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三章——鋼鐵煉獄:一戰(3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三章——鋼鐵煉獄:一戰(34)

書接上回,雖然德國眼下的形勢對蘇維埃來說是一片大好,到處都是紅旗招展,工兵蘇維埃紛紛建立,但是德國的國情和俄國不一樣,雖然都是持續的戰爭導致國內厭戰爆表、後備打空,但是德國的實力還是要比俄國要強得多的,究竟戰爭的軍隊也比俄國要好得多,要知道德國一隻手就把俄國給打得不要不要的。況且,俄國建立蘇維埃政權可是經過兩次革命,才最終確立,俄國的二月革命最終被俄國的資產階級奪取了政權,德國也一樣。雖然德國首都博林在11月9日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的工人和士兵佔領了政府機關、郵電局和火車站,推翻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迫使德皇威廉二世不得不匆匆地逃往荷蘭,武裝的工人和士兵控制首都。在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下,在群眾大會上宣佈成立了社會主義共和國。

但是,好景不長,在一個月後的12月份,全德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柏林召開。由於無產階級缺乏獨立的革命政黨的領導以及右派社會民主黨人的背叛,政權重新落入資產階級和容克地主——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領導集團手裡,這個集團的領導人F?艾伯特和P?謝德曼組成政府——人民全權蘇維埃。它沒有觸動舊的國家機構和軍隊,留任大批原來帝國的官員和將軍,竭力設法把群眾運動平息下去,使11月革命遭到了失敗。

政府的行為讓原來參加起義的左翼派別所組成的斯巴達克同盟十分不滿,在眼見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在12月29日,斯巴達克同盟召開代表大會,決定立即脫離獨立社會民主黨,成立自己的組織——德國共產黨。30日,德共成立大會在柏林舉行,

資產階級政府自然容不下其他派別,想著把全部權力握在手中。德國共產黨肯定是不幹啊,於是,他們跟蘇俄一樣,在1919年的1月5日,於德國首都柏林舉行大規模起義。但是共產黨所領導的起義,隨著德國政府的軍隊在5月1日攻入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而宣告失敗。

就在德國國內烽火遍地一色紅的時候,在11月11日,德國政府正式和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因為簽訂地點在法國東北部的貢比涅森林裡簽訂的,因此被稱為《貢比涅停戰協定》,而具體的簽字地點,則是大名鼎鼎的福熙車廂,也就是在二戰期間法國戰敗投降時所簽訂停戰協定的地方。這個協定標誌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結束。

協定簽訂當日即生效。該協定包括對德停戰條款及兩個附件,主要內容是: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德軍在15天內撤出所侵佔的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及阿爾薩斯——洛林;德軍在31天內撤出萊茵河左岸地區連同右岸的橋頭堡,由協約國軍佔領;凡仍駐留在戰爭前屬於奧匈帝國、羅馬尼亞、土耳其領土上及在東非作戰的全部德軍應立即撤回到1914年8月1日的德國疆界以內;駐在戰前俄國領土上的全部德軍,在協約國認為時機適當時也應返回德國境內;協約國軍隊戰俘應立即遣返,德軍戰俘由協約國以其認為適宜的辦法進行安置;廢除《布加勒斯特條約》和《布列斯特和約》;德軍應完整地交出其陸海空軍主要裝備和運輸工具。

貢比涅停戰是《凡爾賽條約》簽訂的預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反動的帝國主義戰爭,無論勝敗雙方都不代表正義,後來簽訂的協議損害中國利益,更是令人憎惡。就戰爭本身而言,人民是戰爭中付出最大犧牲和痛苦的,僅法國就動員了七百九十萬人,一百四十萬殖民地人參戰,取得勝利也是各國人民努力的結果,而不是資產階級政府的勝利。貢比涅停戰是解除德國武裝,重新瓜分世界的開始,用主持停戰的法國福熙當時說的,這是二十年的停戰,不是和平,就像福熙在貢比涅說的,他願意繼續打下去,也許他當時希望二十年後滅亡德國,總之帝國主義者沒有把和平作為停戰的根本目的。

就在德國戰敗之後,蘇俄立馬就翻臉了,立刻宣佈廢除《布列斯特和約》。

長達四年多的、殘酷的一戰終於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在這場殊死的搏鬥中,德國最終倒下了,並且留下了豐厚的戰利品。這其中包括5000門重炮和野戰炮,3萬挺機槍,2000架飛機,6艘主力艦,8艘重型巡洋艦,10艘巡洋艦,300艘潛艇,5000臺機車和5000輛完好無損的汽車;德國交出316.8億美元的戰爭賠款(德國拿不出這麼多,後一再削減,成為7.14億美元);德國交出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協約國軍隊佔領萊茵河左岸,佔領軍的給養由德國負擔。現在德國交出了這麼多東西,這些東西該如何去瓜分,這些都需要大家商量來辦,於是戰勝的協約國陣營在1919年的1月18日,在法國首都巴黎的凡爾賽宮召開了舉世聞名的分贓和會——巴黎和會。

