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九章——鋼鐵煉獄:一戰(2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九章——鋼鐵煉獄:一戰(20)

雖然德軍有著馬克沁,但是依然擋不住英法聯軍洶湧的進攻,在之後的2號和3號,已經突破了第一道防禦陣地的右翼英軍和法軍又趁勝攻佔了德軍的第二道防禦陣地。在聯軍兇猛的打擊下,德軍抵擋不住,開始撤退。但是,德軍第17軍在後撤的時候,似乎有些慌了神,在撤退過程中,出現了致命的防禦缺口,而且連防禦要點巴爾勒都跑了個乾淨。在4號的時候,法軍第35軍的先遣隊十分敏銳地發現了德軍第17軍的這個缺口,馬上開始了進攻,結果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已經無人防守的巴爾勒。還好,德軍第2集團軍十分及時的發現了這個要命的防禦漏洞,急令5個師的精銳部隊去接替第17軍的防禦,成功地堵住了缺口。

5號,法軍在稍作休整之後,打算沿著之前發現的德軍防禦的漏洞,發動猛烈進攻,希望能夠繼續擴大戰果,達成戰役目標。但是,他們想不到的是,在前一天還是個窟窿的地方,現在已經變成了水泥牆,5個精銳的德軍師就在這守株待兔,嚴陣以待。結果可想而知,法軍的進攻連連受挫,遭遇到了自戰役之始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法軍雖然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依然一次次進攻受挫,沒能攻破德軍的陣地。

在大規模的進攻之後,聯軍稍作休整,在7月9日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但是德軍在這段時間裡邊肯定也沒閒著,透過後勤已經將13個步兵師、27個重炮連、15個輕炮連、30架飛機的雄厚兵力支援到了前線,使得雙方的兵力對比從英、法軍佔2.8倍的優勢下降到只佔0.6倍,英、法軍已無優勢可言。到7月10日,英軍第4集團軍傷亡近10萬人,不得不暫停進攻。此後幾天,雖然英、法軍士兵冒死衝鋒,但依然進展緩慢,雙方很快進入膠著狀態。

在塹壕戰時代,如果看一場戰役的勝負如何,那只要看前幾天的戰鬥就好了。如果進攻在最開始的進攻中成功突破了防守方的陣地,那麼戰役就成功了,要是進攻方沒能在最初幾天進攻勢能最大的時候突破防線,那麼之後基本上就再也突破不了了,上雙方的戰鬥就變成了巨大的消耗戰。凡爾登戰役如此,索姆河戰役也是如此。

從7月1日,聯軍正式展開大規模進攻開始,到7月17日時,英軍僅前進3000~4000米,法軍也只推進了6000~7000米,未達成戰役突破,戰役將變成慘烈的消耗戰。7月19日,德軍將第2集團軍分編為比洛指揮的第1集團軍和M?加爾維茨指揮的第2集團軍,加強了索姆河上游地區的防禦。7月底至8月中旬,英、法聯軍將其部隊增強至51個師、飛機增加至500架;而德軍增加到31個師、飛機增到299架,由於作戰的遲緩、膠著,作戰行動遂轉變成為消耗戰。

8月份,英、法軍採取了分散兵力全面出擊的戰術,希望最大限度地消耗德軍兵力,達到區域性改善態勢、擴大突破口的目的。德軍則採取叢集戰術針鋒相對,以彈坑和掩體作依託,用馬克沁機槍對付英、法軍的散兵隊形,結果使英、法軍遭到巨大損失。至8月底,英、法軍在2個多月的進攻中,以傷亡近30萬人的代價,戰線才向前推進了3000~8000米。德軍則傷亡了20萬人,消耗了約600列車彈藥。

9月3日~14日,英法聯軍以56個師的兵力、1900餘門火炮,在戰場正面50千米寬的戰線上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由於德軍防禦正面兵力增加到40個師,又不停加強陣地的防禦工事,因此,英、法軍隊的推進速度平均每晝夜僅有150~200米。到14日時,英法聯軍才深入德軍防禦縱深2000~4000米。

前線戰鬥的不理想,使得英軍決定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那就是之後大名鼎鼎的陸戰之王——坦克。在英軍研究、裝備坦克的時候,為了防止走漏消息,特意稱之為“水櫃”,英文則是tank,國內翻譯的時候,採用的音譯,翻譯成了坦克。

9月15日7時30分左右,英軍的18輛坦克配合步兵進攻,21個步兵師在10千米寬的正面上分散攻擊。德軍士兵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鋼鐵怪物”,紛紛扔下槍支,掉頭向後四散奔逃。這一天,英軍佔領德軍第三道防禦陣地的若干重要支撐點,推進了4000~5000米。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然而,英軍參戰的18輛坦克當天已有10輛損壞,不能支援步兵作戰了。

