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三章——鋼鐵煉獄:一戰(2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三章——鋼鐵煉獄:一戰(24)

同盟國陣營和協約國陣營在經歷了激烈殘酷的、關鍵性的1916年之後,世界大戰的局面發生了轉變,戰略優勢從以德國為代表的同盟國一方,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因為戰爭在當時已經變成了總體戰、消耗戰,德國的軍隊自然精銳無比,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之前的樣式了。一個國家的戰爭實力、戰爭潛力決定著戰爭的勝敗。資源貧乏的同盟國已經縣露出疲態。在兩隻狼打鬥,還有第三只狼圍觀的情況下,一旦交戰雙方的一隻狼縣露出疲態,那麼勢必會產生兩種結果,一個是第三只狼加入到勝利者一方,痛打落水狗,另一個則是逐漸不支的那只狼肯定會不甘心失敗,更加的瘋狂。

現在,我們來看看狼的瘋狂。對於德國來說,雖然陸軍失血過多,已經無力發起大規模進攻,公海艦隊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存在艦隊”,可是藏在水底下的潛艇就比較好溜出去了,於是,德國利用潛艇,發動了“無限制潛艇戰”。

所謂“無限制潛艇戰”、是德國海軍部於1917年2月宣佈的一種潛艇作戰方法,即德國潛艇可以事先不發警告,而任意擊沉任何開往英國水域的商船。也就是說,只要被德國潛艇發現了,無論船上邊裝的是軍火,還是裝的日常用品,亦或是活生生的人名,只要被德國潛艇發現了,都有可能隨時去見上帝,德國的潛艇會給他們每個人一張通往天堂或者地獄的單程票。

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的目的,是要對英國進行封鎖,這和當初拿破崙的想法是一樣的,因為英國是一個島國,很多物資都需要透過海路運進來。

1916年著名的日德蘭大海戰,極大地打擊了德軍的信心。對德國而言,潛艇戰成為“最後一張牌”。德國的一些高階海軍將領一直主張實行無限制潛艇戰。他們根據誇大了的潛艇記錄,宣稱如果實行無限制潛艇戰,6個月內就可打垮英國。當時的德國首相原本也是一直反對使用這種無限制潛艇戰,但是面對現在每況愈下的戰局,似乎除了潛艇戰也沒別的辦法了,而且看上去這個方法還是比較光明的,所以到最後還是同意了。

1917年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在御前會議上最終認可了上述意見,當天便向其海軍總參謀長霍爾岑多夫發出命令:“我命令從2月1日起,全面開始無限制潛艇戰。”從此,敵對雙方集中力量,調動各種手段展開了潛艇和反潛鬥爭,海軍鬥爭以前所未見的形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全面的無限制潛艇戰開始後,德軍潛艇肆無忌憚地襲擊所有船隻,無論這些船隻懸掛的是什麼樣的旗幟,海上只有敵對雙方的船隻,任何海上航行的東西,都難免被擊沉。

1917年初,德國共有142艘潛艇,其中105艘屬戰鬥編成,德國潛艇基本戰術沒有多大變化和改進,即在公海區域內採取單艇巡航和編隊巡航,在港口和基地附近採取陣位法。

雖然德國發起了潛艇戰,但是協約國似乎沒怎麼把德國的這一手給看在眼裡,因為當時海軍主流的還是“大炮鉅艦”,火力強大、船堅皮厚的戰列艦才是海軍的最愛,潛艇,那是什麼玩意?再加上護航制度和手段非常簡單,而這些的結果,就是無限制潛艇戰立即給協約國造成嚴重損失。協約國商船的損失由1月份的30萬噸增至2月份的40萬噸,再猛增至3月份的50萬噸,直到4月份的85萬噸。英國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擊沉。當年,德國潛艇共擊沉協約國商船2566艘,註冊總噸位為573萬噸,其中英國商船佔五分之三。而當年英國造船的總噸位只有270萬噸。協約國商船被擊沉的速度太快,來不及及時補充和更替,照此下去隨之而來的是飢餓,甚至屈服。

隨著德國潛艇的戰果越來越多,英國的輪船那是比著賽的往下沉,無數的人員物資都沉了水底,打了水漂。面對這種情況,英國人坐不住了,1917年4月27日英國第一海務大臣約翰?傑利科向海軍大臣提出一份報告,向政府發出嚴重警告:“歷史??證明,如果戰略是以沒有保障的交通線為根據,其結果必然是不幸的。在這種情況下,慘敗是不可避免的,而我們目前的政策正在直接導致慘敗??如果不願考慮這一點,那我堅信戰爭必定打敗,英國人民將要餓死。”

英國開始正視德國的潛艇戰,因為情況已經嚴重到了大塊割肉的地步了,已經不但淡定的無視了。為了對付德國潛艇,英國動員了海軍的全部輕兵力和潛艇,著手將大量的小型商船和漁船改裝成掃雷艦和護衛艦,加緊建造新的反潛艦艇。僅在1917年,英國便動用了227艘艦隊驅逐艦,74艦護衛艦和巡邏艇,65艘潛艇,406艘摩託艇,49艘快艇,894只拖網漁船,867只漂網漁船,24艘輪式掃雷艦,77艘偽裝獵潛船,50架飛艇,194架飛機。為了掃除德國潛艇佈下的*,僅在1917年秋用於掃雷的艦艇達3千餘艘,人員25萬。此外,還採用了其它反潛措施和武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現在有了這麼多的武器,接下裡的就是如何最大化的使用這些武器了。至此,協約國一方想出了幾種反潛措施。

