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283+284.強行破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83+284.強行破城

近畿地區對於扶桑來說,當然是最重要的,就相當於大宋的東京汴梁。

但不同的是,大宋重要的地方有很多,並不僅僅只有一個汴梁,雖然汴梁確實是最繁華的城市,但其他地區也並非荒蕪人眼,而且在宋人眼中,邊緣地區的重要性雖然會比較低,但也不至於低到他們不肯承認的程度,最多是不如國都那樣關注罷了。

可對於扶桑人來說,除了近畿地區,那就是完全被鄙棄的蠻荒之地,似乎整個世界就只有一個近畿地區似的,不得不說,這種局限性是真的可怕。當一個人,它的眼界被限制到只有巴掌那麼大的時候,這個人也就沒什麼未來前途可言了。而對於一個國家,如果眼界都被限制到只有一地或者一城的程度,那麼這個國家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扶桑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存在這麼多年,如果不是因為孤懸海外……曹巖已經想不到其他的原因了。

他們運氣好,沒有被大路上的混戰所影響,結果一代代傳下去,居然還被他們發展起來了,最後還能反攻大陸。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有時候曹巖也會不由自主的想,中原王朝的皇帝們難道從來就沒想過要攻打這個小小的島國嗎?無論這個地方大或者小,那畢竟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這麼重要的地方都不攥在自己手裡,結果在未來給這個民族帶來了巨大的磨難……這樣真的好嗎?

可惜,皇帝們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這也和當時的社會社會環境有關。畢竟那個年代的航海業並不發達,誰都不會想到會有什麼威脅師從海面上來的,而且華夏民族自從出現以來,就一直遭受著來自於各個陸地方向上的入侵和騷擾。因為華夏太優秀了,優秀到不把你弄死其他人就活不下去的程度。所以中原地區從來就沒有真正安寧過。

從秦漢時期的匈奴,到隋唐時期的突厥、回紇、黠戛斯,再到南北宋時期的契丹、遼、金、蒙古等等,中原王朝的發展史上,歷朝歷代,總是有這些遊牧民族的身影存在,他們的存在,嚴重影響到了中原地區的安寧。中原王朝不得不殫盡竭慮,傾盡全力去和對手周旋,也因此,對於整個東南西南的控制就難免會有所下降。事實上,如果沒有那些遊牧民族的存在的話,一個小小的扶桑、高麗,還有東南亞諸多小國,能不能活下去真的還兩說呢。可問題是,就是因為每朝每代都有強大的遊牧民族在一旁虎視眈眈,中原王朝總是不得不在北部邊境留存大量士兵。

國家軍隊被牽制,國家財政受到影響,加上王朝內部有時候也會出現各種逗比二貨的皇帝,結果就是中原王朝屢屢滅亡,又屢屢崛起,但卻總是無法將那些馬背上的民族徹底消滅或者同化,這種僵持,前前後後持續了數千年,可見對於華夏民族而言,遊牧民族的威脅永遠都是最大的。

那麼,說了這麼多,既然如此優秀的中原王朝華夏民族,為何卻總是打不過那些遊牧民族呢?

原因很複雜,但簡單來說,大概要分開兩部分來講。

首先是能力方面。

中原王朝華夏民族確實是優秀這部家,那璀璨的文明,那輝煌的歷史,放眼全球,能夠相提並論的文明加起來也沒幾個。但之所以無法徹底擊敗北方遊牧民族,說到底,還是作戰方式的不同透過。

北方遊牧民族擁有古代冷兵器戰爭最重要的戰鬥平臺:馬。

中原不是產馬區,所以主要是步兵。騎兵擁有快速移動能力,進可攻,退可逃,佔盡了便宜。其次,騎兵與步兵打鬥時,居高臨下,利用戰馬的衝力,可以毫不費力的攻殺步兵,所以,歷史上,步兵打敗騎兵的戰例很少。漢代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用的是騎兵,因為漢代擁有黃河河套的產馬區;再過些年南宋岳飛打敗金兵的騎兵主要是防禦戰、陣地戰,追擊戰很難取勝,而且岳飛是華夏歷史上都少有的優秀將領,僅為特例;明初,朱元璋打敗蒙古騎兵用的也是騎兵,而且這時候蒙古騎兵經過80多年對中原的戰領,已經大為腐敗,而中原漢族經過80多年的學習,騎馬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除此之外,北方少數民族生存環境遠比中原地區漢族惡劣,夏天的乾旱、冬天的風雪等都可以輕易的讓人們的牲畜餓死、渴死、凍死,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抱成團,組成部落求生,所以,部落內部聯系比漢人更強,這有利於戰爭時候的互相配合。

