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492—1945 說說歐美那些事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四章——烈日初升(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四章——烈日初升(5)

查理一世迫於壓力,被迫召開議會,並且已經做好了當孫子的準備,畢竟之前得罪議會得罪的那麼狠,現在你有事求著人家了,想讓人家給你好臉看,這怎麼可能?!接下來發生的事也確實在他的預料之內,議員們好不容易碰到又開會了,群情激奮紛紛表示一定要爭取我們的權利。

結果呢,議會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比如要定期召開議會,不能你說不開就不開了,國王不能隨意徵稅等等,查理一世捏著鼻子也認了,畢竟他還指望著議會同意給他錢呢。當查理一世覺得自己讓步已經讓得夠多了,覺得已經給足了議會的面子了之後,他開始向議會要錢,可是結果卻差點把他鼻子給氣歪了,議會回答:不給。我召開議會為的是什麼,為的不就是錢嗎,而且我也給你們做出了這麼大的讓步,給足了你們面子,結果你們還不給我錢?!還真是反了你們了!既然你們不給我錢,留著你們也沒用了,你們哪來回哪去把,趕緊滾蛋!查理一世一怒之下在議會召開三週又把議會給解散了。

可是,一個人你可以有脾氣,但是你如果不考慮現實情況而一味的去釋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一時痛快的話,現實會讓你知道什麼是現實。查理一世一怒之下解散議會是讓自己一時痛快了,但是現實是不會隨著他的想法而發生任何改變的,蘇格蘭起義如火如荼,情況越來越危急,使得查理一世不得不面對這樣艱難的抉擇:是為了自己的家鄉蘇格蘭而向議會低頭重開議會,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情緒不開議會,讓蘇格蘭聽天由命?最終,查理一世丟下了自己的面子,在同年11月重新召開議會。但是議會已經變得比上次更加激進,國王和議會之間的對立愈加嚴重,在1641年11月,議會正式向國王查理一世遞交了《大抗議書》,在《大抗議書》中,揭露了查理一世在無議會統治時期的暴政,直接把查理一世即位之後幹的壞事兜了個底掉,並且還提出了議會自己的重大政策要求,比如:實現工商業的自由經營,鹽鐵專營、出售*權之類的事應該立刻消失;大臣和政府的高級官員必須獲得議會同意,而且不僅是政府官員,連政府都應該向議會負責。

查理一世在收到《大抗議書》之後氣得暴跳如雷,好嘛,看來你們真是不知道“君權神授”了阿,真是不知道你們的身份了,有這樣和國王說話的嗎?!還跟我談條件,要我幹這幹那,你們還真是我的好臣民阿!!看來是我之前對你們太過於仁慈,才讓你們得寸進尺,貪心不足!

查理一世斷然拒絕簽署《大抗議書》,並且宣佈再次解散議會,可是這次議會沒有妥協,堅持開會。查理一世一看,吆喝,還真是反了你們了,你們不是不走嗎,那好,那你們就永遠都別想走了!在1642年1月4日他親率幾百名士兵企圖抓捕議會領導人,結果卻遇到了人民的汪洋大海,二千多名市民一聽國王要抓捕議會領袖,抄傢伙就去了,結果查理一世非但沒有達成目的,結果反倒自己被包圍在了王宮裡。真是反了,反了!這群人都該下地獄!查理一世看著王宮外的人群心中發恨,可是現在倫敦已經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只有出去,才有可能。

查理一世倉皇逃出了倫敦,來到了諾丁漢城堡。在8月份的一天,守衛城堡的士兵驚訝的發現城堡上一面國王的旗幟正在升起。王旗一升,就表明國王正在遭遇巨大的危機,號召全國的勳貴“勤王”,當然,這個被“勤”的物件就是議會,國王正式向議會宣戰,英國內戰最終爆發。

