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零七章——鋼鐵煉獄:一戰(8)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零七章——鋼鐵煉獄:一戰(8)

我們不去說普林西普,我們來看看接下來各國的反應。首先就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在聽說自己家的皇太子被塞爾維亞人給殺了之後,熬的一聲就不幹了,直接就把劍拔出來了,對準塞爾維亞的小身板就準備砍下去了。而且,奧匈帝國早就想對塞爾維亞動手了,這一下更是給了奧匈帝國絕佳的藉口,這事可是事關國體,事關國家的臉面的,如果輕輕揭過的話,那還怎麼混,就是國內不想打,也得打了。而且,關於這件事,奧匈帝國首都的一家報紙可謂是一針見血:“六年來我們一直等待著一切嚴重的緊張局勢最後爆發……我們要戰爭,因為這是我們人心的信念。我們的理想只有透過一次戰爭,用激進的突然方式才能實現:這是一個強盛的奧匈帝國。”在事件發生後,奧匈帝國決策層就已經決定,戰爭必不可免了,但是,塞爾維亞畢竟是俄國罩著的,俄國那北極熊如果摻和進來的話,如果真打起來的話,那真不好說。於是,奧匈帝國準備找幫手,那個幫手自然就是德國。

德國當時也是渴求一戰,當時德國的總參謀長小毛奇(也就是德國統一傳奇三傑之一的老毛奇的兒子)曾這樣直言不諱的說道:我們已經準備就緒,現在我們是愈快愈好。因為當時的俄國和法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擴軍計劃,在這以前基本靠人海衝鋒的俄軍,現在也準備從質量上下手了。這就讓德國有點不爽了,或者說是有點擔心或者懼怕了,因為德國那巨大的人力優勢,如果質量在上去的話,那可真就是鋼鐵洪流不可阻擋了。所以,德國想趁著俄國還沒轉型成功的時候,來打這一仗。而且,英國在十幾年前剛剛打完了布林戰爭,那錢花的真是如流水,嘩嘩的,英國一直都沒緩過勁兒來,而且法國也沒做好準備,如果打起來的話,英法兩國的參戰意願應該不高。這時候,如果打一仗的,形勢應該是對同盟國非常有利的。

在1914年7月5日,奧匈帝國駐德國的大使館向德皇遞交了奧匈帝國皇帝的親筆信,信中將塞爾維亞和俄國大罵一頓之後,然後要求德國的支援。而德皇也沒讓奧匈帝國失望,當即表示,哥們放心,德國是你們最堅強的後盾,放心上,我們永遠支援你!

7月5日和7月6日,德皇召開了宮廷會議,詢問戰備情況,將軍們的回答令德皇非常滿意:陛下,一切戰爭準備已經就緒。奧匈帝國在得到德國肯定的答覆後,信心大增,決定訴諸於戰爭。

就在同盟國一方進行備戰的時候,協約國方面也沒閒著,因為薩拉熱窩事件之後,各國就知道要壞事,如果是秘密刺殺還好,畢竟還可以留個臉面,找一個遮羞布,但是這下可倒好,刺客直接就被人給抓住了,這可就是擺到明面上來了,這事可就不能善了了。在7月20日,法國和俄國相互保證,一旦德國膽敢挑起戰爭,我們倆一定履行自己作為盟國的義務。俄法兩國在兩國的公談公報以及外交場合,都一再高調的宣稱我們要彼此珍惜珍貴的友誼,生怕別人不知道一樣。就在俄法兩國大秀親密無間的盟友加兄弟的時候,俄國也趁著宴會的工夫告訴奧匈帝國的外交大使,你們可得慎重考慮一下,該怎麼處理和塞爾維亞之間的關係。而且,還不忘“好心”的跟奧匈帝國大使提個醒,塞爾維亞在俄國人民中間可是非常親密的朋友,而俄國的盟國又有法國,在這個問題上真不知道到底有所麼大的可怕的糾紛。而作為協約國核心的英國,當時也已經做好了戰爭的準備,因為英國在見識到德國蓬勃發展的工業生產能力之後,而在看到自己已經被德國甩在身後,並且還有越拉越遠的時候,英國坐不住了,打,得早點打!但是在事件之後,英國不像其他大國那般劍拔弩張,因為英國一方面又怕德國懸崖勒馬,又愛惜自己的羽毛,不想背上一個挑起戰爭的名頭。而且,就在大英帝國的最高領導機構內閣中,都不團結,還有一個實力不小的親德派,而且整個工人階級和大部分自由黨人都反對參戰,英國人民舉行集會,要求政府宣佈獨立。結果,在聲勢浩大的和平運動的壓力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國駐英大使說,英國同俄法兩國沒有任何同盟關係,不受任何義務約束,並一再申明英國的態度是“盡一切可能防止在大國之間發生戰爭。”

奧匈帝國在決定戰爭之後,就向塞爾維亞政府提出了一份十分苛刻的最後通牒,共有十項。一、查封任何引起對奧匈帝國皇室憎恨和藐視的刊物;二、馬上取締民族自衛組織,並取締其他作反奧匈宣傳的組織;三、即時從教育團體及教學方法中,刪除任何會或可能會煽動反奧匈之宣傳的教學內容;四、革除軍部或行政部中被指進行反奧匈之宣傳的官員,而此等官員的名單由奧匈政府提供;五、接受與奧匈政府有關部門合作,在塞爾維亞鎮壓企圖顛覆奧匈帝國領土完整的活動;六、在奧國政府指定的有關部門之協助與指示下,採取法律行動,懲罰策劃或執行6月28日之刺殺事件,而1914年於塞爾維亞領土的人士;七、即時逮捕奧匈初步調查所顯示的兩名被點名人士;八、保持合作,以有效措施遏制其境內的軍火走私;

