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八章——俄國的蛻變(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七十八章——俄國的蛻變(1)

俄國改革的事,說來話長,我覺得還得從俄國的環境說起。俄國位於歐洲的東部,地處內陸,波羅的海的入海口還是從瑞典人手裡奪過來的,在奪得入海口之前,俄國一直沒有一個入海口。眾所周知,歐洲的發展源自於地理大發現,源自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源自於資產階級的逐步發展。地理大發現帶來的龐大的資金,可以說跟俄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再加上俄國的主要經濟就是農業而非工商業,所以,俄國逐漸落後於歐洲其他地區。其實,當地理大發現之後,經濟的重心就轉移到了大西洋沿岸,從大西洋沿岸向東方的腹地,經濟的發展逐漸緩慢和落後。所以,才會有彼得大帝的改革,使俄國富國強兵,並且奪得了夢寐以求的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但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俄國的環境和俄國自身的特點,使得俄國的封建制度依舊非常牢固,在西歐各國紛紛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發展資本主義的時候,俄國卻還在加強自身的封建制度,在與之相鄰的中歐德意志地區都開始逐步轉向資本主義的時候,俄國依然在堅持著自己固有的制度。但是,在歷史的車輪面前,任何強大的國家、任何偉大的人物都微小的微不足道,任何阻擋都將是螳臂當車,無論樂意還是不樂意,都必須順從歷史的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雖然俄國一直頑固,但是最終也敵不過歷史的力量。

俄國之所以會發生1861年改革,首先是因為經濟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改變之後,那麼與之相對應的上層建築也會與之發生改變。最主要的,就是俄國本身資本主義的發展。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城市開始繁榮,在原先的荒地上,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是個人都得吃東西,因為沒有人不吃東西還能活著的,但是城市裡的人是沒地的,沒法種地自己產糧食,所以只能去買糧食。所以,城市的發展導致了對糧食極大需求。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聯邦政府也是靠著糧食,穩住了各個歐洲列強。而作為坐擁烏克蘭、東歐平原等地的俄國,自然就是產量大國。歐洲糧食需求量的大增,可讓俄國的地主們非常高興啊,因為這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啊。但是,歐洲發展的太快了,俄國糧食的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為了提高糧食產量,更多、更快、更好地賺銀子,越來越多的地主開始採用機器,改良耕作制度和使用僱傭勞力。列寧曾這樣一針見血地指出過:地主為了出賣而生產糧食,而這就是舊制度崩潰的先聲。不過,雖然有很多的地主轉變了生產方式,但是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絕大部分地主是採用增加地租的辦法來擴大自己的收入。

在土地肥沃、工業不怎麼發達的各省,當地的地主主要是靠縮減農民的份地,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經濟收入。在這裡,十九世紀上半葉,地主的土地增大了2——3倍,但是農民的份地缺平均縮減了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隨著地主耕地的增加,農奴們的勞動也變強了,因為地主的地也是需要農奴來耕作。

但是在俄國工業比較發達的省份,地主們主要是靠代役租來謀利,所謂的代役租指的是農奴們向地主們給錢。地主們為了更大的獲利,日益提高了代役租。承受如此重壓的農奴,為了交付代役租便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城市或遙遠的地區受僱於手工工場或從事手工業和商業,要不然根本付不起。這些農奴可以說是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農村,脫離了土地,成為了自由勞動者,這就使得原先的經濟制度遭到了破壞。

這就是當時俄國社會所發生的變化。一方面,城市的興起,資本主義的發展。另一方面,原先的經濟方式已經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不但一部分地主已經變成了類似於英國的“新貴族”,原本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們也離開了土地,並且因為農奴選擇的增多,使得在農奴內部也產生了分化。城市資產階級和農村的有地主和農民組成的資產階級構成了俄國1861年改革的社會基礎。

這是俄國內部的變革,新的階級的出現,導致國內改革的呼聲日漸高漲,而外界的刺激,也加速了俄國邁向改革的步伐,這便是克里米亞戰爭。

克里米亞戰爭又被稱為克里木戰爭,或者叫第九次俄土戰爭。這場戰爭是拿破崙帝國崩潰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英國、法國、俄國、奧斯曼帝國等等許多國家都捲入了戰爭漩渦。

