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六章——鋼鐵煉獄:一戰(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六章——鋼鐵煉獄:一戰(7)

薩拉熱窩事件是一名塞爾維亞青年刺殺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的行動。這名塞爾維亞青年跟現在的聖戰者,我覺得本質上是一致的,他們都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肝腦塗地。而這名名叫普林西普的青年,他的理想就是南斯拉夫人的統一。

南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的一個群裡,而斯拉夫人則是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被古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民族。按照地域,人們將斯拉夫人三成了三個群體,分別是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其中,東斯拉夫人為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也就是說,近兩年比較火的烏克蘭危機,其實是同一個民族內部的紛爭,也就是比較喜聞樂見的兄弟鬩牆。而西斯拉夫人則是中歐地區的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等,而南斯拉夫人則主要位於巴爾幹一帶,包括塞爾維亞人、黑山人、克羅地亞人、斯洛文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等。

跟自己兄弟民族相比,南斯拉夫人的生活那真的是一部血淚史,東斯拉夫人最起碼有個歐洲列強俄國,而西斯拉夫人雖然沒有強大的祖國,但是好得維持了各自的獨立,或者說最起碼不是被奴役、被壓迫,而南斯拉夫人就不行嘍,被異教徒統治了好幾百年的時間,很多人甚至都放棄了東正教而轉信了*教。但是自19世紀以來,巴爾幹半島上,很多地方先後獨立,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這些新建立的國家,甚至在巴爾幹戰爭中,乾脆利落地擊敗了統治了幾百年的土耳其統治者,這極大的鼓舞了南斯拉夫人,使得南斯拉夫人的民族熱情空前高漲,他們非常希望能夠統一,建立一個強大的南斯拉夫國家。而要使得分裂的南斯拉夫地區統一,需要一個核心,完成統一。就如同義大利的統一一般,以撒丁王國為中心完成了統一,德國也是如此,以普魯士為核心,完成了統一。而誰能作為南斯拉夫的核心,完成統一呢?當時南斯拉夫人覺得塞爾維亞是那個當之無愧的核心。因為塞爾維亞不但獨立,而且在戰爭中大展神威,並且戰爭中分得了最大的地盤。日趨強大的塞爾維亞,成了南斯拉夫人的希望,要不然已經被奧匈帝國吞併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就不會強烈的要求要和塞爾維亞合併。而之前也說過塞爾維亞的雄心。所以,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互相看不順眼就十分正常了。

當時,在塞爾維亞國內,就已經出現了針對奧匈帝國的團體,其中比較影響力比較大的,一個是在1908年成立的“國防會”,這個組織主張採用游擊戰來抵擋奧匈帝國的入侵,並且還採取了行動,戰幕熱血沸騰的志願軍,並對其訓練。這個還屬於正常的範疇,但是另一個組織就比較恐怖了,這個就是在1911年成立的“黑衣會”,這個黑衣會還有著另一個名字,叫“不統一蘇寧死”會,可見其思想的激烈。激烈的想法,做出來的事自然不會是常理能夠揣度的,他們劍走偏鋒,開始玩刺客信條,更鍾愛恐怖活動,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他們更像是一種地下組織,感覺跟白色恐怖下的地下黨一樣,單線聯絡,秘密活動,絕對服從,勇於犧牲。而就是這個組織,奪去了費迪南大公的生命。

在1914年的5月份,奧匈帝國和德國的參謀長開始商討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在6月12日的時候,費迪南大公和德皇威廉二世進行會談,當時雙方都認為俄國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國內問題較大,扯著後腿,自顧不暇,肯定沒辦法插手巴爾幹。因此,德皇就建議奧匈帝國應該趁這機會出兵,滅了這個不老實的小家夥。為了給奧匈帝國堅定信心,德皇還拍著胸骨保證,如果俄國敢動你一個手指頭,那我們德國肯定不會坐視不管的!於是,在德國的保證下,奧匈帝國的膽子也大了,因此決定在波斯尼亞與塞爾維亞的邊境薩拉熱窩地區進行軍事演習,來嚇唬塞爾維亞,並且也為戰爭做準備。而演習的日期,則定為6月28日。也不知道奧匈帝國是無心還是有意,6月28日這個日子,對於塞爾維亞來說,絕對是一個難以忘記的國恥日,在1386年6月28日,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現在奧匈帝國選在這個日子進行軍事演習,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想說奧匈帝國會是第二個土耳其,再一次征服塞爾維亞?!

