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五章——慕尼黑陰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五章——慕尼黑陰謀

在正式講述二戰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標誌著綏靖政策最高峰的慕尼黑會議,也被稱為“慕尼黑陰謀”。慕尼黑陰謀是指二戰之前,英、法兩國為避免戰爭爆發,簽訂《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的蘇臺德區的一項綏靖政策。美國的國務卿曾經這樣說道:從1938年之後,慕尼黑在外交家的詞彙中就有了特別的含義,它代表著向惡意勒索低頭的懲罰。

捷克斯洛伐克位於歐洲中心,不但軍事工業發達,礦產資源豐富,而且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國人佔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作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擊英、法的重要陣地了。所以,德國對它早就垂涎三尺了。當日本的鐵蹄踏入中國的時候,歐洲上空也瀰漫著濃厚的戰爭氣氛。1938年3月,德國一槍不發,便吞併了奧地利,接著又緊盯了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

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臺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裡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制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另一方面,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他揚言要發動戰爭,又大規模的向德捷邊境調集軍隊,擬定了“綠色計劃”,準備10月1日為進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臨城下,捷克政府自然不願任人宰割,也加強了邊界的作戰兵力。兩軍對峙,戰爭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在這危急時刻,最傷腦筋的是英法等國的領導人,英國首相張伯倫徹夜不眠。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大英帝國的首相。

1936年,英王愛德華八世退位,他的弟弟約克公爵繼承了王位,史稱“喬治六世”。1937年5月28日,和愛德華八世水火不容的首相鮑德溫也下了臺,保守黨領袖內維爾·張伯倫成為英國新的首相。

當時張伯倫面對的國際形勢並不樂觀:在亞洲,日本人已經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東北;在非洲,義大利悍然入侵了衣索比亞;在歐洲,希特勒撕毀了《凡爾賽條約》,3.5萬德軍開進了萊茵非軍事區,而法國政府居然畏縮不前,希特勒順利度過了“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奪回了萊茵地區。哪怕是不關心政治的英國普通百姓,都能感覺到歐洲的天空中瀰漫著硝煙的味道。

可首相大人似乎並不為這些事情苦惱,他覺得自己找到了解決危機的辦法,那就是把其他國家的利益當成一塊塊“狗糧”,仍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然後期待吃飽了的法西斯能安靜下來。為此,他的反對派給他起了一個外號—“我愛柏林先生”,因為首相大人言必稱英國和德國的“友誼”。

張伯倫上任後,連續向德國釋放出友好的訊號,邀請德國的外長訪問英國,還派內政大臣回訪了德國,向希特勒傳遞了自己對德國的善意,希特勒摸清了英國人的底牌,更加快了侵略的步伐。1938年3月,奧地利建立了親納粹的政權,在奧地利總理的“邀請”下,希特勒命令已經集結在德奧邊境的幾十萬德軍迅速開進了奧地利。3月31日,希特勒宣佈奧地利正式併入德國。面對這種*裸的侵略行為,張伯倫沒有任何強硬的表示,在他的心中,奧地利這塊“肥肉”足夠希特勒消化一陣的。

9月12日,希特勒在國會發表演說,宣稱“將徹底地、一勞永逸地解決蘇臺德地區的問題。”張伯倫被希特勒的強硬講話嚇壞了,要知道德國一旦和捷克斯洛伐克開戰,那法國很可能捲入其中,英國也就不能獨善其身了。

1938年9月13日晚上,希特勒收到張伯倫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電文是:“由於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勒呢?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復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國和捷克交戰,英法按照條約必然捲入戰爭,西歐的戰火將蔓延開來。由於考慮自身的利益,張伯倫緊張萬分,法國首相達拉第也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儘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在慕尼黑著陸。之後,又乘坐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德國的斯加登拜見希特勒。其實當時的局面對英法非常有利,捷克斯洛伐克有著一支訓練有素、人數達到150萬的陸軍,軍事力量遠在剛擺脫了凡爾賽禁錮的德國之上。就在張伯倫來德國之前,一些德國陸軍將領還向英國駐德國大使表示:只要英國能表現出強硬的立場,那麼德國軍方將出面推翻納粹政府。可以說張伯倫在德國的表現能直接決定著希特勒後半生的命運。可這位首相只希望透過犧牲小國的利益換取自己國家的和平。

張伯倫的到來讓。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為侵略捷克的事大傷腦筋。因為當時德國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的只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如今張伯倫登門求和,這不是現成的敲詐機會嗎?

希特勒和張伯倫的談判在一間密室秘密進行。據戰後查獲的當時翻譯官的筆記透露,當時希特勒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皺著眉頭殺氣騰騰地威脅道:“無論用什麼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麼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臺德區?”這時的希特勒已不是談蘇臺德日耳曼人自治的問題,而是*裸地要求把這一地區割讓給德國了。這一問題並沒使張伯倫大為吃驚,來談判之前,他已同法國商定,兩國絕不會幫助捷克作戰,而且決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協了。張伯倫慢條斯理地說:“蘇臺德區的日耳曼人,在德國之內還是之外,原則上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這暗示他同意把蘇臺德割讓給德國了。

9月16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鼓吹只有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9月18日達拉第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製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劃:“凡是蘇臺德區日耳曼居民佔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志帝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第二天,英、法兩國向捷政府提出割讓蘇臺德區給德國的“建議”。在人民的壓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絕這一“建議”。英、法以解除盟約要挾,還警告如果因此發動戰爭,威脅到歐洲的利益,捷克要付全部責任。在百般無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屈從英、法兩國的利益,同意割讓領土。

9月29日,張伯倫與法國總理達拉第(另一位綏靖主義“大師”)以及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的“元首宮”裡進行會談。其實這次會談沒有新的內容,只是對已達成的交易補辦個手續。第二天凌晨1時半,四國便簽訂了《慕尼黑協定》,根據協定,捷克必須從10月1日開始的10天內,把蘇臺德區及其附屬的一切裝置無償的交給德國。捷克的兩名代表在會談前已經到來,但不許參加會談,只能在會議室外的隔壁房間裡等待著四大國的判決。

四位大人物簽完字之後,才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叫進會議廳,張伯倫和達拉第向他們宣佈了協定的內容。達拉第一臉嚴肅地保證:“希特勒是個誠實而守信用的人,他得到了蘇臺德地區後不會再有別的要求。”而張伯倫表現的更像是德國的外交部長,他直接而簡潔地告訴捷克斯洛伐克人:“這份協議是你們無權上訴和不能修改的判決詞。”

知道自己遭到了無情的出賣,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只好在協定上籤了字。第二天,張伯倫又向希特勒提議,簽署一份他事先擬好的《英德宣言》,宣稱“我們兩國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戰”。希特勒痛快地簽署了這個宣言,這讓張伯倫欣喜不已。

一天之後,得意洋洋的張伯倫回到了英國。他透過唐寧街10號的玻璃窗,向蜂擁而至的英國群眾宣佈:“我的朋友們,這是我們歷史上第二次從德國把體面的和平帶回唐寧街。我相信,這是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回家安心睡覺去吧!”

但希特勒最終沒有履行他的諾言,在佔領了蘇臺德區後,第二年的3月就悍然侵佔了整個捷克捷克斯洛伐克。再過5個月,就又侵略波蘭並挑起了對英、法的全面戰爭。英、法兩國政府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犧牲小國的利益。去助長法西斯的野心,最後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給歐洲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