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曹魏臣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四章、天下安知法孝直乎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四章、天下安知法孝直乎3

秋七月,下旬。

法正留廖化部將申耽,引部曲郡兵守城,其餘曹軍合計三千五百人,傾巢去楊帛營寨地,紮營對持,作勢欲攻之。

申耽,字義舉,出身於上庸郡大族。與其弟申儀,本為上庸太守李嚴的部將。

後狡狐奪得荊北之地,李嚴走荊南,兄弟二人率領餘軍來歸附。狡狐上請歸順功勞,曹老大調申儀去鄴城當值,遷妻子及宗族同去。申耽留上庸,任廖化副將。

楊帛看曹軍全軍而來,再度派遣信使去子午谷出口,請馬岱引兵來共同抵禦。然後就將馬岱的回信扔在地上,狠狠的踩了幾腳,破口大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為他又被拒絕了。

馬岱仍舊堅持己見,認為曹軍是在調虎離山。說曹軍意圖,是誘使他出兵,好趁著子午谷出口兵力空虛,一戰而定。

好吧,這個理由,別說楊帛了,就連扶禁和向存都覺得,馬岱這是把他們當成了三歲小兒來糊弄。

畢竟曹軍在魏興郡的兵力,誰都知道大約有多少。

而且幾乎都對面兵營裡呆著呢!那還會有多餘的兵力,去攻打子午谷出口?

撒豆成兵的上古神話嗎?

再說了,他們就要求馬岱率領五百西涼鐵騎來而已。

就算曹軍是引蛇出洞,以西涼鐵騎的速度,就五十裡的距離,能需要多久的時間回援?難道善戰的一千五百關西兵,連一個時辰都不能堅持不成!

大怒的楊帛,在幕僚的建議下,先是去書威脅馬岱,若是不引兵來支援,便讓人斷了馬岱軍的糧草供給。又讓人將此間事實,回報張魯,言馬家軍有二心,不願共同禦敵云云。

然後呢,差點沒一口老血給噴出來。

因為馬岱的回覆很快。

直言不諱的說,斷他馬家軍的糧草供應,汝個楊帛還做不了這個主。還說他在前幾日就上書給張魯,建議固守了。讓楊帛好生守著營寨,等張魯的命令來就是!

最後,還加了一句:難道汝個楊帛領兵多年,號稱宿將,在兵力相差無幾之下據險而守,還能被曹軍給攻破了不成!

好吧,楊帛看完了以後,當即就從口裡噴出了一大堆“匹夫、豎子、鄙夫”等等字眼。在扶禁、向存兩人面前,喊著要和馬岱賊子勢不兩立云云。

也許是這些話被老天爺抽空聽到了,看他可憐,便給了他個出氣的機會。

對面紮營了七八日,都沒有發起進攻的曹軍,竟然退走了!楊帛詫異之下,派出斥候打探,卻發現曹軍是去圍困馬岱而去。

所以呢,他就兩難了。

要不要率軍去救援馬岱呢?

不救嘛,張魯的命令已經到了。讓他不要小不忍而亂大謀,繼續和馬岱併力,守住安陽縣就是。

如今曹軍轉道而去,萬一兵少的馬岱被攻破了,子午谷出口就被曹軍所得。那麼守住安陽縣的意義就沒了一半。

但要是去救嘛,自己不就是在所有部下面前,出爾反爾打自己的臉,威信盡失嗎?

而且,馬岱一直堅持的曹軍是調虎離山,是對的!到時候,率軍去見面了,他楊帛那張老臉得往哪裡放......

楊帛思來想去了一番,煎熬了五日後,還是決定率軍去支援。

他是張魯忠心耿耿部將,也是被委以重任的一方督軍,更是一名合格的將領。不會因私而廢公,不會因自己胸中才學不如別人,就看著友軍困入死地。

但是呢,此刻,被困住的馬岱,就無比虔誠的向老天爺祈禱。

楊帛,汝可千萬不要來!

他有這樣的冀望,還得從子午谷的地形說起。

從魏興郡進發漢中,路途上皆是山嶺橫陳,道路異常艱難。安陽縣內也不例外,張魯軍只要扼守住險地,以曹軍的兵力,便無懈可擊。

子午谷的出口,亦然不例外。

其位於秦嶺山脈之南,出口處兩側峭壁連綿,舉頭不過是一線天。當年馬超效仿漢高祖劉邦,走了子午谷入漢中迂迴,於背後奪了韓遂的老巢,就感慨過子午谷的險峻。

為了保住這條穀道不為他人所奪,便在出口處修築了關隘。關隘坐落在兩側峭壁狹窄之處,口子很小,易守難攻。

現今馬岱駐防再此,主要目的是守住關隘,而並非與曹軍做無益相爭。因此,將所有兵力都帶入了關隘之內。

也導致一個很尷尬的局勢。

法正率大軍而來,只用了五百兵卒,就將馬岱堵死在裡面。

連個信使都出不來!

好嘛,主要是法正太狠了。

不光於關隘外部設障礙、挖溝渠和陷馬坑,扔鐵蒺藜等工事,還讓人拉來近二十駕床弩!

那是連戰馬被射到了,都得倒地而亡的床弩啊!

五百兵卒依託防禦,持強弩而守,已經讓人頭疼無比了。再加上床弩這種大殺器,馬岱能出得來才怪了!

嗯,馬岱還是試探著,發起了幾次突圍的。結果呢,扔下近兩百具屍體,卻連曹軍兵卒的臉龐,都沒有機會看得清。

最終,嘆了口氣,不得不放棄。

他麾下每一個兵卒,都是馬家崛起的希望,不應該如此消耗掉。

他也只能,默默的祈禱,楊帛能不明智一點,恨他入骨一點,不要來支援....

畢竟,曹軍僅僅留著五百兵卒在這裡,其他的兵馬去幹嘛了,傻子都能想得到!

唉,只是可惜了。

天下向上蒼祈禱的人兒太多,老天爺太忙了,沒空聽他無比虔誠的祈禱。

秋八月,上旬。

有些種植得早的春小麥,已經像是見到了心儀人兒的小姑娘,含羞的垂下了腦袋。沉甸甸的麥穗金黃一片,鋪陳在阡陌縱橫中。

偶爾一陣秋風拂過,便是麥浪起伏的雀躍。讓辛苦了大半年的農夫們,不由帶著對老天爺風調雨順的感激,露出了最誠摯的笑容。

那是最淳樸的溫飽渴望,也是對豐收喜悅的感恩。

同樣,在漢水蜿蜒東去留下的灘塗上,一片高高的蘆葦蕩中,黃忠的臉上的喜悅,也是洋溢著,對即將迎來豐收的感恩。

他視線的盡頭,有一支兵馬如長龍蜿蜒而來。

那是楊帛。他留扶禁引一千兵卒守營寨,與向存率領三千兵卒來救援馬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