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一章——鋼鐵煉獄:一戰(3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一章——鋼鐵煉獄:一戰(32)

1917年的陸地戰場,依然不是一片平靜。雖然決戰的1916年已經過去,雖然雙方在海上展開了大戰,但是陸地上依然跑聲震天,殺聲徹地。

第一個就是維米嶺戰役。維米嶺是法國阿拉斯以北維米鎮附近的山嶺。這個地方是德國在整個西部戰線守衛的最好的。因為維米嶺是高地,所以雙方都認為這是一個軍事戰略上重要的地方。英國和法國都在1915年進攻維米嶺,但結果都是以慘痛的失敗而告終。單法軍方面,就有15萬士兵陣亡。1917年,盟軍決定再次向維米嶺進攻。此次執行進攻任務的是加拿大軍。直至到維米嶺戰役,加拿大軍在一戰中的角色不大。為了贏得此戰的勝利,加軍將其4個師統一來參與維米嶺戰役,並制定了良好的作戰方案。這也是加拿大戰場上兵力的第一次協同作戰。

加拿大軍在1917年4月2日開始用炮轟擊德軍的戰線。加軍用了超過一百萬的炮彈來轟擊維米嶺,此次轟擊持續了一個星期,是在這次戰役之前從未有過的。在4月9日,加軍開始向德軍的防線進攻。加拿大軍投入大約3萬名士兵,用了大約兩個小時達到原本的目的地。到4月12日,加拿大以3598名陣亡和7104名士兵受傷的代價控制了整個維米嶺。而德軍方面有大約有2萬士兵陣亡,4千餘人被俘虜。

因為在維米嶺南面,英軍和奧軍沒有達到它們的目的,加拿大得到的領土實質上沒有太大的軍事戰略重要性。可是在士氣上,這場戰役的勝利的重要性非常大,尤其是加拿大。這場戰役是加拿大軍第一次獨立地參與一場戰役。而且,來自加拿大全國9個省份(紐芬蘭在1949年才加入加拿大聯邦)的加拿大軍人都有參與維米嶺戰役。有很多加拿大人說維米嶺戰役是“加拿大成長的日子”。

戰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加拿大運用了新的戰術思想這,長期已久的訓練,持續的炮火進攻德軍,強大的火力壓制。氣候條件不利於德軍。這次戰役的勝利和加拿大王牌飛行員威廉姆?巴克及比利?畢曉普共同創造了加拿大的新國際形象。英國給予加拿大更多的自主權在此次戰役後,由於軍事上的出色表現和卓越貢獻,加拿大獲得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中的席位,並在1921年加入了國際聯盟,最終在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生效後獲得了完全的自主權。

到了戰役後期,加拿大軍團已經成為了西線戰場最強大的部隊。索姆河戰役後,加拿大人贏得了“先鋒隊”的聲譽。由於這些榮譽,1916年英國政府專門指派了加拿大部隊去幫助防守西印度群島殖民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了保持充足的兵員,加拿大總理羅伯特?博登爵士決定進行徵兵(conscription)。儘管英裔加拿大人及前線的士兵們都對徵兵表示贊同,徵兵制卻在魁北克省遭到了抵制,導致了加拿大的徵兵危機(conscriptioncrisis)。最後,共有約120000名士兵被徵募,其中約47000人被送到了前線。

在1922年,法國政府把維米嶺周圍一平方公里的領土送給加拿大來感謝加拿大在此戰役中的貢獻和犧牲。現在,屬於加拿大的維米嶺是個戰爭紀念博物館,由退伍軍人部管理。

在維米嶺戰役之後,協約國繼續發動進攻,又掀開了巴雪戴爾戰役,又被稱為第三次伊珀爾戰役。繼1914年和1915年兩次伊珀爾戰役之後,在1917年的7月31日,第三次伊珀爾戰役揭開了序幕。英軍企圖趁著之前勝利的大好形勢,挾大勝之威,攻擊佛蘭德沿海的德軍潛艇基地,以加速德國的崩潰。在經過16天的炮火準備後,同法軍以16個師的兵力,向伊珀爾附近的德軍展開猛攻。英軍為了戰役的勝利,也真是下了血本了,在這十六天裡,用3000門大炮打了450萬發炮彈,平均每門炮1500發炮彈,一天100發。在經過這麼猛烈的炮擊過後,聯軍發動了進攻。但是,天公不作美,在聯軍進攻的時候,天降大雨,結果就讓聯軍的炮擊成了累贅,大炮轟過之後留下的大大小小的彈坑,被炮彈犁過的地面都成了沼澤。這樣一來,就讓聯軍的士兵和坦克遭了秧,一個個陷在泥地裡不能自拔,成了德軍射擊的靶子,雙方的飛機也不能發揮作用。聯軍連續的進攻,只從出發地向前推進了6公里,11月10日戰役結束。聯軍傷亡近30萬人,德軍傷亡27萬人。

