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五章——菊與刀(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五章——菊與刀(1)

經濟大危機不僅僅是打擊了美國,世界上每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都遭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資本主義大國都面臨著是法西斯軍國主義還是堅持自由與民主的艱難抉擇,美國最終在羅斯福的帶領下,堅持了自由和民主,而日本,則滑入了法西斯的深淵。

日本法西斯,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法西斯在國內消滅民主政治,壓制自由經濟,以天皇制意識形態禁錮人民的思想,在國外瘋狂的侵略和擴張,大肆屠殺平民,日本法西斯是日本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是最恥辱的一頁。

北一輝,一個在中國鮮為人知的名字,甚至在日本,知道這個人的名字的都少之又少,然而,在日本的法西斯主義運動中,他的作用舉足輕重,影響深刻而久遠。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交戰雙方於1919年1月18日召開了巴黎和會,在中國人民的要求下,中國代表團向和會提出,要收回一戰前被德國侵佔的膠州灣、膠濟鐵路和一切山東的權利。但是日本居然置中國合理要求於不顧,公然要求和會同意把德國的侵華權益轉移給日本。在英國和法國的支援下,日本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和退出和會相要挾,結果又得到了美國的支援。為了阻止日本侵佔山東半島的野心得逞。中國爆發了反對日本侵略的五四愛國運動。親眼目睹了那一場如火如荼運動的北一輝,感覺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難以得逞,便躲進了上海的一家小旅館,炮製了一半《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提出了一套日本法西斯華的設想。《日本改造法案大綱》描述了日本走向法西斯的道路:第一步,以天皇的名義發動政變,拋棄憲法,遣散議會,全國戒嚴;第二步,依靠復員軍人,建立以天皇為首的軍事獨裁政權,根除階級鬥爭,禁止罷工,標榜限制私有財產;第三步,向海外擴張,建立遍及亞洲、太平洋的日本大帝國,其帝國所及,猶如蛇吞大象,不僅要佔領中國和印度,還要把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併入日本的版圖,甚至還打算攫取澳大利亞的西伯利亞。北一輝狂妄的設想,是有其特有的社會歷史背景的。明治維新以後,在伊藤博文的主持下,日本頒佈了《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君主立憲政體,也就是所謂的近代天皇制。日本的君主立憲制跟西方國家的君主立憲政體,日本的天皇制的封建殘餘更為的濃厚,議會、內閣和政黨,都受制於天皇的特權以及軍部的強權。儘管如此,明治天皇時期所頒佈的這部憲法,畢竟是亞洲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日本由此以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國力獲得了極大的增強。日本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打敗了之前的宗主國中國,在一戰前夕的日俄戰爭中,擊敗了北方的北極熊沙俄帝國,侵佔了朝鮮半島、中國的臺灣和澎湖列島,控制了中國的遼東半島,日本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國家,日本對外擴張的野心也緊跟著迅速膨脹,非常想著在之前的老牌資本主義強國瓜分世界中,分一杯羹,稱霸亞洲。而上文提到的北一輝,正是在背景下,出籠了他的極端民族主義政綱,日本的法西斯團體粉墨登場。

在1919年,北一輝、大川周明等成立了法西斯團體猶存社,此後,各種法西斯團體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比較著名的有井上日召的血盟團,桔孝三郎的愛鄉塾,大川周明、橋本欣五郎的櫻會等,或組織政黨,或者陰謀發動政變,攪得日本社會動盪不安,雞犬不寧。

日本的法西斯運動和德國和義大利一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國內形勢的產物,它既是為了對付國內的民主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的高漲,以及殖民地解放運動的發展,又與日本悠久的軍國主義傳統緊密相連。