另外北方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經常大規模遷移,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軍事演習,靠打獵取得肉食與保護牲畜財產,從小就生活在馬上,從小就騎射,這些訓練都是軍事訓練與演習,而漢族人以種地為生,生存環境遠比北方民族要好的多,不用也不可能經常進行軍事上的練習,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熟悉作戰,而北方民族從小就會,而且也可全民皆兵。

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能力可以說是比華夏人民要強大,這一點很正常,畢竟再怎麼優秀的人也不可能是全綵,一個民族也是如此,總有擅長不和擅長的一點,只能說,自己的不擅長,恰好是別人的擅長,於是就被對方剋制了。

說完能力,再說說動機。

戰爭動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北方地區,乾旱少雨,基本上只長草,不適宜耕種。所以,北方民族生產力低下,加上環境惡劣,隨便一個災荒年代,就可能造成牲畜全部死亡,人們無以為生,為了生存,他們就會去侵略搶劫,這在北方遊牧民族看來,被視為自然現象,是英雄的壯舉,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慣性。而不幸的是,漢族地區環境很好,是膏腴之地,物產豐富,同時,漢人作戰能力又弱,這就變成了天然的被搶劫物件。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有著強大的進攻動機和慾望。

而漢族地區物產豐富,基本上不需要遊牧民族的物品,或者說北方財物不是漢族生存必須。畢竟漢族也出產牛、驢等大牲口用於生產,也出產羊、豬、雞鴨鵝等用於食用,不過就是馬匹少點,但也並不是絕對不產出,只是質量不高而已,但已經完全可以用於農業生產。而北方乾旱少雨,土地貧瘠,不適宜耕種,對漢民族的吸引力不大,當漢民族強大時,他們除了安全問題,對北方沒有進攻的動機和慾望,而要守住這麼大片在當時作用不大的地區,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中原運來,這會極大的消耗中原的國力,這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西漢時候,漢武帝打擊匈奴成功後,不得不放棄大片草原,而這種戰爭耗盡了漢初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讓漢初國力受到很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再加上當時的人都很眷戀故土,沒人願意北上定居,這就使得北方遊牧民族始終都有地方逃,要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代價太高了,農耕民族的弱點就是後勤補給太傷國力了。就以漢武帝為例,文景兩代的積蓄,三次漢匈戰爭就使得漢王朝損失近半的人口並引發了農民起義。徹底戰勝北方遊牧民族的代價基本就是一個強盛的朝代的終結,沒有哪個皇帝會敢於這麼做的,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就始終是個問題。

這個問題,知道熱武器的崛起,整個戰爭的形式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馬匹已經不能帶來最夠的機動性,農耕民族在戰爭能力上已經沒有天然的弱勢。同時更多的資源被開發,更多的可能性被提出,偏遠地區也具備很高的開發價值……這樣一來,遊牧民族的優勢就蕩然無存。所以看看未來,還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遊牧民族嗎?即便有,也只不過是遵從傳統罷了。

這種事情和社會發展有很大的關係,生產能力不夠發達,科學技術不夠發達,武器質量不夠先進,農耕對遊牧,在戰爭層面上確實是不佔有優勢。

也因此,雙方的矛盾從一開始就不可調和,更因此,中原王朝歷朝歷代都沒有能力對整個北方以外的其他地區加以更多的關注,事實上不是不想,而是根本不能,沒有那個精力,更沒有那個能力。以至於讓這些小國家得以存留下來,甚至在未來對華夏造成各種麻煩。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即便只是過癮,曹巖也要改變這一切呀!

……

“進攻吧。”

看著對面嚴肅正氣的軍陣,曹巖緩緩說道。

“可是,陛……哥哥,這麼做,兄弟們會損傷慘重的!”