是這樣的,原本懸掛在歐洲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的奧斯曼帝國在十九世紀上半期迅速衰落,曾經兩度兵臨維也納城下的、舉著彎月旗幟的*大軍,已經腐朽不堪。奧斯曼帝國的中央政權被不斷地削弱,被奧斯曼帝國長期統治的廣大地區已經四分五裂,奧斯曼在各地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曾經奧斯曼帝國的地盤,成為了歐洲列強眼中的肥肉。

俄國一直在向奧斯曼一向擴張,而且在神聖同盟建立之後,奧斯曼帝國更成為了俄國擴張的重點。因為神聖同盟的建立是為了穩定歐洲的局勢,作為同盟的發起者,實在是不好意思在向歐洲進行擴張。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奧斯曼帝國的野心,他多次表示:土耳其必須死去,而且一定會死去。

但是奧斯曼的地盤實在太大,就憑俄國一個人吞不下這麼大的地盤,於是俄國找上了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商量著怎麼瓜分奧斯曼,但是不得不說,俄國的胃口實在是太大,竟然想要奧斯曼帝國的在西亞、北非和東南歐地區的廣大的領土和屬地乃至藩屬國,因此英國一直在小心應對。

但是俄國在逐步進行自己的計劃,在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戰爭之後,原是奧斯曼帝國領土的塞爾維亞、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個多瑙河的公國獲得了自治,並且由俄國保障兩公國的自治,徹底納入到了俄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俄國並不滿足,並企圖正式吞併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公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1831年的第一次埃土戰爭中,因為俄國對奧斯曼帝國進行了幫助,使得奧斯曼能在戰時僅對俄國開放戰略意義極為重要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從此,俄國沙皇成為了奧斯曼的保護者。雖然這是俄國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簽訂的秘密條約,但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條約的內容很快就洩露了出來,這個結果讓英國和法國非常不滿,決不能讓俄國在海峽取得優勢。

機會很快就來了,在1839年,英國慫恿蘇丹對藩屬地埃及開戰,第二次埃土戰爭爆發。雖然英國慫恿,但是很不幸,蘇丹再一次戰敗,英國等得就是一個這樣的結果,英國派兵干涉,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由此,英國巧妙獲得了和會的主導權。在1841年《海峽條約》中,奧斯曼禁止一切外國軍艦在平時透過海峽,俄國之前和奧斯曼簽訂的條約無效,從而使得俄國在黑海上的優勢化為烏有。俄國對於從中攪屎的英國非常憤怒,英國和俄國之間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在這自後,法國和俄國因為耶路撒冷聖地的保護權問題而對立。當時統治法國的是拿破崙三世,雖然他不具有其伯父的膽略,但是也不害怕與俄國一戰。

而英國出於現實的考慮,認為法國在埃及問題的讓步表現出足夠的友善,但是更重要的是法國的陸軍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可以用來和俄國進行對抗。俄國在近東擴張的勢頭使得英國十分不安。如果沙皇飲馬兩海峽,那麼英國在地中海的勢力將受到嚴重威脅。英國認為兩海峽是決不可以放棄的。在背後支援法國反而有助於實現遏止俄國的目標,因此英國決定和法國站在一起。

但是,此時的俄國卻渾然不知可能發生的巨大災難,他的眼睛裡只能看得見土耳其,而看不見歐洲其他大國的活動。俄國根據以往對奧斯曼戰爭的經驗,覺得在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那就動*奪來,當你的槍口抵在奧斯曼腦門上的時候,奧斯曼自然就乖乖地把你想要的叫出來了。

俄國想做變做,在1853年2月,俄國亞歷山大親王作為俄國的全權特使被派往了君士坦丁堡,要求奧斯曼帝國蘇丹承認俄國沙皇對蘇丹統治下的東正教臣民具有特別保護權,這些東正教臣民包括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羅馬尼亞人和希臘人等。俄國的想法能實現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