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四章——斷裂的房子(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四章——斷裂的房子(4)

弗雷德裡克斯堡戰役,又是一場北軍的慘敗,北軍那根本就不叫打仗,而是排著隊去送死。殘酷的事實像一盆飄著冰塊的冷水,兜頭就往林肯腦袋上倒下去了。雖然敗仗吃多了,但是林肯顯然還是不習慣吃敗仗,他轉眼就把打了敗仗的伯恩賽德給踢走了,接替他這個位置的是約瑟夫胡克將軍。

胡克將軍在上任之後,重新組建了一支13萬的大部隊,而當面的羅伯特李將軍只有6萬人。胡克將這支部隊訓練得非常到位,動靜有度,往來如風,但是北軍的第11軍方位鬆懈,給了南軍以可趁之機。“石牆”傑克遜決定趁此機會,狠狠地打疼北軍。

傑克遜率領2萬多人從清晨開始出發,走了將近12英里的路,中間只停下來喝了一次水。經過艱苦的行軍,終於在下午5點左右到達了第11軍駐地附近的樹林。經過緊張地準備,南軍發起了進攻。

當南軍發動進攻的時候,北軍對此一無所知。南軍進攻的動靜太大,結果把樹林裡的動物都給驚著了,受驚的動物順著南軍進攻的方向跑出了樹林。北軍剛開始看見動物們跑出樹林之後,還非常高興,不但沒想著是不是有人趕它們出來的,反而認為只是一個打獵的好機會。結果沒等他們高興多久呢,他們就發現南軍跟著動物群後邊就衝出來了,直到現在北軍才知道大事不好。不過北軍打得也挺頑強,雖然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是也沒有落荒而逃,而是且戰且退。雖然北軍打得頑強,但是南軍還是逐漸佔領了北軍的營地。

激戰過後,天空已經暗了下來,而且南軍人生地不熟,根本不知道地形。但是這一切傑克遜都沒有看在眼裡,他指揮部隊繼續追擊,甚至還要連夜進攻。但是,他的計劃害死了他。當他外出巡視返程時,因為走了另外一條路而又沒有事前通知經過的部隊,結果在回來的時候,被守衛的南軍一陣彈雨打落下馬,當即重傷,並最終傷重不治而亡。

雖然傑克遜倒下了,但是卻大大鼓舞了其他的南部同盟的人,羅伯特李也受其鼓舞,決定率領軍隊打進北方,用戰績贏得英法等歐洲列強的支援。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1863年6月3日,羅伯特李下令部隊73000人開始向北開拔。6月中旬,南軍部隊渡過了波托馬克河,進入了馬里蘭。北軍司令胡克將軍決定來個圍魏救趙,不管羅伯特李的部隊,而是揮軍直奔南部聯盟首都。但是林肯很堅決地否定了這個建議,明確地告訴他北軍的目標是南軍部隊而不是里士滿。但是胡克不這麼看,就認為自己是對的,要是你非要這麼幹的話也可以,除非別讓我當司令。不讓你當就不讓你當,林肯順勢就撤了胡克之職,換上了喬治米德將軍。米德將軍貫徹了林肯的方針,開始尋找南軍決戰。南北兩軍互相試探,都想著打擊對方的側翼而儘可能掩護自己的側翼,結果一無所獲。試探來試探去,雙方最終在6月30日於葛底斯堡遭遇,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葛底斯堡戰役由此拉開了序幕。

1863年7月1日,雙方列開了陣勢,當時南軍有兵力25000人,而北軍有18000人。兩軍的後續部隊在7月2日全部抵達。在前兩天,南軍向北軍發動了猛烈進攻,結果收穫不大,北軍陣地巋然不動。等到南軍全軍匯合之後,羅伯特李決定在7月3日發動總攻。

下午一點,南軍170門大炮同時開火,一時間炮聲震天,硝煙彌漫,炮彈橫飛。雖然南軍炮擊聲勢浩大,但是效果卻不大。雖然北軍並沒有馬上開火還擊,但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大炮已經被摧毀了。在猛烈的炮擊之後,南軍15000人發起了衝鋒。衝向了1200米之外的聯軍陣地,這場衝鋒史稱“皮克特衝鋒“,之所以史書留名,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殘酷。在這麼長的衝鋒道路上,南軍士兵要面臨北軍大炮的猛烈轟擊,等衝到陣地不遠後,北軍士兵又開始發生散彈。南軍士兵成批成批地倒下。南軍忍受著慘重的傷亡,浴血衝鋒,一度給北軍陣地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是在北軍得到增援之後,北軍逐漸穩固了陣地。

