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記本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9章 殿下在長安,長安就熱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9章 殿下在長安,長安就熱鬧

事情在第二天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這種潑天的大事,府衙也不敢瞞著,只能層層上報。

這個什麼《長安日報》膽子可太大了!

居然公然談論朝廷吏治,認為現在冗員過多,很多尸位素餐的人,在其位不謀其政,吏部應該組織一場大改革。

同時啟用前隋的科舉選材制,讓天下才子,都有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甚至還對大唐的邦交指手畫腳!

這幕後之人,到底想搞什麼事情?

李世民坐在太極殿的龍椅上,手上正拿著一份《長安日報》,時而看得津津有味(主要是那些八卦小文),時而看得眉頭緊皺(主要是政論)。

良久,他終於放下手中的報紙。

然後詢問眾臣:

“眾愛卿,這份《長安日報》是昨日出現在京城的,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的吧?”

“朕可是聽說,長安城裡的各大酒樓、沿街商鋪都有這份報紙。”

“裡面的內容嘛,五花八門,眾愛卿都談談吧!”

李世民沒有表態。

眾人都摸不準,陛下這是認可這些內容,還是想要打壓?

揣摩生意,是大部分臣子的工作。

當然,這個大部分不包括魏徵。

只見魏徵抬起頭,看了看當朝的幾位大員,長孫無忌、高士廉、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都如淵似海,並沒有啟奏的意思。

魏徵便出班道:

“陛下,臣今日一早,也閱覽過這個《長安日報》。”

“老實說,除了那些市井小文,胡說八道之外。其餘關於朝政的議論,卻是良策。無論是指出吏治的問題,還是朝廷選材之舉,都切中要害,針砭時弊。”

“臣若有幸能結識這幕後之人,一定要與他好好論上一論。”

李世民心裡其實隱隱有一個猜測。

滿長安,不,滿大唐,能夠搞出這種事情來的人,不會超過一掌之數。

而這其中,自己的兒子李奇則是最有嫌疑的。

別的人,怎麼敢如此膽大妄為?

妄議朝政,一旦查明,那就是流放三千裡的大罪!

不過此刻,李世民卻不動聲色,繼續問道:

“其他人呢?”

得,這是要點名了。

想躲是躲不過去了,長孫無忌出列,抱拳作揖道:

“回陛下,臣也有幾句話,想和諸公一起討論討論。”

“誠然,正如魏大人所說,這份《長安日報》有他的價值所在。不過,臣隱有擔憂。如果此頭一開,天下人妄議朝政,隨意指責朝廷命官,恐怕有損朝廷威儀。”

“到時候,官將不官,民將不民,國將不國。”

這個帽子就很大了。

如果長孫無忌知道這事是李奇幹的,一定會馬上閉上自己的嘴。

並把剛剛說出去的話,全部撿回來。

啊,都沒聽到啊,我什麼都沒說啊,真不是我說的。

不過,長孫無忌顯然不知道這一點。

這一下,就把這件事的利弊兩面給對立了起來。

有利,有價值所在。

但是價值是什麼,長孫無忌沒說。

有弊,國將不國啊!多麼嚴重的後果。

這一點長孫無忌倒是說的很清楚。

所以,在他心中,利弊的天平究竟是怎麼傾斜的,大家都是狐狸一般精明的人,自然心裡面跟明鏡似的。

這一下,文武百官就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方面,是堅定的站在長孫無忌這一邊的,認為這個東西危險性太大,必須要扼殺。另一方面,則是以魏徵為首的,覺得這份報紙的作用大過威脅。

以魏徵對李世民的瞭解,李世民應該是有容人之雅量的。

所以,李世民在歷史上曾經說: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仍然不下判斷,而是繼續道:

“玄齡、克明,你們也都議一議,難得長安城出現這麼一宗事情,都議上一議。”

房玄齡一直在想長孫無忌和魏徵的話。

他覺得,兩個人說的都有道理。

但是這個時候,明顯不是和稀泥的時候,陛下是想聽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大意了。

早知道,自己一開始就先說,這樣就不會那麼被動了。

此刻,房玄齡只好硬著頭皮道:

“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不論利弊,最重要的是,搞清楚幕後之人的意圖。”

“若是此人有意攪亂我朝朝政,說不定是他國細作。若是只是我大唐的學子,倒也可以考慮引為官職。”

“他不是大談吏治改革嗎?”

