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38.平安時代的扶桑(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38.平安時代的扶桑(二)

平安時代扶桑公卿貴族們那些累贅至極的厚重衣服,實在是讓崇尚簡潔的現代人感到頭疼。

不過呢,好在那年頭的人工費很便宜,每個公卿家裡都有一大群侍女僕人。但問題是,穿好了衣服之後還要梳妝打扮這個可就很要命了。

首先,古代的東方人不分男女,都習慣於蓄長髮。現代女性能夠保持長髮及腰,就已經算是很厲害了。而平安時代貴族女性的秀髮,平均都在3米以上!至於在這方面的最高記錄,則來自於村上天皇的寵妃芳子,根據記載,這位寵妃的頭髮大約有7米長……而當今的頭髮長度吉尼斯紀錄最新保持者,她的頭髮長度也才5.62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很顯然,這麼長的頭髮,無論梳洗、晾曬還是日常養護,都是一件繁瑣而浩大的工程。好在梳洗頭髮和編制髮髻的工作,一般都有侍女代勞,貴族本人倒是不會覺得辛苦。

真正的問題,在於接下來的面部化妝。根據從東晉時代江南士族那裡學來的娘娘腔腐朽習氣,扶桑平安時代的男性公卿貴族,也都要像女人一樣塗脂抹粉,畫眉染齒,每天花上幾個鐘頭的時間精心化妝打扮。其中,扶桑古代公卿的“畫眉”,就跟現代的概念完全不同,乃是將眉毛盡數拔去,然後在眉、額之間用墨汁點以蠶眉,感覺很像京劇裡的臉譜。在現代人眼中看來,估計會覺得很醜,但好歹不會損害健康。

可接下來的塗白粉,就有著性命攸關的危險了!

所謂的塗白粉,就是用軟刷將化妝用的白色粉末均勻塗於面部,以求美白,如同後世的扶桑藝妓和歌舞伎一樣。當時所用的白粉,主要材質有米粉、鉛白粉(鉛粉)和輕粉(水銀粉)三種。其中米粉最便宜也最健康,但是其顏色卻不如礦物粉純淨。所以,那些有條件的公卿貴族,都選用較為昂貴的後兩者。

而同一時代的華夏宮廷女性,基本上也是在用鉛粉進行美容,正所謂“洗盡鉛華”嘛!

但當時的扶桑公卿們恐怕根本就沒有想過,鉛粉和水銀粉都是帶著劇毒的啊!!!

早在扶桑平安時代到來之前,西方的古羅馬人就已經因為鉛中毒吃足了苦頭。

由於羅馬人長期使用鉛粉化妝品,鉛製酒杯和鉛製餐盤,連高架水渠上面也鋪著鉛管,結果害得凱撒和龐培的後代們統統患上了慢性鉛中毒。從羅馬帝國後期開始,羅馬公民都慢慢變得弱不禁風、智力低下、生育率萎縮、畸形兒增多……從而成為了最終導致帝國毀滅的一大誘因!

在進入近代之後,由於早期的火槍普遍發射鉛彈,結果導致每一次戰役之後,都有很多士兵因為某顆鉛彈卡在體內取不出來,或者取出來得太遲,從而被當時無藥可救的鉛中毒慢慢地折磨致死。而長期使用鉛白粉搽臉的最終結果,也一樣會導致慢性鉛中毒,出現貧血,嘔吐,神經麻痺等症狀。而且。如果貴族女性到了生兒育女的年紀,於懷孕和哺乳期間繼續使用鉛白粉來化妝,那麼還會導致嬰兒貧血,消化不良,乃至於發生大腦發育不健全。萬一不慎在哺乳期間讓嬰兒直接鉛毒入口,由於嬰兒的身體發育不完全,內髒器官的解毒能力差,甚至很可能直接導致猝死!

至於水銀的毒性,也同樣非常恐怖汞中毒通常直接作用於人的神經,中毒者先是突然變得急躁暴力,隨後又變得痴呆健忘,最後生活不能自理,連行動都受影響。汞中毒晚期表現出來的具體症狀,就是全身癱瘓。

塗面已經恐怖如斯,再接下來的那個化妝步驟“黑齒”,就又要讓人受罪了!

為了更好地襯托出肌膚的白嫩,平安時期的公卿貴族不分男女,都以黑齒為美。舉行了成人儀式之後的女孩子和男孩子,都要把牙染黑,以示進入結婚年齡。為此,他們會在自己的牙齒上,至少是門牙上,塗抹一種名為“鐵漿”的黑色染料。而這種古代扶桑人特有的“鐵漿”,又是什麼玩意兒呢?具體來說,就是將茶,酒,醋等液體混合之後,加入生鏽的碎鐵屑,然後像釀酒一樣密封發酵,最後加熱煮沸而成的一種粘稠液體。據說這種“鐵漿”聞起來有惡臭味,還帶有輕微毒性,並且會嚴重損害牙齦,弄不好還會導致口腔感染真不知平安時代的扶桑人幹嘛要發明出這個玩意兒來折磨自己?