皮克特衝鋒是葛底斯堡戰役最後的*,據說此次衝鋒的令人震驚的高傷亡率甚至連李將軍都深受震撼。他不堪忍受如此巨大的傷亡,下令撤退。當部隊敗退時,李將軍策馬在傷亡慘重的子弟兵間穿梭,口中不停說道:“這都是我的錯,弟兄們,這都是我的錯”。

這場大戰是是南北戰爭期間傷亡最慘重的戰役之一,交戰雙方總共損失了超過5萬人,包括陣亡、受傷、失蹤、被俘。超過7000名陣亡將士的遺體橫躺在夏日的豔陽下。

葛底斯堡戰場遺蹟於四個多月後聲名依舊,時當葛底斯堡國家公墓揭幕。在揭幕式上,林肯總統發表了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他說道:87年前,我們的先輩們在這個大路上建立了一個新型的共和國,她受孕育自由的理念,並獻身於一切人生而平等的理想。現在我們進行了一場重大的內戰,以考驗這個共和國,或者任何一個受孕於自由和獻身於上述理想的共和國是否能夠長久生存下去。我們站在這場戰爭中的一個重要戰場上聚集。烈士們為使這個共和國能夠生存下去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來到這裡,是要把這個戰場的一部分奉獻給他們作為最後安息之所。我們這樣做是完全應該而且是非常恰當的。但是,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這塊土地我們不能夠奉獻,不能夠聖化,不能夠神化。正是那些活著的或者已經死去的曾經在這裡戰鬥過的英雄們才使得這塊土地成為神聖之土。我們無力使之增減一分。我們在這裡說什麼,世人不會注意,也不會長期記住,但是英雄們的行為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這更要求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去繼續英雄們為之戰鬥,並使之前進的未盡事業。倒是我們應該在這裡把自己奉獻於仍然留在我們面前的偉大任務——我們要從這些光榮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獻身精神,來完成他們已經完全徹底為之獻身的事業;我們要在這裡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我們要使共和國在上帝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葛底斯堡戰役,是南北戰爭的轉折點,南軍再也無力向北軍發動進攻,只得轉入守勢。與此同時,西部戰場上更大的災難又降臨到本部同盟身上,北軍將領格蘭特攻下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重要據點維克斯堡,從而使北軍控制了整條密西西比河。維克斯堡和葛底斯堡兩次大捷,使得歐洲列強認識到南部同盟獨立的已經是鏡中花水中月,從而放棄了支援,從而使南部同盟陷入到了完全孤立當中。

等到葛底斯堡戰役之後,耗盡了雙方在東部戰場上的戰爭動能,戰爭的焦點轉移到了西部戰區。當北軍成功打贏了維克斯堡戰役之後,繼續開展進攻。南北雙方又爆發了查塔努加戰役,雖然最終南軍打贏了,但是也遭受到了慘重的傷亡,損失了12000人。雖然北軍損失更為巨大,足足損失了16000人,但是北軍的背後的聯邦有著2200萬的人口的後盾,而南軍的背後只有900萬人,其中還有300多萬的奴隸。

雖然北軍在查塔努加戰役中失敗,但是查塔努加卻依然掌握在北軍手裡,這也給北軍後來的進攻提供了一個非常的前進基地。

1864年初,北軍又換司令了,這次換上了格蘭特。這個格蘭特要比他的前任們高明的多,他的目光從戰場中超脫了出來,決定以戰止戰。為了徹底摧毀南部同盟的經濟力量,餓垮、餓死南軍,命令謝爾曼將軍打到南部同盟內部去,消滅南軍的有生力量並摧毀南軍的戰爭潛力。。

1864年5月,希爾曼的部隊拋棄了大部分輜重裝備,從查塔努加輕裝出發,向著佐治亞州縱深挺近。南軍的約翰斯頓企圖阻擋謝爾曼的進軍,但是謝爾曼也一改以往猛衝猛打的作風,開始迂迴作戰、繞敵前進。使得約翰斯頓不得不緊隨謝爾曼行動,且戰且退。約翰斯頓的行動讓南部同盟的總統戴維斯相當的不滿,怎麼能讓北軍在自己的地盤裡橫行無忌呢。於是讓約翰胡德接替約翰斯頓。胡德很聽話,不斷向謝爾曼發動進攻,結果次次碰壁,損兵折將。連連失敗的胡德失去了進攻的力量,只得退守南部重城亞特蘭大。等到8月底,當謝爾曼切斷了亞特蘭大的交通線,斷了胡德的供給之後,胡德連亞特蘭大也守不住了。9月2日,南部最大的鐵路樞紐和工業城市亞特蘭大被北軍佔領。

謝爾曼在佔領了亞特蘭大之後,開始休整部隊,為接下來的進軍準備。在休整2個月後,謝爾曼再一次向南部進軍,歷史上著名的“向海洋進軍”拉開了序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