一旁邊的吳用連忙說道。

他下意識的就要說出陛下兩個字,話到嘴邊才反應過來,連忙收口。

“沒關係,就這麼做……”

曹巖說著,突然翻身下馬,然後一步步的向前走去。

在他的前面,是梁山這邊的陣地,十幾萬的士兵密密麻麻網不到頭,這就是梁山的全部力量。

曹巖當然不能讓自己的手下全部折損在這裡,所以他準備用特殊手段了。

一路走到一處高坡上,郭盛和呂方亦步亦趨的跟在他的身後,盧俊義和吳用也緊隨身邊。晁蓋在後方,參謀部正在針對接下來的作戰探討方案。額外說一句,吳用已經不再擔任總參謀部的副參謀長,他如今已經調到教育部做部長,接下來梁山建國之後,他就將要為大梁的教育事業而努力了。因為目前還在戰時,所以他暫時在曹巖身邊做秘書,此戰結束後,他就會正式卸任秘書一職,去做他的教育部部長。

曹巖一路走到高臺,周圍的士兵已經讓出了這片地方,曹巖站在這裡,居高臨下的看著遠處的城牆。

“你們推後……”

“啊?”

吳用瞪大眼睛。

“哥哥!”

郭盛和呂方也有些驚訝。

“聽從我的命令,後退十步,沒有我的命令不許上前。”

“是!”

一看曹巖居然如此認真,郭盛呂方吳用三人只能後退。

等他們推開足夠的距離後,曹巖這才緩緩的張開雙臂。

下一秒,在他的身體周圍,突然出現了一大堆不知名的東西。這一幕,可是被無數人同時看到的,包括喬道清和公孫勝等人,之前董平等人上山之後,他們各自的武器就讓不少好漢眼紅,順便,曹巖仙人的身份也傳揚開來。不過曹巖後來也說,要大家不要把他是仙人的事情隨便說出去。他這麼做,倒不是說不敢承擔,而是他總覺得把什麼東西都和仙人神怪等聯絡到一起,不是什麼好事情。

可是他想錯了,事實上在古代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神怪之說有時候真的非常有市場。為什麼但凡皇帝登基,都要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理由呢?為什麼皇上都要被稱作天子呢?因為在這個迷信當道的時代,只有這麼說,這麼做,才能真正讓下面的人安心啊。

所以後來曹巖也想明白了,他不提倡這些事情,但也不會可以去阻止,如果有人願意宣揚,就去宣揚吧,不宣揚也無所謂,反正他算是徹底放開了這方面的禁令。

可是因為之前有他說過的話,所以大家還是願意聽的,自那之後也就再沒人說過什麼。

但如今,當曹巖突然弄出這樣一個聲勢,當著無數士兵的面,從虛無中拽出一個個木頭箱子,以及一根長長的金屬管,大家就立刻被嚇到了。

對面的扶桑人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而這邊,梁山的士兵們已經紛紛朝曹巖跪下。

雖然早聽說仙人之名,可現在親眼看到和之前聽傳聞的感覺自然是不同的,眼見著這遠超常識認知的一幕就在眼前上演,十幾萬人,齊刷刷的跪了一地。

這可是把對面的扶桑人嚇了一跳,他們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一個個站在城牆上探頭探腦的看著,有人想要衝出來偷襲一波,但卻沒人敢開城門,他們還擔心這是梁山的陰謀呢。

是陰謀嗎?

當然不是了。

當曹巖一腳踢開面前的木頭箱子,從裡面取出一顆彈頭的時候,一切就已經成為了定局。

rpg-7b反坦克火箭筒,是他從軍火販子手裡弄來的,原本準備在鹿鼎記的世界將這些炮彈全都丟在歐米鬼畜頭上的,但是現在想想,丟給扶桑鬼子其實也不錯。如果不是時間不允許大軍繼續逗留在這裡,他當然不會使用這麼開掛的方式。不過話說回來,他一開始下令全面進攻的時候,當時就有人向他提出過反對意見,但曹巖為什麼沒有理會呢?說到底還是他有底氣,因為他有大量現代化的熱武器,這些武器如果拿出來,不說侵略一個國家吧,單單一座城市,或者一個軍隊,就目前這個時代的武器裝備而言,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或者軍隊能擋得住他。

所以他不怕進攻受阻,因為他有把握破冰。

現在看日子,已經到了秋末,同時戰事又受阻,那麼此時不拿出來還等什麼時候呢?

