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五章——斷裂的房子(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五章——斷裂的房子(5)

1864年11月16日,謝爾曼精選了62000名士兵,不帶給養,直插南部腹地的薩凡納。這次進軍的目的不在於消滅多少士兵,佔領多少地盤,攻克多少堡壘,這次行動的唯一目的就是摧毀南部同盟的經濟力量,將南部同盟的腹地攪個天翻地覆,摧毀南部同盟的戰爭潛力和士氣。

謝爾曼的大軍橫掃佐治亞州,沿途沒遇到南軍像樣的對抗,只是與小股奴隸主的小股武裝發生零星的戰鬥。謝爾曼大軍所到之處,燒燬存糧,殺死牲畜,搗毀廠房機器,拆除鐵路橋梁,無限制徵用一切車輛。讓能轉的轉不了,能走的走不了,能用的用不了,能吃的吃不了,大軍所過之處,一片濃煙烈火,殘垣斷壁,焦土遍野。謝爾曼的行為,像極了抗日戰爭中的日軍所實行的“三光政策”。

這完全破壞性質的大掃蕩,在南部同盟一起了極大的恐慌。奴隸主們聞風喪膽,聽到謝爾曼的大軍要來了,趕緊卷著鋪蓋卷跑路了。而廣大的奴隸則盼望著謝爾曼的到來,他們將謝爾曼看成了解放者,表現出無比熱烈的情感。據謝爾曼回憶:黑人們簡直快樂得發狂了,他們只要聽到我的名字,就都圍住我的馬,以他們特有的方式高呼和祈禱。許多黑人們索性跟隨謝爾曼大軍前進,他們相信這就是走向解放。

雖然謝爾曼連戰連捷,打得高興了,但是華盛頓那邊就比較擔心了,因為有一個多月不知道謝爾曼的去向,如果這一支大軍被南部同盟給消滅了,那這樂呵可就大了。焦急地等了一個多月,華盛頓終於得知了謝爾曼的訊息,而且還是一份大禮,在12月22日,謝爾曼佔領了目標薩凡納,“向海洋進軍”勝利完成。

謝爾曼的進軍,在經濟上、精神上給了南部同盟以決定性的打擊,南部同盟的主要就交通線陷於癱瘓,作為南部主要工業基地的佐治亞州遭到毀滅性破壞,是南部同盟的物資匱乏進一步加重。南軍再也無法獲得充分的糧食供應,士氣越發低落,民心動搖,所有的這些因素都加速了南部同盟的最終崩潰。

戰爭不僅僅是雙方統帥的較量,兩邊士兵的廝殺,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總和,整體戰就是說明。

在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之後,實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工業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1861年3月,國會透過了關稅法,並在1864年又進一步提高了關稅,將其提升到了47¥甚至有些商品徵收到了100%。這些措施不但能增加北方聯邦的收入,用來應付龐大的戰爭開支,而且還能保護美國本土的資本主義發展,保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防止歐洲商品對美國的傾銷,促進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獨立發展。

1862年,國會透過了《宅地法》,不僅使奴隸制度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不復存在,而且還加速了西部的開發,促進了原料基地和商品傾銷市場的擴大,推行了美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1862年7月,國會透過成立“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法案,讓這兩個公司負責修築貫穿整個北美洲的大鐵路。為了鼓勵私營公司鐵路投資,北方聯邦實行補貼制度,在平原地區修築每英里鐵路補助16000美元,丘陵地區每英里補助32000美元,山區每英里補貼48000美元。除此之外,鐵路公司還擁有鐵路兩側20英里內的土地,並有權使用國有土地上的木材、石料等。政府覺得這個大禮包還不夠,又增加了一條,給予鐵路公司特殊的銀行信貸條件,頒發特許證,語序鐵路享有長期或者短期免稅特權。北方聯邦政府的這個大禮包,從而興起了修築鐵路的熱潮。在美國修築連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鐵路時,很多中國的鐵路工人也付出了自己辛勤的努力,很多工人甚至把命搭在了上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863年2月,國會透過了“國民經濟體系法案”,以整頓銀行業的混亂,提供全國通貨,並保證政府債券獲得穩定的市場。內戰開始時,美國共有銀行1562家,分別持有29個州頒發的許可證,享受五花八門的權利和特權。這些銀行發行的流通證券不下7000種,此外還有5000種偽鈔。這種情況對資本主義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實行“國民銀行法”後,各州銀行互相競爭而造成的幣值混亂局面得到相應的控制,保證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金融環境。