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經歷了漫長的幕府統治,武人全面主宰了國家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而在明治維新之後,中下級的改革派武士掌握了國家的政權,在明治憲法的體系下,日本軍方作為極右勢力的大本營,是日本政體中一股重要的力量。20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藉助世界法西斯主義的發展,以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為契機,日本以軍部為代表的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空前活躍,促使日本快速地邁開了法西斯化的步伐。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的副研究員張躍斌曾經這樣評價道:20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穩定國內社會局勢,日本加快了其侵略中國東北的步伐,侵略中國東北,乃是日本侵略中國的一個重要步驟,這種思想在日本根深蒂固。早在十九世紀的前期,日本著名的經世學派的思想家佐藤信淵,就曾詳細敘述了日本統治世界的計劃,在這個計劃中,中國成為首先需要征服的物件,而要征服中國,他認為首先就要先攻取滿洲。這一龐大的野心,被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統治階級所繼承,從十九世紀末期,日本就開始侵略中國東北,等到了20世紀三十年代初期,日本已經把中國東北變成了其重要資源供應地和商品、資本輸出的主要市場。在當時的形勢下,日本的統治集團急於透過侵佔中國東北來擺脫危機,為此,日本統治集團大造輿論,瘋狂叫囂東北是日本的生命線,提出“日本的生存有賴於佔領東北”的口號,同時又恬不知恥地宣揚,日本所謂的對東北的貢獻,以此作為其吞併東北的合法依據。這時的日本參謀本部,也在緊鑼密鼓地制定所謂解決蒙滿問題的方案。如此一來,日本統治集團刻意製造的戰爭陰雲,開始籠罩在中國東北的上空。

1932年9月18日,晚上十點二十分,依據不平等條約駐紮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偷偷摸摸炸燬了日本人管理的一段鐵路,並栽贓於中國人,藉著這個卑劣的把戲,日本關東軍開始向中國軍隊大舉進攻。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就是震驚全國的“九一八事變”,也就是所謂的“柳條湖事件。”

日本關東軍花谷少佐是日本策劃柳條湖事件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在戰後的回憶錄中,說出了事件的真相。“十八日夜……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視鐵路為名,率領部下數名向柳條湖方向走去。一邊從側面觀察北大營的兵營,一邊選了一個離兵營約800米往南去的地點。在這裡,河本親自把騎兵用的小型*安放在鐵軌下,並點了火。時間是十點多鍾。爆炸時轟的一聲,炸斷的鐵軌和枕木向四處飛散。……這時,呆在鐵路線爆破點以北約四千米的文官屯的川島中隊長,立即率兵南下,開始襲擊北大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了垂涎已久的中國東北地區。但是這樣就就把東北給一口吞下去,吃相實在是有點太難看了,而且之前那個所謂的“我貢獻,所以是我的”的理由,貌似站不住腳的樣子,那該怎麼才能把中國東北名正言順的吃到嘴裡呢?就在這時候,日本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中國最後一個王朝清王朝的末代皇帝溥儀。日本打著幫助溥儀復位的幌子,讓這個雖然是皇帝但是根本都沒有有意識的享到皇帝的福的皇帝(溥儀繼位成為皇帝的時候,才只有幾歲,而且很快就退位了,根本就沒有權傾天下的時候,就連退位都是別人給退位的)做一個傀儡。溥儀出於各種原因,最後出來做了這個皇帝,至此,大滿洲帝國粉墨登場,皇帝溥儀重出江湖。

而策劃“九一八事變”的中堅分子,主要是日本軍隊中的法西斯團體——一夕會成員,比較著名的有著日本偉大戰略家之稱的石原莞爾,日本的陸軍大將板垣徵四郎,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為了推行他們的法西斯主張進行的軍事冒險。因為在當時,日本根本就沒有授權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這完全是在瞞著日本政府的情況下,日本關東軍的自作主張,完完全全是先斬後奏。但是,這次軍事冒險成功了。因為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幾十萬東北軍撤進關內,雖然還有部分軍隊和義勇軍在抵抗著日本的侵略,但是最終還是被日本關東軍所擊敗,只有四個多月,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錦繡河山,全部淪於敵手。

在中國的抵抗過程中,湧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人物,就比如爆發的嫩江大橋之戰。嫩江大橋之戰是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東北守軍與日軍第一次激烈的戰鬥。在馬占山將軍的帶領下,中國守軍“抱與城偕亡”的決心,與日偽軍血戰,多級擊退強敵,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不久之後,嫩江大橋陷落,黑龍江省省會齊齊哈爾也很快陷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