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76.武士的雛形;解除禁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6.武士的雛形;解除禁令

扶桑人是一個由通古斯人種和蒙古人種混雜起來的民族,後世在對扶桑人的骨骼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還發現其中有蒙古利亞人種南支的成分攙雜。總的來說扶桑人是一種具有島民特徵的黃種人分支,其體格特徵是:東亞通古斯人種和蒙古人種的雜合體,具體的體貌特徵是:身材矮小,肩窄,雙腿短小呈紡錘型,x或o型腿很多,臀部寬大,面部比一般黃種人更加的扁平,要知道黃種人已經很扁平了;鼻樑不明顯,有特殊的臀斑。成年男子的身高一般在1米55左右,成年女子身高1米50左右。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扶桑人普遍營養不足,身高還要繼續壓縮幾公分。

而中原地區呢?說實話,這個時代的華夏人身高也未見得有多高,普通成年男子也就160多釐米的樣子,女子甚至還不到160釐米,可即便如此,論人均身高,也已經碾壓了扶桑人。而跟隨梁山上島出海的人,除了好漢,就是士兵,在普通華夏人之中這些人都算得上是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之輩了,面對扶桑人的時候,那更是絕對優勢的身高。

高大的船,配合高大的人,當戰船出現在青森海邊的時候,陸地上的扶桑人被嚇傻了,有那反應快的,連忙跑回去統治這裡的守護者也就是那些小家族的武士。

武士,如果是在華夏的話,一般指的是古時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中的的特殊階層,或歸入小貴族。當時計程車分為兩種:武士和文士,文士出智武士出力,但兩者在精神上有同樣的追求目標,一樣遵循智信仁義,對於自身的尊嚴與道德要求很高,“士為知己者死”、“士可殺不可辱”等便是出自於該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先周時期生產力的持續發展,地方財富積累,地方諸侯實力增強,中央集權被削弱,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地方諸侯在相互爭奪自己利益相互戰爭的同時,形成了各個集團,注意籠絡人才招攬門客,如“智囊團”之“謀士”,和一批武藝高強的武力集團“武士”。較著名的有燕太子丹僱傭武士行刺秦王,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文物中也有大量以武士為題材的造型,如“武士俑”。

但在整個人類歷史上來看的話,武士其實指的是石器時代後期出現的一種步兵,裝備有石斧和棍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最早出現的部隊事實上都只是城市中的居民,裝備上隨手可得的任何能當作武器的東西罷了。雖然將這些民兵轉換成武士,價格非常的低廉,但當然他們也就無法和有組織的軍隊匹敵了。武士通常是在更強悍的兵種訓練完成前的一個過渡兵種,或者是在城市的援兵尚未到達前,提供一種暫時性的防衛武力。畢竟在這種極度危急的狀況下,能有一些武士支援防衛總比什麼防禦都沒有要來得好。

而在扶桑呢,武士同樣指的是一個社會階級,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鬥為職業的軍人。

武士的雛形其實就是在扶桑平安時代律令體制下產生的武官,最初是扶桑恆武天皇為了鞏固政權而設立的。在平安時代以前,除了奴隸,所有的的壯丁都有責任和義務成為被天皇募兵的物件。然而這些士兵必須自己補給和養活自己,很多人因此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而是選擇在當地定居。人們可以透過交重稅來免除兵役,這種主要由農民組成的士兵在扶桑統稱為防人。由於防人士兵的不正規性,而且又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在平安時代初期被恆武天皇所廢止,這種形式的士兵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武士。

平安時代早期,恆武天皇想要在北本州島鞏固和擴張自己的統治範圍。

天皇所派遣的針對本州北部土著的討伐軍缺乏士氣和紀律,很難在戰場上取勝。於是恆武天皇開始向地方豪族求助,提出將授予徵夷大將軍的稱號給任何替代自己討伐北本州的地方勢力。這些弓馬嫻熟的地方豪族很快成為了天皇用來剿滅反抗力量的工具。

9世紀中期開始,一些地方領主開始建立保衛自己的私人武裝,並利用其擴張勢力。

這種武裝逐漸成熟為一種制度化的專業軍事組織,其基礎是宗族和主從關系。

到了十世紀,朝廷無力鎮壓地方勢力的叛亂,不得不藉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進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認,成為扶桑的特權統治階級。

直到12世紀末,武士首領源賴朝出任“徵夷大將軍”,創立鎌倉幕府,統帥天下軍政,標誌著武士時代的來臨。爾後的軍事領袖多半襲用“徵夷大將軍”之官位,實施統治。由1192年開始,大部分幕府勢力握有日本實際政權,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江戶幕府交出政權給天皇為止。

