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73+274.混亂的扶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3+274.混亂的扶桑

既然已經定下了進攻扶桑過全境的計劃,梁山人馬立刻就行動了起來。

糧草,兵甲,武器,火炮……梁山登島已經過去了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時間裡,梁山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首先,他們建立了居住點,濱海小鎮,以及四個軍寨。

其次,他們開闢了大片的農田,為了讓所有登島的人有足夠的休養生息的時間,數年內,梁山都不準備徵收農稅,甚至可能還要再減產之年予以補貼。

再次,武器方面的進步是比較大的,尤其是火炮。之前的火炮完全是銅鑄的,太軟,連續打多炮之後,炮管就會發生融化的跡象。曹巖在這方面完全沒有發言權,他也不懂得這些東西,不過他也知道什麼叫合金,他將合金的概念教給了梁山的鐵匠,由他們自己去實驗,目前已經能夠穩定製造三種合金鋼,其中有一種就是火炮專用鋼材。

最後,梁山人馬在這一年時間裡,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弄到了不少俘虜。附錄中,有會說漢語的,已經被梁山重點關押起來。這些人負責日常的情報翻譯,梁山答應給予他們好的生活,但前提是要將扶桑國拿下來,在此之前,這些人是不可能被放出去的。

而有了這些人的存在,扶桑國的情報越來越充實,梁山也漸漸的弄清楚了這扶桑國近幾百年的歷史以及目前的狀況。

說起來,別看這扶桑國孤懸海外,面積也不大,人口也不多,可偏偏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內部卻混亂不堪。

大約是二百年前左右,扶桑國內幾乎同時發生了兩大叛亂事件“平將門之亂”與“藤原純友之亂”。

前者發生在承平5年,後者發生於天慶2年,故史稱“承平、天慶之亂”。平將門屬於桓武平氏一族,定居下總地方,承平5年的時候,其與同族發生內訌,朝廷進行干預。為此他糾集反抗國衙的關東武士驅走關東北部地方官,並在4年之後宣佈關東八國獨立,在下總猿島築起宮殿,自稱新皇。

得到這個訊息後,變得有些驚慌的扶桑朝廷於公元立刻派軍征討,但征討軍未到,叛亂已被平氏同族平貞盛和下野押領使藤原秀鄉平息,這兩人都是地方武士。藤原純友是伊豫國的“椽”,承平5年時率千餘只船發動叛亂,襲擊淡路、贊歧兩國國府,邁進九州大宰府。6年後被源經基平息。

連續發生的“承平、天慶之亂”說明,扶桑朝廷此時已無力鎮壓叛亂,必須藉助地方武士的力量了。

從這時起,地方武士的實力也開始得到中央的承認。

此後,又發生了開始於房總而又迅速擴充套件到上總、武藏地方的“平忠常之亂”,朝廷在派出的將領表現無能之後,又改派了清和源氏一族的源賴信,得以迅速解決了問題。這裡比較搞笑的是,據說當時源賴信解決此時的時候,只以他的名號就使平忠常喪膽,不戰而降。從此,平氏勢力在關東便被源氏取代。二三十年之後,東北地方相繼發生安倍、清源兩氏的叛亂“前九年之役”與“後三年之役”。

由於扶桑朝廷先後起用了源賴信之子源賴義及其孫源義家,兩次叛亂才得以平定。

但也因此,源氏勢力從關東地方又擴充套件到東北地方。

在這期間,源氏同關東武士“生死與共”、“團結如一”地進行了戰鬥,結下牢固的封建主從關系。

源義家威名大振,越來越多的關東地方在鄉領主、名主象從前對待藤原氏攝關家那樣,向源氏寄進土地,請求保護,朝廷對此感到恐懼,以至發令禁止。

原來僅僅由出身畿內地方的名主武士組成的源氏武士團,如今已經成長為以源義家那樣“武士棟樑”為核心的,在廣闊地區擁有勢力的強大的武士團了。公卿貴族面對現實雖然不得不承認源氏的武力,但對源氏武士團首領仍以身份卑微而加以歧視,封閉其進入中央政界之門。

