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三章——鐵血王國(2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三章——鐵血王國(21)

1758年10月13日晚上,奧地利的大軍出發了。道恩將軍將整支部隊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數約為20000人的奧地利騎兵主力,他們是第一波進攻主力,利用他們的機動性,繞到普軍的背後,先把腓特烈的糧草、大炮等輜重一把火燒了再說。第二部分是人數為35000人左右的輕裝步兵,把炮兵、器材等等礙事的傢伙,都扔在營地裡邊了,輕裝簡從,兵分四路,如同四支遊走的毒蛇,準備給熟睡中的獵物致命一擊。最後剩下的那25000人,由道恩將軍親自率領,留作總預備隊,以防不測。奧地利大軍在道恩將軍的指揮下,如同一臺精密的機器般開動,對著渾然不知的普魯士軍隊碾壓而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13日夜,對於很多普魯士士兵來說,這是他們人生中最後一個夜晚。在14日的凌晨5點左右,奧地利的大軍來到了普魯士軍隊宿營地羅德維茲,戰鬥隨著奧軍騎兵的突襲而開始。

奧軍騎兵的這次衝鋒估計是七年戰爭開戰以來最輕鬆的一次,他們呼嘯著衝進毫無防備的普軍大營,揮舞著馬刀將那些慌慌張張地從帳篷裡跑出來的士兵送進了極樂世界,他們踏破帳篷,打翻了夜間照明的耕火,點燃了堆積的物資。騎兵口中在呼喝,身後則是烈火、鮮血和死亡。

奧地利的騎兵爆了普魯士的菊花,把普魯士的後營攪了個稀巴爛。就在騎兵在後邊大顯身手地時候,奧地利的輕裝步兵也來湊個熱鬧,這些輕步兵以一種散兵隊形向普魯士軍隊開火。在騎兵和步兵的努力下,普魯士營地亂成了一鍋粥。到處倒是槍聲,到處都是人喊馬嘶,到處都是攢動的人頭,一種恐慌的情緒籠罩整個營地。

這麼大動靜,自然就把腓特烈吵醒了。腓特烈醒了聽了報告之後,表示慌什麼慌,這只是奧地利人的小股部隊突襲而已,之前咱們不是也會這麼幹的?不要慌,打退他們就是了。於是,他就命令手底下的兩員騎兵大將齊騰和賽德利茲率領騎兵,給這些偷襲的奧地利人一點顏色看看。

賽德利茲和齊騰領命之後就出發了,只不過這倆人剛開始的信心滿滿,可是等到他們倆帶著小弟們真的和那所謂的奧地利“小部隊”接上火之後,就有些傻眼了,對面密密麻麻都是奧地利士兵的人頭,一望無際,哪哪都是。這尼瑪是小部隊???騙鬼呢吧?!就是鬼也不信阿?!於是賽德利茲立馬就向腓特烈報告,主公,大事不好了!我們可能被包圍了!對面根本不是過來騷擾的,完全是帶著一堆人準備把咱們一鍋端了的!

接到賽德利茲的報告之後,腓特烈就知道要遭。既然奧地利人捨得花這麼大的血本過來搞偷襲,按照道恩那個老小子謹慎的性格,這傢伙肯定是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過來了。一想到有可能是整整80000人在向自己毫無準備的部隊發動進攻,腓特烈就如同掉進冰窖一般。現在奧地利已經佔了先手,已經衝進了自己的營地,己方的陣型已經被打亂,現在想要組織部隊防守已經不可能了,能做的就只是儘可能多的將部隊帶出去,儘可能的減少損失。

雖然腓特烈已經下定決心要撤退,而且要快快地撤,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如果現在自己著急撤退的話,在這種被優勢大軍突襲的情況下,是很容易從撤退演變成潰退,並最終變成一場屠殺。所以要撤退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殿後的部隊,為整支部隊的平安撤離爭取時間。但是這支殿後部隊將要面臨的,是整整80000名奧軍士兵,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必死的任務,他們將為全軍的安全撤離犧牲掉自己。

最終,這個任務落在了凱斯將軍的頭上。腓特烈命令凱斯將軍帶領他手底下的部隊死守左右戰場重心樞紐的霍克齊高地,拖住奧地利大軍的腳步,為普魯士部隊的重整與轉進爭取時間。縱然知道此去即是永別,但凱斯將軍還是二話不說就帶著部隊出發了。除此之外,腓特烈還將齊騰和賽德利茲的騎兵部隊調了回來,讓他們趕緊衝出去,繞到左翼的北面,從側面沒事就給奧地利軍隊來一下子,讓他們不能痛痛快快地走,爭取時間。