“先放到吏部去,讓大夥兒看看,這人是有真才實學的,還是空有一副嘴皮子。”

房玄齡關注的重點在幕後之人。

這倒是兩邊都不得罪。

杜如晦默默的看了房玄齡一眼:

老房,你把我要說的話說完了,我咋辦?

陛下可等著我呢!

“克明,你呢?”

杜如晦忙應道:

“陛下,其實長孫大人和魏大人各自的出發點不同,所言皆有一定的道理。房大人說的對,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出這個幕後之人。”

得,和稀泥這個工作還是我老杜來。

你們一個個精得和猴似的。

李世民聽完,點點頭。

然後才道:

“一份這樣的文字小報,裡面的內容顯然是精心設計過的,這說明,在我們看到這個東西之前,背後之人就已經在準備了。”

“各位都說說,長安城,誰有如此通天的本領,誰又有如此通天的膽子?”

工部段綸站在殿上,一言不發。

要說知道內情,沒人比自己更知道內情了。

只是段綸也不曾想到,這玩意居然能引發這麼大的轟動和討論。

居然把陛下都給驚動了!

殿下畢竟是殿下,這一出手,長安城立馬就熱鬧起來了。

見眾人都不說話,李世民把目光投向大理寺卿,段綸見狀,連忙道:

“陛下,臣有本奏!”

“段卿?”

李世民猶疑的看著段綸:“你有何事,儘速說完!”

段綸彎腰作揖:

“回陛下,微臣知道這份《長安日報》的幕後之人是誰。”

眾臣皆是一驚。

好傢伙,老段你可以啊,不聲不響搞出這麼大一個炸彈!

李世民也驚訝的問道:

“你知道是何人?”

段綸微微點頭,然後回道:

“是,陛下。這份《長安日報》就是經由微臣的手,印刷出來的。整整一萬份,所以才會滿長安都能看到。”

李世民沉著臉:

“段卿,你可知道,公器私用乃是犯了大罪,你居然敢這般堂而皇之的說出來?”

段綸自然有恃無恐。

油墨、紙張的錢,都是李奇給的,朝廷頂多就出了一把子人工和力氣。

想到這兒,段綸才道:

“回陛下,微臣並沒有公器私用。印刷《長安日報》所費銀錢,全有當事人一力承擔。甚至,還有少許結餘,給予工人工錢。”

“這個人……”

“他就是當朝賢王,二皇子殿下!”

轟!

這話一出,整個大殿寂靜無聲。

文武百官全都驚駭不已。

剛剛抨擊這份報紙的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更是額頭冒汗。

大意了!

在事情不明朗之前,怎麼能隨意抨擊呢?

賢王殿下一心為公,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雖然還不明白這個道理是什麼,但肯定是有道理的。

最重要的是,不能站在賢王的對立面。

否則,一準會被賢王噴得體無完膚,沒臉抬頭做人。

老段啊老段,這麼重要的情報,你丫的藏著掖著這會兒工夫才說,你這擺明了是要害死大家啊!

這筆帳回頭再給你算!

只有李世民不動如山,似乎對這個結果並沒有感到意外。

讓他唯一意外的是,李奇人在突厥戰場,怎麼還有精力主導這麼一份報紙?

“段卿,你再仔細看一遍,可就是這份《長安日報》?這玩意,當真是賢王讓你做的?”

段綸就差伸出四根手指發誓了。

“回陛下,微臣確認無誤!”

好了。

真相大白了!

案子破了。

你們大家,該找補的自己找補,找補不回來的,我老段可不管了啊。

回頭殿下問起,愛誰誰。

反正我老段在殿下那,可是有不淺的交情來著。

李世民招了招手,老太監許公公立馬湊了上來,李世民輕聲說了句:

去把賢王喊進宮。

然後,轉過頭,李世民再次道:

“朕也沒想到,賢王從西征戰場上回來才幾天,就搞出這麼一樁事情。”

“要說他有何居心……總不該是攪亂朝政吧?”

