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九章——鋼鐵煉獄:一戰(3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九章——鋼鐵煉獄:一戰(30)

當科爾尼洛夫的軍隊被打退之後,革命成果被保住了,國家沒有陷入到內亂之中,就在赤衛隊作為“世界英雄”拯救世界的時候,與赤衛隊聯絡十分密切地布爾什維克黨自然被人們所熟知,自然水漲船高,而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發出的聲音自然小了很多。

但是人一旦掌握權力之後,就很難在鬆手了,權力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藥,或者說叫毒品,一旦沾染上,就再也不可能鬆手了。歷史上如同之前講到過的美國國父華盛頓一般的人物,鳳毛菱角,有多少人在接手權力之前信誓旦旦,但是在這之後又是如何背信棄義。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事變之後,被擄走的皇帝的弟弟真的是被迫登上的皇位,而且斬釘截鐵的說道只是暫領,只要他哥哥回來,就立馬退位。結果呢,一上來就不想下去了,千方百計地不想讓他哥哥回來,等到陰差陽錯地讓他哥哥回來之後,就開始各種穿小鞋,反正就是死抱著龍椅不撒手。

現在已經掌握政權的那些人也是一樣,他們覺得之前一直沒怎麼注意的布爾什維克開始坐大了,居然開始壓過自己了。然後他們覺得這是個威脅啊,得趁早出掉。於是,他們利用手裡還有的那一點力量,準備來個擒賊先擒王,把彼得格勒內的布爾什維克領導層實施抓捕,來一個一網打盡,在布爾什維克群龍無首之後,然後再開始和底層的那些布爾什維克和士兵、工人、農民商量,或者說叫“忽悠”。但是很顯然是沒有成功啊,為了自己的生存,也為了自己的共產主義理想,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展開了堅決的鬥爭。列寧兩次召開會議決定起義,起義主要由托洛茨基執行,列寧則派遣斯大林、斯維爾德洛夫、捷爾任斯基等人組成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自己的代表。

布爾什維克黨的力量在10月份佔領了重要的頓巴斯地區和基輔,頓巴斯地區,是烏克蘭最大的煤炭基地,是俄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和工業中心,而基輔則是烏克蘭地區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在俄國1861年改革之後,獲得了飛速地發展。在佔領了重要基地之後,布爾什維克開始向俄國的首都彼得格勒發起了進攻。

1917年10月,列寧秘密地來到了俄國的首都彼得格勒,著手領導、組織武裝起義。但是不幸的是,布爾什維克的秘密計劃洩露了出去,資產階級政府先發制人,迫使武裝起義的準備一度陷於被動。在這危急關頭,列寧沉著冷靜,迅速採取相應措施,從而使形勢產生了逆轉。其實看起來,俄國的十月革命和咱們中國的辛亥革命產不多,都是臨時起義,但是都取得了成功。

1917年11月6日(俄國歷10月24日),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親自領導武裝起義。起義過程非常順利,從1917年11月6日夜間到11月7日上午,二十多萬革命士兵和起義工人迅速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各個戰略要地。7日凌晨1時起義部隊佔領了郵政總局。2時攻佔了波羅的海火車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接著關閉了政府大樓的照明電路,電話局切斷了臨時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電話。6點左右,赤衛隊員和參加起義的士兵和水兵已經佔領了皇宮大橋。

除了宮廷廣場和伊薩基耶夫斯卡廣場地區,其他地區幾乎都掌握在起義者的手裡。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坐上美國大使館的汽車倉皇逃跑。10時,革命軍事委員會散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宣佈臨時政府已被推翻,政權已轉歸蘇維埃。但臨時政府仍負隅頑抗,2000多名軍官和士官生繼續盤踞著冬宮。1917年11月7日下午5~6時,2萬多名革命士兵和赤衛隊員、9輛軍車包圍了冬宮。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命令它於1917年11月7日6時20分繳械投降。8時過後,革命軍事委員會向臨時政府下達了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書,遭到拒絕。

既然臨時政府見到了棺材但是還不掉淚,布爾什維克也不打算繼續磨嘰下去了,在晚上的九點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戰艦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出了咆哮,發出了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總攻的號角。“阿芙樂爾號的一聲炮響”也成了影響世界的一聲炮響,也成為了我們九年義務教育歷史課本上的一句話。