就在同一年,在中東戰場,奧斯曼土耳其的兩大重地巴格達和巴勒斯坦相繼陷落。英軍對巴勒斯坦地區的進攻,帶來了一個影響至今的歷史遺留問題,那就是巴以衝突。1917年11月,英國發表《貝爾福宣言》,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當年11月6日,英軍入侵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巴勒斯坦屬於正在與德國一起對英作戰的奧斯曼帝國),並在一戰結束後取得了管轄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1921年,英國以執行《貝爾福宣言》為由,採取了傳統的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在英國的支援下,猶太人開始大規模遷入巴勒斯坦,到1939年,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近45萬,佔巴勒斯坦居民總數的1/3。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透過了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於1948年8月結束,其後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阿拉伯面積11000平方公里,猶太國面積14000平方公里;耶路撒冷市成為一個在國際政權下的獨立主體,由聯合國管理。這樣人口佔巴勒斯坦總人口三分之一的猶太人擁有了近60%的土地。阿拉伯人自然不幹,先後和以色列進行了四場戰爭,史稱中東戰爭。此乃後話。

讓我們把視線從1917年挪出來,放到1918年上。

在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德國終於擺脫樂兩面作戰的噩夢,但是如同我們電視劇、電影中常見的一樣,當警察或者醫生或者消防隊員或者其他的什麼趕過來幫助的,終於姍姍來遲之後,往往都已經太遲了。現在也不例外,對於德國來說,這一天來得太遲了,德國已經沒有力量接著打下去了,尤其是一直養精蓄銳的美國站到協約國一方參戰之後,德國基本上敗局已定。

但是德國還不想人認輸,好不容易熬到這種情況的德國人不想認輸。現在德國人面前似乎還有著一絲光亮,那就是趁著美國動員起來之前,趁著美國的大軍跨越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來到歐洲戰場之前,將東部戰線的兵力全部調集過來,集中全力,進攻、擊垮西線的協約國的部隊。

在美軍踏上歐洲的大陸之前,德軍發動了兩次大規模進攻,但是在損失掉本來就不多的14萬兵力之後,仍無所獲。而伴隨著德軍進攻失利的,則是美軍抵達歐洲的訊息。美軍的到來,使得協約國兵力大增。

德國不甘心失敗,在1918年5月底,德軍再一次發動了猛烈的進攻。這次進攻要比之前的兩次好得多,成功地突破了法軍的防線,德軍兵鋒直指巴黎。但是在距離巴黎僅僅37公里的地方,德軍再一次不得不停下了自己的腳步,損失慘重的英法聯軍最終還是阻擋住了德軍進攻的步伐。雖然此次進攻成效顯著,但是德軍還是付出了13萬人的代價。

可能是受到了之前進攻的鼓舞,或者是實在是不甘心就這樣戰敗,在6月初的時候,德軍就再一次發動了猛攻。6月9日——6月13日這五天裡,德軍發動了第四次大規模攻勢。這次進攻的目的,是為了將德軍在亞眠和馬恩河的兩個突出點接連起來,在達成戰役目標之後,就可以集中力量進攻法國的首都巴黎。但是希望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德軍的企圖並沒有實現。

在這之後,德軍消停了一個月,在7月15日,德軍決心發動第五次進攻。在此次進攻中,德軍的15個師消耗在了協約國軍隊的塹壕中,無功而返。因無所獲,反倒使得本來就快見底的最後的一點血液消耗殆盡。德國這一連續的進攻又被稱為百日攻勢。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還是怎麼的,給出了這麼個名,讓人不禁聯想到拿破崙重返發過後所建立的曇花一現的百日王朝,聽著意思就不大對……

在這之後,德軍再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只得撤退到興登堡防線後,從此只能作消極防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