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六章——菊與刀(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六章——菊與刀(2)

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國內,軍閥大幅度地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畢竟,你看是我們軍人為了帝國尋找到了出路,相比之下,再看看國內的政黨所組成的政府都幹了點什麼,面對深重的危機而束手無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日本社會逐步淪入崩潰的邊緣。因此,政府所代表的政黨的勢力,自然而然就被大幅度地削弱了,而日本的軍人在國內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組織了這次軍事冒險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所宣揚的軍國主義、法西斯主義,也在日本國內的影響力得到了非常廣泛的傳播,軍國主義的氣焰空前囂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日本找了個“大滿洲帝國”當幌子,找到了溥儀當傀儡,但是世界還是一眼就看穿了日本的陰謀,日本對中國東北地區的侵略在世界上非常得得不到認可,於是,接下來的一幕對於日本來說,就比較尷尬了。巴黎和會在會上,作出了建立國際聯盟的決定,這個國際聯盟和現在的聯合國差不多,都是一個國際機構,用來處理國際間的事務,當然,這個國際聯盟是被英國和法國所操縱。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國際聯盟裡邊也對這件事進行了討論,然後就討論出了一下的結果:國際聯盟以42票對1票,宣佈日本在這次事件中為侵略國,九一八事變是*裸的侵略。日本現在就是一個大寫的尷尬,在國際上完全就被孤立了,成為了孤家寡人。日本對於這個結果,也是很惱火啊,這是這麼回事啊,不是說好的是大國說了算麼?怎麼還真給我玩真的啊?!好,英國,法國,既然你們不讓我好過,那好,那老子還不跟你們玩了!惱羞成怒的日本直接宣佈退出了國際聯盟,十分乾脆地拋棄了這個束手束腳的組織。1933年2月24日,日本外交大臣松岡洋右,在國際聯盟非常狂妄地丟擲了一個日本單詞:沙揚娜拉。我們高中課本上。有這樣一首徐志摩的詩: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甜蜜的憂愁……沙揚娜拉!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從這首詩中,我們就能大概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那就是“再見”!日本的外交大臣那聲狂妄的“再見”,可見其內心的驕縱程度,估計這時的英國腸子都悔青了,之前為了對抗俄國才扶植的這個日本小兄弟,結果現在卻開始跟自己甩臉子了。當松岡洋右說出了那個單詞之後,趾高氣揚地退出了國際聯盟的會場,走得那叫一個瀟灑,那叫一個灑脫,如果在加上發哥電影裡出場的背景音樂,那絕對是狂拽酷炫叼炸天,要多帥有多帥,要多酷有多酷,帥呆了酷斃了,簡直無法比喻了。

日本在擺脫了國際聯盟這個束手束腳的包袱之後,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開展自己的外交了,開始了現在稱之為“法西斯外交”的外交政策。有道是臭味相投,同樣都是法西斯主義國家,日本逐步與德國、義大利的法西斯國家走到了一起,建立了鋼鐵同盟,也就是所謂的“柏林——羅馬——東京”軸心,這三個國家自然也就是所謂的軸心國。德意日三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為了和侵略戰爭相呼應,日本國內的法西斯團體不斷不斷地製造恐怖事件和政變,妄圖徹底奪取政權,對政黨政治和現存的秩序發起了強有力的衝擊,企圖建立法西斯政權。現在涉及到一個比較專業的名詞,那就是政黨政治,政黨政治,是指內閣總理由政黨黨魁輪流擔任,而在外加上與英、美等帝國主義國家進行妥協,在侵略擴張方面較為剋制。但是,一定要注意,這裡只是“較為剋制”,內心依然是想著侵略和征服,只不過手段溫和了一點而已。

在1932年5月15日,日本的法西斯團體發動了武裝政變,野蠻地槍殺了當時日本內閣的首相犬養毅(有沒有想起犬夜叉),在刺殺了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之後,法西斯團體開始衝擊政府的其他要害部門,這次事件被稱為“五一五事件”,政變發生之後,日本陸軍當局藉口該事件的根源就是因為那萬惡的政黨政治,這完全都是政府的錯,都是體制的錯,因此強烈地反對政黨內閣。在軍部的壓力下。從1924年開始,持續了八年多的政黨內閣時代,最終被日本軍方給一把掐斷了,日本的內閣時代結束了。

在事件之後,日本趁機成立了所謂的“舉國一致內閣”,人家也不說我廢除了內閣,而是說之前的內閣不能做到舉國一致,現在我們可以做到了,代表全國的意志,而誰有這麼大的面子能讓全國人民都信任呢,那就是我們的鋼鐵長城——軍部了啊,這個內閣由我們軍部進行領導,那肯定是全國歡迎啊,不信,你問啊,又不歡迎的,讓他站出來讓我看看啊!

