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79+280.秒殺;目標耽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79+280.秒殺;目標耽羅

魯智深已經被憋得夠久了,事實上,武松也好不到哪去。

好不容易遇見一個能打的人,兩人都有些忘乎所以了。

結果在這兩人爭持不下的時候,遠處的那個扶桑人似乎是覺得自己找到了好機會了,悄無聲息的從遠處靠過來。

趁著武松和魯智深兩人都沒有注意到他的時候,此人突然暴起,也不知從那個實體上抽來一把刀,照著魯智深的脖子就砍了過去。

在他看來,或許這個光頭大漢的威脅更大,所以他下意識的就把魯智深當作了他最主要的敵人。

然而,他這一刀還沒砍過去,一把戒刀就擋在了他的面前。

“來得好!”

武松握刀的手一轉,就輕輕鬆鬆把這個扶桑人的刀扭飛,同時雙腳連出,隨著身體的轉動,連續四腳相繼落在了扶桑人的胸口之上。

玉環步鴛鴦腿,這是武松的成名絕技,連續四腳,勢大力沉,只把這扶桑人踢得連連後退,吐血不止。然而還不等其反應過來,一把巨大的禪杖已經破風而來,在扶桑人完全來不及反應的情況下,貼著他的肩膀一閃而過。下一秒,好大一顆人頭沖天而起,人頭上還留著對方驚愕的表情,然而這一切都戛然而止,面對梁山兩大步戰高手,說句不好聽的,就算是槍棒天下無雙的盧俊義,如果是步戰的情況下,面對魯智深和武松也不敢大意。

畢竟這兩人的實力也都是上上之輩,縱然不如他,但這種時候,一加一可就一定會大於二了,武松和魯智深聯手,那是絕對有威脅盧俊義的能力的。當然了,這僅限於步戰,如果是馬戰,兩人加起來未必是盧俊義的對手。就是這麼強悍的兩個人,同時對一個扶桑人出手,此人又豈有生還的可能?

輕鬆殺掉了對方之後,兩人對視一眼,俱都冷哼一聲,然後分別朝兩個方向衝去。

而他們的行為,也算是打響了梁山進攻扶桑的第一炮,各部隊紛紛出動,除了必須要鎮守梁島的秦明第四軍,其他三個軍團已經是侵巢而出,沿著不同的路線,朝扶桑的平安京直逼而去。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平安京是扶桑的國都,不過也是近代才發展起來的。

注意,這裡說的近代,是北宋朝的近代,而非是世界史的近代。

至於說那京都盆地的話,其實自舊石器時代開始就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繩文時代,位於京都東北部的北白川地區和山科盆地的丘陵地區已經有集落出現。到了彌生時代,平原地區也開始有集落出現。進入5世紀後,渡來人貴族秦氏開始在京都居住,其在京都盆地興修水利,此為京都地區大規模開發之始。

奈良時代末期,桓武天皇為了擺脫奈良佛教寺院勢力的影響,將首都從平城京遷移到長岡京。然而僅過了不到10年,桓武天皇在和氣清麻呂的建議下,就又將首都又遷到位於山城國的平安京,自此開啟了平安時代,也開始了京都作為日本首都的歷史。平安京的選址參考了風水思想,並且效仿唐代的京師長安,是一座傳統的市坊制都市。平安京南北長約5.2公里,東西長約4.5公里,面積相當於唐代京師長安城的五分之一。

天皇居住的大內裡位於平安京的正北,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城市分為右京和左京兩個對稱的部分。

平安京堪稱是一座規模宏大且規劃嚴謹的東亞傳統型的計劃城市。

平城京是仿照唐朝的京師長安而建造的,聖武天皇遷都到平城京之前,日本的國都是位於大和平原南面明日香村北部的藤原京。“大化革新”以來,學習先進的大陸國家體制而建立的律令制度得以完備,天武天皇便將建設國都提上了中心議程,於是在明日香以北籌劃建造新的國都藤原京。

藤原京以皇宮為中心,天皇、為朝廷效力的役人等各家族一起住在一個城市中。

公元702年扶桑再次派遣了遣唐使,回國時他們詳細描述了長安城的輝煌壯麗。以長安城為模本,藤原京從羅城門向北的通道就是朱雀大路,寬達74米,到平城宮朱雀門大約有4公里的距離。朱雀大路左右有側溝,沿路種有柳樹、槐樹等樹木,形成一條林蔭路。唐朝和新羅的外國使節曾透過這裡前往平城京。

