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三章——戰爭之神拿破崙(2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三章——戰爭之神拿破崙(22)

作為一個大國的皇帝,情人可以亂選,但是皇后肯定是需要一定出身的,咱們中國講究門當戶對,在歐洲也是如此。在歐洲,夠資格的,等、也就只有奧地利、俄國和英國的王室了,但是英國是法國的死對頭,現在已經和拿破崙不死不休了,這就不用想了,排除掉英國之後,剩下的就只有俄國和奧地利。而奧地利剛剛和自己打了一仗,而且自己的條件還那麼苛刻,如果現在找到奧地利,就是前腳更把人打了個鼻青臉腫,後腳就來認老丈人,多少有點不地道。如果是俄國的話,之前就和俄國是盟友,能聯姻的話,會加強兩國之間的關係,甚至可能成為“鋼鐵同盟”。

既然英國萬萬不可能,奧地利暫時不行,俄國好處多多,所以,拿破崙就派人去俄國那求親,希望能娶沙皇的妹妹安娜為皇后。

如日中天的強大帝國的皇帝的求親,引起了俄國宮廷非常大的震動,大部分都討厭拿破崙,尤其是俄國的大地主。因為一方面法國大革命所宣傳的精神與俄國農奴體制格格不入,而且拿破崙的大陸封鎖體系,使得這些大地主損失才慘重,因為未來的“世界工廠”英國不能在從自己手裡收購原材料,而歐洲其他地方又消化不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拿破崙把人家的財路給斷了,人家在給拿破崙好臉色看就奇了怪了。

但是即使大多數人都反對這樁親事,但是亞歷山大攝於拿破崙的虎威還不敢直接拒絕,一方面說自己是非常樂意見到這樁親事的,但是自己的母親卻有些不同意,因為安娜還小,才16歲,希望推遲婚期。亞歷山大把他老媽推出來了,拿破崙也沒招了,他隨即轉而求其次,派人到奧地利傳話,奧地利皇帝是否願意將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自己?說實話,拿破崙這轉得可能稍微快了一點,畢竟嫁丫頭,慎重一點很正常阿,沒準就是對拿破崙的一個考驗。剛一碰壁,拿破崙立馬就跑了,擱誰心裡邊都得打鼓。

相較於俄國的軟釘子,奧地利就痛快多了,立馬就回覆:我們同意,我們願意出嫁我們年輕的公主。因為對奧地利來說,是時候為了國家犧牲自己的公主了,奧地利需要拿破崙的寬宥,而不是咄咄逼人。。

雖然在俄國碰了個軟釘子,而奧地利甚至還想倒貼,但是拿破崙還在猶豫,還沒有下定決心到底該娶誰。他周圍的大臣也分成了兩派,反對革命的上流社會贊成與奧地利聯姻,希望維也納宮廷藉此機會要求懲治那些曾經投票贊成處死路易十六的人。參加過大革命的人則希望與俄國聯姻。雙方一直爭論不休。

不過拿破崙不用再為這事發愁了,因為現實已經幫拿破崙做了決定:俄國最終拒絕了拿破崙的婚事。現在也不用想了,老老實實地娶奧地利公主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810年2月7日,拿破崙開始草擬婚約,在婚約寫完之後,就快馬加鞭送到了維也納,希望奧皇能夠批准。奧皇非常愉快地接受了拿破崙的請求,因為在奧國看來,這場婚姻簡直是對奧地利的一次拯救。人們也夠熱烈歡呼,把這件婚事看作是永久和平的保證。

1810年3月11日,在維也納的一座教堂裡,在非常多人的見證下,法國元帥貝爾蒂埃代表拿破崙完成了與奧地利公主的訂婚儀式。隨後,這位年僅18歲的公主帶著83輛馬車組成的浩浩蕩蕩地車隊,向法國大地滾滾駛去。一路上所經過的法國附庸國,都已令人難以置信的盛大歡迎儀式來歡迎她,到處都使她感覺到她是歐洲主宰者的妻子。她最初的恐懼心理逐漸被一種自豪感所代替。

這個新皇后說起來,也有點慘,自己都嫁人了,都還不知道自己丈夫究竟長什麼樣呢,但是想想大革命之後奧地利和法國之間打的那些仗,她所瞭解到的拿破崙肯定好不到哪去。她之前只是在英國的漫畫中看到過拿破崙的形象,漫畫家筆下的拿破崙是個五短身材,大腹便便,滿身疥瘡,卑鄙下流等等,什麼不好的詞都能往拿破崙身上安,他就是世界上一切醜陋的化身。

但是等到路易莎真的見到了拿破崙之後,那些謠言便不攻自破。從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拿破崙還是很帥的,而且在見皇后之前,他還精心的打扮了一番,再加上他現在顯赫的身份所帶來的光環,可以想象到這位新皇后見到的皇帝是何等的風流倜儻,玉樹臨風。

拿破崙在又一次新婚之後,曾把她和約瑟芬做過比較,他覺得約瑟芬富有藝術和風度,而路易莎則天真爛漫、單純異常;在生活中,前者的舉止習慣始終是那樣令人愉快和陶醉,簡直達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專心於給人以良好的印象,能夠達到目的而又不讓人覺察出她的用心,但是能增加她魅力的藝術她都一一使用,而且手法還都很巧妙;而路易莎卻恰恰相反,她根本都沒想到做出天真的樣子也是有好處的,不知道世上還有掩飾這回事,一切手腕對她來說都是陌生的。約瑟芬從不公開要東西,但是她什麼都想要;路易莎缺什麼總是直言不諱地要,儘管缺東西的情況很少見。

