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章——戰爭之神拿破崙(2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章——戰爭之神拿破崙(29)

6月21日,戰敗的皇帝回到了巴黎,這時,帝國的兩院已經再一次背叛了拿破崙,但是法國人民這次卻沒有拋棄他們的皇帝,黎人民還要保他,巴黎人民還要繼續奮戰,巴黎理工大學的學生說我們願意上前線,去替皇帝陛下一死!拿破崙下旨不許,我不允許這種殺雞取卵的行為,他明確的下令,禁止大學生去打仗,他要為法國留下相應的人才。直到今天,皇帝的旨意還刻在那大學裡。

拿破崙再次戰敗,百日王朝土崩瓦解,拿破崙帝國正式宣告灰飛煙滅。這回拿破崙可就沒了去地中海“旅遊”的機會嘍,他直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再也“遊”回來了。六年以後,拿破崙死在聖赫勒拿島。在後世的檢測中,在拿破崙的頭髮裡發現了非常嚴重的砷中毒現象。拿破崙的靈柩後來回到了法國巴黎,現在他的靈柩就在法國巴黎著名的榮軍院裡。

再給兒子羅馬王的遺囑裡,拿破崙叮囑:“在法律更新人們的思想,在各地建立新的政府機構。消除封建殘餘,保證人的尊嚴,促進經濟繁榮,以穩定聯邦形式統一歐洲......”這個“穩定聯邦形式”像不像現在的歐盟。拿破崙想透過軍事手段統一歐洲,但沒有成功;現在非戰爭的和平手段卻已經看見了曙光,歐洲究竟能不能再給世界呈現一個新的偉大嘗試,讓我們拭目以待。

恩格斯曾經這樣評價拿破崙:拿破崙軍隊的刺刀之所以這樣有力,是因為刀尖上有思想。對德國來說,拿破崙並不是像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是一個專橫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國是革命原理的傳播者,是舊的封建制度的摧毀人。拿破崙在軍事征服過程中,也傳播了資產階級思想。

一位義大利愛國者在1814年這樣寫道:“我這樣說是痛苦的,因為沒有人比我更意識到我們應向拿破崙表示感激,沒有人比我更懂得溼潤義大利土壤並使之恢復生氣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國人鮮血的價值,但是,我必須說這樣一句話:看到法國人離開是一種巨大的、說不出的歡樂。”斯塔夫裡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裡這樣寫道:拿破崙在其所有征服地區貫徹法國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則。法國的統治是進步的,但事實仍然是,它是一種外來統治,在必要的地方,是憑武力強加的。換言之,我是比你先進,你接受我的吧,不接受抽你。一頓胖揍之後,揪著脖子,你接受我的這一套東西吧。拿破崙妄圖用武力貫徹自己的意志,但是他最終太過於迷信自己的武力,善箭者必將死於箭,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拿破崙最終困死於聖赫勒拿島,歐洲各國的君主們終於徹底掃除了籠罩在心頭的夢魘,而法國波旁王朝也隨著反法聯軍的刺刀下重新登上了法國的王位,在當了九年的國王之後,於1824年路易十八死後,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當上了法國國王,被稱為查理十世。這個查理十世十分的保守、反動,他非常敵視法國大革命的那一套東西,他在上臺之後,就叫囂著要恢復一切舊秩序,恢復到大革命之前。查理十世的倒行逆施,法國人民最終忍無可忍,1830年7月27日,巴黎人民再次拿起了武器,這就是著名的七月革命。

《自由引導人民》,這是法國德拉克洛瓦的一幅名作。講的就是七月革命。七月革命之後,請來了路易菲利普。他是奧爾良家族的人,也是法國以前的王族。現在來請他來當國王,也就是天上掉餡餅的感覺。菲利普的統治維持了18年,18年之後在1848革命中被人民推翻了。退位之後的路易菲利普和他的妻子隱居在英國。1848年,建立了第二共和國,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是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在四年之後,拿破崙的侄子也學了一把他的叔叔,也當了皇帝,建立了帝國,號稱拿破崙三世。他幹的這事有點像咱們中國著名的竊國大盜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失敗了,他成功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是拿破崙三世也沒能笑到最後,在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輕而易舉地擊敗,使之丟掉了皇帝的桂冠。在這之後,法國又成立了第三共和國。