平城京的核心建築物大極殿和朝堂院就位於平城宮中,這麼做是在模仿長安城的格局長安中心建築物是太極宮太極殿,西面則有大明宮含元殿。第一次大極殿是舉辦天皇即位式和外國使節謁見儀式時用的,而第二次大極殿就是用來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了。公元745年遷回平城京後,在第一次大極殿原址上,模仿長安大明宮的麟德殿建造了樓閣,用以舉辦宴會。內裡位於大極殿北部,朝堂院則位於大極殿南面。

平安京的市區範圍雖然十分廣大,其人口卻只有大約15萬人,因此城內並未得到充分開發,並且有大片農田。特別是右京地區因為地形地溼,開發進度十分緩慢。左京因此成為京都主要發展的地區。在平安時代中期以後,貴族的住宅大多集中在左京北部,並且開始跨過鴨川向平安京以外的範圍延伸。在11世紀後期,上皇在白河、鳥羽等地修建離宮並掌控朝政,這一時期因此被稱為院政時期,而離宮的修建也使得京都市區向平安京以外地區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

到如今,平安京的發展也已經有摸有樣了,而扶桑呢,也算是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正好……這些財富全都要便宜梁山了。

……

等各支部隊紛紛上路,連海軍都準備行動的時候,曹巖這才轉身回到船上,晁蓋和吳用一直跟在他的身邊。

“我準備建國。”

剛剛進入船艙,還未坐穩,曹巖就突然說出了這句話。

晁蓋和吳用一聽,臉上都是一喜。

“哥哥……不,陛下,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人下意識的改口,同時齊聲喝唱。

曹巖卻擺了擺手,“現在還沒有建國,不用這麼著急。我和你們說這些事情,只是希望你們幫我準備一下後面的工作。我準備在全面佔領扶桑的時候建國稱帝,國號大梁,呵呵,既然你們都覺得我梁山應該取這個梁字,我就滿足你們的要求好了。”

“額,哥哥,其實不用這樣的……”

晁蓋有些尷尬的說道,畢竟這個“大梁”之前還是他和曹巖說的,現在想想,自己說這話本身就不合適。

“無妨,我現在和你說這些,可不是為了追究你的責任,事實上,你們的提議其實挺不錯的,確實,我梁山既然起兵成事,那就不能忘了本。既然我們來自梁山,那我便建國大梁,要讓所有人都記住我們是從何處而來,永遠都不能忘記我們建國的目的,更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

曹巖笑著說道。

“你們的任務,就是儘快把建國和登基這一套程式弄出來,不過具體的行政方式,我這裡還有其他的要求,你們暫時不用管,先把登記流程弄好。”

“是,臣遵命!”

雖然已經讓他們不要現在就把“陛下”和“臣”掛在嘴邊,可吳用和晁蓋根本不聽,該怎麼喊還怎麼喊,曹巖也沒有辦法,只有任由他們去了。

說完這個事情後,他就把兩人打發出去,然後把李俊叫了過來。

“哥哥你找我?”

李俊不知道剛才在船艙裡發生的事情,他還把曹巖當作梁山的那個曹巖哥哥呢。

“嗯,李俊,我且問你,我梁山海軍,陸上作戰能力如何?”

“回哥哥,自從你上一次提醒我之後,我就加強了我海軍的陸戰能力,還專門請其他哥哥過來幫忙進行訓練,現在的話,我海軍將士,雖然不如其他幾個軍團的兄弟們矯勇善戰,但也比以往更加強大。如果哥哥你要突襲這扶桑國都的話,我海軍絕對沒有問題,保證完成任務!”

海軍陸戰隊,這是後世才有的兵種,不過其實建立這樣一支隊伍並不困難。畢竟年代不同,要求也不同,如果是後世的海軍陸戰隊,那自然是要求多多,而如今呢,所謂的海軍陸戰隊,實際上就是要求下海能操船,下地能駕馬,能夠兩棲作戰即可。實際上這對於梁山海軍而言真的不算困難,無非是強化一下地面作戰的能力和技巧罷了。正如李俊所說,找陸軍的幾個哥哥過來幫忙訓練一下的事情而已,甚至都不用專門過來操練,只要李俊把自己麾下的海軍士兵分批次送到陸軍的大營之中跟著陸軍一起訓練即可。

反正這年頭也沒什麼特種作戰的說法,只要形似即可,神不神似的,曹巖還顧不了那麼多。

“很好,”曹巖點點頭,“我現在有一個任務要交給你……”

“真的要突襲平安京?”

李俊的雙眼冒光,打下敵國都城,這可是古代最大的戰功之一了,如果他李俊能負責完成這個事情,那他在梁山的地位,那可真的是穩如泰山了!

“不,不是突襲平安京。”

哪知曹巖卻突然搖了搖頭,說道。

“啊?”

