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85+286.滅扶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85+286.滅扶桑

火箭彈拖著長長的尾痕,迅速劃過天際。

隨著尖銳的聲響,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識的集中在了火箭彈的身上,看著其劃過長空,看著其飛到城前,看著其撞在牆上……

轟!!!

橘色的火球在牆頭炸開,將方圓十米內的所有人和物全部吞噬,所有人都呆呆的看著這一幕,交戰雙方誰都沒有反應過來。

知道第二枚火箭彈劃破長空,再一次衝入濃霧瀰漫的區域,響起震耳的爆炸聲,看到無數的碎石飛濺,目睹一道道巨大的裂痕出現在牆頭之上,扶桑人這才反應過來。

“妖怪!妖怪!”

“對面有妖怪,我們輸定了!”

“都閃開!我不想死!”

“別亂跑,守住你們自己的位置!”

各種雜亂的吵鬧聲響成一片,但是此時此刻,所有人都聽不到旁邊的人在說什麼了,大家就一個想法,儘快的逃離此地。

火箭彈一顆顆落在城牆上,很快,靠近梁山人馬這一邊的城牆就轟然倒塌,城牆倒塌的瞬間,梁山人馬也被驚醒。

“衝啊!”

也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再也不用任何指揮,所有人都嗷嗷叫著衝向對面。

京都城,完了!

扶桑,敗了!

城外的十幾萬大軍,完全沒有半點抵抗意志,在梁山發起衝鋒之後,就乖乖的放下了武器選擇了投降。

那可是十幾萬個活生生的小男人啊,就算是十幾萬頭豬,想要全部抓住也不容易,何況是人?可偏偏,火箭彈的神威摧垮了這些人的抵抗意志,在如今這個年代,熱武器尚且是新潮到九成九的人都沒聽說過的新式武器,而像火箭彈這樣的,瞬間跨越千米,精準打擊敵人,而且威力如此恐怖的武器,扶桑人更是完全無法想象。無法想象的結果,就是下意識將其當作神仙鬼怪。普通人,自然不能是神仙鬼怪的對手,如果京都城內的陰陽師們能夠扳回一局,他們到也不至於這麼快就選擇投降。

可問題是,眼瞅著城牆已經坍塌,牆頭上的陰陽師都好似破布娃娃一樣漫天亂飛,這下子扶桑人就徹底失去抵抗意志了。

連陰陽師都無法對付的敵人,自然不是他們能對付的。

整整十多萬人的大軍,就這麼選擇臨陣投降,梁上順利收繳了他們的兵器,控制了所有的軍官。同時,以第二軍為首,梁山的第二軍和第四軍直接衝入了京都城內,喊殺聲頓時響起。

曹巖站在小山頭上,一揮手,他身邊的彈藥箱和手中的火箭筒就全都消失不見,就好像從未出現過一般。可事實上,遠處已經垮塌的城牆,用自身證明了這一切並不是幻覺,而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

郭盛呂方和吳用三人站在後面也是渾身發抖。

不過他們不是怕的,而是激動地,地方的都城已破,按照古代人普遍想法,那就是這個國家已經滅亡。

滅一國!

這是何等的榮耀和功績,無論是什麼人,如果這一輩子能親身參與過這樣一件事,那他們將會是何等的榮耀,以後老了,在自己的後輩面前,也可以很驕傲的說自己曾經如何如何。

當然了,吳用想得更多,他甚至想到了建立新國之後,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會是如何等等。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戰爭還在持續,第三軍留在原地整編俘虜,第二軍和第四軍直接衝入城中,迅速接管了城門、倉庫、兵營、皇宮等重要設施,這場戰鬥,整整持續了三天。雖然扶桑人已經敗了,十幾萬人都投降了,但不代表梁山就不會遇到半點反抗。

事實上,在梁山人馬進入京都城之後,立刻迎來了敵方猛烈的反擊,尤其是那些武士,拼殺起來是真的不要命。也可能是他們沒有看到外面的爆炸,只是聽到了聲音吧,畢竟沒有親眼所見,所以並不覺得梁山人馬有多麼可怕,一個又一個的,悍不畏死的發動了自殺式的攻擊。