房玄齡一聽,腿肚子直打哆嗦。

他連忙道:

“陛下,此事既然是賢王所為,必然有其深意。但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是攪亂朝政,賢王一心為朝廷,所作所為,有目共睹!”

“臣可以擔保,賢王此舉,一定是為了更好的大唐!”

擔保都出來了。

房玄齡也是豁出去了。

剛剛他還在考慮幕後之人是否用心險惡,不趕緊找補找補,一會賢王上殿了,可就來不及了。

長孫無忌也趕緊道:

“臣附議!”

“仔細看來,這份《長安日報》裡面所載,雖然角度清奇,但是針對朝廷積弊,確實提出了一些可供借鑑的方法。”

“甚至關於民生的建議,比如宵禁問題,也分析的很到位。”

魏徵看著長孫無忌,心中偷樂。

你剛剛不是號稱官將不官,國將不國嗎?

這麼快就變臉了?

李世民點點頭,然後看向眾人:

“這份報紙的價值,朕自然心中有定論。如果爾等也覺得有些內容可供參考的話……高卿,你是吏部尚書,關於吏治改革的事情,不如就由你來草擬一份方案?”

吏治改革,動的蛋糕那可就大了。

首先不同意的,就是宰相裴寂。

他當即站出來,道:

“陛下,老臣有話要說。”

“准奏!”

裴寂俯首,似乎悲慟的道:

“陛下,國家吏治是朝廷穩固之根本,我大唐建國以來,一向運轉良好。各司各部,配合協作,並無出現什麼問題。如果冒然進行吏治改革,恐怕人心惶惶,一旦朝局不穩,我大唐將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實非良策啊!”

內外交困?

意思就是現在在和突厥打仗,內部又搞得大家沒心思上班,所以容易引發動亂了?

李世民沒有做聲。

李奇交給自己的那份賬簿,還在手上。

他一直在等。

裴寂畢竟是武德年間的老臣,如果不到萬不得已,李世民並不想和裴寂撕破臉皮。

畢竟,朝廷內、各州縣都有裴寂的人,這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大動作。

吏治改革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能夠拔除舊勢力,徹底進入貞觀新元的契機。

李世民不動聲色,他直接問高士廉:

“高卿,你是吏部尚書。”

“這朝廷吏治,到底有沒有問題,你應該最清楚。需不需要改革,想必你心裡應該也早已想過。不如你就說說看,今日在這朝堂之上,大家暢所欲言,即便說錯,朕也不會追究。”

高士廉有些艱難的出班。

這下子,可就難做了。

一方是陛下,一方是宰相,你們神仙鬥法,為什麼要我這個小小的吏部尚書出來做炮灰啊。

陛下你直接下旨不就完了嗎?

高士廉心裡清楚的很,李世民這是希望借自己的口,把吏治改革的事情說出來。

用以反駁裴寂。

所以,怎麼做選擇,其實顯而易見。

就算是裴寂的親兒子在,這會兒,也知道,該站在陛下這一邊。

只聽高士廉道:

“回陛下,我朝吏治,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冗員、比如經費開支過大,不過,有些問題是積弊已久,想要一朝改過,恐怕也難。”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臣以為,當循序漸進,用一到兩年時間,徹底扭轉。”

這番話說的很保守。

自然沒有說到李世民的心裡。

李世民面色陰沉,慢悠悠的道:

“一到兩年時間?”

陛下你說過不追究責任的啊,可不能說話不算話啊。

正在這時,外邊傳報:

賢王覲見!

李世民只好暫時停下追問,朗聲道:

“宣!”

李奇像個吊兒郎當的公子哥一般,笑嘻嘻的從殿外走進來,見人便打招呼。

“你好!”

“程將軍,好久不見!”

“哎喲,盧大人,你變胖了啊,該健身了!”

“長孫大人,你的臉色不太好?”

見李奇沒個正形,李世民不由得輕咳兩聲,打斷李奇:

“奇兒,這兒是朝堂,不是菜市場。”

“朕詔你來,是有事相詢。”

這也就是李奇,屢立奇功,所以李世民的耐心很好。只要李奇別把太極殿拆了,其他事情,能忍則忍。

在李世民看來,正是因為李奇這種跳脫的性子,所以才有如此才華。

換做規規矩矩的人,可能也就沒有這番才華了。

李奇當即見禮:

“兒臣拜見父皇!”