可以想象,整天與這些毒素相伴,就算是最強壯的人,怕也用不了多久就會暗傷累累,而對於這些平日裡基本上不怎麼運動的貴族來說,傷害就更加巨大了。

服飾,化妝,接下來的第三樣,就是飲食。

現代的扶桑人,長期以飲食健康和長壽而聞名於世,並且一直在向全世界推銷他們那套以素食、海產品為主的健康食譜。但平安時代的扶桑公卿貴族,在飲食方面可就非常糟糕了。

古代扶桑的公卿貴族,乃是這個國家飲食習慣最為奇怪的一群人,從總體上講崇尚素食在佛教傳入扶桑之後不久的7世紀,也就是初唐時期,當時的天皇就下令禁止食用牛、馬、犬、猿、雞。經過200年的反復強調,到了9世紀以後的平安時代,扶桑的公卿貴族就已經養成了基本不吃肉類的習慣。此禁令一直要持續至明治維新之後,才被推崇西方化的明治天皇下令解禁。

當然,這一禁令的生效範圍,在平安時代基本只限於公卿貴族,其他人偶爾還是吃一點肉的。

但問題是,當時整個社會都普遍認為肉食是下等人吃的東西,吃了四腳動物來世就要投胎當畜生,所以只有沒文化的農民、獵人和下級武士才會吃肉。若是作為上等人的公卿竟然去吃肉,在貴族圈子裡就會遭到普遍的鄙視和排斥,簡直跟現代人吸毒差不多。而且由於虔誠地信奉佛教,平安時代的扶桑公卿貴族不但不吃肉,而且連魚都吃得不多在平安時代後期,有個特別崇佛的白河天皇,覺得光是不吃肉還不夠虔誠,又頒佈了一項加強化的法令,進一步禁止食用魚蝦貝類,除了素食什麼都不準吃!

與這位白河天皇比起來,咱們華夏就算是那位因為崇佛而亡國的梁武帝,她最早制定了僧侶不得食葷的戒律,相比之下簡直都算不上虔誠。因為梁武帝只是讓僧人們吃素,而白河天皇卻弄到了全民食素的程度……而更令人叫絕的是,這條怎麼看都難以推行的禁令,居然被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好多年!

在白河天皇駕崩之後,這一過分的禁令才漸漸鬆弛,但還是有不少人堅持不吃任何葷腥。

所以,扶桑公卿貴族主要吃的食物就只有大米,做成白米飯、飯糰、年糕之類。配菜的種類也很貧乏,基本上只有鹹魚、醃菜和醬湯。味噌湯則是幾百年後扶桑戰國時代的戰場速食,此時尚未發明,平安時代的人只知道拿味噌當做蘸醬用。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才會拿出一些栗子、納豆、梅乾之類“遠方的貢品”來改善伙食,雖然名頭很好聽,但其實卻吃得比華夏鄉下小地主還不如。同時由於京都地處內陸,不靠海,而當時的保鮮技術和運輸條件又根本是個悲劇,所以平安時代的公卿貴族們,除非是大富大貴之輩,否則也很少能夠在京都吃到鮮魚鮮蝦,通常只能吃鹹魚幹。偶爾得到一尾鮮魚,就是值得向全家誇耀的事了。

因此,在當時扶桑公卿的日常選單上,基本上除了鹹菜、醬蘿蔔和鹹魚,就是鹹魚、鹹菜和醬蘿蔔。有時候連鹹魚都沒有,只有鹹菜和醬蘿蔔。如果弄到了幾條鮮魚或一些貝類,又趕上春夏時節,有新鮮的蘿蔔和野菜可以吃,飯後再來一杯茶和幾塊米粉做的小點心,那就已經算是很奢侈的大餐了。

而且,就算有了好的食材,由於扶桑的烹飪文化不發達,也別想讓平安時代的扶桑廚子做出什麼紅燒魚或者蔥油海參之類的菜色。當時扶桑菜餚的做法除了蒸就是煮,或者就是生吃,連烤制的和油炸的點心都很稀罕,炒菜更是一直到江戶時代都沒有普及,不管什麼菜都做得淡而無味,對華夏人來說味同嚼蠟。至於現代那種覆蓋著魚肉、蔬菜或雞蛋卷,色彩絢麗繽紛的“江戶前”手握壽司,則要等到近千年之後的江戶時代初期,才在扶桑逐漸出現。而在平安時代,當時的扶桑只有一種用魚、酒糟、鹽、醋、米飯混合在一起,壓上石頭發酵醃製而成,散發著一股濃烈惡臭的“舊式壽司”。

還有,在當時貴族公卿的家庭,每一頓飯的菜餚數量都有嚴格的禮法規定,最多只能吃三菜一湯。而且三道菜裡面只能有一樣葷菜,然後是一道醬菜和一道燉煮野菜,外加一碗醬湯。餐點的數量和型別統統都被規定死了,菜色的數量只能減少而不能增加,一直到平安時代結束也沒有改變。

飲食上的巨大問題,讓這個國家的高層統治者身體虛弱不堪。

看一看吧,厚重如鎧甲一般的衣物,有毒甚至劇毒的化妝品,再加上可憐的飲食習慣……高層統治者都已經這個樣子了,還能指望下面的人會有多強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