反過來調過去,法國這政體已經烙餡餅烙了好幾回了,1875年第三共和國透過憲法,永遠不能再恢復君主制。這個決定是一一票的多數透過的。

在溫和的君主派眼裡,這是他們無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國,是“較小的壞事”;而在溫和的共和派眼裡,這是一個與其設想的憲政計劃相去甚遠的“妥協的共和國”,它還需要大力改造。換言之,這部憲法是共和派與君主派之間相互鬥爭又相互妥協的產物。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君主派雙方為求得一時的安定而制定的臨時性憲法。不管怎麼著,共和政體被確認了。

為什麼會有這一票的多數?其實,建立君主制的呼聲極為強大。當時的三大派都要求推出自己的國王。波旁家族覺得我們拿回這王位是天經地義的,我們是法國的主人。路易菲利普所在的奧爾良家族一撇嘴,我們黨國王的時候,你們波旁還不知道在哪呢!拿破崙家族說你們倆都洗洗睡吧,還是我吧。這三方互不相讓,最終非常荒謬的認定哪怕讓共和派上也決不讓你們兩派上。多像咱們中國的麻將思維。就這樣,共和派贏了。

在1884年,法國議會透過決議明確提到:政府的共和國形式不得成為修改提議的物件。凡曾統治過法國的家族成員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從這,共和政體被完全確定下來,當然,也體現了一點不自信。

當法國還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間搖擺不定的時候,他的老對手英國卻已經越走越遠,以珍妮機為開端、以瓦特改良蒸汽機為標誌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如火如荼地進行。當蒸汽動力取代了人力、自然力、牲畜力之後,社會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廠的選址不在拘泥於水力、風力等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而是可以因地制宜,開工辦廠。在英倫三島上,工廠林立,到處可見高聳入雲的煙囪。

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增加了財富了的富集速度,讓開辦工廠的工業資產階級賺得盆滿缽滿,錢袋子鼓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開始想著怎麼把手伸向政治,掌握更多的權力。為了增大自己在政府裡的話語權,加強自己在政府中的地位,他們開始希望在議會中謀求更多的議席。

英國議會由來已久,自《大憲章》之後開始,到“光榮革命”之後開始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雖然“新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英國內戰的勝利,但是在“光榮革命”之後,在議會中說的算還是掌握著土地的土地貴族,這些土地老爺操縱著議員的選舉。

議會議員選舉剛開始是按照各地的地區來確定的,但是世事變幻,滄海桑田,很多地區開始逐漸的沒落,而有的地區則開始慢慢繁盛起來,雖然各地的人口不斷的變化,但是各地的議員數量卻沒有發生變化,有些地區根本就沒幾個人了,卻還佔據著議員名額,據說有的地區被海水給淹沒了,早就沒人居住了,但是在議會那還是有他們的議員位置,開議員選舉的時候人們划著船開會。像這樣的選區又被稱為“衰敗選區”。

工業資產階級以“衰敗選區”為大炮,開始猛烈開炮,主要取得了兩點內容,一是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小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從而使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的議席;二是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範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從而使工業資產階級和農村中的富裕農民得到了選舉權。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權,但是廣大貧苦工人、僱農和婦女依舊被排斥在政治之外。

1832年的議會改革,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得到了滿足,英國工人在議會改革運動中支援了資產階級,但是結果卻一無所得,政治上依然處於無權地位。為了自己的利益,廣大的工人決定掀起一場爭取普選權的運動。這場運動的綱領性檔案就是《人民憲章》。

1837年,英國倫敦工人協會向國會提交了一份請願書,要求年滿21歲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選權,而且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一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這封請願書,就是大名鼎鼎的《人民憲章》。到了1939年,在請願書上簽字的達到了125萬人,約佔當時英國成年男子的五分之一。

等到了1840年7月,各地的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只宜採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入會者須交納會費,它是近代第一個工人政黨的萌芽。

15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遞交了第二次請願書。這次的聲勢更為的浩大,在上簽字的人數達到了300萬,約佔當時英國成年男子的一半,他們要求將《人民憲章》定為法律。當然,這次的結果跟第一次一樣,不了了之。

後來,等到了1848年的時候,憲章運動再次高漲,第三次遞交了全國請願書,這次簽名的人數也是極為龐大的197萬人。但是,政府拒絕接受,並且下令解散了全國憲章派協會,憲章運動,自此銷聲匿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