在解決了內閣政府之後,日本的法西斯勢力的注意力又指向了當時一些比較極端的思想,天皇機關說就是其中的一種。日本著名學者美容部達吉認為,日本的統治權屬於國家,天皇只是國家的最高機關,因而,天皇的權力並不是無限的,也不是絕對的,這一思想成為日本君主立憲、政黨政治的思想基礎。但是,在日本法西斯看來,天皇是神,日本皇族的起源就是神道中的兩位天神,既然皇族是天神的後代,那麼天皇作為神在人間的代言人,權力自然就是無限的、絕對的、不容置疑的,對這一觀點進行的改變,都是大逆不道的。像不像基督教中的天賦神權,君權神授。

1935年,日本法西斯團體再一次挑起事端,他們攻擊美濃部達吉是學匪,並且還向內閣施壓,逼迫內閣發表聲明,承認天皇機關說是叛逆思想。這一全國性的運動加強了法西斯主義對日本國民的精神控制,因為被稱為“不流血的合法的政變”。

就在天皇機關說被圍剿的時候,日本軍隊內部的統制派和皇道派的矛盾也急劇上升,統制派和皇道派是日本軍隊內部的兩個法西斯派別,都不是什麼好鳥,二者都主張建立法西斯政權,並實行侵略擴張的對外政策。雖然兩者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如何達到目標的過程,兩者產生了分歧,皇道派認為,要想建立法西斯政權,建立大日本帝國,那我們應該首先發動政變,將原先腐敗的國家機器打碎,然後在原先的基礎上,建立法西斯政權,進而建立法西斯世界霸權。而統制派則認為,國內的政變可以往後放,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發動戰爭,依靠戰爭的推動,在國內進行自上而下的法西斯改造,最後建立法西斯政權。

說白了,皇道派和統制派就是異端,就好比基督教陣營裡分的天主教、新教、改革教派等,兩派圍繞法西斯運動主導權,開始了瘋狂地爭權奪利,1935年,統制派免去了皇道派核心人物真崎甚三郎的教育總監的職務。貌似統制派大勝一局,但是皇道派很快就發動了反擊,刺殺了統制派的代表人物永田鐵三。在統制派打算進一步削弱皇道派實力的時候,皇道派策劃了一場震驚世界、改變日本歷史的大事件。1936年2月26日凌晨,1400名荷槍實彈的士兵,在皇道派軍官的率領下,踩著厚厚的積雪開始襲擊日本的政壇顯要,法西斯所謂的君側之奸,藏相高橋是清,內大臣齋藤實,教育總監渡邊澱太郎,被屠殺,侍從長官鈴木貫太郎被打成重傷。同時,政變部隊,發表檄文,要求實行國家的法西斯化改造。

陸軍軍官的叛亂,極大地震動了日本統治集團,在天皇的要求下,政變部隊被鎮壓了,而政變的策劃者,之前提到的鼎鼎大名的北一輝,也被逮捕。並且還以思想主謀的罪名被處以死刑。在這次事件之後,皇道派隨之瓦解,權力最終歸到了統制派手裡,但是無論在誰手裡,都會將日本打上法西斯的道路。日本的法西斯化,透過統制派之手得以實現。統制派利用這次事件,趁機全面地控制了陸軍。從而強化了軍部的政治發言權。用合法的手段,來推進日本的法西斯化改造。“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化的開始。

二二六事變之後,日本國內成立了以廣田弘毅為首的日本內閣,已經成為了傀儡,成為日本軍部的掌上玩物,陸海軍大臣,必須要由現役軍人才能擔任,軍部加強了對政府的控制。軍部制定的國家的大計方針,強化侵略擴張的對外政策,大肆擴軍備戰。政府的人事安排也是由軍部來決定的,政府裡邊稍微有點自由思想,不想被控制的人,都會受到排擠。這個軍部的內閣,還加強了對輿論的控制,加強對國民的控制。1936年11月,日本和德國簽訂了《*產國際協定》,國際上的法西斯國家開始沆瀣一氣。

日本的法西斯化,加速了其對外戰爭的步伐。1937年7月7日,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日子,日軍在宛平城盧溝橋策劃事端,以演戲失蹤了兩名士兵為藉口,要求進城搜查,遭到了中國守軍的拒絕,日本悍然發起了進攻,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反擊,中國的全面抗戰開始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