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四章——鋼鐵煉獄:一戰(3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四章——鋼鐵煉獄:一戰(35)

說到巴黎和會,就不得不提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遭遇,畢竟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團的遭遇直接引發了咱們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愛國運動,並以此為開端,中國進入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接下來,咱們就說說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遭遇。

巴黎和約裡有三條是關於中國的。即戰前德國侵佔的山東膠州灣的領土,以及那裡的鐵路、礦產、海底電纜等,結果這些統統歸日本所有。本來中國當時參加了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曾支援協約國大量糧食,還派出17.5萬名勞工,犧牲了2000多人。作為戰勝國的中國,索回德國強佔的山東半島的主權,這是順理成章的事。但英美法卻做主要送給日本。而賣國求榮的中國的北洋軍閥政府都準備簽字承認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中國人民忍無可忍,終於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和影響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兩項提案: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取消日本強迫中國承認的《二十一條》,收回山東的權益。但提案被否決了,而賣國的北洋軍閥卻命令中國代表團在和約上簽字。6月27日清晨,在巴黎的華工和中國留學生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6月28日,三萬多華人齊集在中國代表團的住所外面。

“不能簽字!”三萬人發出了一個共同的呼聲。“誰簽字,就打死誰!”十五名敢死軍的青年準備以自己的鮮血和頭顱去捍衛中國的尊嚴和權利。中國代表團終於發表了一項宣告:“山東問題不解決,我們決不在和約上簽字!”

因此,也就出現了這一幕:6月28日是巴黎和會的最後一天,也是全體戰勝國在和約上簽字的一天。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代表沒有出席會議,拒絕簽字。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代表團所提出的議案。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和廣州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外交總長陸徵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的王正廷等。中國代表團最初還對和會抱有很大的希望,因此,在提交的議案中提出了以下7個條件:一,廢除勢力範圍;二,撤退外國軍隊、巡警;三,裁撤外國郵局及有線無線電報機關;;四,撤銷領事裁判權;;五,歸還租借地;六,歸還租借;七,關稅自由權。

在說完中國之後,咱們再來看看巴黎和會所簽訂的《凡爾賽條約》究竟有那些內容。《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0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佔領,東岸50千米內為不設防區。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只准保留陸軍10萬人。禁止德國擁有空軍、坦克和潛艇,海軍力量受到嚴格限制。

對於國家的疆界,條約對德國進行了懲罰。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迴歸丹麥。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併。義大利則獲得了原屬於奧匈帝國的伊斯達尼亞和提洛爾。德國承認盧森堡的獨立。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後來因為二十一條的關係,則轉交到日本。這觸發了五四運動,拒籤《凡爾賽和約》。中國於1919年宣佈與德國的戰事結束,並於1921年與德國另籤和約。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英國、法國、日本和比利時)分配。

在《凡爾賽條約》的基礎上,再加上與奧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簽訂的和約,共同組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這些不平等條約包括和奧地利簽訂的《聖日爾曼條約》。《聖日爾曼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奧匈帝國的正式解散,作為奧匈帝國的基礎奧地利,則失去了國家大部分地區,除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與南斯拉夫獲得獨立外(所謂的繼承國),奧地利也失去很多領土,割讓特倫蒂諾(Trentino)、南蒂羅爾(SouthTyrol)、的裡雅斯特(Trieste)、伊斯特拉半島(Istria)、數個達爾馬提亞島嶼及弗留利(Friuli)予義大利。布科維納、特蘭西瓦尼亞劃歸羅馬尼亞;軍隊不得超過3萬人;非經國際聯盟行政院同意,禁止奧、德合併。

奧匈帝國是一個二元制帝國,除了奧地利之外,另一個則是匈牙利。在1920年,協約國集團同匈牙利簽訂了《特裡亞儂條約》,規定了匈牙利的邊界。由於奧匈帝國包含數個不同種族,故此需要重新劃定匈牙利、奧地利及其他剛剛獨立之新國家的邊界。條約在*於法國凡爾賽的大特裡亞農宮由數個國家簽署,分別是戰勝國美國、英國、法國與義大利,以及剛獨立的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與捷克斯洛伐克;戰敗國就是代表奧匈帝國的匈牙利。