第一,使用偽裝的獵潛船。使用偽裝獵潛船是當時比較有效的反潛措施之一。從1915年起,英國便開始使用這個辦法,現又進一步把這些船裝備和偽裝起來。英國大約有180多艘各式各樣、大小不一偽裝獵潛船。這些船偽裝巧妙,船員動作配合默契,因而取得一定效果。從1915年7月到1918年11月戰爭結束時,偽裝獵潛船共擊沉11艘潛艇,擊傷60艘。

第二,是利用*建立*攔阻線,來給德國的潛艇下絆子。一共建立了三條比較大的*攔阻線。頭一條,就是最著名的北海雷幕。1917年9月底經協約國海軍會議批准建立,但從1918年5月才開始佈雷。這條攔阻線,從奧克尼群島一直延伸到挪威,長230海里,寬15至20海里不等,由24條分設在不同深度的雷線組成。原計劃佈下100,000枚*,到戰爭結束前共佈下70,117枚。同時,還配備76艘小型潛艇進行偵察巡邏。這一條攔阻線又被稱為“北海大障礙”。第二條是多佛海峽*攔阻線。這一條從1917年秋季開始共佈下9,500枚*,配有淺水重炮艦、驅逐艦、護衛艦及其它艦艇組成的巡察隊。第三條是奧蘭託攔阻線。這一條從1916年即開始佈雷,從1917年開始進一步加強。

但總的看來,*攔阻線的反潛效果也不理想,特別是那條“北海大障礙”更是如此。這裡只有1艘潛艇觸雷沉沒。奧蘭託的攔阻線也並不好多少。如在整個1918年戰局中,德國在地中海損失的13艘潛艇中,只有2艘是在攔阻線上被炸沉的。只有多佛海峽攔阻線取得較好效果。因為這一帶水域相對小些,*密度大些,同時又易於組織反德國掃雷行動的巡邏,重新布放*。這裡,到1918年8月時已炸燬12艘德國潛艇,使德國潛艇難於衝破封鎖線,迫使德國人放棄了佛蘭德潛艇基地。

第三種,也是最有效的一種,那就是護航體制。最初,對於護航制,英國海軍將領和軍官普遍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海軍的任務是保衛所謂的“海上航道”,護航制是一種防禦性措施,對付潛艇必須使用進攻力量和手段:或是封鎖潛艇基地的出入水道,或是進行海上巡邏,或是襲擊潛艇基地。他們還認為護航編隊弊端很多,各種艦船不易調動,難於協調一致,在夜間容易自相碰撞,集中船隊還易於成為潛艇攻擊目標。實際上,保衛“海上航道”是一種想當然的片面認識,因為“海上航道”什麼也不能裝載,而船舶卻裝載著世界貿易。因此,海軍的首要職責是保持住一定數量的船舶。

在大西洋,採用了三種型別的護航制。①單方護航:護航兵力將船隻護送到危險區的外側界線,然後在這裡等待從美國開來的船隻,這時原運輸船隊在1—2艘巡洋艦的保護下開往美國。②雙方護航:護送兵力由兩個中隊,英國中隊與美國中隊組成,兩隊在各自區域內警衛運輸船隊。③直達護航:英國護送隊或美國護送隊,全航往返護送英國與美國之間的運輸船隊。1917年10月開始按照上述辦法護航後,在當年後兩個月中,協約國商船損失數字分別下降為24.58萬噸和23.16萬噸。

護航制實行後很快證明它是廉價有效的防潛措施。組成一支護航隊所需時間,並不比靠掃雷和巡邏來"清理”“航道”所用時間更長。護航船隊按計劃到達,可使人們有效地安排港口。護航範圍日益擴大,1918年護航隊護送了92%的軍用運輸船和商船。護航所需艦艇數量從未超過在編軍艦總數的15%,而且都是些不適合艦隊作戰的軍艦。護送兵力和船隊指揮官往往由退休的海軍將領和艦長擔任。實行護航制後,被潛艇擊沉船隻的數目幾乎與護航制擴大的程度與範圍成反比。單獨行駛船隻與被護航船只的損失比例為12:1。在地中海,被護航的船隻損失率為1%。

無限制潛艇戰的失敗,進一步加速了德國各條戰線的全面崩潰,德國被迫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德國之所以沒有能夠用無限制潛艇戰最終戰勝英國,一方面是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協約國方面擁有更強大的戰爭潛力,比較及時地採取了正確、有效的反潛措施,另一方面是因為德國實際上沒有自始至終把潛艇戰放在它應有的戰略地位,戰爭中一直缺乏一個統一的指揮中心,戰術上沒有什麼改進和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以英國海軍為首的協約國海軍基本上控制了海洋,挫敗了德國潛艇的反封鎖,但從未取得壓倒性勝利。德國潛艇共擊沉協約國商船6000艘,註冊總噸位1200萬噸,擊沉軍艦150艘,自己損失潛艇178艘。德國海軍無論在水面上,還是在水下,並未遭到徹底失敗,它只是一支戰敗國的海軍,而不是一支被打敗的海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