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影視世界無限傳送門最新章節列表 > 306.軍隊佈局,林沖復仇在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06.軍隊佈局,林沖復仇在即

當然了,只是攻破汴梁,並不能算是已經完全擊敗了北宋,畢竟北宋的軍事力量還是存在的。

別的不說,光是童貫所統領的北軍,目前就可以算得上是北宋比較強大的一支邊軍,不僅參與了圍剿大金的戰役,同時也是多年來一直負責抵抗大遼和大金入侵的一支軍隊,雖然輸多勝少,但戰鬥力還是有的。還有西北方面,一直以來抵抗西夏的邊軍,戰鬥力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在江南地區,剛剛剿滅了方臘的韓世忠等人所統領的軍隊,戰鬥力也相當不俗,更何況曹巖滅掉的,只是宋徽宗趙佶以及幾個身在汴梁的皇室成員而已,趙家可不單單只有這麼幾個人,也就是說,趙家的血脈還沒有斷掉,趙家的傳承還能延續。

這種情況下,自然有很大一批士人會支援趙家的其他成員,所以曹巖雖然已經攻破了汴梁,但真正的工作還在後面。

而趙家宗室之中,最優威脅性的,毫無疑問就是趙構了。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首任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大觀元年五月,趙構生於宮中,歷任檢校太尉、定武軍節度使等職。原時空靖康二年五月初一,其父徽宗,長兄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滅亡,同年,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帝,重建宋朝,是為南宋。趙構在位時,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大將抗金,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後來甚至處死岳飛,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可以說,趙構不是一個好皇帝,可為什麼偏偏他就做了皇帝呢?

就像是上面說的,趙家宗室有資格做皇帝的可不僅僅只有趙構而已。

就比如說儀王趙仲,就有資格登上帝位。原時空靖康之恥,趙仲逃過抓捕之後,留在汴京的將領都擁戴趙仲稱帝。可趙仲“仗劍以卻黃袍”,堅決不當皇帝。為什麼呢?趙仲的理由是“自有真主”。天下雖然大亂,可自然有真命天子出世。不過,此人不是我。

可以說,趙仲是個明白人,他雖是大宋皇族,卻是神宗的堂弟、欽宗的叔祖。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叔祖繼承子孫的皇位的。在兩宋這個特別注重法統的年代,趙仲稱帝,根本不可能獲得士大夫的支援。看到那些軍兵還不退下,趙仲割下自己的頭髮表明心志。可軍兵還不答應,趙仲乾脆就準備自殺。將士們無奈,彼此各退一步,約定一個月內如果沒有真命天子出現,趙仲就繼承皇位。趙仲無奈之下,只得答應。結果不久之後,宋高宗在應天府稱帝。趙仲主動離開軍營,前往朝拜宋高宗。宋高宗聽聞此事,非常高興,多次在大臣面前表揚趙仲。

於是,在宋高宗一朝,趙仲一家風光無限,本人被破格封為儀王,五個兒子混得最差的也被封為節度使。

只是,像趙仲這樣為人謙恭,明白進退的人實在太少。誘惑當前,多數人都把持不住。

建炎初年,萬州人李勃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打探到徽宗十皇子祁王趙模的一些訊息。後來,這個李勃宣稱,自己就是祁王。淪陷區那些義軍望風歸順。李勃見到了曾經服侍過徽宗十四皇子徐王趙棣的宦官楊公瑾,打探到更多的宮廷秘聞。淪陷區的義軍大部分被金兵鎮壓,李勃只能逃回南宋。李勃對外宣稱,自己乃是徐王趙棣。宣撫使張浚聽聞,急忙派兵將李勃護送到都城。徐王趙棣在被俘時不過十四五歲,如今六七年過去,容貌有變化也是常事。宋高宗很慎重,派遣以前徐王府邸的官員前往查驗。結果,山寨貨畢竟是山寨貨,李勃還是被識破了。宋高宗聞訊大怒,下令將李勃押送大理寺,斬首示眾。