李世民點點頭,道:

“這份《長安日報》,是你的手筆?”

李奇連忙擺手,搖頭道:

“兒臣哪有這個本事。兒臣不過是出個主意,真正執筆的人,是兒臣去文學館找的兩個人,他們一個叫孔穎達,一個叫王勃。”

“兒臣有一天閒逛,剛巧碰上這個王勃想要離開文學館。”

“兒臣一想,那不成啊!”

“文學館是父皇的心血,也是父皇向天下賢士證明朝廷納才的決心,於是就把他們倆帶回了王府。可是兒臣那終究不是朝廷,沒法給他們官職,於是兒臣就在想,不如就辦一份報紙,作為朝廷和民間溝通的橋樑。”

“而他們呢,也能在上面發表一些政論。”

“這些政論可能未必成熟,不適合在朝堂之上討論,但是多一個聲音,能夠做到兼聽則明,那也算是為朝廷做了點貢獻嘛!”

看看,瞧瞧。

誰還敢懷疑賢王的居心?

人家雖然人在戰場,但是心繫朝廷,時時刻刻都想著為朝廷出一點力。

再看看你們,在這個位置上,你們可曾想過這些事?

李世民老懷感慰。

自從登基為帝後,李世民都差不多把文學館給遺忘了。

也幸得自己的兒子,為自己做的這些事啊。

要不然文學館的名聲敗了,他李世民的聲譽多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李世民頷首道:

“你找段綸印了一萬份,自己掏錢,為的就是一個兼聽則明?”

這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真的是想讓上面做到兼聽則明,李奇完全可以上個奏摺,老李還能不看?

所以,這一套說辭背後,肯定還有原因。

只聽李奇訕訕的笑了笑,道:

“什麼都瞞不過父皇。”

“兒臣搞這個東西嘛,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朝廷,同時也想掙點錢。”

咳咳……咳……

掙錢……

你知不知道,你都是長安最有錢的二代了,如果不是錢莊給了朝廷,只怕這會兒的李奇,身家已經是長安之冠。

李奇見眾人都好奇的盯著自己,便攤牌道:

“你們別看我啊,我掙錢,也是為了不時之需。”

“朝廷若有需要,我的錢,就是朝廷的錢。”

段綸滿臉不解。

這玩意不是虧錢的嗎?

怎麼還能掙錢?

他實在是忍不了心中的好奇,問道:

“殿下,恕臣愚鈍。”

“殿下印了一萬份《長安日報》,全是自己掏錢,怎麼還能掙錢?”

李奇笑著道:

“前面幾期,肯定是投資的嘛。”

“等《長安日報》形成規模,百姓們也愛看,而且把看報當成日常休閒的方式之一,那麼掙錢的機會就來了。”

“我可以在這份報紙上,開闢一個廣告專欄,商家可以在上面廣而告之。”

“當然,這是要收費的。”

“版面位置越好,版面越大,收費就越貴。”

段綸驚駭的看著李奇:

殿下真乃奇才也!

而戶部的戴胄此刻也兩眼放光,這的確是一個長久的生財之道啊。

不知道咱們戶部能不能也搞一份報紙?

不過,那會不會和殿下打擂臺啊?

嗯,還是先不要和殿下對線的好,殿下一旦生氣,那後果可就太嚴重了。

李世民對李奇如此鑽研賺錢的事情,感到莫名的無奈。

你說說,要是能把這心思放在正事上,朝廷恐怕要多出一位宰相!

李世民見眾人開始被李奇的掙錢方法給帶偏,於是出聲道:

“咳,今日討論的是朝廷吏治改革的事情。”

“至於能不能掙錢,怎麼掙錢,你們有興趣的,再私下找賢王討論便是。”

嗯?

陛下這意思是……

允許朝廷也分一杯羹?

朝廷如果分一杯羹,那豈不是自己也能撈點油水?

豈料李奇連忙道:

“現在一個子都還沒掙到,大家別眼饞。萬一是個賠本生意呢?”