結果當然不用多說,雖然梁山也折損了不少人手,但畢竟雙方實力並不對等,無論是個體實力還是團隊實力,梁山都在扶桑之上。更何況此時城外大軍已經投降,城內守軍也大部分喪膽,只有這些之前連城牆都沒資格上的武士,還留有些許勇氣,可惜只有勇氣還不行,勇氣並不能彌補人數上、武藝上、以及身體素質上的差距,最終,所有敢於反抗的人,全部被斬於馬下。最後,在皇宮門前,梁山遇到了可以說是來到扶桑之後最猛烈的一次反抗。

和其他地方守軍望風而逃不同,京都皇城的守軍,那是真的玩命。

而且人數不少,足足三千多人呢。

這三天的時間,主要也用在了這上面了,梁山同樣付出了幾千人傷亡,好幾員大將受傷的代價,才把皇宮拿下,武松甚至還受了重傷,因為他遇到了一個真正的強者。

應該是宮廷的劍術大師吧,武松當時衝的太猛了,和後隊脫節,被數人圍攻,本來以他的實力,普通扶桑兵幾個人圍攻他一個人那都不叫事兒。可偏偏這幾人之中就有這個高手,實力不俗,但做派陰險,隱藏在普通侍衛之中,穿著同樣的衣服,拿著同樣的武器,結果一出手,直接就奔著武松的脖子去了。

虧得武松實力強,反應快,在最後關頭猛地一扭身,躲過了對方猛烈的一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對方接下來連著好幾刀,就讓武松有些招架不住了,畢竟他已經落入了下風,而對方也根本不給他調整的機會,結果武松被砍了三刀,刀刀致命,也幸虧他將所有直接致命的攻擊全都躲過,最後得了個重傷。不過重傷之後的武松,心中的火氣也被激發出來,隨手從一具屍體上抽出一把砍刀,無視自己渾身上下的傷口,就和對方戰在一起。

最後武松贏了,雙方的刀都沒了以後,武松拳腳齊上,連續幾拳砸在對方胸口,如此猛烈的攻擊,竟是直接將對方的心脈震斷,這扶桑高手狂吐鮮血,倒地而亡。

至此,京都城最後的抵抗也消失不見。

梁山人馬迅速接管全城,包括皇宮。

扶桑的鳥羽天皇和他的那些家眷們,全都被帶到了曹巖的面前,曹巖只看一眼,就沒有繼續看下去的意思。

太可笑了,這位天皇大人居然還尿了褲子。

“帶下去,給他一個體面的死法。”

曹巖揮揮手,都懶得和對方說話。

“是!”

手下的人領命離開,曹巖邁步走進扶桑皇宮。

怎麼說呢,扶桑的皇宮啊,肯定不如華夏的大,雖然在景緻上也別有一番風味,但面積太小了,而且房子也太小了層高都不夠,住著讓人有些憋屈。

曹巖只是轉了一圈,就選了一個自己滿意的宮殿。

當天晚上,他準備休息的時候,房門被人敲開,他開門一開,門外站著的赫然是鳥羽的皇后和女兒,好幾個女人戰成一片,一看到曹巖,她們立刻趴跪在地上。雖然時間已是深秋,但這幾個女人身上卻穿著很少的衣服,身材劃出一條條圓潤的弧線,讓已經很久沒有嘗過肉味的曹巖有些意動。

扈三娘最近一直在忙著秋收的工作,她雖然是曹巖的大秘,但她在梁山也有自己的工作。春種和秋收,就是她的工作之一,如今正是一年秋意濃的時候,她可沒時間隨著大軍出征。而曹巖的那兩方妾室呢,因為本身並不會武功。而打仗的時候亂亂轟轟的,也容易出事兒,所以乾脆就被曹巖全都留在了梁島之上。而在此之前,曹巖在大宋境內的時候,也基本上沒什麼夜生活。那時候天天趕路,不是忙著去這就是忙著到那的,他也沒時間想那麼多。

本來還沒什麼感覺呢,可現在當他看到地上這幾具身軀的時候,心裡的火苗一下子就竄起來了。

“你們……進來吧。”

曹巖嘴角微微一咧,側身讓開門。

地上的幾個女人起身,排成一串進入房間,曹巖面帶微笑的把門關上……然後,第二天大太陽那個亮啊!

