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六章——鋼鐵煉獄:一戰(2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六章——鋼鐵煉獄:一戰(27)

德國雖然進行了“無限制潛艇戰”,給協約國一方造成了十分慘重的物資損失,但是還是敗在了協約國一方的護航制度手上,最終功虧一簣。而且,這個“無限制潛艇戰”,不但沒能幫助德國走出困境,反而給德國的失敗又加了一把火,給德國又惹來了一個大殺星,那就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堅。

要說在一戰之中,誰比較高興,當時的列強當中有兩個,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美國。歐洲的老牌帝國主義強國們在歐洲大地上打得是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可是笑開了花,數錢數到手抽筋,大批軍火訂單使得美國的工廠那是開足了馬力進行生產,這個機會可是可遇而不可得,沒準這輩子都趕不上第二回這樣的盛宴了。而且除了軍火企業以外,食品、糧食、服裝等等企業全部都加入到了進來,大家一起大生產,齊心來賺小錢錢。就在美國駛向歐洲的商船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的時候,現在德國突然來了一嗓子,大家注意了,以後大西洋這一塊地方可就不安全了,要是誰敢給英國運東西,可就別怪我手裡的傢伙事不認人了。這樣一來,不但英國不幹,美國也不能幹啊,這是砸人飯碗啊。之前德國潛艇的*擊沉了盧西塔尼亞號這件事,過去可還沒多麼一會呢,現在又擺出一副要“無限制潛艇戰”的樣子,使得美國人的後脖子直冒涼氣,也讓美國人十分憤慨,這樣一來,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不但得罪了美國的企業界,也得罪了美國的普通大眾。

但是,這只是美國參加一戰的原因之一,美國站在協約國一方參加一戰,還是有著其他方面的原因的。

當時美國總統,也是巴黎和會上“三巨頭”之一的威爾遜。威爾遜這個人長期以來都是英國文化的粉絲。這個威爾遜也是當時美國的一個縮影,也是美國國情的一個反應。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美國人忠誠於他們不同的祖國,所以甚至在交戰國的宣傳機器在美國開動之前,美國人都開始自動的選邊站隊了,來自於英國的,自然支援英國,來自於法國的自然支援法國,來自於尼德蘭的自然支援尼德蘭,來自於德意志地區的自然支援德國。而美國人民的構成中,來自於英國、法國、尼德蘭地區的人肯定是佔了大多數,而這些都是“協約國”的成員,所以絕大多數美國人已經立即同情“協約國”。除此之外,英美兩國語言和制度相似更使美國人對英國產生廣泛的同情。美國人民由於文化之和政治之與英國和法國的民主制度比較接近因而產生一種天然的聯合傾向。

現在無論是美國的哪一個方面,似乎都已經註定美國要捲入一戰,提槍上戰場了,但是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擺在美國政府面前的還有一道障礙,那就是美國人的“孤立主義”政策,就是說美國人雖然覺得德國人這事幹得太不地道,但是也只是嚷嚷兩句,犯不著打仗,這倒是不是說美國人好欺負,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原因的。

美國人的“孤立主義”政策,還是源自於建造美國的國父華盛頓。美國孤立主義政策是華盛頓在其總統任滿後發表的《告別詞》中提出來的:“要將美國建成自由進步的偉大國家,最為重要的是應該排除對某些個別國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對另一些國家則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與任何外國建立永久的聯盟;美國獨處一方,遠離他國,這種地理位置允許並促使美國能推行一條獨特的外交路線,使好戰國家不能從美國獲得好處,也不敢輕易冒險向美國挑釁。”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美國的領導人忠實地執行了這一政策。

但是,就在這時,一封電報幫了協約國一把,使得美國最終站在了協約國一邊參戰。當年,一封電報使得法國和普魯士爆發了德國統一的那三場王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爭普法戰爭,現在,德國的一封電報也使得美國參戰。這封電報也被公認為改變歷史進程最深、對時代影響最大的電報。

一戰爆發後,雖然美國公開宣稱嚴守中立,但是無論傳統淵源還是相近的價值觀念,令美國和英法為首的協約國集團的關係更為緊密,跟協約國關係比較好,自然有好東西會先想著送到協約國一邊去,而運到協約國一方的物資和錢財自然也要比同盟國一方要多。到戰爭末期,英法除動用大量黃金儲備購買軍火和糧食、日用品外,還欠債100多億美金,這筆錢直到了2014年才還清,真正正正的“世紀大單”。這種情況之下,使得美國的“中立”很明顯不合時宜,分明是偏袒嘛。而且,如果,協約國在戰爭中敗落,這一大筆錢可就打了水漂了,還能指望英法償還債務?這種情況,就不得不使德國開始暗中提防美國了。

隨著戰局的逐漸不利,使得德皇下了決心,重啟無限制潛艇戰,與此同時指示各方力量想方設法拖住美國。陷入瘋狂狀態的顯然不僅僅有德軍參謀部和德皇,德意志帝國外交秘書(相當於外交部長)阿瑟·齊默爾曼也產生了一個很荒誕的念頭,為此,齊默爾曼於1月16日給德國駐墨西哥大使海因裡希·馮·厄卡德特寫了封信,這封信以電報方式傳送,史稱“齊默爾曼電報”。而這封電報的內容,則是建議德國和墨西哥建立同盟,共同對付美國。

