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三章:鋼鐵煉獄:一戰(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三章:鋼鐵煉獄:一戰(4)

接下來,咱們就說說替義大利解了圍的那兩次巴爾幹戰爭。

20世紀初,整個歐洲,或者還得包括和歐洲關係密切的西亞、北非,都是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勢,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矛盾不斷加深,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邊互相越看越不順眼,但是雙方都很剋制,因為戰爭一旦開始,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了,而且戰爭雙方都是大國。其實不但是在這些大國之間,大國夾縫之中的小國之間,也是矛盾重重,這一點在列強爭奪最為激烈,局勢最為複雜的巴爾幹地區,顯得尤為的突出。

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中間的巴爾幹半島,在人類有史以來,經歷了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次戰爭,無論是聲勢浩大的希波戰爭,《斯巴達300勇士》彰顯了當時恢弘、慘烈的戰場;還是壯闊的亞歷山大東征,建立了盛極一時、曇花一現的亞歷山大帝國;亦或是羅馬帝國,將巴爾幹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之中;還是後來的拜占庭君主在巴爾幹的征戰,還是崛起的奧斯曼土耳其踏馬西進。每一次大國的建立,基本上就會到巴爾幹這打一仗。

時間到了20世紀初期,曾於14世紀初興起於小亞細亞半島西北部的國家土耳其仍控制著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大片領土和屬地,阿爾巴尼亞還沒有取得獨立;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人民在馬其頓、色雷斯一帶還受政治壓迫和迫害。

雖然希臘、塞爾維亞等國已經獨立,但是這些獨立國家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因為巴爾幹半島上邊,民族問題錯綜複雜,這些國家都希望能擴大自己國家控制的地盤。因為巴爾幹半島上邊的民族,屬於南斯拉夫人,和俄國的東斯拉夫人屬於同一個人種。俄國為了擴張在巴爾幹的勢力範圍,爭取將巴爾幹納入囊中,於是極力鼓吹泛斯拉夫主義,也就是說,世界上的斯拉夫人,應該組建起一個共同的斯拉夫國家。而很顯然,當時能夠讓所有斯拉夫人加入的,就只有最強大的俄國了。這種泛斯拉夫主義,和現在土耳其提出的泛突厥主義,*極端組織提出的泛*主義是一樣的。在俄國的強烈宣傳之下,泛斯拉夫主義成為了巴爾幹半島上的主流思想。巴爾幹半島諸國也積極擴軍及進行外交工作,謀求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希望奪取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的領土。

但是作為統治了巴爾幹半島上幾百年的土耳其,肯定對這些從巴爾幹獨立的國家非常不滿,時刻都想著能夠把他們再一次劃到自己的地盤裡邊。一方想著繼續解放自己仍在土耳其統治下的巴爾幹半島的兄弟,一方無時不刻都在想著捲土重來,可以說,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在加上區域外大國的干涉,使得戰爭不可避免。

因為有著實力強大的共同的對手,使得新生的巴爾幹半島上各國暫時壓制住了各國間的內部矛盾,一致對外。為了更好的對抗土耳其,在1912年3月,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簽訂了反對土耳其的同盟條約,到了5月份的時候,希臘也加入到了進來,變成了三國同盟,到了同年8月的時候,黑山也加入了進來,形成了四國反土同盟,又被稱為“巴爾幹同盟”。

就在巴爾幹各國簽訂同盟的時候,土耳其正在和義大利在的黎波里塔尼亞和昔蘭尼加血戰。反土同盟各國覺得時機一到,準備趁你病,要你命,趁機向土耳其提出了應該給予仍在土耳其統治下的馬其頓和色雷斯自治權,其實這也是套路,話說你們還記得當初奧匈帝國吞併波斯尼亞的時候是怎麼個過程嗎?顯示獲得統治權,然後成為帝國一員,現在成為自治,然後下一步就是要求合併,再然後就是合併。

對於這個套路,土耳其一眼就看穿了,小樣,跟我玩這個,沒門!土耳其情理之中的拒絕了。土耳其不支援,那麼接下來如果想達到目標的話,就只能動手了,這時候,俄國湊過了,達瓦里希(俄語“同志”的意思),不要怕,俄國永遠在你們背後!得到俄國慫恿之後,在1912年10月8日,黑山首先跳出來對土耳其宣戰。在黑山之後,保加利亞、希臘塞爾維亞各國也相繼在10月17、18日向土耳其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軍隊撤出巴爾幹。土耳其政府自然拒絕了這一要求,因為土耳其雖然總打敗仗,但是好歹是被歐洲各個列強打敗,如果是個小蝦米跳出來吆喝兩句,自己就慫了,那之後這日子可就真沒辦法過了。土耳其和巴爾幹同盟相繼進行軍隊動員,並採取相應的軍事行動。