參加巴黎和會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比利時、玻利維亞、巴西、古巴、厄瓜多、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希臘、瓜地馬拉、中國、泰國、海地、沙烏地阿拉伯、宏都拉斯、賴比瑞亞、捷克斯洛伐克、烏拉圭、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等27個獨立國家,還有英國的自治領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中,參加大會的英法美等國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揹著大多數國家搞了個等級制,把與會的國家分成了三六九等。第一等是“享有整體利益的交戰國”,即英、法、美、意、日五大強國,它們有權出席一切會議。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戰國,如比利時、巴西、中國、希臘等大多數國家都屬於這一類,只能出席討論與它們有關問題的會議。第三等是與德、奧集團繼絕外交關係的國家,如秘魯、玻利維亞等,它們只有在會議討論的問題直接涉及這些國家時才能派代表團出席。第四等是中立國和即將獨立的國家,它們只有在五強之一的邀請下才能出席有關會議。

除了規定了每個國家的等級之外,還規定了各個等級的國家所能派出的全權代表的數量。英、法、美、意、日五強各派5名代表。比利時、巴西和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各派3名代表。中國、希臘、沙特、波蘭、葡萄牙、泰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2名。(中國代表團由北京和廣州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外交總長陸徵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的王正廷等。)英國的自治領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2名,紐西蘭派1名;其他國家各派1名。總計一共70名代表。

代表數目不同也就算了,所參加的議題範圍不同也就算了,在會議的議事規則方面還是按強權政治行事。和會規定,整個會議分為最高會議、專門會議和全體會議三種形式。最高會議由美、法、英、意、日五強首腦和外長組成,也稱十人會議,一切重大問題都由它討論決定。後來十人會議又演變成美、英、法三國首腦組成的三人會議。因為日本遠離歐洲,而且義大利在大戰中作用不大,貢獻幾乎是負的,本國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邊。英法美三國的領導人也就成了巴黎和會上的“三巨頭”,他們分別是英國的勞合喬治,法國的克裡蒙梭和美國總統威爾遜。

在會議過程中,三巨頭各懷鬼胎。英國:希望得到海上霸權,殖民霸權,而且希望歐洲大陸各國實力均等,即大陸均勢。法國:希望得到歐陸霸權。美國:世界霸權。於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每一個國家都會與另兩個國家互為對手,而又都能與另兩個國家的任意一個聯手。所以,這場會議足足開了5個多月。

為了索取戰敗國的賠款,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和法國總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開交。“你們法國拿50%,我們英國得30%,怎麼樣?”“不行,絕對不行!這次大戰,法國損失最大,我們應該得58%。”“太過份了,我們不同意。”“那我們也不同意。”已經78歲的克里孟梭,雖已滿頭白發,但仍像只野獸般兇猛,真不愧他的“老虎總理”的外號。而勞合?喬治也百般糾纏,一點兒都不犧牲自己的利益。美國總統威爾遜只好在英法之間周旋,忙著打圓場:“我們美國一分錢都不要。你們兩國都犧牲些,讓別的國家也得點好處,法國得56%,英國得28%,這樣可以嗎?”

克里孟梭厲聲喊著:“可以。但法德邊界得以萊茵河為界:除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外,德國的薩爾區也歸我們!”如果法國得到薩爾區,就意味著他控制了歐洲最重要的軍事工業區,將來可以在歐洲大陸稱王稱霸。對這點,英國和美國當然不同意。他們從1月吵到4月,誰也不肯讓步。威爾遜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會來要挾對方。

三個人經過無數次的爭執和討價還價後,終於有了結果:英國得到了國際聯盟所規定的委任統治制度下擁有1000萬人口的領土,法國得到750萬人口的地區,包括阿爾薩斯、洛林、薩爾(法國只許佔有薩爾15年,之後歸還德國),日本也得到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屬地,而美國的“門戶開放”原則也得以透過,美國的商品與資本可以進入這些地區,實行機會均沾,大家都有好處分享。

三除分贓外,巴黎和會還有別的議程。主要是:密謀扼殺新生的蘇維埃俄國,決定對蘇俄實行經濟封鎖。籌組國際聯盟來反對列寧建立的共產國際。國際聯盟指揮各國反動派向革命人民進行血腥鎮壓,同時重新瓜分德國原有的殖民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