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鐵血王國(2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二章——鐵血王國(20)

當兩軍陷入到肉搏戰之後,戰爭的勝負基本上就靠這些士兵們自己的體力和意志了,誰更能忍受這猶如修羅地獄一般的場景,誰能保持住勇氣不鬆懈,誰的體力能夠跟得上激烈的拼殺。這裡,平常的那些隊形訓練、射擊訓練都成了扯淡,唯有勇氣和熱血才是勝利者的徽章。

按理說,這種血腥慘烈的肉搏戰應該是不利於俄軍的,因為俄軍中有一般人都是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沒準前一天還在地裡擺弄鋤頭呢,第二天就成了光榮的俄軍一員了。這種沒見過血的、訓練還跟不上的雜牌部隊,往往被如同阿鼻地獄的恐怖場景一刺激,基本上就是精神崩潰,然後掉頭就跑。但是凡事都有例外,這套理論用在俄軍身上就不靈了,即使俄軍新兵滿營,即使俄軍訓練趕不上精銳的普魯士軍隊,但是俄軍就是不怕死,似乎將要面對的不是你死我活、刺刀見紅的血腥戰場,而是去郊外踏青,或者是有人在免費發放物品,爭先恐後的就往前衝,似乎看不見普軍明晃晃的刺刀。

面對俄軍連綿不絕的衝擊,即使久經沙場的普軍也有些扛不住了,連普魯士的近衛聯隊擲彈兵聯隊都出現了疲態,由此可見其他的部隊已經打成了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原本肉搏戰是對俄軍不利,結果現在成了對普軍不利了,為了維持住軍隊的士氣,腓特烈在戰場各處縱橫馳騁,讓所有的普軍士兵都能看見自己,除此之外,他甚至跳下馬來,遊走在各個聯隊之間,去鼓舞士兵的鬥志。此戰過後,一位倖存的普軍軍官在談到此戰之中俄軍的表現的時候,依舊心有餘悸:俄國人的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炮彈和槍彈不斷灑在他們身上,他們一排排的倒下,但是這些攻擊一點用都沒有,這些傢伙仍不後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普魯士的步兵在和俄軍進行廝殺的時候,普魯士的騎兵在幹什麼呢?他們在呆著…咳咳,不對,他們是在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機會。腓特烈這邊都火燒眉毛了,一個勁兒的向騎兵指揮官賽德利茲下達命令,讓他趕緊進攻,要不然老子就頂不住了。面對著國王的傳令兵,賽德利茲不為所動,在他看來,好鋼就應該用在刀刃上,自己的騎兵就算是現在上了,也只是加強個正面,這不是騎兵應該做的,騎兵應該做的是利用自己的機動優勢,在敵人最難受的位置上,給敵人狠狠一擊,一擊擊垮敵人,一劍封喉。所以,他這樣對國王的傳令兵說:我知道我抗旨不尊的後果,戰後我的腦袋是屬於國王的,但是現在,還請國王陛下允許我用它來為國王效力。

腓特烈即使氣得直跳腳,也是一點招都沒有,因為現在普軍之所以還能維持戰線,就是因為自己在這鎮著呢,要是自己走了,小兵們一看連國王都走了,那自己還留在戰場上幹什麼,嫌命長阿?那肯定就會一潰如水。腓特烈只能寄希望於自己的部隊在被俄國人打退之前,賽德利茲的騎兵能夠出現在戰場上。

結果腓特烈盼星星盼月亮,等到花兒都落了,等到自己的部隊終於支撐不住開始撤退了,賽德利茲的騎兵還是沒出現…現在我想求一下當時腓特烈心裡的陰影面積。

就在普魯士軍隊後撤而俄軍正在趁勝進攻的時候,賽德利茲的騎兵終於出現了,他覺得現在時機到了,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躍馬揚鞭,他帶著騎兵就出發了,爆了正衝在興頭上的俄軍的菊花。

這一下有點狠,本來是自己把對面打敗了,怎麼自己的背後又出現敵人的騎兵了?這是什麼狀況?結果,有的人沒承受得住這種大起大落的刺激,原本奮戰的俄軍開始混亂,並且逐漸失去秩序。

雖然俄軍受到了突然襲擊,而且還是兩面夾擊,但是俄軍仍然在全線堅持戰鬥,戰況又陷入到了慘烈的白刃戰。真的不愧是戰鬥民族,如果這要擱在奧地利軍隊身上的話,估計奧地利人早就撐不住,開始跑了。

這場混戰一直持續到了晚上,晚上之後,俄軍的主帥菲默將軍有些吃不消了,他將軍隊撤了回來,準備重整部隊,準備來日再戰。因為他心裡打得一手好算盤,今天戰局非常慘烈,雙方的傷亡都非常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普魯士的訓練水平提現不了多少,雙方的交換比應該是在1:1左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自己的優勢就擴大了。等到明天我再來一傢伙,普魯士人就撐不住了。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就在菲默將軍在做美夢的時候,他手底下的士兵紛紛開始逃亡,估計是酒醒了…結果算上逃兵的話,整場戰役打下來,俄軍損失了21000人,現在菲默手裡只剩下了20000人左右。手裡就這麼點牌了,菲默也老實了,也不打算去打敗普魯士人了,在第二天早上就帶著剩下的部隊灰溜溜的跑了。