1864年7月,國會又透過了“移民法”,並成立了一個移民局專管移民事務。該法制定了若干鼓勵移民來美定居的條款,例如達到美國而未加入美國國籍者,不能被強制服兵役。“移民法”的實行,是美國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僅60年代進入美國的移民就達到了230萬人。“移民法”和“宅地法”相互補充,及提供了工業賴以發展的原料和勞動力,又擴充套件了西部的糧倉作用。

此外,北方聯邦還制定了開展技術革命、一斤外國先進技術、發展教育事業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為迅速增長的工業奠定了基礎,保證了北方聯邦取得內戰勝利的物質基礎。

裝備和後勤供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作戰雙方的軍力。作戰時物質的需求大大刺激了北部工農業生產的發展,1862年後出現了戰時經濟繁榮。

在工業方面,軍械軍火、冶鐵、毛紡、服裝、製鞋、鐵路、石油等得到迅速發展,新的工業不斷興建。僅費城一地,1862年至1864年新建工廠180座。鋼產量從1861年的73萬噸增長到1863年的近95萬噸。由於棉花短缺引起毛紡業興旺,羊毛消耗量從1860年的8533萬磅,激增至1864年的2.14億磅。石油的增長更為的驚人,1859年僅僅84000加侖,到了1862年就達到了1.28億加侖。此外,肉類、罐頭、蔬菜等食品等也應時而生,發展極快。繁榮的戰時工業保證了北軍軍事實力的不斷增長。

在農業方面,也出現了高漲局面,1862年,小麥產量達到高鋒。內戰中,北方聯邦向歐洲出口糧食的價值達到了3.3億美元,這對於促使歐洲保持中立立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農業生產的發展促進了農業機械的不斷改進,農業機械既節省了大批勞動力,從而保證了前線兵員。

戰時經濟高漲即向西部擴張,加速了社會財富的集中,資本家由此獲得了空前的利潤。康涅狄格州的一座軍火工廠在1862年的利潤達到了3%,新英格蘭一些毛紡織廠,紅利也在10%到40%之間。北方聯邦政府為了打贏戰爭,總共發行了28.46億美元年的公債,銀行資本家利用這些公債投機獲得了巨大利益。戰爭中許多企業主和辦事人員投機發跡,有些人成了百萬富翁,摩根、洛克菲勒、卡內基、吉爾德、庫克等超級富翁的財產基礎都是在內戰時建立起來的。

內戰期間,聯邦政府為了應付戰爭的龐大開支,採用增加賦稅、發行公債和法定貨幣等手段大力籌集軍費。徵稅名目繁多,範圍極廣,除了對鐵路收入、各種交通工具、製造品和銀行存款徵稅之外,還對各種生活用品徵收消費稅,對提貨單、保險單、支票及其他證券徵收印花稅。政府發行的公債利率高達7%,但是勞動人民卻無力購買,大獲其利的還是富人。政府發行的紙幣不斷貶值,造成商品價格急劇上漲,大大超過了勞動者名義工資的增長速度,1860年到1865年間,實際工資實際上下降了30%。

工人家庭陷入了極端貧困當中,他們提出的唯一要求只是物價和工資的平衡。北方聯邦對此未做任何努力,資本家為了聚斂財富,根本不考慮工人的合理要求。工人們只得為了改善基本生活條件而進行罷工鬥爭。1863年起,罷工在許多城市開展,僅1864年就有約20萬人參加了各種工會組織。工人運動的發展使資產階級大為震驚,各州政府採取了鎮壓政策措施來為資本家效勞。

在這種形勢下,親奴隸主的“銅頭蛇”勢力又開始活躍起來。他們把自己裝扮成了工人利益的積極維護者,到處活動,大肆進行發展宣傳,說什麼讓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只會使富者更富,窮者更窮。甚至還挑撥說,林肯頒佈《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是以犧牲百人利益去改善黑人地位的。這些蠱惑人心的宣傳矇騙了一些工人。但是大多數工人不僅沒有輕信謠言,而且還與“銅頭蛇”進行了堅決鬥爭。同時,北方聯邦政府也採取了鎮壓措施,嚴厲打擊“銅頭蛇”的活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