在這一階段中,雙方圍繞一些要點反覆爭奪,戰鬥異常激烈,許多陣地都易手多次,雙方損失巨大。

9月25日,英、法軍在索姆河以北18千米的正面上再次發動新的進攻。可能是之前的進攻中,坦克的效用讓聯軍比較滿意,在這次攻擊中,英軍又使用了13輛坦克助戰,企圖再一次取得輝煌的戰果。但是,對面的德軍也不是傻子,在見到英軍的坦克之後,德軍統帥部命令前線部隊及時總結對坦克作戰的經驗,並利用一切手段摧毀坦克。結果,英軍坦克有9輛或陷在彈坑裡,或被德軍擊毀,只有4輛坦克與步兵一起,佔領德軍一線掩體,控制了索姆河和昂克爾河間高地的稜線。

到9月底,英軍在橫跨索姆河的德軍戰線上,仍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禦並轉入運動戰的預期目的。德軍在這一時期則加強了防禦體系,不斷增兵,並採取了一系列強大的反衝擊,阻擊了英法軍隊的進攻。10月,英、法軍再次集中力量,對有限的目標重點攻擊,其結果卻是損失巨大,幾乎毫無戰果。

11月,滂沱大雨不斷,英軍投入的3輛坦克,陷在泥裡不能自拔,只有以火力支援步兵攻擊,進攻行動難獲戰果。到11月中旬,氣候的限制使戰鬥已無法進行,雙方的物資也已近枯竭,上方都已無力再繼續下去,索姆河戰役結束。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陣地戰,雙方都傷亡慘重。無論是兵力還是兵器,都是本次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從戰略上看,英、法聯軍傷亡61萬人,未能突破敵方防禦,但牽制了德軍力量,使德國發動的凡爾登戰役以失敗告終。德軍損失65萬人,雖然失去240平方千米的壕溝陣地,卻成功破壞了協約國的戰略目標。從戰術上看,進攻一方即使兵力兵器佔優勢,但如果逐次投入、分散使用,則難以達到突破對方縱深防禦的戰役目的。從武器上看,德國的馬克沁重機槍成了戰場上最兇殘的殺手,無數英法聯軍官兵倒在它的槍口下。

雖然英法聯軍未能完成預定的戰役目標,但是聯軍並沒有灰心,而是繼續積攢著力量,感覺就好像是跟索姆河耗上了,準備在冬天過去之後,在來年春天繼續發動第二次索姆河戰役。但是因為德軍在1917年3月開始作戰略撤退,最終讓是索姆河戰役沒有最終打響。

在主要的西線戰場上,英法聯軍和德軍展開了凡爾登和索姆河兩場大戰,而東部戰線也沒閒著,在開戰以來一直被同盟國軍隊壓著打的俄軍這次也雄起了一回,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攻勢,這就是著名的勃魯西洛夫攻勢。

而說到這次戰役,就不得不提到凡爾登戰役……凡爾登戰役不但對同是西部戰線的索姆河戰役產生了影響,同樣也對東部戰線產生影響。因為德軍發動了凡爾登戰役,給法軍、給法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危機,法國為了能夠守住凡爾登,開始向協約國盟友們進行求救。本著唇亡齒寒的原則,英軍為主力發起了索姆河戰役,而東線俄軍則發動了勃魯西洛夫攻勢。

面對著盟友的請求,俄軍也在維爾紐斯地區發動了納拉奇湖攻勢作回應。但是這次所謂的納拉奇湖攻勢並沒有達到俄軍想要的結果,俄軍的傷亡非常慘重,但是給德軍造成的傷亡居然還不到俄軍傷亡的五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德軍自然不會將它寶貴的兵力抽調到東部來。為了吸引德軍的注意力,俄軍需要發動新的攻勢,就在這時,俄軍將領勃魯西洛夫提交了自己的作戰計劃。

在此前的東線,俄國的西方軍事集團指揮官阿列克謝?埃弗特上將一向奉行抵禦性戰略,並對勃魯西洛夫採取的攻勢抱持反對。對此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5年向軍隊下達了個人指令。雖然埃弗特一直也是尼古拉甚至皇室的堅實支持者,不過最終沙皇還是堅持批准勃魯西洛夫的計劃。攻勢目標便是在上一年失掉給同盟國陣營的兩個城市,哥佛爾和倫伯格。雖然俄國最高司令部亦認可了勃魯西洛夫的計劃,但同時他也被直接否決了鄰近戰線為攻勢提供支援的請求。

當時,由勃魯西洛夫指揮的俄國西南方面軍總兵力為573000人,下轄第7、第8、第9、第11四個集團軍,輕型火炮1770門,重炮168門。為了拯救自己的盟友,勃魯西洛夫決定提前發動進攻。按照他的計劃,第8集團軍在21公里寬正面上向盧茨克方向實施主攻,其他各集團軍分別選擇數個突破地段採取行動,以便在450公里寬的戰線上多點突破,使敵軍難以判斷主攻方向,無法向主攻方向輸送兵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俄軍進行戰役準備的過程中,計劃十分周密,各個部門忙而不亂,井井有條。而且整個準備過程都十分隱蔽,最大程度上掩蓋了俄軍的真實意圖。這次戰役準備,可以說是俄軍在開戰以來,準備工作做得最好的一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