同原先的匈牙利王國相比,新的匈牙利的領土縮水了很多。匈牙利割讓斯洛伐克和外喀爾巴阡烏克蘭給捷克斯洛伐克。特蘭西瓦尼亞和巴納特東部劃歸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巴納特西部劃歸南斯拉夫王國。原本歸於南斯拉夫的匈牙利城市佩奇、莫哈奇、包姚及錫蓋特堡重新劃歸匈牙利。布林根蘭的大部分歸於奧地利,也與聖日耳曼條約配合,當中的肖普朗區域則根據1921年12月公投結果歸於匈牙利。《聖日耳曼條約》和《特裡亞農條約》一起,標誌著數百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式離開歷史舞臺。

除此之外,還和保加利亞簽訂了《納伊條約》。在1911年的11月,在巴黎城郊,協約國集團和保加利亞簽訂的條約,即為《納伊條約》。條約將南多布羅加劃歸羅馬尼亞;馬其頓的一部分劃給塞爾維亞;西色雷斯劃歸希臘。這樣,保加利亞就失去了愛琴海的出海口。此外,它的陸軍被限制在2萬人;賠款數額定為22.5億金法郎,37年內付清。持此,曾經在巴爾幹半島上首屈一指的國家淪為了二流角色,無論是南邊的塞爾維亞(之後的南斯拉夫),還是北邊的羅馬尼亞,你或是挨著愛琴海的希臘,都不是保加利亞能惹得起的了。

最後,協約國集團和曾經的帝國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條約。在1920年的8月,協約國集團和奧斯曼帝國在巴黎近郊的色佛爾簽訂了條約,被稱為《色佛爾條約》。條約規定:奧斯曼帝國承認漢志和亞美尼亞獨立;在國聯“委任統治”的名義下,巴勒斯坦和伊拉克歸英國,敘利亞和黎巴嫩歸法國;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部分的領土,除伊斯坦布爾外,大部分歸希臘和義大利;黑海海峽交給國際共管。奧斯曼帝國就失去了4/5的領土。軍隊人數不超過5萬人,海軍只准保留7艘軍艦和6艘*艇,不得擁有空軍和重型武器。英法繼續享有治外法權,並對奧斯曼帝國實行財政監督。至此,那個曾經橫跨亞歐非三大洲、曾讓整個歐洲社會為之側目的龐大的*帝國,煙消雲散。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被瓜分的七七八八,只保留了安塔託利亞半島這塊昔日的龍興之地。雖然奧斯曼的資產階級反對,但是在協約國一頓大棒之後,認清了現實,和協約國集團在瑞士簽訂了《洛桑條約》。不過努力一番總歸是有一點收穫,土耳其雖然放棄了其在阿拉伯地區的領土和塞普勒斯,但保留了東色雷斯,同時取消了亞美尼亞的獨立和庫爾德的自治。

巴黎和會簽訂的一些列條約,形成了之後的凡爾賽體系,和之後的華盛頓會議所形成的的華盛頓體系一起,構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了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但是對於這個國際地區“新秩序”,在協調一戰參戰戰勝國家之間的矛盾上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強權政治的霸道措施,未能從根本上協調好各國的爭議,比如對殖民地進行"委任統治"按照民族自決原則處理民族關係,實際上都是為了維護戰勝國的利益,無論戰勝國與戰敗國,還是在戰勝國之間,還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與帝國主義之間,他們之間的矛盾仍然未徹底解決,但是卻埋下了戰爭的種子,陸軍的福熙元帥在聽到和會簽訂的和約內容後,就這樣評價說:“這不是和平,這是二十年休戰!”值得注意的是,元帥的預言驚人的準確,因為德國正式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在20年後的1939年。

和會對德國進行的宰割性懲罰措施,嚴重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感情,被德國人普遍認為這是“強加的和平”。戰後,德國的民族主義高漲,也為後來納粹勢力在德國的登場和希特勒撕毀和約擴軍備戰提供了口實。英法也因此對德國感到有愧,使得後來綏靖主義盛行。至於遠東方面的問題,和會上並沒有得到實際上的解決,中國山東的歸屬問題就是代表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巴黎和會的這個問題上面,美國方面無論是總統威爾遜本人還是代表團成員們,都明確表示支援中國收回山東權益的主張。在中國的要求被無理拒絕以後,美方代表團成員曾經全體離場以示抗議。當時的中國,曾經因此一度對美國頗有好感,威爾遜總統也因此成為當時國人比較敬佩的“世界大人物”之一(在中國進步青年當中,地位僅次於列寧)。因此,為了協調各國在亞太地區的未解決矛盾,才又有了兩年後的華盛頓會議。包括中國的山東問題,都是在那次會議上得到處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