源氏勢力至源義家時達到頂點,此後便走向下坡。

與此同時,桓武平氏雖由於平忠常之亂而失掉關東地盤,但從在平定平將門之亂中獲有戰功的平貞盛之子平維衡時起,把根據地轉移到近畿地方之一隅伊賀、伊勢之地,被稱為“伊勢平氏”,而自維衡的曾孫平正盛、正盛之子忠盛時起,開始與院政政權結合,進入中央政界。

另一方面,除了皇室同攝關家的矛盾外,在上皇與天皇之間以及藤原氏內部也都存在著矛盾,並且這些矛盾又總是和新興的源氏、平氏兩大武士集團之間,每一個武士集團內部的矛盾糾纏在一起。這種錯綜複雜的矛盾關係的發展,終於導致保元元年的“保元之亂”和平治元年的“平治之亂”兩次大混戰。

在“保元之亂”中,依靠源為義、源為朝父子及平忠正等人兵力的崇德上皇,左大臣藤原賴長一派,被藉助於源為義之子源義朝和平忠正外甥平清盛兵力的後白河天皇,藤原賴長之兄關白藤原忠通一派擊敗。這使貴族們認識到,不只地方之亂,就是中央皇族、貴族之間的對立,不依靠武士力量也是不能解決的。此後平清盛受到後白河院重用,扶搖直上,這又加劇了平清盛與源義朝之間的矛盾。在3年後的“平治之亂”中,平清盛終於擊敗了他的對手,源義朝在逃亡中被殺,其子年方13歲的源賴朝倖免於難,被流放到伊豆。

同時,保元、平治之亂也為平氏掌權鋪平了道路。

那麼這個平氏到底有多厲害呢?

歷史上的公元1167年,平清盛取得太政大臣之職,官邸設在京都的六波羅地方,在那裡發號施令,所以他的政權史稱六波羅政權。平清盛從貴族、寺社那裡奪取莊園,把以畿內,西國為中心的500多所莊園和達全國半數以上的知行國弄到自己手裡,任命自己的家臣為領國的國司,任命順從平氏的武士擔任一部分貴族莊園的“地頭”,令其管理。另外,和採取閉關政策的貴族政權不同,平氏政權採取與南宋政權通好的政策,積極推進日中貿易。為便於南宋大型船隻駛入瀨戶內海,曾動工開鑿音戶海峽,還在攝津的福原築港,使它成為對南宋貿易的重要港口。嘉應2年,平清盛在福原別莊勸後白河法皇接見當時在日的南宋商人。南宋商人回國後立即將平清盛的行動向明州刺史報告,於是大宋在承安2年賜給日本朝廷碟狀和禮品,應求擴大貿易規模。所以說平清盛對促進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方面,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平氏政權的革新作為極其有限,平清盛所追求的也主要是驕奢淫逸的貴族生活及其一族的利益。

他沒有改變原有的國家機構,只是巧妙地利用天皇、法皇、貴族間的對立而發展自己勢力。

他沒有制定出對於捍衛新興武士封建主利益有著決定意義的政策。向貴族莊園派置“地頭”,雖然可說是後來鎌倉幕府“地頭制”的先驅,但這種地頭許可權很小,是不能違背貴族莊園主的意志的。平清盛的保守政策使地方武士團很快喪失了對他的信賴,在經濟上遭到損失並在政治上受到打擊的後白河院、攝關家以及南都北嶺的比睿山、興福寺、延歷寺等大寺院,自然也越來越增加了對平清盛的反感,終於在治承元年發生了受法皇指示的一夥貴族密謀打倒平氏的事件。

事件平息後,平清盛加強了恐怖統治,但反平氏政權的勢力卻日益增大。

一直到治承4年,也就是公元1180年,當時在中央的源賴政首先舉兵,並以後白河法皇之子以仁王的名義號令各國源氏起事。源氏棟樑源賴朝舉兵於流放地伊豆,堂弟源義仲舉兵於信濃,源賴朝在相模的石橋山敗於平氏軍隊,逃往安房,但旋即於同年10月率關東大小武士團在富士川之戰中大敗平氏軍隊,畿內及其他各國的武士也都乘機紛紛起來為奪取公領和莊園而戰鬥。