現在,土耳其面對的情況就比較尷尬了,在兩邊都遇到了戰爭的挑戰,而當時孱弱的土耳其帝國是沒有能力同時打兩場戰爭的,那麼就要被迫放棄相比不重要的一邊來保住重要的一邊。這個選擇不難選擇,一個是遙遠的、中間還隔著一個英國控制下埃及的北非,一個是近在咫尺、臥榻之側的巴爾幹,只要是個正常人,就知道該怎麼選擇。很快,土耳其就選擇好了,選擇儘快和義大利罷手,來集中一切力量和巴爾幹同盟作戰。

雖然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上領土的人口就和巴爾幹同盟差不多,如果再算上土耳其在亞洲的地盤,那麼人口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巴爾幹同盟各國在兵員數量方面超過了土耳其,而且不但兵員數量,而且在質量方面,也超過了自己的老主子土耳其,尤其是在炮兵質量和軍隊戰鬥訓練水平上。想當年奧斯曼土耳其如日中天的時候,留給歐洲各國印象最深的就是奧斯曼帝國軍隊的人海,以及那威力巨大的大炮。可是時過境遷,滄海桑田,當時的輝煌已經成為了一紙剪影。

巴爾幹同盟各國哦不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超過了土耳其,連士氣上都超過了,因為當時參戰的軍隊知道自己是為了自己的民族解放而戰,士氣高昂,視死如歸。

當時,巴爾幹同盟處在外圍,而且處在優勢地位,為此,同盟擺出了一個圍攻的態勢。保加利亞的三個集團軍將主要目標放在了伊斯坦布爾,也就是君士坦丁堡。塞爾維亞的三個集團軍的主力則放在了馬其頓方向,而希臘的兩個集團軍分別攻擊薩洛尼卡和亞尼納,開始從下路進行攻擊,而希臘海軍則負責對付土耳其的海軍,確保同盟在地中海的制海權。如果制海權被希臘海軍獲得,那麼土耳其在巴爾幹半島上的領土就將面臨一個四面被圍的窘境。而同盟中的小兄弟黑山則負責協助塞爾維亞在馬其頓方向的攻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1912年10月22日,塞爾維亞和黑山軍隊的開始向土耳其軍隊進攻,而保加利亞的軍隊也越過了邊境,向土耳其腹地挺近。保加利亞軍隊進入土耳其境內之後,攻擊前進,一路勢如破竹,土耳其軍隊一敗再敗,土耳其軍隊潰不成軍,倉皇撤退。

就在保加利亞高歌猛進的時候,塞爾維亞軍隊也是毫不遜色,在10月24日,塞爾維亞各個集團軍開始發起總攻,馬其頓的土耳其軍隊被塞爾維亞的洪流衝的粉碎。與此同時,希臘的軍隊也是旗開得勝,在11月9日迫降了薩洛尼卡的守軍,佔領了該城。

就在聯盟各國的陸軍稱雄的時候,希臘的海軍也是毫不遜色,成功的封鎖了地中海和黑海中間的達達尼爾海峽,並且對愛琴海上的島嶼進行攻佔。

土耳其軍隊被打傻了,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所戰盡墨,一潰如水,那戰績真的是慘不忍睹,戰爭僅僅打了一個月,土耳其就感覺這場仗是沒法打了,在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請求歐洲各個列強進行調停。在戰爭勝利的鼓舞下,仍舊在土耳其版圖內的阿爾巴尼亞在11月26日宣佈獨立。

就在巴爾幹同盟形勢一片大好,眼看著就要解放巴爾幹,飲馬達達尼爾海峽,進攻土耳其亞洲本土的時候,歐洲列強開始站出來了。首先,就是支援巴爾幹同盟的俄國。估計俄國當初也沒想到,土耳其軍隊這麼不禁打,雖然自己之前打他們是不費什麼勁兒,但是怎麼這麼水,讓這些小國打得砍瓜切菜。

現在輪到俄國為難了,因為俄國一直想要的,就是能夠自由同行黑海海峽,如果讓巴爾幹同盟坐打大,那之後的問題可能就不怎麼簡單了,因為跟巴爾幹同盟相比,土耳其還是軟弱得多。所以,俄國一方面在繼續援助巴爾幹同盟的同時,有開始希望戰爭到此為止。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認為當時參戰的塞爾維亞和希臘是站在協約國這一方的,如果他們強大,那就是自己的對手強大起來。而土耳其帝國是君主國,而且跟英國、巴爾幹半島上各國矛盾重重,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土耳其很可能就是自己下一個盟友,因此希望能夠儘可能的儲存土耳其。

現在,無論是支援自己的俄國,還是跟自己不對付的德國和奧匈帝國,都希望戰爭到此結束,因此,戰爭也就打不下去了。這也就是小國的悲哀,一舉一動都要看大國的臉色。在各大國的壓力下,在1912年12月,土耳其和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如果你認為戰爭到此結束的話,那你可就太天真了,戰爭還未結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