反坦克火箭筒最早出現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有兩種型別:一種是1942年米國裝備的由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發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米軍士兵因其很像一種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即稱它為“巴祖卡”。這個俗稱後來在歐米成了對火箭筒的習慣稱呼。“巴祖卡”採用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使武器無坐力。另一種是1943年啤酒國裝備的“鐵拳”無坐力炮型火箭筒。它發射150毫米超口徑破甲彈,靠發射裝藥在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內燃燒形成的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體運動,並利用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這兩種早期的火箭筒,均配有機械或光學瞄準具,有效射程100~250米,垂直破甲厚度120~200毫米,武器系統重量7~8千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米國還裝備了大威力的89毫米m20型火箭筒,它採用鋁合金發射筒,有效射程110米,垂直破甲厚度280毫米。戰後,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裝甲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破甲技術、發射推進技術、高燃速推進劑和新材料的發展,各國研製裝備了許多新型火箭筒。如米國的m72,華夏的70式,毛子的ПГ-18等火箭型火箭筒,武器系統重量都在7千克以下,垂直破甲厚度280~310毫米,對活動目標的有效射程達150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歐米的一些國家還在無坐力炮型火箭筒的基礎上,應用火箭增程技術研製出了ПГ-7、m2-550卡爾古斯塔夫、pzf44“長矛”等型號的火箭筒。

該類火箭筒系統重量9~18千克,垂直破甲厚度300~400毫米,對活動目標的有效射程達300~700米。為了減小發射痕跡與噪聲,70年代初啤酒國還根據平衡拋射原理,採用封閉發射技術,從筒後丟擲塑膠薄片作平衡物質以抵消武器坐力,研製成“弓弩”型火箭筒。該火箭筒為一次使用型,系統重量7.29千克,有效射程300米,垂直破甲厚度300毫米,發射時僅有微聲,無煙、無光、無後噴火,可在塹壕等狹窄空間內發射。

火箭筒重量輕,造價低,使用方便,易於大量生產和裝備。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是步兵近程反坦克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破甲威力,火箭筒的口徑有增大的趨勢。為了提高對運動目標的命中率,出現了測距、瞄準、計算提前量三合一的瞄準具,有的國家還研製了帶試射槍的火箭筒。為了增強步兵反坦克火力的機動性和反坦克火力密度,一次使用型火箭筒也得到了較為普遍的重視和發展。

而曹巖手中的這把蘇制7式,是一種在rpg-2式基礎上改進發展的新型反坦克武器,其發射原理、口徑、瞄準具、發射和擊發機構等,都與rpg-2式相同,但是改善了筒身結構,增加了主用光學瞄準鏡和火箭增程發動機,重新設計了戰鬥部。配用的破甲彈,對軋製均質裝甲穿透厚度分別是350mm和400mm,直射距離300m。此外,還配用了殺傷榴彈,以增強作戰功能。

該火箭筒於1961年左右大批量生產,到1966年為止,全部取代了rpg-2式,成為步兵班的制式反坦克武器。除裝備蘇軍外,還大量裝備華約國軍隊以及中東國家、黑蜀黍國家和亞洲等不少國家的軍隊。甚至有西方國家的軍隊也有使用,使它成為目前最廣泛使用的反坦克武器之一。1968年,蘇空降兵部隊還裝備了一種可折疊的rpg-7a式40mm火箭筒。

而曹巖手裡最不缺的武器,大概有這麼幾種,第一就是手槍,小巧輕便,隨身攜帶,是近身戰的主要武器;手雷,近距離小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且幸好廣泛,作用面也廣;ak47,號稱槍械之王,理論上是全世界留存數量最多的單一型號的武器,它制作方法簡單,威力強大,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廣泛分佈,基本上只要找軍火商,就沒有一家拿不出這款武器的,曹巖當時也是一口氣搞了不少,足足一百多把呢,子彈就更多了。

而最後,就是rpg火箭筒,以蘇制7式為主,和ak47一樣,rpg火箭筒也是一款號稱兵器之王的武器,特點同樣是簡單、輕便、威力大,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戰車,亦或是對工事,這東西的殺傷力都不小。有了它,不敢說天下無敵,但一般的共事還真的擋不住這傢伙的攻擊。

扶桑的城牆呢,又是那種小一號的,無論是高度厚度還是堅固度都比中原的重城差了很多,如果是汴梁那樣的大城,就算是用rpg轟,沒有上百個彈頭也別想摧垮城牆一角,但扶桑這裡就不一樣了。

曹巖將彈頭卡號,抬頭看著對面的城牆,將火箭筒扛在肩膀上,一腳踩著前面的木頭箱子,瞄準目標,輕輕按下扳機。

下一秒,彈頭就噴著尾焰,拖著常常的白色尾巴,朝遠處的京都城牆飛射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