……

攻略扶桑,全城無驚無險。

拿下京都之後,梁山終於再次分兵,第二軍團第四軍團兵分兩路,開始朝西南進發。

第二軍團直撲四國,第四軍團則開赴“中國地方”。

這裡要說一句,此“中國”非彼中國,而且這片土地現在還不叫“中國地方”呢。扶桑人將山陽道和山**等地方合稱為“中國”,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應該是扶桑南北朝時代的《太平記》。書中記載足利直冬初時被委任為長門探題,後來也管治著山陽道的周防、安芸、備後、備中及山**的出雲、伯者、因幡等國,故後來稱足利直冬為“中國探題”。所以最遲在室町幕府之後,就以“中國地方”來統稱以上諸國。這片土地,這時候還屬於近畿地區,屬於平安京的治下,還沒有單獨被提及。

歷史上,在描寫扶桑古代神話與天皇家系的《古事記》與《扶桑書紀》中,扶桑人將出雲國地區稱作葦原中國,簡稱中津國、中國,也有可能是該詞的語源之一。留意古代扶桑的山陽道包括播磨、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和長門,山**包括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隱岐,共十六國。

但“中國地方”並不包括了整個山陽和山**,其中備前、美作、播磨、但馬、丹後、丹波等地方並不算是“中國地方”。

當然了,這個稱呼本身是很有爭議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國本身指的就是華夏民族生活的這片土地,扶桑方面將自己的一塊區域稱之為“中國地區”,對華夏民族其實是有侮辱之嫌的。

根據扶桑方面的說法,說是截止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中國的政權是依朝代名命名,比如大清國,直至中華民國的出現才開始固定“中國”在大陸的官方使用;而在此之前的扶桑已經有“中國”一地方了來形容本州西端了。因為中華民國的出現,使日語中的“中國”一詞的寫法和讀法也可同時表示鄰國的中華民國。在扶桑二戰前的社會,一般會把非日語地區用當地稱呼方式發音表達,或以歐美人對各國的稱呼之發音作為轉化成日語譯音,故稱呼中國大陸為:“シナ(支*那)”,即中國的英文國名:“china”的譯音。戰後的扶桑才開始接受“中國”一詞也可等於“中國大陸”,而且在近代隨著有更多扶桑人到中國大陸旅遊工作,“中國”一詞幾乎完全取代中國地方,指的是華夏。為表兩個“中國”的區別,經常以山陽山陰地區作為扶桑“中國地方”的稱呼。

扶桑人的這個論調,表面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問題,畢竟由於在東亞文化圈中,“中國”、“中華”是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美稱,有“中心之國”的意思,雖然我華夏民族是“中國”這個稱謂當仁不讓的“專利擁有者”,但日、韓、越等國在國內卻也經常竊號自娛,以示在文化、國力上對周邊落後小國展現優勢地位。再加上,中國歷代王朝均以“中國”自稱,但無一將其用於正式國名,直到民國肇建才正式將其定為國名。這不經意的“疏漏”,便給扶桑以“可乘之機”,與中國爭奪“中國”名稱的專有權。

其實早在甲午海戰之前,昔日以中國為師的扶桑,便已經開始反對清朝再自稱中國。同治十年,在中日兩國談判《中日修好條規》時,扶桑代表便提出異議,不同意清朝在條約中自稱“中國”,而只能用其本名“大清國”。清使據理力爭,認為“我中華之稱中國,自上古迄今,由來已久,即與各國立約,亦僅只約首書寫大清國字樣,其條款內容皆稱中國,從無寫改國號之例。”