八年之後,一個名叫留遇僧的人如同飛蛾撲火,又幹起了冒認皇子的買賣。據說留遇僧遇到過一個金兵。金兵看到留遇僧很吃驚,說:“全似趙家少帝。”留遇僧竟然和宋欽宗長得一模一樣。留遇僧大喜。紹興十年,宋高宗下詔尋找皇族宗室。留遇僧宣稱自己是宋欽宗的第二個兒子趙訓。當地官員連忙把留遇僧護送到京城。到了京城後,“閣門言淵聖無第二子”,宋高宗宣佈,大哥宋欽宗根本就沒有第二個兒子,對所謂二皇子趙訓,無需查驗,直接治罪。留遇僧看情形不妙,連忙認罪。宋高宗就把留遇僧遠遠貶斥到海南。幾年之後,南宋使者從金國迴歸,稟奏高宗,宋欽宗被俘之後,確實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就是趙訓。只是,那個趙訓現在依然在五國城居住。

上面這幾個人其實就是最好的例子了,這就說明宋高宗的帝位其實並不穩固。尤其是在太宗一脈中,還有不少與宋高宗一樣有繼承權、有影響力的宗室。宋高宗坐視弟弟趙榛敗亡,私心路人皆知。趙仲在靖康初年,就已經官拜節度使,且擔任大宗正,在宗族中極有號召力。當初宋英宗就曾經擔任大宗正這個職務,然後繼承皇位。雖然趙仲拱手讓出帝位,可是難保趙仲的兒孫不覬覦皇權。李勃估計是假貨,可留遇僧未必不是趙訓。宋高宗不經過任何盤查,直接否定留遇僧的皇子身份,很是可疑。且多年之後才有人回稟,趙訓依然在五國城。極有可能是宋高宗事先授意,下面官員才四處蒐證。

北宋建國百餘年後,皇族人口眾多。宋徽宗即位不久,就將皇族分成三部分。宋太宗趙光義一脈依然在開封居住,由大宗正司管理;宋太祖趙匡胤一脈遷居到南京應天府,由南外宗正司管理;四弟魏王趙廷美一脈遷居到洛陽,由西外宗正司管理。

那些被遷徙的宗室,自然是心不甘情不願。可是,太祖和魏王兩支,從太宗朝起就被刻意打壓,到徽宗朝已經完全沒落,在朝中根本沒有話語權。不過,世事本無常。靖康之變發生時,留在開封、享盡富貴榮華的太宗一脈遭到滅絕性打擊,落魄而出的太祖、魏王一脈則幸運的得以保全。這兩支落魄的皇族,在南渡之後人數上遠超太宗一脈。

宋高宗放棄可能威脅到自己帝位的太宗一脈,選擇本無爭奪帝位可能的太祖一脈,既可以保證自己的既得利益,又可以團結更多的宗族勢力。對於得勢的人,給與再多,也可能換不回感動。對那些落魄的人,給個三瓜兩棗,就可能換來感恩終生。加上他本身確實也算得上是苗紅根正,坐上帝位雖然有難度,但也相對簡單很多。

此人的存在,其實就是對大梁最大的影響。可以說,只要趙氏宗親一天不死光或者徹底失勢,大宋朝的那些士大夫們,就一天不會真正的歸順大梁。雖然也有人目前已經成了大梁的臣子,但說實話,這個時候願意歸順大梁的,都是些沒什麼水平的士子,真正有本事有能耐的,基本上還都願意為大宋朝服務,這是曹巖首先要面對的問題。

其次,就是軍隊的問題。

隨著徵高麗,徵大金,大梁的幾大新軍已經相繼遭到重創,其中新五軍直接裁撤,新三軍也連同著已經被裁撤的新五軍一同併入了新二軍之中,新一軍則是直接整編,改變之後的新一軍和新二軍,改名為大梁第六軍和第七軍,人數已經銳減,分別降到了50萬人和30萬人的編制,對比之前動輒百萬的建制,可以說是直接縮小了十幾倍。

接下來曹巖也不準備給第六軍和第七軍重新擴編了,這兩支軍團已經經歷了戰火的考驗,他們已經有資格成為正規軍,而軍團內部的那些扶桑人和高麗人,此時也已經大部分歸順了大梁,或者說,在他們看到之前因傷退役的那些老兵確實得到了朝廷很好的安置之後,心中的反抗意志也是越來越低了。

