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九章——盛世危機(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九章——盛世危機(3)

除了這24個國家之外,還有9個國家雖然也過不下去了,但是好歹還算有點節操,表示自己不是什麼錢都不還,我們只是不還商業外債了而已。其實說白了都一樣,都是沒錢還錢了。這9個國家在加上之前的那24個,總共有三十多個國家的政府賠不起外債了。當一家企業已經賠不起借的錢的時候,就會破產,國家也一樣,這些國家都破產了,創造了國家破產的歷史記錄。說起國家破產,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歐洲國家冰島宣佈破產,從而讓原本一個默默無聞的北歐國家突然在國際上“名聲大噪”,也算是刷了一把存在感,也讓無數人驚歎:原來不只是企業,原來國家也是能破產的。在這之後,隨著經濟危機的持續發酵,接下來就是耳熟能詳的希臘債務危機,希臘政府宣佈破產。在這之後,估計很快義大利也會步希臘的後塵,根據估計,等到了明年,也就是2017年的時候,義大利債務比重將佔到整個國家GDP的133%,估計也就離破產不遠了。

據有關專家和機構的估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使得資本主義世界損失了2500億美元。別看現在中國、美國國家的GDP動不動的好幾萬億美元,還是那句話,時代不一樣,那畢竟是80多年前。如果這麼說比較難理解的話,咱們可以拿剛過去十幾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做一個對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當時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損失物資最多的一場國際戰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技術日新月異,以馬克沁重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開始大規模運用在戰爭中,還有各國規模龐大的大炮,每發動一次看得過去的戰役,那炮彈不打出去幾十萬發都覺得丟人,還記得一戰中那創世紀的400萬發炮彈麼?而且,德國的潛艇部隊在一戰中大出風頭,尤其是在實行“無限制潛艇戰”之後,這些隱藏在大海中的幽靈就愈發的狂暴與恐怖,數不清的輪船噸位和物資消失在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裡。隨著武器的進步,破壞力的不斷加大,使得消耗和所造成的破壞都呈幾何倍數的增加。但即使是這般,整個一戰打下來,所造成的物資損失還是比這次經濟大危機少了800億美元,也就是少了將近三分之一。

現在,那些西方列強們也都自身難保了,地主家也沒餘糧啊。在大航海時就為了自己而去殖民和奴役其他地區、民族的國家這次既然也不會客氣,既然自己家裡沒餘糧了,簡單,重新搶就是了!但是當時畢竟不是大航海時代,整個地球基本上都被瓜分的產不多了,而且剛剛經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了新的規矩: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沒法搶別的地盤了,所以就只能可著勁兒地壓榨自己的那一塊搶來的地盤了,從而來透過吸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血來補充自己因為經濟大危機而嚴重失血的身體,從而轉嫁危機。就拿英國人所稱讚的“女王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印度為例,在當時英國統治下的印度,在1932年的時候,農產品的價格下降了一半,這樣一來,就苦了印度那些辛辛苦苦種地的農民,眼看著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就這樣打了水漂,無數的農民破產。波利瓦爾雖然解放了拉丁美洲,但是拉美地區一直在大國的影響之下,看大國的臉色行事,當地的香蕉、咖啡、糖和礦產品堆積如山,門可羅雀,根本就沒有人來買。因為經濟危機而失去工作的失業者也有數百萬之多。

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的直接原因是20年代美國出現了經濟繁榮,也就是所謂的“柯立芝繁榮”,但是所有人都被這虛假的繁榮閃花了眼,從而沒有看到隱藏在盛世之後的嚴重的危機。首先就是虛假繁榮,掩蓋了已經越拉越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市場上供求之間的矛盾。其次就是狂熱的股票投機,現在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一句話: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畢竟股票這玩意兒有漲就有跌,指不定什麼時候就打了水漂了,而且投的錢越多,肯定風險越大。現在這麼多的錢都投入到了股市當中,自然使得金融市場的風險大大增加。第三個就是在大危機發生之後,應對危機的以胡佛總統為首的美國政府。當時美國政府處理經濟大危機方式方法和與之相對應的指導思想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失誤。在大危機發生之前,沒能透過經濟繁榮的表象看到背後的危機,在大危機發生之後,應對措施非常消極,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危機。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在經濟上是個自由主義者,所謂自由主義者,那就是主張政府不應該干涉經濟的發展,政府只要幹好管理國家的事就好了,經濟這一塊就利用市場經濟規律這支“看不見的手”來調控就行了。因此,在大危機發生之後,胡佛的政府基本上就是沒行動,就這麼看著經濟危機越來越惡化,你說好歹連美國的金融大鱷都知道組織一下來救市,雖然還是出自於救己的角度,但是最起碼還是有個行動,而胡佛政府真的是沒什麼動作……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經濟大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了。也是,如果這樣都不爆發,也真是對不起上天的安排了。,這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了。天時就是當時美國經濟的虛假繁榮所掩蓋的深刻的危機,地利就是發生的領域是在短時間內損失最為嚴重的領域:金融領域,在金融領域,任你百萬富翁還是億萬富豪,頃刻之間,就能讓你化為烏有。人和就是胡佛總統的不作為,送了個助攻。