可想而知,當塞爾維亞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那立馬就炸了鍋了,群情激憤,而那些為了塞爾維亞統一而努力的各個團體們,更是熱血上頭,他們決定給奧匈帝國一個慘痛的教訓,讓奧匈帝國知道塞爾維亞的厲害。而他們的目標,則是前來視察的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夫婦。為了保證刺殺的成功,他們派出了多名殺手,在費迪南並經之路等待,伺機而動。

其實在計劃行動之前,塞爾維亞政府就已經察覺到了,這些人要有行動,但是並沒有支援,而且還非常的反對,這倒不是因為塞爾維亞政府不想統一,而是因為十分清楚自己和奧匈帝國之間的差距,雖然自己有強國支援,但是自己估計活不到勝利的那一天,而且俄國也沒有完成本身軍隊的改編計劃。

時間來到了1914年6月28日,在上午10點左右,費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完軍隊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十分傲然自得地回到城中。一長列皇室汽車在城內擁擠的街道中緩緩而行,而負責安全保衛的,只有稀稀疏疏的憲兵和警察。這可以說,如果塞爾維亞人還不暗殺的,簡直就對不起這個機會。

當車隊經過城內的楚穆爾亞橋的時候,一名殺手察布里諾維奇抓住機會,從人群中跳了出來,向費迪南夫婦所乘坐的汽車投擲了一枚*。但是,可能因為太過於緊張,結果這枚*沒扔進去,而是扔到了車棚上,彈了出來,把費迪南身後的那輛車給炸了,費迪南夫婦啥事都沒有。這時,塞爾維亞組織企圖暗殺費迪南的企圖已經暴露了,如果費迪南能夠及時應對的話,那就不會有之後的事情了,但是,費迪南大公接下來的行為,充分的詮釋了,什麼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在爆發發生後,費迪南大公可能是覺得如果現在表現的驚慌失措的話,有失自己皇儲的威嚴,於是他下車,可能是故作鎮定,也可能是真鎮定地走下車,視察了現場,然後瞄了一眼抓住的刺客之後,十分瀟灑地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照原計劃進行吧。”然後車隊加速行駛。

現在費迪南逃過了一劫,但是他覺得應該去醫院看望一下自己受傷的隨從,來表示一下自己的關心。按理說,你要是去也可以,你好歹做好準備吧,你把汽車開快點,把敞篷汽車換成一個密閉車廂的,警察和憲兵你放多點,或者乾脆不放,來一個微服私訪,這樣都行,結果,一點沒變,該怎麼著還是怎麼著。真是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這一下,費迪南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正好撞上了伺機而動的普林西普,普林西普拔出手槍,對準費迪南夫婦就是一陣射擊,費迪南夫婦一命嗚呼。

對於製造了薩拉熱窩事件的普林西普,他的結局是死在了獄中,在1918年的4月。

對於這位不惜生命進行刺殺的年僅19歲的中學生,塞爾維亞國內把他當成了英雄,認為他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自由而獻身。為了紀念他,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1977年做出決定,在普林西普刺殺皇儲所站的石板上,用水泥澆築出一雙腳印,並在旁邊的牆壁上嵌入了一塊約一平方米大小的白色大理石板,石板上用黑色的塞語和英語兩種文字刻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從這個地方刺殺了奧匈帝國斐迪南皇儲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南政府同時決定,將此橋改名為“普林西普橋”。但是,在科索沃戰爭之後,南聯盟隨之解體,而解體之後,對普林西普的紀念就不像之前了,紀念物及大理石板均被拆除,小橋也再次易名為“斐迪南橋”,甚至那一塊大理石石板一直被存放在薩拉熱窩市內一座廢兵營內。但是無論怎麼說,普林西普還是作為一個民族英雄紀念的,直到1995年,當時美國總統的巴爾幹特別代表首次評價普林西普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對於普林西普,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