整個陸軍整編為七個軍團,中途又有了一些調派。

其中第五軍被留在了扶桑,負責整個扶桑連同梁島的守護工作,另外說一句,梁島如今已經被編入了扶桑省的行政區劃之中,整個扶桑省被劃分為梁島市、九州市、本州市、四國市和初原市,其中初原市就是原本的近畿地區和關中地區。而高麗呢,也成了高麗省,原本的那些行政區位的劃分幾乎沒有變動,只是把高麗的近畿地區也進行了拆分,分別劃給了周邊的幾個市。

高麗的駐守部隊是第三軍和第六軍,兩個軍團足夠守護高麗省了。

而新近佔領的整個大金東部和北部地區,則是由第七軍和第二軍負責守護工作,同時防止北宋北軍突然襲擊,當然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北宋的軍隊整體戰鬥力如今還是很低的,即便參加了滅金戰役,但也只是敲敲邊鼓打打秋風罷了,真指望他們能夠攻城略地,可能性其實並不大。

如今剩下的第一軍和第四軍已經全面登陸北宋地區,第一軍負責突擊汴梁,第四軍負責拓展海岸線的佔領區域,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第五軍和第六軍隨時可能會抽調過來,扶桑省那邊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部隊駐紮,有警察部隊其實已經足夠了。

所以當下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穩定整個東京以及周邊區域的安定,同時儘快調遣第五軍和第六軍過來,準備隨時對北宋發動全面進攻,同時北邊的兩支軍團中,第七軍也可以抽調南下,不過第七軍不會直接在北宋本土登陸,而是會一路擊破北宋北軍,然後南下和其他軍團匯合。可以說,整個江北地區,目前已經不存在太大的抵抗勢力了,有的也就是各個城池的守軍,多則數萬,少則數千,面對極大軍團的猛攻,能堅持多久還真的不好說。

……

“陛下,高俅帶來了!”

金鑾殿上,林沖對著曹巖雙手抱拳,沉聲說道。

曹巖看著林沖那一副雙目赤紅的樣子,就知道林沖打得什麼主意,他在心底不由得嘆了口氣。

其實說實話,高俅這個人呢,你要真的說他多麼大奸大惡,其實也並非完全如此。歷史上,北宋朝的四大奸裡,只有蔡京、童貫是真正的大奸,楊戩奸惡稍不及二人,高俅雖然風評不算好,但是談不上是個大奸大惡之人,畢竟他也是蘇軾家小廝出身,而且是憑藉實在的功績一步步爬上來的。除了高俅之外的那三位,雖然歷史上確實是奸惡之人,但也不是賣國求榮之人。三人的奸惡之舉,主要是越權專權、貪汙腐敗和魚肉百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高俅風評較差,主要在於他用人不看才能、只憑自己好惡,除此之外就談不上有太出格的奸惡之事。另外之所以他的名氣會很大,還有兩個原因,前者,是他因善於蹴鞠竟然獲得高官厚祿來得過於容易;後者是因為他為官貪慾確實在靖康年間曾經被大臣上書揭發過。高俅掌管禁軍20餘年,不僅將軍營的地皮建成私宅,還把禁軍當做私役,不管訓練,專管為他營私出力。於是軍隊“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無用擺設,以至當國家面臨虎狼之師金軍的進攻,開封城內幾十萬禁軍很快瓦解,作為大宋的最高軍事統帥之一的高俅顯然難辭其咎。這也難怪被人彈劾揭發了。

但以此時北宋的情況,那也不是他一個人就能改變的了,當然了,高俅本身也確實沒想改變什麼。

所以說,若說大奸大惡,高俅其實也算不上,他都沒有那個資格,但他也確實不算什麼好人。不過這都不重要了,曹巖看著林沖那一副恨不能立刻就把高俅生吞活剝的樣子,心裡嘆息的同時,也並不準備阻攔林沖,他甚至想要讓林沖復仇。只有復了仇的林沖才能放下所有的負擔,以一個全新的面貌迎接新的生活。

所以在林沖和高俅之間做選擇的話,他選擇了前者。

“宣他上殿。”

曹巖面帶微笑的說道。

“宣罪逆高俅上殿!”

一聲聲呼號很快就傳達了下去,不多時,一個雙手戴枷的身影便出現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