雖然最後腓特烈贏得了戰役的勝利,但是腓特烈這邊也是慘勝。相較於戰果輝煌的羅斯巴赫戰役和洛伊藤戰役,這場勝利就有些沉重了,整個普軍付出了傷亡11000人的代價。在這之前,普魯士軍隊很少有過這麼大的損失,除了布拉格戰役和吃了敗仗的科林戰役,這可能是普軍損失第三多的戰役了。

後備阿後備,可以說,普魯士後備兵力的匱乏,是一直制約腓特烈的最主要的因素,在整場戰爭中,腓特烈一直在和後備作鬥爭。

再打退了俄國人的進攻之後,腓特烈派了一支偏軍去對付瑞典人,他率領著主力休養生息,盡最大的可能補充部隊。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腓特烈剛有一次大出血還沒緩過勁兒來呢,奧地利人就又來了。經過多半年的休整,道恩將軍又帶著80000奧軍過來砸場子了。一路之上,這80000人的大軍變身成了壓路機,將路上所有普魯士的據點、防線、陣地都碾了個粉碎。在1758年10月10日,奧地利的大軍再一次踏過舊的普奧邊界,進入到了薩克森的境內。

腓特烈沒辦法,只能又從北邊跑到南邊,去阻擊道恩元帥的奧地利軍隊。但是腓特烈手裡只有30000人,而道恩那卻有80000人,而且之前的戰役證明了道恩將軍並不是一個飯桶,不是羅斯巴赫戰役中的好“配角”。所以,腓特烈思來想去,還是不和道恩硬碰硬的好。可是,這世界上不順心著十之八九,這仗,不是你不想打,就能不打的。道恩將軍也沒幹別的,只幹了一件事,就讓腓特烈乖乖的送了上來——他的兵鋒直指普魯士的首都柏林。

之前說過,首都柏林的象徵意義、政治意義太大,大到了腓特烈根本承受不起的地步。為了保住柏林,腓特烈不得不和道恩開戰。

只不過到了現在,腓特烈還是不想大打,因為這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只要自己能拖到冬天,那奧地利人就會因為補給問題而後撤,怎麼才能拖到冬天呢,那就是正面放對的不要,背後破壞大大滴。腓特烈將自己的大本營設定在了薩克森境內的羅德維茲,他派出大量的小部隊,去襲擊道恩的大軍。不指望這些部隊能取得多麼大的戰果,殺了多少多少人,這些部隊的主要作用就是讓奧地利人走不利索,睡覺睡不踏實,想打吧你還打不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麻雀戰。一方面,腓特烈希望這種麻雀戰能夠起到遲滯奧軍前進腳步,打擊奧軍士氣,逐漸拖垮的企圖,另一方面,腓特烈也希望自己對付瑞典的部隊能夠快點把手裡的活幹完,然後馬上過來支援,然後看時機跟道恩將軍真刀真槍的打上一場。

可是還是那句話,世上不順心著十之八九,腓特烈想的是挺好的,但是結果卻完全走了型。奧地利的騎兵在例行的偵查活動中,一不留神發現了腓特烈的大本營。當騎兵將這個訊息傳給了道恩將軍之後,道恩將軍陷入到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機會,自己已經知道了腓特烈的大本營,而且更妙的是很顯然腓特烈不知道自己的老窩已經被發現了,現在肯定沒什麼準備,只要自己趁其不備,利用自己戰壓倒性的部隊發動一次突襲,突襲的偶然性再加上自己佔絕對優勢的兵力,成功的話對普魯士軍隊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從而徹底擊潰普魯士的抵抗;雖然條件是“成功的話”,但是按照現在的條件來看,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這種突襲雖然成功之後獲利巨大,但是一旦失敗,自身的損失也是非常慘重的,風險總是和收益是成正比的。自己這邊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如果不冒險的話,雖然時間慢一點,但是自己可以牢牢地掌握主動權。而且對於道恩將軍來說,他的風格就是沉穩謹慎,不是那種“富貴險中求”的性格。但是這一次,道恩將軍決定賭一把,一方面贏得機率真的非常的大,另一方面,即將到來的冬季也是一個因素,如果拖到冬季休戰期,就又給了腓特烈喘息之機,之後打起來就更吃力。

雖然下定決心的過程比較糾結,但是一旦作戰決心下了之後,道恩將軍也是殺伐果決,帶著軍隊就出發了。在道恩將軍出發的檔口,腓特烈還全然不知,這一次,他又如何應對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