在總攻的命令下達之後,接下來的過程,如果按照前蘇聯官方的說法,那就是廣大的起義士兵的民眾經過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才取得了勝利。具體如下:深夜,“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劃破了黑暗,霎時,四周的大炮跟著一起怒吼,一顆顆炮彈在夜空中呼嘯,冬宮立刻成了一片火海。安東諾夫身先士卒,帶領戰士衝進廣場。街壘裡的敵人見後院起火,早已無心戀戰,逃的逃,投降的投降,潰不成軍。可是,宮門前一輛裝甲車裡的敵人卻仍然負隅頑抗。架在上面的兩挺機槍噴吐出一道道火光,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隙的火網,壓得戰士們不能直立,只得伏地爬行。安東諾夫見一時制伏不了這個“鐵傢伙”,恨得牙齒咬出格格的響聲。正在這時候,在他不遠的一個士兵大叫道:“看我的!”說著,便把十幾個*捆成一束,掛在腰帶上,然後匍伏著快速向“鐵傢伙”爬過去。那戰士在離“鐵傢伙”只有五六米的地方被子彈擊中。頓時,鮮血從他的右臂如注湧出。但是,他沒有看自己的傷口,咬咬牙,繼續飛快地朝前爬去,接著,猛地一躍,滾到裝甲車旁,用左手拉了一下引線,迅速把一束*扔到車下,然後打著滾撤離。“轟!”那“鐵傢伙”被炸得四分五裂。“衝啊!”安東諾夫振臂高呼,帶領戰士衝進冬宮,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在雷鳴般的“烏拉”聲中越過了街壘,迅猛的衝向冬宮,在冬宮的樓梯間裡和樓梯上,革命士兵和工人赤衛隊員同士官生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把臨時政府的在場官員全部抓獲。

是不是很帶勁,很有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對不對。但是等前蘇聯解體之後,人們透過解密的檔案以及一些其他的資料,發現這個事實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當晚在冬宮附近並未發生武裝衝突,守衛冬宮的僅有一個婦女營和一個士官生營,在人群的衝擊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宮的防衛長官帕裡琴斯基自己開啟了冬宮大門,並把他們帶到了臨時政府部長們正在開會的地方。而阿芙樂爾巡洋艦正在大修,沒有裝彈也沒有人員。被臨時任命的阿芙樂爾號的政委別雷舍夫僅僅向冬宮打了幾發連彈頭都沒有的空包彈,沒彈頭,炮彈就不會爆炸,也就只能聽個響。起義當晚,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釋出《關於臨時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稱:起義“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勝利。”是不是有點顛覆?人教版教材上的描寫有點春秋筆法,“炮彈的火光劃破了寂靜的夜空,炮聲震動了城市的居民。炮聲過後,起義士兵和民眾立即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起義者衝進和佔領了東宮。深夜,臨時政府的部長們被擒。”“7日晚,以‘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為訊號,工人、士兵向東宮發起了猛烈進攻。”雖然沒有寫具體過程,也沒有寫慘烈什麼的,但是卻給人一種經過了激烈的較量,才最終正義戰勝了邪惡,代表正義的布爾什維克消滅了代表著邪惡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這就是文字啊,全看個人理解。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起義成功當天夜間,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透過了《告全世界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轉歸工兵蘇維埃。並於次日透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同時為體現工兵特質,在新的立憲會議選舉中取締了制憲民主黨,並將選區劃分為後方區和前線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攻打冬宮的隆隆炮聲中,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首先透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各地全部政權一律歸轉工人農民士兵代表蘇維埃。1917年11月8日,大會透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性戰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願望,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進行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土地法令》法令規定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交給勞動農民使用。最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人民委員會下設各部,執行無產階級國家的各種職能。斯大林當選為民族事務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當選為外交人民委員。11月9日清晨大會勝利閉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成立。

布爾什維克掌權後,宣佈成立“工農臨時政府”。要求立即舉行制憲會議選舉,並要求排除自由主義少數派制憲民主黨,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府。儘管布爾什維克的強制奪權行為引起各黨派的反感,但由於對制憲規則的長期追求,社會革命黨、孟什維克等大多數左派政黨選擇接受了立即舉行立憲會議選舉的要求。而自由主義傾向的制憲民主黨則遭到布爾什維克的鎮壓。

這一點,也是有些遺憾的一點吧,筆者就經常聽別人那這對布爾什維克的行為吐槽。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每一個政治團體、政治派別想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都必須首先牢牢地抓住政權,而為了抓住政權,使用一些行為是可以理解的,而要求評論這些行為,歷史會給一個公正的評判。

蘇維埃政府成立後,摧毀舊的國家機器,取消舊政府部門、舊法院、舊警察,復員了舊軍隊。著手建立人民委員會各部、人民法院、工農檢查院、工人警察,並組建新的工農紅軍。廢除帝俄時期舊的等級制度,宣佈國內各民族人民權利平等,男女平等,廢除教會一切特權;蘇維埃政權接管了銀行、鐵路、工廠。後來,將大工業國有化,實行對外貿易的壟斷,實行8小時工作制,由工人監督生產。沒收地主、皇室、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1918年初廢除沙皇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債,這就使蘇維埃人民不受外國資本的剝削。為鞏固革命政權,成立了以捷爾任斯基主持的全俄肅反委員會(簡稱“契卡”),以堅決鎮壓反革命分子的破壞活動。

至此,俄國的歷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世界歷史也進入到了一個新時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