“不過各位大人,如果有對朝廷有什麼高見,不方便上奏父皇的,可以給我投稿,我保證,在《長安日報》上匿名發表。”

“讓你的所思所想,在民間先論證論證,卻又不暴露你的身份。”

李世民黑線。

越說越離譜了啊!

你小子要搞什麼?

在朝堂之外,再搞一個民間朝堂?

什麼叫不方便上奏朕的?信不信朕要揍你!

大殿上,群臣一聽這話,就心思各異了。

還能投稿?

嗯,倒是個好去處啊……

見李世民用不善的眼神看著自己,李奇趕緊打住,回到正題,道:

“行了行了,現在咱們來討論下吏治的問題。”

“對了,父皇,你們討論到哪兒了?”

不知為何,李世民總覺得,不管在什麼場合,這小子總能有化被動為主動的能力。

他一來太極殿,立馬就能將所有人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

帶動話題的能力也極強。

若不是自己制止,恐怕滿朝廷現在就開始討論報紙的生財之道了。

李世民自然不知道,這種能力,叫:

社交牛bi症

他心中微微嘆了口氣,然後道:

“吏部尚書覺得,吏治改革,迫在眉睫。不過,裴老大人卻覺得,我朝吏治運轉良好,不可輕動,否則人心惶惶,朝局不穩。”

李奇的眼神,很快就轉到了裴寂的身上。

然後語重心長的道:

“裴老大人果然是老成持國,所言非常有道理啊!”

嗯?

這節奏……不太對啊。

你小子和裴寂不是一向都不對付的嗎?

怎麼還尿一個壺裡去了?

朕找你來的用意,你小子不會不明白吧?

只見李奇朝著裴寂走了兩步,然後一幅痛心疾首的樣子,道:

“父皇,兒臣其實也覺得,這事要搞,就要做好完全準備。”

“吏治改革既然迫在眉睫,那麼肯定就會涉及一些官員的崗位調整,這個時候,朝廷一旦猶豫不決,便會人心惶惶。”

“所以,我們既然要搞,就要鐵血手腕!”

“一個月之內,收拾殘局,讓整個貞觀朝煥然一新!”

煥然一新!

聽聽這四個字,就讓裴寂感到一種日暮西山的感覺。

這是要徹底拋棄武德了啊!

剛剛高士廉還說,要一到兩年循序漸進,沒想到,事情到了李奇這裡,時間變成了一個月。這麼激進,不會出什麼問題吧?

說實話,聽到一個月這三個字,朝中諸公,全都是心中一驚。

吏治改革,會不會涉及到自己?

自己是不是要告老還鄉了?

唉,能全身而退,就全身而退吧。

不過,李奇下一句話就讓大家徹底坐不住了:

“父皇,既然要吏治改革,兒臣以為,無緣無故就摘掉人家的烏紗帽,也是不合適的。顯得朝廷薄情寡義,是吧,長孫大人?”

長孫無忌一愣。

殿下你好好說話就行,別cue我啊!

會嚇死人的好嗎?

長孫無忌賠著笑臉,不說話。

反正老子的烏紗帽肯定不會掉的,老子可是你舅舅,還是陛下坐上皇位的大功臣!

只聽李奇繼續道:

“所以,吏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嚴查!”

“查一查這些年,在有司各部的各位官員,到底貪汙了多少,中飽私囊了多少,又或者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

“一旦查實,沒收全部家產,流放三千裡!”

“當然了,朝廷也不是無情無義之人,對於那些不小心偶爾犯錯的人,咱們還是應該寬宏大量。比如,給定七天時間,允許官員自查自舉,如果是前來自首的,一律只罰沒一半家產,准許衣錦還鄉!”

這是絕戶計啊!

殿下你也太狠了吧?

這朝堂之上的諸公,只怕多少都有些不乾淨吧?

誰能做到完完全全乾乾淨淨?

這根本就不可能。

這是要幹什麼,把整個朝堂都肅清乾淨嗎?

