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六章——戰爭之神拿破崙(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六章——戰爭之神拿破崙(15)

在9月份,英國、俄國、普魯士和瑞典四國結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等到了10月,戰火又起。對於法軍來說,將要到陌生的戰場上去作戰,法軍在進軍之前,派出小分隊前出偵查地形及路線;而且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拿破崙下令建立麵包工場。相比較法軍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戰爭機器已經高速運轉起來的時候,普魯士的戰車還在那一個勁的磨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8月25日,普魯士召開第一次軍事會議的時候,進展還有點大,決定成立兩個軍團和一個獨立軍,其中由布倫瑞克指揮的第一軍團70000多人,由霍恩洛厄指揮的第二軍團55000人,以及由老將布呂歇爾指揮的獨立軍50000人。在這之後,普軍就一直在原地打轉。在9月24日,普魯士諸將召開作戰會議,在會上提出了兩種作戰方案,提出方案的分別是布倫瑞克和霍恩洛厄。在會議上,出現分歧很正常,把分歧擺明白說清楚得出一個最終結論也就罷了,但是,在普魯士,這就有點不好使了,因為普魯士的這些宿將誰都不服誰。

腓特烈大帝率領下的普魯士,所面臨的情況比法國要嚴峻的多,但是憑藉著腓特烈大帝超絕的指揮藝術以及普魯士軍隊的善戰與耐戰,才使得普魯士撐過了看似絕境的七年戰爭。普魯士的軍隊曾是整個歐洲的樣板,普魯士軍隊當時威震歐洲。腓特烈大帝統治時期距離現在也才過了40年,普魯士軍隊的軍官、將軍,普魯士宮廷以及當時對普魯士國王有著重大影響的路易莎王后都對普魯士軍隊的威力深信不疑。在他們看來,拿破崙之所以能有現在的成就及威名,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時無英雄讓豎子成名,之前那是我們偉大的普魯士軍隊沒有站出來,只要我們普魯士軍隊向拿破崙勇敢一擊,拿破崙看似戰無不勝的大軍就會一敗塗地。拿破崙失敗之後,法國國內的保王黨就會在法國境內起義,拿破崙的政權就會因此被推翻,那統治法國幾百年的波旁王朝就會復辟,普魯士在七年戰爭之後,將再一次震撼世界,說不定還能領導世界。

但是,他們被大帝的榮光遮住了雙眼,完全忽略了當今的戰爭形勢。普軍的後勤、武器裝備基本上還停留在腓特烈大帝時期,戰術思想仍然是腓特烈當初的那一套,僵硬的隊形、遲緩的動作和有順序的排槍仍被認為是戰無不勝的。對於發展的機動性和戰術彈性毫無所知。雖然底層的年輕人能夠接受新思想,接受新事物等,但是這些人卻基本上沒有晉升的空間。普魯士軍隊已經落後了,雖然表面光鮮,但是骨子裡已經爛掉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10月3日,拿破崙來到了符茲堡,抵達了前線,會見了之前探查地形的軍官,獲取了大量重要的情報和資料。拿破崙聽取匯報之後,估計敵軍將要在耶拿一線展開,而且戰線左翼是暴露的,只有一支2000人的小部隊,並且針對情況做出了相應的作戰部署。就在法軍已經做好了作戰計劃,準備亮劍的時候,普魯士呢,這個會還是沒開不明白呢。9月24日開會之後,這會一直開了10天,仍沒有得出結果,只好暫時休會。這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差距……

拿破崙將法軍分成三路縱隊,左路是拉納的第五軍,奧熱羅的第普軍;中路是貝爾納多特的第一軍和達武的第三軍、近衛軍和騎兵的大部分,拿破崙的大本營也在這一路;右路是蘇爾特的第四軍、內伊的第六軍和巴伐利亞軍。拿破崙將他的這種“營方陣”,也就是20萬人的3支平行縱隊以30英里寬的正面前進看成是戰勝普軍的關鍵。無論哪路縱隊遇上敵軍,都會進行迂迴包抄,戰勝敵軍。

直到10月5日,普魯士終於商量出一個方案來,主力集結於艾森納赫附近,向西南挺近;左側是霍恩洛厄軍團,右翼則是布呂歇爾的部隊。

10月7日,拿破崙接到了普魯士的最後通牒,要求所有的大軍撤出日耳曼的領土,否則,西西里島晚鐘事件將會重演。西西里島晚鐘事件是西西里島人民掀起的反法運動,也就是說普魯士將會對法開戰。拿破崙覺得這是開戰的最好藉口,戰爭開始了。

普軍的調動非常緩慢,因為普軍沒有軍這一編制,作戰計劃要傳達到14個師,而拿破崙只需要把決定告訴自己的6個軍長就好,拿破崙的6個軍組成營方陣如同壓路機一般,迅速而毫無阻擋的向前碾壓而去。