在戰爭初始階段,議會軍方面犯了一個大的戰略失誤,在當年10月23日的厄其山戰役中,議會軍明明可以一舉擊潰王軍,很可能就此結束內戰,但是不知是何原因卻放棄了這唾手可得的勝利,讓查理能夠在焗倫敦僅50公里的牛津站穩腳跟,成立大本營。自此以後,戰爭的天平倒向了國王一邊,議會軍節節敗退,而王軍卻連戰連捷。出現這種結果主要是因為雙方的士兵差別太大,王軍士兵市經百戰,訓練有素,反觀議會軍,新兵滿營,訓練不足。面對著接連不斷的軍事上的勝利,查理覺得自己重臨倫敦的時間不遠了,經過充分的準備,查理在1643年的秋天兵分三路向倫進發,準備一鼓作氣攻克倫敦,一戰定乾坤。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倫敦受到了威脅,議會方面面臨著失敗的風險,議會軍屢戰屢敗,士氣低迷,似乎什麼也阻擋不了查理的歸來,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歷史是由廣大的人民書寫的,在這裡,人民又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倫敦市的市民奮起抗擊,附近的農民也武裝起來對抗王軍,最終,查理的企圖被挫敗了,議會暫時安全,有了喘息的機會。雖然危機一時解除,但是議會方面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問題:究竟如何才能建立一支鋼鐵軍隊,戰勝王軍呢?而在此時,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出生在亨廷頓的一個沒落貴族家族中,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在戰爭開始後,他站在了議會一邊,並且回到了家鄉,徵集了一支由自耕農組建的騎兵部隊。他所建立的這支騎兵部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克倫威爾那無與倫比的軍事指揮才能更是使其如虎添翼。就在查理兵分三路進攻倫敦的1643年的秋天,克倫威爾率領他的軍隊在溫斯比獲得了重大勝利,這在議會軍吃敗仗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環境之下,無疑是給了議會方面一支強心針。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錐子總會漏尖,克倫威爾卓越的指揮才能最終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使得他成為重要的軍事指揮官之一。時間的腳步走到了1644年,這是戰爭的第三個年頭,交戰雙方你來我往,最終來到了馬斯頓,一場大戰一觸即發。是役,王軍投入了1.5萬人的龐大兵力,見慣了中國古代戰爭動輒十幾萬、幾十萬的戰役,似乎這點人在中國大戰中從其量也就是個先鋒的角色,但是別忘了中國有多少人,在與之相對應的明末清初,咱們中國就有了過億的人口,但是當時英國的人口也就幾百萬。

7月2日,雙方相遇了,都採取了步兵居中、騎兵兩翼的佈局。在戰場上,雙方士兵的佇列鴉雀無聲,只有戰馬偶爾發出的嘶鳴,天氣悶熱,不時地下著陣雨,似乎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在這死一般的寂靜的環境中,在這巨大的壓力下,雙方都按兵不動,直到下午六點多。就在王軍認為這是平靜的一天,正準備吃飯、休息的時候,突然響起了一陣悶雷般的聲音,緊接著,就傳來了哨兵聲嘶力竭的呼喊:敵襲!敵襲!!!原來,這一切都是在議會方面的計算當中,如果王軍進攻,議會就打防守反擊,如果王軍不進攻,那麼就選在他們精神最鬆懈的那一刻發起最猛烈的進攻。

戰鬥初始異常順利,議會軍騎兵很快就擊潰了王軍的第一二線騎兵,王軍總指揮見大勢已去,博馬就逃。在戰鬥中,克倫威爾身先士卒,他的脖子被一顆子彈穿透,並從眼睛旁穿過,使他的眼睛處於半失明狀態,但他輕傷不下火線,仍然堅持戰鬥。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激戰,克倫威爾所率領的左翼騎兵擊潰了王軍的右翼,獲得了勝利,就在克倫威爾準備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時候,傳來了緊急軍情:議會軍中央和右翼正受到王軍的猛烈攻擊,已經陷入了崩潰的邊緣。克倫威爾毫不猶豫地丟下了那些潰逃的王軍士兵,帶領騎兵馳援中央戰場和右翼戰場,中央和右翼戰場的王軍受到前後夾擊,很快就潰不成軍。在克倫威爾及時的支援下,議會軍最終獲得了內戰期間最大規模會展的勝利,這場勝利也是英國內戰的轉折點,馬斯頓荒原戰役之後,議會軍開始佔據優勢地位,開始進攻,而王軍卻開始走下坡路,變為防守。

就在克倫威爾在馬斯頓荒原取得了輝煌勝利的時候,其他方向的議會軍卻紛紛慘敗,事實證明了克倫威爾的軍事才能,在馬斯頓荒原戰役之後,克倫威爾的指揮才能獲得了肯定,議會決定依他率領的軍隊為模板組建“新模範軍”,而克倫威爾也成為了這支新軍隊的指揮官。這支軍隊由各郡招募的人員組成,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克倫威爾率領“新模範軍”最終在1645年的納西比戰役中徹底擊潰王軍,一舉奠定了內戰局勢。但是國王會就此罷手嗎?(未完待續)