九、向奧匈解釋對其懷有敵意、在塞爾維亞境內或境外的塞爾維亞高級官員之言論;十、以及馬上採取以上措施,並告知奧匈帝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這份最後通牒內容十分苛刻,語氣十分囂張,但是塞爾維亞政府還是忍了下來,因為即使願意摻和進來,但是自己肯定是要捱打的,而且如果俄國幫助自己打贏了,那保不準之後又要幹什麼了,會不會成為俄國的下一個省份,這可就保不準了。所以,塞爾維亞捏著鼻子把除了第五條和第六條之外的條件都給答應了,因為如果答應的話,那塞爾維亞即使不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肯定也是奧匈帝國的傀儡了。

就在奧匈帝國發出了最後通牒之後,當其他各國接到訊息之後,就知道這事要壞,但是俄國還是決定救一下自己的小兄弟,俄國通知奧匈帝國,如果你敢打我兄弟的話,那老子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了,老子就要總動員跟你玩真的了。就在*味越來越濃的時候,英國站出來了,充當和事老來了,在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提議我們英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這四個列強應該站出來,為了世界的和平,去調停奧匈帝國和俄國之間的不和,大家打打殺殺多不好,和氣生財嘛!雖然英國明面上說的冠冕堂皇,但是私下裡卻極力慫恿法國和俄國不要慫,我大英帝國肯定是你們最堅定的盟友。於是,得到了壯膽的法國和俄國現在更加信心百倍地和德國、奧匈帝國亮肌肉。

雖然塞爾維亞表現出了極大的誠意,雖然法國和俄國在為塞爾維亞站街,但是一定下定了戰爭決心的奧匈帝國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在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威亞宣戰。奧匈帝國這一動手,就好比倒下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引起了各方的一系列行動。戰爭爆發之後,法國和俄國毫不含糊,直接就站在了塞爾維亞這一邊,當即進行戰爭總動員。而戰爭爆發之後,一直保持著中立嘴臉的英國也扔下了自己中立的面具,在7月29日,英國對德國大使明確表態:,如果衝突僅僅限於俄奧之間,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兩國捲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英國政府在一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

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一哥,那態度誰敢小瞧,德皇在得到英國的訊息之後,心裡就開始打退堂鼓了,對奧匈帝國說:兄弟,這事我看有點懸啊,要不然咱們還是接受英國的調停吧,反正塞爾維亞就在那呢,也跑不了,不急這麼一會。奧匈帝國一聽這話不知道是個什麼表情,你妹的老子都對塞爾維亞宣戰兩天了,老子的軍隊都開進去了,現在告訴我不打了,你TM腦子進水了吧?!

就像是斜坡上的千斤巨石,一旦向下滾動,那就勢不可擋。

雖然德國曾動搖,但是很快就堅定了下來,TM的,幹了!在7月31日,德國向俄國和法國提出了最後通牒,如果你們兩個還不停下總動員這個讓我很不爽的舉動,要不然小心老子削你們!俄國和法國接到德國的最後通牒之後,只是呵呵一笑,小樣,來戰個痛!連天都沒隔,當天就拒絕了,結果德國這回也是玩真的了,在得知拒絕之後,也沒隔天,就在31號這一天對俄國宣戰,法國也沒落下,在8月3日向法國宣戰。在向法國宣戰前一天,德國向比利時提出了軍事借道的請求。因為德國一直在考慮跟俄國和法國雙線作戰的事情,雖然德國比較能打,但是如果同時和法國和俄國作戰的話,那基本上是輸定了,為了擺脫兩面作戰的窘境,那只能先集中力量打敗一個,然後在打敗另一個。相較於俄國廣袤的國土、雄厚的人力資源和那威力巨大的“冬將軍”,讓德國人覺得還是先打法國比較好,於是,德國就制定了一個施裡芬計劃,集中德軍主力,與法國交戰,在戰爭發起之時,只留少量部隊在正面進行牽制,主力部隊繞道比利時,給部署在邊境的法軍主力來一個右勾拳,短時間內擊潰法軍主力,然後趁著法國緩過勁來之前,直指巴黎,逼迫法國求和,然後再揮師東進,和俄軍決戰。因此,可見比利時的重要性,如果連比利時都過不了的話,那這個施裡芬計劃就只能是個笑話了。

但是,就是對德國如此重要的比利時,拒絕了德國的要求,現在,擺在德國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條是放棄施裡芬計劃,和法國剛正面,但是想要短時間擊潰法軍,那就只能洗洗睡了,勢必陷入兩面作戰的窘境,另一條路,就簡單的多了,既然你不讓過,那老子就硬闖!

在8月4日,德軍兵分四路,跨過了德國和比利時的邊界。英國在得知德軍的訊息之後,在當天就給德國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你還不停止的話,老子就要上了!但是德國決心已下,已經不可能罷手了,於是,英國對德宣戰,至此,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協約國和同盟國的主要成員,都已經捲入了這場慘烈的戰爭中。

世界大戰,開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