李俊愕然,心理稍微有些失望。

曹巖看著他的表情,臉上帶著輕輕的笑意。

“不過,雖然不是平安京,但這個地方也非常的重要……”

曹巖說著,從懷中掏出了一張地圖,展開,然後用手一指。

“這裡是……”

“耽羅。”

曹巖笑眯眯的說道。

“耽羅?”

李俊一愣。

“是,耽羅島,原本是耽羅國,不過目前已經被高麗吞併,這裡已經改名為耽羅島,不過現在應該叫做濟州才對。”

耽羅島,事實上就是後世的濟州島。

濟州島古代稱為州胡、東瀛州、耽羅。

此島“幅員四百餘裡”,是高麗最大的島嶼,“北枕巨海,南對祟嶽”。

山川秀美,號稱形勝,且盛產柑橘和馬匹,所謂“家家桔柚,處處驊騾”。

由於其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自古就具有淳樸的民風。史書上曾記載:“俗樸陋,衣大豕皮;夏居革屋,冬窟室。地生五穀,耕不知用牛,用鐵齒耙土。”

歷史上島上就生活著原始的土著。

當然這裡原本也不叫耽羅,據載高厚與其弟高畫質將朝見新羅,有客星出現,觀臺報雲:異邦神人來朝之徵也。既而高厚兄弟渡海,初泊耽津,遂至新羅。王喜待之。”因其來有客星先出現的緣故,賜高厚爵為星主;又因為他們來新羅時的出發點是耽津,所以賜其國號為“耽羅”。

耽羅國也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根據濟州島的開國神話傳說,耽羅國的始祖是從漢拿山北麓的毛興穴前來的三位神人:高乙那、梁乙那、夫乙那。

在遠古時代“高乙那部”、“梁乙那部”和“夫乙那部”在漢拿山北側,傳說三神人的“母興穴”地下破土而出,他們遊獵為生,身穿皮衣,以肉為食;帶領各自的部落,穿著獸皮衣服過著狩獵的生活,這三位神人從“東海碧浪國”得到了五穀的種子及小牛犢、小馬駒,乘小木筏到了濟州島的東部海上,遇到了三位公主並舉行了婚禮。三公主帶著牛、馬和五穀前來,三神人於是射箭決定住處,分別定居,拓展生活。

龍朔元年八月向唐朝朝貢的耽羅王叫儒李都羅,儒李或許來源於新羅的儒理王。

星主高厚的這次朝見以後,耽羅的歸屬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作為華夏的高麗半島之屬國時期和劃歸高麗半島行政系統時期,其中後一時期又因元朝的征服而顯得錯綜複雜。

而耽羅國轉而依附百濟是文周王時代的事了,因此當時的耽羅國和新羅關係密切。

公元397年,也就是百濟阿華王六年,與新羅敵對的阿華王決定從新羅那裡討回補償。其主要的攻擊物件就是新羅的保護國耽羅國。然而,阿華王進攻耽羅國引起了扶桑人的干涉。扶桑在390年以朝鮮半島南部的任那地區為基地,成功地控制了新羅和耽羅。百濟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將枕彌多禮和東韓地區視作自己的領土。耽羅國在公元476年服屬於百濟,660年百濟亡國之後,耽羅陷入混亂。扶桑史書上有記載,曾有遣唐使偶然漂至耽羅國,當時舉國上下因懼怕唐軍攻來,故曾對日本朝貢。

而耽羅作為獨立的海外屬國向華夏進貢也見於唐朝,《資治通鑑》上就有記載。

而自星主高厚接受法興王賜爵始,由於朝鮮半島政局的分合變化,耽羅先後稱藩於新羅、百濟、統一新羅、高麗王朝。

耽羅國世代由高乙那部統治,在三國時代先後臣服於新羅,百濟,並和唐朝、高句麗、百濟、新羅先後建立並維持了外交關係,如此的關係在高麗時代繼續發展,耽羅國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

高麗半島三國統一後,耽羅轉服屬於新羅。

新羅滅亡後,938年耽羅服屬於高麗。

高麗統一三韓後,每代星主需到高麗朝見一次,所謂“世一朝見”。番國來朝對於封建王朝來說,亦是一件盛事。故每次朝見,高麗統治者均給以熱情接待,“飲食供帳,碚擬於王者”。高麗太祖建立高麗王朝後,想延續新羅加封給耽羅的爵位,想使耽羅繼續向高麗稱臣,但被耽羅拒絕。