殿下太可怕了。

以後遇到任何事情,都堅決不能站在殿下的對立面。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聽著李奇的誇誇其談,心裡卻樂。

這小子,隨口就說出這麼一條如此可行的建議,看樣子,應該是深思過這個問題。

倒也難為他了。

朝堂之上,有不少人開始擦汗,李世民鄭重的道:

“此事,高卿你拿出個方案來。”

“不必求之過急,但是,一定要做得徹底!”

總不能還沒開始搞,就弄得人心惶惶撒。

高士廉抱拳作揖:

“微臣領旨!”

他已經想清楚了,等下了朝,就去找賢王殿下取取經。

跟著殿下的方案辦,總是不會出錯的。

裴寂還想再說什麼,終究沒有開口。

他知道,無論自己怎麼開口,一定會被對面那個黃口小兒給噴的體無完膚。

既然是這樣,又何必給自己找不快呢?

散朝後。

李世民留下了李奇和李承乾。

父子三人,從太極殿走回老李的御書房。

李世民看了李奇一眼,笑著道:

“奇兒,你肯定很好奇,為什麼朕還沒有辦裴寂,對吧?”

“願聽父皇解惑。”

李奇上一次下江南去,雖然沒有來得及查辦揚州府的相關人等,但是賬簿是帶回來的。

也交給了老李。

按理說,有那個賬簿,就足以勸退這位當朝太宰了。

哪知道從西征戰場回來,裴寂居然還安安穩穩。

只聽李世民道:

“朕沒有動他,無非就是因為裴寂在本朝,擁有諸多舊故和門生。一旦朕動了裴寂,那些人是什麼反應,會不會有狗急跳牆者?”

“這一些,朕不得不考慮到。”

“不過,你今日在朝堂之上說的吏治改革,很不錯。”

“這會是一項極為繁瑣的工程,也將面臨諸多困難。但是,只要推行下去,把裴寂在朝中以及各州府的勢力逐步瓦解,到時候再和他攤牌,也就順理成章了。”

李奇拍馬屁道:

“還是父皇思慮周到。”

旁邊的李承乾跟天上人一樣。

二弟,你和父皇在聊什麼,為什麼每個字我都能聽懂,組在一起,就聽不懂了?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後頗有深意的道:

“承乾,你是太子。”

“太子是楚君,首要在穩,一個國家,一個朝廷,穩定壓倒一切。有很多事情,你不方便去解決,但是奇兒就可以。所以,今天把你也叫過來,不是要你學習奇兒這般手段。”

“而是讓你看看奇兒辦事的角度、思考問題的邏輯。”

“這些是你要向奇兒學習的地方,你明白嗎?”

李承乾連忙應道:

“兒臣明白,兒臣一定會好好和二弟學習。”

李奇此時謙遜的道:

“別這樣說,我最討厭好為人師的做派。咱們兄弟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李奇當著李世民的面,摟了摟李承乾。

看著這一幕,李世民心中還是很高興、很滿意的。

他自己因為兄弟手足相殘,留下了一生的遺憾,所以,能看到自己的兒子們相親相愛,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彌補了他老李的遺憾。

李世民笑著打發兩人:

“行了!”

“既然進宮了,去給你們母后請個安吧!”

……

太極殿外。

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兩人走得稍慢,兩人都是愁容滿面。

“長孫大人,你我二人,這下就遭殃了。”

“房公何出此言?”

長孫無忌吃了一驚。

只見房玄齡苦澀的道:

“你抨擊《長安日報》國將不國、我揣測賢王殿下居心叵測,這些事早晚傳到殿下耳中,我們倆,這不是完蛋了麼?”

長孫無忌笑著道:

“房公,我和你的看法不一樣。”

“賢王殿下是我見過最記仇、也最不記仇的人。我們倆素來都緊緊團結在陛下身邊,是自己人。自己人偶爾說錯話,是值得被原諒的。”

“殿下必不會責怪我們的。”

房玄齡半信半疑:“當真?”

長孫無忌感慨道:

“自然是真的。”

“只不過,這長安恐怕就要不太平了。”

“殿下遠離長安這些日子,長安著實安靜了幾天。現在殿下回來了,長安又要熱鬧起來了。”

房玄齡明白,長孫無忌說的是吏治改革這事。

這件事所涉極廣,真要嚴查……

恐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不對,老夫得回去問問,府裡的人這些年沒有收受賄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