其實,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經濟繁榮中,就已經潛伏了多種危機因素。就比如之前提到的貧富差距太大,大量的財富都進入到了少數富人的腰包,廣大的社會下層的人民就比較貧窮了,這人一窮了,自然就買不起東西,就降低了購買力。在1929年的米國,佔美國總人口的5%的富人,卻擁有全國個人收入的三分之一,而且越往上走,這個財富的聚程度就越大。就在少數富人越來越富的時候,年收入低於2000美元的貧困家庭的數量卻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令人目瞪口呆的比率:高達60%。並且,並不是在大危機爆發之後,才有大量的勞動力失業,在大危機發生之前,就已經有200多萬人找不到工作。

另一個突出的因素就是異常猖獗的投機活動,就比如之前所提到的經濟大危機的爆發點股票,以及現在都非常火的房地產,投機現象非常狂熱。從而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經濟。在紐約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從1925年的4.43億股狂漲到1929年10月份的10億股以上。而且別看股票數量這麼多,股價還非常貴,股價基本上都要比股票的票面價值高出數倍甚至十數倍,有的甚至高出了20倍、更為離奇的甚至高達50倍。嚴重的股票漲價,嚴重脫離了其實際的價值,形成了非常巨大的泡沫。正如鄧紫棋流行曲《泡沫》中唱到的:早該知道泡沫,一觸就破。最終在1929年的10月24日,迎來了破滅地那一天,在“黑色星期四”中一落千丈。

這次大危機發生之時,正好是胡佛擔任美國大統領的時候,這個胡佛在從政之前,是一個工程師,在就任總統之前,就已經在商業部長的位置上幹了整整八年,一個抗戰都打出去了。在經濟迅速發展的柯立芝繁榮中,在1928年的8月份,胡佛不無驕傲地說:“今日的美國已經接近征服貧困的最後勝利。貧民救濟院即將消失。”在胡佛說這句話時,全場掌聲雷動,歡呼聲衝破雲霄。在大危機發生前夕,當胡佛成功擊敗競爭對手,當選上了美國總統的時候,他在總統的就職演說中又這樣提到:我對美國的前景沒有擔憂,(美國的)前途光明,充滿希望。同樣,他的這番話贏得了陣陣掌聲、歡呼聲,整個現場成為了歡樂的海洋。

但是,在胡佛的話音還沒落地呢,現實就開始啪啪地打臉了,而且一點情面都沒留:資本主義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破壞最強烈的經濟危機爆發了。在經濟大危機剛開始的時候,也不知道胡佛是哪裡來的自信,竟然敢向美國人民信誓旦旦地保證:這場危機以及所造成的失業,將在60天內結束,美國將回到正常的軌道中來。胡佛的這種樂觀的判斷,自然也就影響了整個美國政府,使得美國政府在危機的過程中反應遲鈍,舉措無力,從而延誤了時機。

而政府面對危機的拯救無力,這個鍋主要還得是胡佛來背。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和商人都堅持傳統的經濟思想,堅持傳統的自由放任的思想,認為政府不應當干預經濟,政府的公共工程和其他的計劃,根本不會使得市場的需求增加,自然也就不會使得經濟繁榮。而且,政府的救濟非但沒有好處,而且還有非常大的危害,因為政府的救濟會損害到美國人民自建立以來的進取精神。甚至在1932年,當事業人數已經突破了千萬大關的時候,胡佛政府依然認為政府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干預。等到終於有一天,他們認識到危機已經非常嚴重,已經不管不行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已經失去了時機,為時已晚,無可挽回。

寫到這,不禁讓我想到曾經在歷史課本上所出現的一張圖片:經濟大危機期間,一位英國的失業者拿著這樣一張紙板,上面寫著:Iknow3trades。Ispeak3language。Forchtfor3years。Have3children。Andnoworkfor3months。ButIonlywantonejob。翻譯大意是:我懂得三門技術,我會說三門語言,我有三年的工作經歷,我有三個孩子,而且我已經有3個月沒有工作了。我現在僅僅想要一個工作。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