在18月8日,兩軍就已經交鋒了,繆拉的騎兵在霍夫遇上了薩克森的部隊,法國的騎兵風捲殘雲,一衝而過,薩克森人一觸即潰,丟盔棄甲,狼狽而逃。

在10月10日,拉納元帥逼近費迪南親王鎮守的薩爾弗雷爾城,這個費迪南親王非常年輕,精力充沛,但是年輕基本上都會有一個這樣的debuff,那就是衝動易怒,而且他覺得自己的軍隊是戰無不勝的,所以,他下令部隊向法軍進攻,兩軍激戰。費迪南也是條漢子,親自上陣參加肉搏戰,最終作為一個戰士得到了應得的歸宿。

初戰失利,尤其是剛打了還沒一會呢,就戰死了一個親王,就好比一桶飄著冰塊的冰水兜頭給灌下來了,一下就把整個普魯士軍隊的那股子迷之自信給打沒了,整支大軍一片愁雲慘淡。而且,隨著法軍攻勢使得展開,讓普軍總指揮布倫瑞克發現自己如果按照原先的計劃行軍的話,那自己的左面和後方就要暴露在法軍面前。他連忙下令,自己的部隊撤退到馬格德堡和易北河谷,布呂歇爾的部隊也奉命撤退到魏瑪,霍恩洛厄則將兵力集中在耶拿以西的高原上掩護左翼。

13日,蘇爾特、奧熱羅、內伊和拉納四軍奉命向耶拿集中,準備前去攻擊集中在魏瑪和愛爾富特之間的普軍主力,同時,拿破崙命令貝爾把多特和達武的部隊在聽到耶拿的炮聲之後,向敵軍的左翼發動進攻。

正如拿破崙所料,普軍在13日之前在魏瑪和耶拿一帶集結的兵力達到了18萬人,但是力量集中了,但是是戰是守還是沒商量出來到底該怎麼著。為了商量出來個對策來,普軍開了一個長達9小時的軍事會議,但是還是沒商量出格屁來。但是時間不等人,普軍在這犯迷糊呢,法軍可是毫不含糊,大軍對耶拿形成了合圍之勢。

就在普軍久拖未決的時候,傳來了一個震驚的訊息:在13日,達武部隊佔領了戰略要地瑙姆堡。布倫瑞克早就沒了決戰之意,現在剛好來了個臺階,於是趁機決定揮軍北上,收復失地。大敵當前,仗還沒打呢,就拔腿就跑了,這無異於臨陣逃跑,這使本來就不明確的、統一的作戰計劃更加混亂,普軍的士氣又經過這一輪打擊,變得更為低落。

在10月14日上午6點左右,法軍開始進攻,但是法軍這動靜到挺大,結果打下來才發現,他們面對的只是擔任後衛的霍恩洛厄的部隊,普軍的主力早就悄悄北上了。戰鬥一開始,霍恩洛厄的部隊就被打得節節後退,為了抵擋法軍的進攻,霍恩洛厄將20000名士兵排成腓特烈大帝時期的密集的橫隊,向進攻的法軍發動猛烈的攻擊。進攻的法軍見敵眾我寡,普軍這是來玩命了,於是轉為了守勢。剎那間,原本衝鋒在前、衝追猛打的法軍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一顆顆子彈、炮彈從房屋裡、果園裡、斷牆邊如同大雨般向普軍潑過來。於是,軍事史上最出奇、也最不幸的事出現了:一個極為壯觀的步兵陣線,在整整兩個鐘頭內,站立在開闊地帶上,任其法軍火力無情的掃射,而毫無還手之力,因為他們根本找不到還擊的目標,完全成了活靶子。普軍以極大的忍耐力在槍林彈雨中忍受著慘重的傷亡,但是這更讓人覺得慘烈、無奈和痛心,如同大清騎兵衝向西方侵略軍的陣地,最終慘烈的消亡。

霍恩洛厄見情況緊急,連忙派人向布呂歇爾求救,當時布呂歇爾距離霍恩洛厄只有短短的10公里,如果布呂歇爾真的下令決心援救霍恩洛厄,騎兵不用半個小時就能抵達戰場,步兵急行軍用不了兩個小時就會出現在戰場上,但是是,布呂歇爾的援軍久久不至,而法軍的部隊卻接二連三的出現在了戰場上。打到最後,霍恩洛厄將全部的預備隊都投入了戰場,期待能在自己崩潰之前,等到布呂歇爾的援軍。

到了中午12點,拿破崙發起總攻,洶湧的法軍部隊湧向了已經精疲力竭的普軍,普軍抵擋不住,敗下陣來。現在,霍恩洛厄的最後一絲期望就是布呂歇爾的援兵,希望援兵能夠早一點出現在戰場上,從而不讓全軍覆沒。但是,霍恩洛厄等得花兒都謝了,布呂歇爾的軍隊卻一直都沒出現,那布呂歇爾究竟在想什麼?難道他和霍恩洛厄之間有什麼私人恩怨,想要借刀殺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