治承5年,平清盛在四面楚歌聲中病死。

內亂擴充套件至九州和四國,幾乎遍及全國。

壽永2年,源義仲進逼京都,平宗盛攜年僅6歲的安德天皇倉惶出走西國,後鳥羽天皇在京都即位,於是出現東西兩天皇。

同年,源義仲進入京都,後白河天皇挑動源義仲和源賴朝兩虎相爭,正在致力於鞏固自己根據地鎌倉的源賴朝,於壽永3年派其弟源賴範和源義經率軍西上,滅義仲於粟津,2月敗平宗盛於播磨的一谷。文治元年2月再敗平氏於贊歧的屋島,最後,3月於長門壇浦海域全殲平氏軍隊,扶桑的平安時代至此結束。

平安時代之前的時代是奈良時代。

自從廢止遣唐使之後,發展了扶桑獨特的國風文化。

天應元年桓武天皇即位,自此開始推行新政,一掃佛教政治的流弊,將律令政治推向了前臺,這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天皇遷都平安京,奠定了後來1100年間作為扶桑首都的基礎,扶桑史上很重視這次遷都,以此作為劃分時代的標誌。與前代的奈良時代相呼應,把自此開始到鐮倉武家政權成立以前的400年稱為平安時代。

藤原氏以外戚身分干政,從801年起計至1068年後三條天皇登基,長達兩百餘年,名義上扶桑是天皇集權,但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藤原北家所操控,是為攝關政治。可以說是扶桑政治史上的倒退。攝關家族控制了朝廷要職,律令制度形同虛設。這樣使天皇大權旁落更間接造成了後來武家政治與幕府專權的情況。在平安時代中武士階層得到發展,到這個時代的後期,武士階層從貴族手中奪取了權力,建立了幕府。

自1068年後三條天皇登基起,至1156年崇德天皇時保元之亂為止,天皇才宣告掌握回實權。

此後大權卻又旁落在平清盛手中。

直至源平合戰中平氏一家被源氏家族打敗,又再被源賴朝掌握實權,自此進入了鐮倉時代。

可以說,整個平安時代,扶桑國內都是一片混亂。但在混亂之中,其實也是有所發展的。

比如說佛教和神道之間的關係,起先,因為初唐盛行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等佛教宗派,那是還派出遣唐使的扶桑,整個奈良時代也跟著流行這些宗派。而平安時代相當於中唐和晚唐,那時華夏佛教流行天台宗和密教,所以扶桑也跟著流行天台、密教兩宗,和唐朝一樣產生所謂山嶽佛教,即把寺院建立在深山叢林,以出世靜修。扶桑佛教雖然是從中國移植的,但傳到扶桑後逐漸本土化了,並且擁有了濃厚的鎮護國家思想。也因此,奈良時代以來,佛教極盛,扶桑固有的神道教不得不退避一隅,苟全於佛教之下。但到平安後期,學習華夏的高潮已經過去,扶桑進入“國風時代”。且由於經濟重心從中央轉到地方,氏族勢力抬頭,扶桑固有文化開始復活,於是神道教又復活起來了。

建築方面的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無非是扶桑本土化之後的華夏建築,風格相近,但是規模更小,主要還是小國小民比較窮,資源也不夠,而且那時候的扶桑國人身材矮小,太高大的建築物,他們也住不慣啊。

文學方面的話,其實華夏在這個時代真的是有很大的優勢。為什麼曹巖要讓下面的人在佔據了扶桑之後推行華夏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呢?很簡單,因為扶桑人能很順利的接受這些文化。扶桑的所謂書道其實就是華夏的書法,扶桑書法本就是從華夏學來,扶桑的書法受到華夏影響並吸收了其中精髓。要知道,早在價比年前的奈良時代,當時的扶桑還沒有發明假名,所以扶桑人寫的都是行書和草書。平安前期假名開始產生,儘管上流社會寫的是漢字,但多少有了一些扶桑風格。