於是高麗派大軍前來討伐,耽羅王高自堅最終屈服了,派太子末老於938年前去朝貢;但在其後的1105年,也就是高麗肅宗十年,肅宗廢除當時使用的國號耽羅,而設定耽羅郡直接統治,耽羅設郡。從此被正式納人高麗疆域。耽羅國改稱高麗地方行政區“耽羅郡”後,城主、王子的地位不變,成為耽羅的實際統治者。

1153年高麗將耽羅郡改為縣,派崔陟卿為耽羅令,並設14個縣村。1121年,將耽羅改稱濟州,並設府使與判官。元宗十一年,高麗暴發了以權臣林衍為首的叛亂,其主力“三別抄”失敗後,退據耽羅島。

而後,等元朝建立後,因其對南宋和扶桑的野心,早已注意到耽羅重要的戰略地位。

“世祖既臣服高麗,以耽羅為南宋、日本衝要,亦注意焉”。

當元朝發動對扶桑的遠征時,耽羅便成了其重要的基地之一,為其辦理軍資器械,打造艦船。

然而,耽羅更重要的作用,卻是作為元朝的牧場。

耽羅島屬太平洋亞熱帶氣候,每年一月的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上,其東部是大片適於放牧的草地。溫暖溼潤的氣候,豐美的水草,使其成為亞洲最好的牧場之一。自古耽羅就是出產良馬之地,所謂“處處驊騮”。生長於馬背上的元朝統治者,自然也看中了這塊寶地。忠烈王三年,元朝於此設立了牧馬場,並設官管理耽羅。所牧養的馬匹因由蒙古人自北方運來,稱為“胡馬”,而高麗本國所產稱為“鄉馬”。

兩者相較,鄉馬雖亦能負重耐勞,但軀幹矮小;相比之下胡馬高大,但由於非其土產,故數量很少。

耽羅不僅為元朝繁孽了大批的戰馬,亦需不時的上貢給元朝統治者。元貞二年,高麗世子,後來的忠宣王王璋到大都,曾分別向元成親、太后和晉王甘麻刺各獻白馬八十一匹,便是一例。有的蒙古貴族還直接向高麗索取馬匹。直至元朝滅亡以後,耽羅島仍然留下兩三萬匹馬。有元一代,高麗成了元朝流囚的集散地,用來安置犯人的地方主要是西、南海岸的諸島嶼。元統治者生長草原,對海戰不甚熟悉,在征服高麗過程中,海島的易守難攻給了他們深刻的印象,故而將其視為天然的海上監獄。

耽羅島位於全羅道南海域中,更是“波濤洶湧,凡往來者難之”,成為重要的流放地之一。

元朝首次流放犯人於高麗是在忠烈王年夏四月,“元流盜賊百餘人於耽羅”。

此後,犯人被接連遣送而來。

五月,元流罪人三十三於耽羅”,八月,“元流罪人四十於耽羅”。

除一般的罪人外,尚有皇族被流放於此,如忠肅王四年春,仁宗之兄,魏王阿木哥流於耽羅。

然而這種情況也引起了高麗的反抗,忠烈王四年,高麗數次上書中書省,稱“小邦諸島雖多,皆與陸地不遠,上司所遣罪人已難安置,況今耽羅地元放罪囚並使移置,非惟置之無地,朝夕恐生他變。其耽羅元放罪囚,乞令依前往坐,仍使官軍監守。”並於七月專門派將軍樸義土元交涉。

耽羅島作為罪人流放地的地位,一百延續到元末。由於元朝在耽羅派駐軍隊、輸入牧戶以及流放犯人,使得耽羅的居民成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耽羅在元麗關係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元朝將亡時,順帝仍有派人到此營建宮殿,以作避亂之用的舉動”。元使高大悲來自濟州,帝賜王彩帛、錦絹五百五十匹,宰樞亦有差。時帝欲避亂濟州、仍輸御府金帛,乃詔以濟州復隸高麗。然營造尚未成功,元朝已經滅亡。

不過這些事情已經和曹巖沒什麼關係了,他看重的,是濟州島的優良位置。

拿下扶桑,是情理之中預料之中的額事情,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難度,曹巖相信梁山的力量。

但拿下扶桑之後呢?

他要反攻大宋,需要一塊跳板,否則光靠海運的話,光是運兵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有後勤補給怎麼辦?所以他需要一塊陸上地盤,那就是高麗!

毫無疑問,以高麗的位置而言,作為跳板是最合適的,而進攻高麗,濟州島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曹巖從現在開始,就要把目光放到濟州島之上了。

他給李俊的任務很簡單,不是現在就那些濟州島,而是進行先期騷擾,最好是把高麗的艦隊給勾引出來,然後在海上予以殲滅。等拿下扶桑之後,除了鎮守的隊伍以外,其他軍團立刻出發,直撲高麗,這就是曹巖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