然而蠻橫的日使依舊不依不饒,堅持清使必須更改稱呼。眼見著談判陷入僵局,善於和稀泥的正使李鴻章提出一個妥協方案,即雙方各讓一步,在漢文的條約內寫“中國”、“扶桑”,而在日文的條約內則寫“大扶桑”“大清”,在這種情況下條約才得以簽署。不過在事後日方用漢文謄寫條約各款項是,依然將中國稱之為“大清國”。

民國肇建後,開始將“中國”定為正式的國名,但扶桑卻一直不願對我們使用此稱呼,而代之以侮辱性的稱呼“支那”,這個建議的提出者,正是當時的外相牧野伸顯。1913年5月,牧野提出:“在歐美,無論中國各朝國號如何,均使用‘china’等地理性名稱,而‘支那’之稱我國也常使用……現閣議決定:且不論條約國書中將來理應用‘中華民國’之稱,在帝國政府內及與第三國之尋常往來公文中,今後一律廢止‘清國’而以‘支那’代之。”

牧野伸顯的建議得到扶桑政府的同意,雖然中國政府屢屢抗議,但對方卻往往視若罔聞。直到扶桑戰敗之後,才不情願地廢止“支那”的稱呼,而以“中國”來稱呼中國。不過在國內,扶桑仍將山陽、山陰地區稱為“中國地方”,事實上直到未來也依然如此。

雖然它們嘴上說用山陽山陰地區做了代替,可實際上呢,“中國地方”這樣的詞彙還是存在的。

想到這裡,曹巖就感覺幸好自己即是行動了,否則再給這些小矮子幾百年的時間,它們怕是就會提前使用這個名字了。不過現在沒問題了,扶桑都要滅國了,馬上新生的大梁就會取代這裡,中原地區的未來會如何,他這個遊人是無法改變的,不過現在嘛,這個時空嘛,他還是能說了算的。不僅僅是扶桑,高麗,南越,這些國家有一個算一個,只要他曹巖還在這裡一天,他就不準備放過,還有北面的遊牧民族,以及更遠處的毛子,他全都不會放過。

不過現在說這話還有些早,對於如今的曹巖來說,更重要的還是拿下扶桑全境。

這個真的不難,在近畿地區已經全面淪陷的情況下,扶桑已然無法阻止梁山的鐵蹄。

但因為氣候的問題,梁山的進攻速度還是開始下降。

一個月後,以後世島根、廣島為界,更加西南的諸如山口和九州島等地界,梁山暫時放棄了攻略。不是不想打,而是戰線真的太長了,之前已經佔領的東北地區和近畿地區偶爾還會出現一些小亂子,畢竟不是每一個扶桑人都願意乖乖聽話的,總有那些自以為能夠反抗的傢伙會跳出來進行反抗。雖然並不能對梁山造成什麼影響,可他們這麼一鬧,讓梁山的後方就稍微有那麼一點點的小混亂,不能不管,所以除了一個師駐紮在四國島上以外,第二軍團全面回撤,開始穩固後方。而第四軍團則是按兵不動,將戰線死死壓在島根-廣島一線。

後方的整頓已經開始,大量的扶桑男性被編入新三軍,什麼叫新三軍呢,就是完全靠扶桑人作為士兵,建立起來的敢死軍,以八驃騎之花榮、徐寧、楊志、索超、張清、朱仝六人為主官,組建的三個新軍團,事實上如今已經不存在五虎將和八驃騎之稱了。五虎將,已經全部成了五位軍團長,而八驃騎了,如今也新出現了三位軍團長和三位副軍長,朱仝和穆弘則成了警察總長和海警總長,根據他倆曾經所擅長的職務,全面負責整個已佔領區域內的陸地安全和海疆安全,他們不負責直接作戰,只負責對內維穩工作。

這新三軍,將會成為明年開春以後攻略扶桑全境以及進攻高麗的主要戰兵,至於這些所謂的士兵會不會死傷慘重,這個已經不在曹巖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因為他現在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全軍大聯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