憐,所以,本里正就不收你們的判案費。”

那兄弟倆一聽裡正不要他們的銀子,齊都給諸葛亮磕頭,謝諸葛亮大恩大德!又請諸葛亮馬上判案。

諸葛亮又叫他們起身,說:“免跪了,你們起來,兄弟倆面對面的坐在地上。現在聽本裡正的吩咐;你們要呼叫對方五十聲,本里正就馬上給你們做出斷案!”

那兄弟倆望著諸葛亮,他們在用眼神去問諸葛亮,他們是怎樣叫對方的。

諸葛亮說:“譚一你先叫譚二一聲弟弟,譚二聽到了譚一叫了,馬上應聲誒;又輪到譚二叫譚一一聲哥哥,譚一馬上應聲誒。你們叫完了五十聲,本里正馬上宣佈是誰贏了。開始大聲喊!”

譚一喊道,弟弟喂!

譚二馬上應道,誒!

輪到譚二喊話了,哥哥喂!

譚一馬上應道,誒!

在場的人看見這樣的情景,都先笑起來,後又嘆了說,很長的時間,沒有聽到他們兄弟倆呼喚了。

諸葛玄覺得孔明這樣做,有點在戲弄村民的,他想,也許就是孔明再利用時間來思考怎樣判給誰贏。也許是孔明在觀察兄弟倆,那個喊話底氣足,就給底氣足的人贏。因為有錢的人吃得好,身體棒了,底氣才足的。判給底氣足的人贏了,孔明才獲得贏家送給後禮金。如果孔明是這樣判案的話,將來孔明就能撈到很多的橫財的囉。看來諸葛家一代比一代青的囉。

正當諸葛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譚家兄弟突然不喊了。

原來站著的諸葛亮俯身下來問道:“你們怎麼不喊了?還沒有喊道二十聲的呢?你們在不喊,本里正就不理你們的案囉!”

譚一說:“裡正大人,小人撤訴了。不願兄弟倆告狀了。”

諸葛亮又問道:“是什麼原因是你不願上訴?”

譚一說:“經過十幾聲互相呼喚和回應,使我懂得我們兄弟倆親情還在。只要還有親情,我們就能坐下來商量處理矛盾。所以小人就自主撤訴!”

諸葛亮指著譚二問道:“譚二,你又為什麼不喊話?”

譚二說:“哥哥居然還認我是親弟弟,我也願意跟哥哥和好,也願意把田地房子均分一下。”

諸葛亮說:“那,你們就回家去,兄弟倆和氣的商討一下,該怎樣分家吧!今日本裡正辦案到此結束。請大家散去幹活!”

諸葛玄和諸葛亮走回新茅房,在路上,諸葛玄問孔明,剛才為什麼這樣斷案?這樣做不是丟了很多的錢財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諸葛亮告訴叔叔講,他最討厭判民案。如果你判得好了,以後就有很多的人因雞毛蒜皮來找你處理,害得你一天到晚都為他們辦事。這樣的話,我哪有時間看書的呢?於是我就想出要收重判案費,叫他們負擔不起,自願放棄起訴,雙方自已和解了事。這時我處理第一對人的做法;第二對人,因為他們是兄弟,我又叫他們當大眾面前互叫哥哥弟弟,用親情觸動他們的心靈和感情,使他們認識到親情比什麼都珍貴,而撤訴。

諸葛玄聽了孔明的這一番話,他才懂得十幾歲的孔明把讀書看成一件大事,所以孔明沒有依仗權力居住在熱鬧的地方,炫耀自己的勢力,而是躲開喧鬧的街道,找個清淨的地方來讀書,研究學問。啊,孔明並不是像謀些人一當上了小官兒,就心滿意足,沾沾自喜,自以為是一方很了不起的官老爺,心滿意足的玩弄手中的權力。孔明他是有遠大的理想的孩子。這個孩子他居住在清淨的地方,他一定專心專意讀書,一定讀書有收穫。所以,孔明才想出這一招來。

後人有詩云;

孔明辦案有新穎,

絕招勸說上訴人。

當事雙方願和解,

裡正當官不煩心。

諸葛玄臨回荊州之前,他特地告訴諸葛亮一件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