但也只是有一定的風格而已,目前整個扶桑的文化體系還是建立在華夏的文化體系之上的,兩者相似之處太多太多了,遠不像後世的扶桑,已經發展出了自己那一套東西。或者說,這個時期的扶桑,其實就是在發展自我文化的階段,武士道精神就是這個時期開始萌芽的,陰陽師文化也是這個時期開始做大的,可以說,影響了後世扶桑幾百上千年的文化基礎,就是在這個時期的幾百年間發生改變的。

可惜大陸王朝這澤火革時間點上根本就沒有關注過自己這個小鄰居,結果在幾百年之後,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鄰居,卻對龐然大物的華夏造成了沉痛的傷害。幾百年後的事情,說實話曹巖是管不到的,可他既然來到這個時代了,那肯定是要做些什麼的。反攻北宋只是他的目標之一,拿下扶桑,同樣在他的計劃之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更何況這個時期的扶桑,就目前而言的話,其內部實在是有些混亂。

而梁山的主要對手,是平氏和源氏這兩大武士集團,事實上,就之前梁山的幾次行動,其實已經和源氏發生了碰撞。畢竟此時扶桑的東北地區,其實就在北海道大島的正南面。當然如今北海道也不叫北海道了,自從梁山人馬登陸之後,這裡已經改稱梁島。

梁島與扶桑的本州只有一峽之隔,不遠處,就是扶桑的青森縣。

哦,青森縣是未來的叫法,現在的話……好吧,現在這地方其實也沒什麼名字呢。在官方來講,這個地方都叫做東北地方,因為太過偏遠,而且毗鄰蝦夷島,所以這裡在扶桑貴族的眼中可以說是相當偏遠的蠻夷之地了。正兒八經的扶桑貴族,大概是不願意來這裡的。所以這裡是源氏的地盤,源氏當年就是在這裡起家的,源賴信靠自己的名號就評定了一場內亂,奠定了源氏之基。但說實話,即便是他們源氏自己,對這樣偏遠的地方已久是不太看重的,源氏也想要向中央地區發展,所以東北地區他們一時也是疏於掌控的,完全看不上這片土地,就好像這片土地毫無價值似的。

但曹巖卻知道,青森縣這個地方,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遙相對望,被內灣環抱,三面臨海,分別被太平洋、日本海、津輕海峽包圍,縣域土地面積居未來扶桑的全國第8位,森林覆蓋率近70%,風景秀麗,物產豐富,在後世,這裡的油菜和大蒜種植面積和生產均居扶桑第一位,蘋果產量位居扶桑第一,是富士蘋果的發源地,也是扶桑屈指可數的食品寶庫,是扶桑自然環境最優越的地方之一,為扶桑的長壽縣之一。

除了農業發達以外,在後世,這裡的林業,以及漁業也都很發達,在扶桑國內也是數得上號的。固然這個時候的青森縣肯定沒有後世那麼豐富的產業,但就資源而言,只是林木資源,此時的青森縣肯定要比後世還強,雖然沒什麼有名氣的礦產,可如此豐富的林木資源,對於梁山來說也還是非常重要的。

加上這裡又是全面進攻扶桑的第一站,曹巖對這一次的登陸戰充滿了期待。同時,為了保證成功率,他一次性將呼延灼的第二軍團和關勝的第三軍團全部派了出去,就是要狠狠的打扶桑人一個措手不及,並且迅速在扶桑境內站穩腳跟。

同時,為了給將士們加油打氣,曹巖這一次也將會跟隨部隊一同出征。

得知他這個決定後,其他人倒是一致認為曹巖應該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打仗這種事情交給他們做就好,不管怎麼說,曹巖都是梁山的主心骨,若是不小心出了點什麼事兒……那可真是百死莫辭了。怎奈曹巖卻根本不給他們這個機會,無論大家怎麼勸,他都很簡單的表示要和大家共進退。

對此,梁山的一干將領雖然無奈,卻也只能接受曹巖的要求,畢竟他們無法讓曹巖改變心意,就只能咬著牙,任由他折騰了。反正以曹巖的武功,只要不是被大軍圍困,想來還不至於出什麼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