霍克齊高地,普魯士軍戰線的支撐點,奧地利軍夾擊口袋的重心位置,此時成為了整場會戰最為血腥的激戰地。整個高地已經被奧地利人三面包圍,而高地的後面,就是正在加緊撤退的普魯士敗軍。霍克齊高地只要一秒不倒,那它身後的普軍就多一秒時間整隊、撤退,一旦霍克齊高地丟了,那普軍就完全暴露在了優勢奧軍的兵鋒之下。戰役的勝負,上萬人的生死,就繫於這個高地上。

凱斯將軍很顯然也知道自己所鎮守的陣地的價值,也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奧地利士兵密密麻麻地從三面圍攻了上來,就像是螞蟻爬滿了方糖。面對著奧地利人的進攻,凱斯將軍面無懼色,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主帥的情緒感染了士兵,整支士兵都有了戰死的覺悟。當一支部隊懷著必死之心戰鬥的時候,他們將煥發出令世人為之瞠目結舌的戰鬥力。奧地利軍隊的進攻一次又一次被打退,霍克齊高地的陣地雖然一度岌岌可危,但是始終屹立不倒,如同海嘯中屹立海邊的大樹,任憑海浪的衝擊。

但是人力有盡時,大樹也早晚會被咆哮的大海所吞噬。凱斯將軍的部隊在苦苦支撐了四個多小時之後,終於支撐不住了,全軍盡墨,當最後一名凱斯將軍的士兵倒下的時候,霍克齊高地最終插上了奧地利的旗幟。凱斯軍團的奮戰,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的溫泉關,讓我想起了電影《斯巴達300勇士》,斯巴達王列奧尼達率領300名斯巴達精銳步兵駐守溫泉關,與數十倍的波斯軍團大戰,最終全部壯烈戰死,馬革裹屍。這兩者之間,都是一股豪情,都湧動著一股熱血,但也同樣瀰漫了悲壯和憂傷。

凱斯軍團的奮戰沒有白費,他們的獻血沒有白流,他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普魯士大軍硬生生地撕開了一條逃生的通道。差不多將近三分之二的部隊逃出了包圍圈,超過200門大炮和大批的輜重也運了出來。雖然霍克齊高地耽誤了奧地利人太多的時間,但是很顯然這次道恩將軍也發狠了,不能白跑這麼半天,不能這麼輕易就讓腓特烈這小子給跑了。雖然奧地利軍隊連夜行軍,還打了這麼半天,已經非常疲憊了,但是道恩將軍下令繼續追擊,這時候天已經放亮了。

結果,就在奧地利人準備吐著舌頭接著追的時候,奧地利軍隊的右翼突然報告說他們受到了普魯士騎兵的攻擊。雖然攻擊的規模不大,但是卻吸引了道恩將軍的目光。他忽然意識到,經過一晚上的戰鬥,自己的右翼已經過於凸前了,如果腓特烈集中兵力,夾擊右翼,很可能就會把右翼擊潰,如果右翼被擊潰,普魯士軍隊很可能就會順勢卷擊整個陣線。不行,不能讓自己的右翼處在這麼一個危險的位置上,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是小心駛得萬年船,自己還是謹慎點的好。於是,在上午9點左右,道恩將軍下令,停止追擊,並且收攏突出的部隊,從而讓腓特烈能夠率領倖存的普魯士殘軍撤出戰場。

這場戰役被稱為霍克齊戰役,以整場戰役中最慘烈的霍克齊高地攻防戰命名,可能也是為了紀念在逆境中仍奮戰不止,最終全軍殉國的凱斯軍團。這場戰役,對於交戰雙方來說,戰役結果都有點難以接受。先說腓特烈,本來在前一次曹恩道夫戰役中付出了上萬人的代價,剛過了不到兩個月,又是9000多人的一次大出血,後備阿後備,腓特烈真的是傷不起阿。再說奧地利,一生謹慎的道恩將軍好不容易決定冒一把險,來個富貴險中求,帶著80000人去打毫無準備的30000多人,自己佔著絕對的兵力優勢和先手,結果費了半天勁,就消滅了普魯士9000多人,而為了消滅這9000多人,自己居然付出了8000多人的代價,誰家的突襲能打成這樣?!

不過雖然普魯士損失多一點,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對普魯士有利,因為道恩將軍之所以發起這次突襲,是希望能夠在冬季前結束戰爭,不給腓特烈喘息的機會,結果雖然突襲成功了,但是並沒有把普軍擊潰,又因為這次的突襲,行進太快,以至於有很多士兵在中途掉隊,需要原路返回去匯攏掉隊的士兵,而且自己的大炮、輜重還在原來的那個營地呢,還需要重新回到原來的營地搬運輜重,而不能乘勝追擊,直插柏林。這樣一來,道恩將軍在冬季之前就沒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打進柏林,結束戰爭,又給了腓特烈喘息之機。

就這樣,1758年又過去了,腓特烈有熬過去了一年。只不過下一年,對於腓特烈來說,真的可以說是地獄級副本了。親愛的腓特烈,你做好準備了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