齊默爾曼的電文無法直接遞送給駐墨西哥的機構,須先藉助美國的海底通訊電纜發至駐美國的德國大使館,然後由駐美大使館透過美國的民用電報公司發給駐墨西哥使館。齊默爾曼為了保險起見,還啟用了另一條借道瑞典的通訊電纜傳送電報。依照先前的“友好”約定,這條電報被德國加密後,送到美國駐德國大使館,由美國人幫忙經美國的海底電纜於柏林時間1917年1月16日傳送到美國國務院,國務院沒有拖宕,趕緊把這封外交密電送到德國駐美國大使手上。只是德國和美國都不知道,當密電文在海底電纜穿過的時候,就已經被英國人神不知鬼不覺地截獲了。

至於為什麼德國的電報還需要轉一下美國人的手,是因為在開戰之後不久,德國的光纜就被英國人給切斷了,使得德國根本無法和大西洋彼岸的美洲進行聯絡。這時美國站了出來,說不要怕,你們可以用我們的電纜。這是因為美國在戰爭爆發之初既不想嚴格中立不偏不倚,又不想只支援一方。威爾遜總統出身學者,一直希望能終止戰爭恢復和平,所以揹著英國允許德國使用自己的海底電纜,試圖透過和德國高層建立熱線方式,更好的扮演戰爭調停者的角色。美國允諾德國使用自己的海底電纜,但附加了條件:傳送電文必須是明文,且不得損害美國利益。

但是,傳遞信息的電纜是需要經過英國的島嶼的,在這裡,衰減的訊號被濾波和放大,中繼一下才能跨過大西洋。按照相關法律和規約,英國是不能趁機截獲或接聽的。但是,這也只是說說,只要不被發現,萬事大吉。不只是,現在也有,之前的美國“稜鏡門”,再到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希拉里所傳出來的竊聽醜聞。英國人把這些法律和條約一扔,就開始專心致志地竊聽德國的電報。在英國,有一個專門的由海軍部管轄的秘密機構來完成,這個機構就是“40號房”。

英國電報局勤勤懇懇監聽和截獲了德國所有透過美國和瑞典海底電纜的電報,並把它們悉數交付給40號房,但是40號房的破解能力跟不上德國密電文的傳送速度,因此不得不篩選破譯。鑑於此刻非常敏感,德國發往駐美國大使館的電文得到格外關注,因為英國不期望見到德國任何促使美國繼續保持中立的計劃得逞。齊默爾曼雙保險啟用兩通道傳送電報,這讓40號房產生了極大興趣:什麼樣的電報如此重要?德國式的謹慎成功的挑起了英國式的好奇。

齊默爾曼電報用的是0075密碼系統加的密,這是當時德國外交部剛啟用半年、最新和最高加密等級的密碼系統,還只用在諸如駐美國這樣的大國的使領館。40號房為了破解0075密碼,已經付出很多心血,然而即使這些專家不懈努力,也只能破解電文小部分內容,只能明確得出德國將在1917年2月1日重新開始無限制潛艇戰,以及要和一個不知名的神秘國家結盟。這部分連破譯帶猜測的內容送到了威廉·霍爾海軍上將辦公桌上。

霍爾敏銳的察覺出,齊默爾曼電報的核心內容不是無限制潛艇戰重開——雖然這點也很重要——而是德國打算攛掇和誰結盟。40號房對0075密碼加密電報的破解已傾其所能,實在無法進一步挖掘出密電文中代表某個國家四位數字2479到底指誰,這時,霍爾體現出其過人的洞察力和膽魄,他大膽推測出這個國家就是墨西哥。理由是在60年前的美墨戰爭中,戰敗的墨西哥丟失了將近一半的國土。舊仇未了,又添新恨。就在此刻,美國的潘興將軍還帶著一萬名美軍士兵,在墨西哥境內鎮壓墨西哥的農民游擊隊。墨西哥國力不濟,只能挨美國的打,但德國若是答應和墨西哥結盟,也許還有翻盤機會。而只要墨西哥進攻美國,美國就會分身乏術只顧管好自己的後院,那麼德國就有可能取得整個戰爭的勝利。

但是霍爾現在犯了難,如果直接給美國,這就讓英國竊聽的事擺在了明面上,確實非常不好看,這件事究竟該怎麼辦呢?

霍爾推斷駐美大使在16日收到原電文後,最多耽誤兩天就會給駐墨西哥使館轉發,他立即部署一個非常大膽的間諜行動,啟用一個在墨西哥城潛伏的英國間諜跑到墨西哥電報局實施盜竊,偷了一大堆電報的複製回來。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件,墨西哥並沒有聲張。英國人沒費什麼周折,就在其中找到了還新鮮熱乎的齊默爾曼電報文複製,欣喜地發現其加密方式是40號房已經掌握的13040加密系統。終於,一切完全按照霍爾預期的那樣,齊默爾曼電報的完整內容展示在英國人面前。最終,德國人企圖同墨西哥聯盟,共同對付美國的事實,浮出水面。

三月一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刊登了整個齊默爾曼電報事件。依然矇在鼓裡的世界輿論炸開了鍋。沒過兩天,齊默爾曼電報事件幾乎佔據了全球主要報紙的頭版。美國人民的憤怒被引燃了,原來認為遠在歐洲的戰火差點就要在後院點著,很多英國同情者要求對德開戰。但正如威爾遜預料的那樣,反戰者或德國同情者指責齊默爾曼電報實在太過荒誕,是妄圖拉美國下水的好戰分子捏造的。就在這時,德國的齊默爾曼完成了美國參戰的最後一步。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蜂擁而來的記者不斷追問電報是否屬實的時候,德國外長齊默爾曼略顯委屈的說:“和墨西哥聯盟對付美國的情形,只有當美國參戰時候才會發生”。這個表態間接承認了齊默爾曼電報確實存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下那些反戰者無話可說,經過必要的醞釀和準備,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宣戰。齊默爾曼苦心折騰一番,促成了自己國家致力避免的結果,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做了最生動的詮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