扶桑武士理論上也必須是文武雙全的人,除了要擅長劍道、馬術、射箭等武藝,也須讀書、習漢文、練書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韜略更是所須精通。品行、操守、勇氣也都是被評鑑的範圍,武士的道德被稱為武士道。武士小學年紀就需現場參觀死刑的執行,甚至上戰場作戰,扶桑戰國時代,失去君主的武士會變成浪人。

扶桑武士的思想核心自然是“武士道”,對於這個詞,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沒錯,在經過數十年的反侵略鬥爭之後,這個詞對於華夏人來說稱得上臭名昭著。

武士道的初期,主要理論背景是長期受華夏知識分子批判的朱子理學。自鐮倉幕府後期開始,武士必須遵守“忠誠、廉恥、信義、儉樸”等美德,而到了德川幕府,一些著名的學者和儒學家等等將武士道理論系統化、規範化,終於成為整個武士社會的操守典範。後世電影一再翻拍的“忠臣藏”事件正是發生在此時期,是武士“全忠死節”的道德理想的“完美體現”。一般認為,扶桑雖然引進了中國的儒學思想,但就象他們吸收任何外國文明一樣,都具有鮮明的自主選擇性。華夏歷史上的一些糟粕文化,如宦官、纏足等等,扶桑都沒有照單全收。對於儒學,扶桑更強調的核心是“忠”,而華夏則為“仁”。所以,日本武士為了“忠”,可以做出違反人道的舉動。

不過好在,那種悍不畏死的武士道已經是很多年後的事情了。程朱理學在北宋才剛剛開始冒頭,周敦頤、邵雍及張載等人才死了幾十年,程顥和程頤也才剛剛死了不久,受限於古代的資訊傳播速度,所以程朱理學目前還緊緊侷限於大宋境內,像是周邊的扶桑和高麗,對於這種新式的學說還幾乎沒什麼瞭解。程朱理學真正發展,還是要等到南宋的時候由朱熹將其集大成,這才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關於這種學說的好壞和優缺點,這裡就不贅述了,說這些,主要是說,此時的扶桑,武士集團雖然也很悍勇,但卻遠沒有後世那種悍不畏死的程度。

當戰船靠岸後,魯智深第一個跳下甲板,一抬頭,就看到了沙灘不遠處站著的人群。

一群穿著各種護甲,身材矮小,面目可憎的人,拿著各種武器,好像猴子一樣在遠處大呼小叫的。

“哥哥……”

魯智深扭頭看向曹巖,那意思已經再明顯不過。

“嗯,”曹巖點點頭,“魯達兄弟你可以隨意行動了,其他人也都挺好了,從這一刻開始,我對你們沒有任何要求,你們應該知道,我還在大宋的時候,曾經要求你們絕對不能欺擾老百姓,絕對不能打家劫舍……這個要求依然生效,但我現在要補充一點,那就是,這個要求只在大宋境內生效,也就是說……”

說道這裡,曹巖微微一頓。

“所有人,你們想幹什麼都可以,現在,就在這個地方,我允許你們做任何事情。”

曹巖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緩緩的說道。

他身邊的一干武將,還有下面的那些士兵,在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都有些發愣。

說實話,之前曹巖要求他們這個不準那個不讓的時候,他們也是有很多不滿的,大家都心說,明明我已經是山賊了,怎麼比朝廷的官軍還束手束腳的啊。不過既然上山了,那就要乖乖聽話,反正他們吃肉喝酒山上都包了,他們要錢也沒用。

久而久之,大家也習慣於服從命令了。

然而現在曹巖卻突然說接觸禁令,怎麼說呢,雖然大家確實是對金錢沒什麼需求,但劫掠,有些時候也不光光是為了錢。雖然錢很重要,但很多時候,劫掠行為本身也是一種放鬆。古代軍隊沒有太多的娛樂方式,訓練也艱苦,生活也不太好,每個人心裡都憋著各種問題。只是平時沒有爆發出來而已。劫掠就是為了解壓,能夠消除軍隊內部的隱患。

梁山一直在軍隊內部下大力氣,倒是沒有那麼多的戾氣,可現在既然首領都主動說給他們解壓了……那還等什麼呢!

這麼好的機會,須知,大家需要的,可不僅僅是錢,也不光光是解壓,還有女人,還有那種釋放野性的感覺!

“兄弟們!”

魯智深高舉手中禪杖,“隨我衝,殺光這些蠻夷!”

“噢!!!”

梁山久違的爆發出了震天的呼喊聲,然後這些人就如同下山的猛虎,一個個操著武器,嘴裡喊著亂七八糟的口號,朝著對面的扶桑軍隊衝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