很快,拿破崙和路易莎就誕生了他們愛情的結晶,1811年3月20日,路易莎為拿破崙生下了一名男孩,也就是後來的“羅馬王”。整個巴黎都沸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皇帝萬歲!”的呼聲響徹雲霄。當了父親的拿破崙更是激動萬分,不但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法蘭西帝國從此能夠永固,千秋萬代。

雖然拿破崙結婚生子,快樂非常,但是其他人就沒他這麼好的心情了,因為他的大陸封鎖體系給沿海地區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但是拿破崙怒絲毫不為所動,他的弟弟路易也成了這個體系的犧牲品。

婚姻、孩子、家庭並不能熄滅拿破崙的野火般的野心,他將他下一個目標對準了現在的盟友——俄國。雖然法國和俄國之間是同盟的關係,但是很多事已經把兩者間並不牢靠的關係給劃得傷痕累累。首先是土耳其,亞歷山大想把土耳其趕出歐洲,奪得君士坦丁堡,但是拿破崙鐵了心不給俄國。第二,兩國關於波蘭的問題上也是矛盾重重。法國雖然沒有重建波蘭,但是組建了一個華沙大公國,而且還打算恢復到波蘭王國的舊邊界把立陶宛、加利西亞和烏克蘭的一部分也合併進去。俄國坐不住了,因為當初他也參與了瓜分波蘭,生怕有一天拿破崙奪走他好不容易奪得的領土。第三,普魯士。沙皇也想擴張自己在德意志的勢力,而拿破崙在普魯士的駐軍就成了最大的障礙。亞歷山大強烈要求拿破崙按照《提爾西特和約》的內容趕緊撤軍,但是拿破崙絲毫不為所動,甚至還反手給了沙皇一個大嘴巴:他吞併了奧爾登堡,並且還放逐了奧爾登堡大公,這個倒黴的大公,就是壓力山大的妹夫。第四,就是拿破崙一直堅持的大陸封鎖體系。沙皇曾經默許了600艘英國商船滿載著英國的貨物走私進入俄國,這些英國貨物又從俄國流入德意志、奧地利、波蘭和歐洲大陸各地,使拿破崙的大陸封鎖形同虛設。這還不算完,在1811年1月,俄國實行了新稅率,大大提高了法國輸往俄國商品的進口稅。

不斷激化的矛盾很快就把兩國推向了戰爭的邊緣,雙方都在積極備戰,特別是拿破崙和俄國之間的聯姻失敗之後,備戰的步伐又加快了。人們普遍認為法奧聯盟將取代法俄聯盟,一場血腥大戰的陰影又在地平線上升起。

1812年2月和3月,拿破崙分別與普魯士和奧地利簽訂了同盟條約,條約規定,奧地利必須出兵30000幫助拿破崙作戰;普魯士必須出20000人,還得加上2000萬公斤稞麥、4000萬公斤小麥、40000多隻羊、7000萬的啤酒供給部隊。除了普魯士和奧地利,歐洲其他的附庸國也都在整軍備戰。

除了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之外,整個歐洲基本上都在圍繞拿破崙的指揮棒在轉,除了瑞典和土耳其,這兩個國家都是俄國的鄰居,如果能站到拿破崙這一邊的話,俄國就將面臨被三面圍攻的窘境。法國開展了積極的外交,但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先說瑞典,當時手握瑞典大權的是王儲貝爾納多特,法國的元帥。一個法國元帥,而且一點都沒有瑞典王室血脈,結果還成了瑞典的繼承人,確實有點驚奇。事情是這樣的,在1810年5月28日,瑞典王國原本的王儲查爾斯中風死掉了,他一死,就把繼承人的位置給空出來了。這時,一個瑞典的大臣找到了貝爾納多特,說是想讓貝爾納多特試一把,因為在當初作戰的時候,貝爾納多特對瑞典戰俘很好,從而為他在瑞典國內贏得了聲譽,當貝爾納多特把這件事告訴給拿破崙的時候,拿破崙都被震驚了,這是怎樣荒謬的邏輯,怎樣荒謬的事,就因為善待戰俘就有了繼承權,拿破崙還善待過俄國戰俘呢,這麼說還有俄國的繼承權嘍。不過荒唐歸荒唐,這事要是真能成,拿破崙倒也樂見其成,他也想著在北歐弄一個類似於華沙大公國這樣的傀儡國。所以拿破崙沒有反對,也沒有支援,順其自然。但是拿破崙是這麼想的,其他人可都不這麼想了,在瑞典人看來,拿破崙這是默許了,一想到貝爾納多特背後站的是拿破崙,瑞典最終選擇了貝爾納多特,因為選誰當都是當,選貝爾納多特的話還能背靠法國這棵大樹。於是,機緣巧合之下,貝爾納多特就成了瑞典的王儲,並且很快就大權在握。

現在法國的元帥掌握了瑞典的大權,瑞典站到拿破崙那一隊似乎是很正常的,但是事實卻讓人大跌眼鏡,瑞典對皇帝說了NO。(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